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暨蛟龍號抵深 將參加2020中國海博會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深海一號」暨蛟龍號抵深 將參加2020中國海博會

  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下稱「海博會」)即將於10月15日至18日在深圳舉辦,參加今年海博會的「深海一號」暨蛟龍號船13日完成2020年度南海專項設備海試第一航段,並靠泊深圳。

  據悉,此次參展的「深海一號」是中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自主設計建造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用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該船具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配備了滿足科學調查及數據處理所需要的多種類型、超過300平方米的大型實驗室和專用6000米級無人纜控潛水器作業系統,同時在節能降噪方面進行了技術設計

  「深海一號」不僅為「蛟龍號」深潛作業提供合適的水下、水面支持,還具備數據、樣品的現場處理和分析能力,同時還擁有專門的「蛟龍號」維護保養機庫,可在室內完成維護維修工作

  除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一號」還可同時搭載「海龍」系列無人纜控潛水器和「潛龍」系列無人無纜潛水器,發揮其在深海科學考察、海底資源勘查、深海生物基因研究領域的技術優勢。

  據悉,「蛟龍號」於2012年7月在馬裡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後第五個擁有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此前,「蛟龍號」在中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區開展了應用下潛,作業覆蓋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區域,獲取了海量珍貴視像數據資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質與生物等樣品。

  據了解,目前「蛟龍號」已完成陸上技術升級工作,即將搭乘專屬新母船「深海一號」開展後續海上試驗。「深海一號」在完成南海專項設備海試後將正式進入業務化應用,將提升「蛟龍號」下潛作業效率,提升中國精細探索大洋資源環境的能力與水平。

  據2020海博會組委會13日介紹,海博會今年創新推出「線上海博會」,依託VR、5G等新興技術開啟「雲觀展」「雲論壇」「雲展覽」「雲對接」通道;海博會線下展會面積達6萬平方米,參展單位超600家,採購商3000餘家,線下將舉辦一場宏觀論壇和18場專業論壇。

  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海洋理事會等國際社會組織和全球知名企業的負責人、國內外科研院所的院士和專家學者等,將深入研討全球海洋經濟發展技術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海洋領域國際對話合作。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深海一號」將抵深圳 「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20海博會
    南方網訊 (記者/黃綺鈮)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將於10月15日至18日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舉行,海博會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海洋經濟博覽會,將展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成就及全球海洋科技最新成果。據悉,海博會期間將推出配套活動,「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等實船將在深圳亮相展示。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亮相深圳!它們究竟有何奧秘?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亮相深圳!它們究竟有何奧秘? 海博會期間,包括「深海一號」暨「蛟龍號」、 「天鯤號」在內的三大「大國重器」組團來到深圳,靠泊蛇口郵輪母港,並向市民開放參觀。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船公眾開放日
    為助力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攜帶蛟龍號、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於10月13日下午抵達深圳蛇口郵輪母港,並停留至10月18日,停留期間舉辦5天的公眾開放日。明天(18日,星期天)還有最後一天!
  • 「深海一號」船一景
    10月13日,搭載「蛟龍號」的「深海一號」船順利完成2020年度南海專項設備海試第一航段,靠泊深圳參加即將開幕的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同時參加此次海博會的還有我國自主研發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
  • 「蛟龍號」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漢下水 中國深海科考又添利器
    12月8日,由武船集團精心打造的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在武船集團總部順利下水,該船將成為「蛟龍號」專用母船。蛟龍號。閻彤 攝上午11點38分,長江日報記者現場看到,高大威猛的「深海一號」從武船集團碼頭徐徐下水,該船總長90.2米,型寬16.8米,型深8.3米,船身由白色、藍色和朱紅色組成,「深海一號」醒目字體在船尾藍色上面,船上各種彩色小旗飄飄。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抵達深圳 助陣2020中國海洋經濟...
    2020年10月13日,「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和「天鯤號」抵達廣東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助陣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天鯤號」是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標準疏浚能力每小時6000立方米,遠程輸送能力15000米。可實現自動挖泥、監控及無人操控。
  • 「蛟龍號」專用母船「深海一號」下水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2月8日,我國大洋調查利器,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水。圖片:屠暢 攝「深海一號」是我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設計建造的國際先進水平的全球級特種調查船。
  • 「深海一號」入水 「蛟龍」探洋添翼
    此外,「深海一號」還能進行潛水器作業環境調查,例如水文、地質、生物、氣象調查等。「深海一號」長啥樣?這艘船船長90.2米、型寬16.8米、設計吃水5.8米、型深8.3米,設計航速16節以上,續航力超過12000海裡,設計排水量4500噸。在額定人員編制情況下,自持力為60天,可在全球無限航區執行下潛作業。
  • 蛟龍號準備挑戰7000米深海 衝擊世界紀錄-蛟龍號,7000米,深海,世界...
    今年,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上天對接天宮一號,繼去年夏天成功完成5000米深潛後,中國潛入深海的計劃進展如何?昨天,快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2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顏開,他透露,按照計劃,再過兩三個月,即五六月份,「蛟龍號」就要赴太平洋,載人挑戰7000米深海,取得成功就意味著中國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將能在全球99.9%的海底「漫步」,領跑世界深潛俱樂部。
  • 「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深海圓夢,在太湖之濱
    在江蘇,我待的時間不是最長,但寄託的感情最深,因為,這裡是我圓夢的地方。」  2017年的春天,「蛟龍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在太湖之濱無錫,將自己與江蘇29年的情緣,向記者娓娓道來。徐芑南說,他深深地感謝江蘇,因為在這片沃土上,他堅守一生的深海強國夢,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 我國自研的首艘潛水器專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順利下水
    人民日報12月8日報導,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8日在武漢順利下水。該船由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為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打造,將為我國大洋調查再添一利器。 「深海一號」長90.2米,型寬16.8米,續航力超過12000海裡。由中船708所建造,是為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配套的新建專用支持母船,也是目前世界最新型、最先進的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 中國郵政成立「蛟龍號」深海郵局
    6月3日,山東青島郵政工作人員在為「蛟龍號」深海郵局的地面郵局掛牌。我國載人深潛7000米級海試3日正式起航之際,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起航儀式現場宣布成立「蛟龍號」深海郵局。郵局設在位於海底7000米處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艙體內,目前主要開辦國際國內函件寄遞和集郵業務,郵政編碼為266066。深海郵局的地面郵局設在青島市嶗山區的金家嶺郵政支局,3日同時掛牌開業,用戶即可前往辦理業務。
  • 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深圳開幕:推動技術應用產業化
    10月15日上午,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 蛟龍號繪製中國深海藏寶圖 1.1萬米版引進民資(圖)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蛟龍號已經成為中國經略深海遠洋的先行官,去探索深海遠洋,尋找水、深海生物、礦物等那些珍貴的甚至是未知的資源。  在吸金能力方面,前者瞄準的就是市場需求,而後者已經顯現出商業運作的潛力,並將吸納巨量的民間資本進入海工領域。  為了實現海洋強國,一大批科研學者、企業家已經意識到,經略海洋要提前出發、超前謀劃,這就要求中國的深海技術能早日成熟起來。  蛟龍號研發團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所長翁震平說:「什麼叫海洋強國?一個『深』字,一個『遠』字。
  •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宣布成立「蛟龍號」深海郵局
    新華社江蘇江陰6月3日電(記者張旭東、羅沙)我國載人深潛7000米級海試3日正式起航之際,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起航儀式現場宣布成立「蛟龍號」深海郵局。郵局設在位於海底7000米處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艙體內,目前主要開辦國際國內函件寄遞和集郵業務,郵政編碼為266066。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蛟龍號開始研究製造的時間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
  • 海軍專家:蛟龍號所獲突破可用於研製深海潛艇
    6月19日上午,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以6965米的深度創下中國海底深潛的最新紀錄。此前兩天,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並完成了與天宮一號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從蒼穹太空到幽冥海底,中國高新技術的成就碩果不斷呈現,令每一個中華兒女和海外僑胞臉上添光。半個多世紀來中國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奮鬥換來了天宮一號與神九的交會對接成功,這無疑是我國航天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蛟龍號」主駕駛員葉聰:到過深海「龍宮」的人
    當天宮一號在太空遨遊時,「蛟龍號」也在向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進軍。年僅34歲的葉聰,就是我國海洋深潛「龍之隊」中的傑出一員。  眼前的葉聰,身材有些發胖,個頭中等,說話的時候總是會笑,但就是這個「宅男」,見證了「蛟龍號」的出生,還親自駕駛它深入大海。十年磨一劍,我國向海洋深處進軍的中國夢,就通過葉聰和他所在的「龍之隊」成為現實。
  • 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蛟龍號發現深海動物將顛覆認知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發表主旨演講,認為深海的科學奧秘奧與資源寶庫吸引人類走向世界。他希望能引導海洋技術4.0的智慧海洋工程走向深海的引導工程,並建議打造四大工程走向深海,即智慧深海的信息工程、固體、強心、健腦的深海裝備工程,深海科技前沿的探索工程,和智慧海洋走向深海的統籌工程。
  • 蛟龍號深潛7020米 創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就在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微博)在太空實現手控對接的時候,中國另外一個探索空間的標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已經完成深海7000米探底正從海底返回的途中。 昨天,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試驗海區,「蛟龍」號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開創了世界同類型的科學作業類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