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隨著樂山城市發展規劃的擴展,老城區、繞城高速、綠心路公園,不少老房子拆了又建
於是,便湧現了一大批
近幾年很火的群體:「拆遷戶」
拆遷是惠及民生的大事,意味著該地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也預示著又將有一批人會身價暴漲。
是不是很想知道樂山都有哪些地塊要拆遷了
別著急,都給大家整理好了!
快來看看下一個拆二代是不是你?
2019樂山拆遷地圖
麵廠街斷節路
拆遷範圍:樂山城區嘉定北路久順廣場段和濱江路之間,約1公裡長的路段。
徵收戶數:已完成籤約搬遷149戶
徵收面積:35000多平方米
樂山師範學院柏楊校區棚戶區
拆遷範圍:樂山市市中區翰園街171號第1、2、3、4、5、6、7、8棟房屋,均為住宅。
徵收戶數:共涉及191戶住戶 ,已完成籤約搬遷150餘戶。
徵收面積:17160平方米
通江老街棚戶區改造
拆遷範圍:東至濱江路北段,南至通江街,西至「五洲漢唐」,北至翰林路(不含已納入鳳凰路北段斷節路建設房屋徵收範圍的房屋)。
徵收戶數/面積:未知
王浩兒社區棚改項目
拆遷範圍:徵收範圍以紅線圖為準,具體門牌號為樂山市市中區致江路4號—22號、23號1幢、23號築城濱江路綜合樓B幢1層24號車庫、24號1幢、25號、26號、27號1幢、28號—33號、35號;徐家扁27號(老門牌號)、31號、229號、231號、233號、235號、237號、239號、241號、243號、245號、247號、249號、251號、253號、255號、257號、259號、261號、263號、265號;濱江路中段716號、718號、720號、722號、722號附1號、724號、726號、728號、730號、732號、734號、744號、746號、748號、750號、752號、754號、756號、758號、760號;王浩兒街1號、3號、5號、9號、11號、13號、15號、17號、23號、29號1幢。
徵收戶數:該項目共涉及約270戶。
徵收面積:約2.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約2.1萬平方米,非住宅面積約0.5萬平方米。
金街棚改項目
拆遷範圍:濱河路778號(樂山師範學院象鼻嘴廁所、象鼻嘴庫房),海棠路281號(水電設計院宿舍1棟、車庫、平房),高標巷245號(礦山救援隊大門),陝西街272號(市農機局宿舍門衛室、市農機局車庫),白塔街156號(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白塔街校區後門門衛室)、222號、238號、253號、330號(金街旁樂山市人民醫院建築頂面車道下方庫房)房屋。
徵收戶數/面積:未知
每一年的舊城改造
都是這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重大跨步
隨著樂山大片用地劃入棚改計劃
拆遷群體也越發壯大
「拆二代」也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2019年樂山拆遷地圖的出爐
意味著又要湧現出一波拆遷戶、拆二代
然而提起「拆二代」,總有人給他們貼上
「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標籤
但,果真如此嗎?
樂山的「拆二代」
相較於「富二代」
「拆二代」算是一個新的群體
他們大多屬於城市近郊人
因為城市化建設
繼承了祖輩留下的大量房產和財富
做一名「拆二代」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找到了
3位來自樂山的「拆二代」現身說法
1
@陳家小姐姐 拆遷地:凌雲鄉
高中同學會的時候,不知道朋友們怎麼知道我家因為修繞城高速拆遷了,和拆遷當年親戚們言語中的羨慕一樣。我自身其實沒什麼感覺,相比以前自家的樓房,賠的房子顯然小了不是一丁點。
最重要的是,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習慣那種城裡關門閉戶,誰也不認識誰的感覺。即便是到了現在,搬到城裡好幾年,我爸還是一有時間,一定要開車回凌雲,他就愛和老朋友一起坐著喝哈茶,擺哈龍門陣。
相比起拆遷留下的負能量來說,其實還是有好處的,至於像大家所想的一夜暴富,簡直是天方夜譚,對於普通拆遷戶來說,幾乎沒有可能。
好處大概是,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樂山上班,省去了一大筆租房子的花銷和搬家的煩惱,再有就是家裡老人買了保險。會有那種買了保險,下輩子就不用愁的感覺,其實還是有安心一點。
2
@青草悠,天不老 拆遷地:竹公溪村
作為一個拆二代,我知道大家最關心的是什麼。但是當時我在外地讀書,不是特別清楚具體賠了多少。
大家一聽說拆遷就覺得別人發財了,其實哪有那麼誇張。反正我家在周邊,絕對不算小。然而拆遷後我們家在樂山某小區買了一個不大的房子,再裝修一下,拆遷款幾乎沒剩了。
後來我爸說起當時測量面積,籤字,找新房子的情形時,仍然忍不住嘆氣。那種無家可回的擔憂感終於結束了。
然而身體的踏實剛落下,心靈上的孤寂又油然而生。之前交好的街坊鄰居,也在拆遷過後慢慢的減少了聯繫。生活上便利了許多,但是內心能寄託情感的東西卻越來越少了…走了十幾年的回家路線,突然這條路跟你沒關係了…一想起,全是憂傷。
3
@何以笙 拆遷地:蘇稽鎮徐浩村
我剛從外地上班辭職了回來,說實話,雖說已經搬家了好幾年,因為極少在樂山,所以還是很不習慣。
過年回農村走親戚的時候,我弟直接從手機不離手的遊戲宅,變成了放飛了的野馬,喊都喊不住。
我媽就更不用說了,以前在農村就是種種小菜,過過簡單的日子。現在年紀大了,也找不到工作,每天在城裡面就念叨說想回家種菜,還說小鍋小灶炒的菜完全不香。
可是家在哪兒?那兒再也不是我們的家了。
對於他們來說
一方面是拆遷帶來的生活便利
而另一方面卻是,犧牲了某種精神寄託
才換來的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一夜暴富」 or 「一夜惆悵」
你們都有什麼想說
祖祖輩輩的奮鬥,幾代人的積累
恰好趕上了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年代
過上了令無數人羨慕的安逸生活
這些確實是樂山拆遷戶,如今的生活縮影
然而搬遷期間的不安,搬遷後的彷徨
甚至是面對著已經完全改變的生活環境
一切的一言難盡
也只有「拆遷戶」自己才清楚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改變
自己初心不變,這才是最難得的
拆二代,真有你們想的那麼幸福嗎?
你們是拆二代嗎?
你們對拆二代有什麼看法呢?
我們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