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出·路》
這部記錄片,可以反覆看很多次,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
女性導演的作品總會有著特殊的細膩的視角。
比如最近蜚聲國際影壇的宋丹丹繼女趙婷,
她所導演的電影《騎士》曾在去年坎城電影節獲獎。
素麵朝天眼神堅定,大概是她們標籤吧,
還有轉行做導演的趙薇,
也拍出了一部針對女性群體發生的《她說》,
講述容貌焦慮、原生家庭、種種羈絆女人發展的天花板們。
導演鄭瓊的百度百科只有寥寥幾個字:
鄭瓊,中國電影導演、編劇,iDOCS國際紀錄片論壇發起人。
導演本身也復讀過多次高考,
外國人講: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每一個高中或者小學初中都貼著這樣的話,
中國人的就比較直接: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部紀錄片誕生於2009年,導演將鏡頭對著了甘肅、湖北、北京的三個孩子。
該片展示了2009年到2015年的六年間,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校步入社會,尋找各自人生出口的故事。
有些人的起點,是有些人終其一生都達不到的終點。
鏡頭從2009年開始,10的馬百娟,終於去上學了,
她比其他同學高了很多,家裡缺水缺面,爸爸已經60歲了,媽媽是智障,
哥哥外出打工,而馬百娟她是幸運的那個吧,去讀書了,
爸爸一直感慨女娃娃讀書,純粹浪費,都是別人家的人,
這大概是已經是爸爸認知的最高天花板了,
一個農村的女孩,出路在哪裡呢?
大概就是嫁人吧。
高考於她還是太遙遠的夢想,花了3塊2買了新作業本後她歡呼雀躍,
但那眼裡的光能持續多久又很大程度是由出身決定,
這同時也是最難過的事情。
很多這樣普通的鄉村小女孩,讀書幾年然後輟學打工嫁人生孩子,
2014年,馬百娟輟學了,那時候的她只有14歲,童年的夢想是去北京打工,
2016年,馬百娟結婚了,她嫁給了自己的表哥,她的出路大概就停留在這裡,此時的她已經懷孕,能夠生兒育女,她已經有價值了。
時代再推前一點,可能家裡還要拿她給哥哥換了媳婦。
2020,紀錄片已經沒有再繼續拍攝了,馬百娟的孩子已經四歲了,她應該繼續在懷孕的路上,總要生多幾個,總要有個男孩,這是他們整個家庭的夢想吧。
不知道現在的馬百娟會不會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
不要重複自己的路。
出身於農村,身邊很多母親都是屬於那個年代沒有讀書的女性,他們的夢想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鯉魚躍龍門,成為城裡人,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很樸素的夢想。
於是乎身邊很多女孩,從很小就進入學校,一路讀書,偶爾也有輟學但是大部分都是自己不想讀了,真正因為是女孩子放棄的,也有,但是已經少之又少了。
徐佳,大概是近幾年被諷刺的很厲害的小鎮做題家吧。
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已經靠著自己的努力給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起點。
起碼,他的孩子有著嶄新的出路了。
徐佳有個小小的夢想是去西藏旅行,但是因為經費問題一直擱置,
袁晗寒不理解這種困擾,大概率不會餓死就好嘛,去打工先嘛,
所有的人性都是靠著一個家庭為你託底,你才可以肆無忌憚的掉下去,
知道不管怎麼掉底下都不會是懸崖深淵。
而對於徐佳來講除了讀大學,他沒有其他出路,
感謝他是家裡的男孩,如果是女孩大概可能也是成了另一個馬百娟,
徐佳身上有著各種樸實的閃光點,
勤勞、執著、有責任感,
進入電氣公司,這在普通人看來已經是很不錯的單位,
2018年,徐佳結婚了和相戀多年的女友,這大概是小鎮青年的最好結局了,
現世安穩,結婚生子,比馬百娟晚了2年,
他奮鬥那麼久但是離袁晗寒的起點都還是有很遠、
2020年,身在武漢的徐佳,也許已經有了寶寶,要好好加油啊。
一個年輕人要始終保持向上的狀態,面對自身困境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往前走,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而馬百娟永遠都沒有這個機會,她甚至沒有做出這樣判斷的能力。
時間展現了它自己的力量。
沒有拍到的部分所產生的空白,反而組成了一種人生跳躍式的變遷,
但即便是他們人生的一大步,卻仍然只是階層流動的一小步,甚至原地踏步,
大部分人的命運早在出生時就已經寫好。
很多人覺得這部劇應該叫做出身,可能袁晗寒的上三代大概就是徐佳的樣子,
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開始變成了new money。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雖然你依然是苔米,努力盛開一點屬於自己的花就好了。
馬百娟的命運,你覺得悽慘嗎?
她已經實現了吃飽穿暖的夢想了,雖然這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於曾經的她來說卻是夢想啊。
她開始繁衍後代孕育孩子,終究未來還是有希望。
她過著自己樸素的生活,無知而又快樂,可能有疼愛她的家人,
和高級寫字樓裡的女性社畜相比,誰又比誰高級,
誰又是社會底層呢?
階級上的差距,可能是一輩子 甚至幾輩子都無法縮小。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接受這個社會的不公平,
但是要努力,讓這個距離變得越來越小。
而馬百娟永遠沒有聽到這句話的機會。
之前爆出的百色事件,是這多麼的讓人氣憤,打字的手都要顫抖。
對於很多人來說看著這麼多的素材,寫實的鏡頭,非常有歸屬感,大家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多人都是來自偏遠農村縣城小鎮的孩子。
「每個生命都需要被看見被聽見,每個生命也值得被看見被聽見。」
2020,大家都能健康的活下去,已經是很好的選擇,
感恩!
我是陽光小雲朵,關注我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