導讀:走街串巷「收廢品」的農村人,一天掙300塊!白領都趕不上
農村生活著這樣一種人,農忙的時候忙農田裡的事情,空閒下來的日子,他們不出去打短工,每天走街串巷或去周邊的村子收廢品。一天也不捨得浪費,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都能在各個村莊看到這種人的身影。村裡人叫他們「收破爛的」,這種叫法並不是很尊重他們。
不過,這些收廢品的莊稼人,倒不介意別人怎麼稱呼自己,他們走到各個農村小院的門口,都大聲吆喝:「收費品咯!」這時候,在家休息的農村人就知道收廢品的人來了,於是紛紛把自己家裡的瓶瓶罐罐、廢銅爛鐵、廢書舊報紙收拾一下,再賣給這些來收廢品的人,收廢品的人再把廢品統一運往廢品收購站,為啥說白領都趕不上收廢品的農村人?
在筆者看來,收費品的人做了一件好事。農村人通過賣廢品可以變廢為寶賣錢,收廢品的人也能通過收廢品養家餬口,這筆買賣不僅保護了農村的環境,還能讓大家都有收益,可謂兩全其美。不過,收費品的農村人一天下來也特別辛苦,往往都是起早貪黑的工作,還不能耽誤了農田的農活,他們能掙多少錢一天呢?筆者對此很好奇,就問經常來村裡收廢品的趙大叔。
趙大叔心腸好,收購廢品從來不會缺斤少兩,也不願意貪佔農村人的便宜。趙大叔說,他收廢品如果運氣好,一天能掙300塊以上,運氣不好的情況下就會低於這個數目了,不過看趙大叔的情況,他的運氣一般都不錯。我笑說,你比白領掙得還多,趙大叔不好意思的笑笑,說怎麼可能?原來,趙大叔收購廢品有自己的策略,跟同行做差異化的事情,他在兩個方面做得比同行好。
一是收廢品的時候,趙大叔對每個村裡人都很客氣,讓人感覺得容易親近,於是大家很快都認識了他,而且他常常寧願自己吃虧,也不會讓村裡或鄰村的人吃虧,而他的同行就不能做到這幾點,另外趙大叔還會根據廢品的行情,讓大家保存好相應的廢品,賣個好價錢。於是大家的廢品都等趙大叔來的時候才賣,趙大叔每次去收廢品,都能滿載而歸,每天下來能掙300塊以上。
二是他每天都換不同的地方收廢品,他對縣裡各個村鎮的情況都熟悉。還去做過對比,哪些村的外出的人口多,哪些村的外出打工的人少;哪些村的廢品多,哪些地方少。趙大叔對這些情況都能做到心中有數,而且他收廢品時不辭辛勞,願意走遠路。於是每天去收廢品,他都能在一個月內不會重複,如此循環,他也就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我問趙大叔,收廢品這麼好掙,為啥幹這門營生的農村青年人卻沒有呢?趙大叔說,收廢品一是辛苦,二是沒啥前途,三是容易受人輕視,年輕人受不了這份活罪,都去城裡打工或當白領了。而像一些四五十歲的農村中老年人就不同了,已經到了這個年紀,只要能掙錢,又不會違法,做什麼事情都願意幹。
農村人收廢品,掙得都是辛苦錢。像趙大叔這樣能吃苦的農村人,在農村比比皆是,他們讓農村變得更美,也讓農村生產的廢品變廢為寶。走街串巷「收廢品」的農村人,一天掙300塊!白領都趕不上,你會覺得不可思議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