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海一號」暨蛟龍號抵深 將參加2020中國海博會
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下稱「海博會」)即將於10月15日至18日在深圳舉辦,參加今年海博會的「深海一號」暨蛟龍號船13日完成2020年度南海專項設備海試第一航段,並靠泊深圳。
據悉,此次參展的「深海一號」是中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自主設計建造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用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該船具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配備了滿足科學調查及數據處理所需要的多種類型、超過300平方米的大型實驗室和專用6000米級無人纜控潛水器作業系統,同時在節能降噪方面進行了技術設計。
「深海一號」不僅為「蛟龍號」深潛作業提供合適的水下、水面支持,還具備數據、樣品的現場處理和分析能力,同時還擁有專門的「蛟龍號」維護保養機庫,可在室內完成維護維修工作。
除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一號」還可同時搭載「海龍」系列無人纜控潛水器和「潛龍」系列無人無纜潛水器,發揮其在深海科學考察、海底資源勘查、深海生物基因研究領域的技術優勢。
據悉,「蛟龍號」於2012年7月在馬裡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後第五個擁有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此前,「蛟龍號」在中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區開展了應用下潛,作業覆蓋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區域,獲取了海量珍貴視像數據資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質與生物等樣品。
據了解,目前「蛟龍號」已完成陸上技術升級工作,即將搭乘專屬新母船「深海一號」開展後續海上試驗。「深海一號」在完成南海專項設備海試後將正式進入業務化應用,將提升「蛟龍號」下潛作業效率,提升中國精細探索大洋資源環境的能力與水平。
據2020海博會組委會13日介紹,海博會今年創新推出「線上海博會」,依託VR、5G等新興技術開啟「雲觀展」「雲論壇」「雲展覽」「雲對接」通道;海博會線下展會面積達6萬平方米,參展單位超600家,採購商3000餘家,線下將舉辦一場宏觀論壇和18場專業論壇。
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海洋理事會等國際社會組織和全球知名企業的負責人、國內外科研院所的院士和專家學者等,將深入研討全球海洋經濟發展技術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海洋領域國際對話合作。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