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影主理人小姐姐
華羅庚杯優秀教練員轉行
愛吃愛電影愛招呼朋友
pick me
她影主理人小姐姐 ,屢教不改的嗜吃者,十數萬女性電視電影愛好者的選片人。
1998年的《新華字典》上有一句例句,在如今被廣泛傳播: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今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當年的張華和李萍們,命運或許也早已天差地別。因此,越來越多人已經開始質疑,一方面「階層固化」的壁壘難以用一場考試來擊破,另一面越來越多精英階層的孩子放棄高考轉而留學——高考,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導演鄭瓊試圖用一部紀錄片來回答這個問題,她用6年時間拍了三個孩子。讓你看到三個階層,同樣是面對「讀書」這件事,是怎麼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6月23日,鄭瓊導演的《出·路》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開票當天一售而空,因此上影節官方特別加場,這也是唯一一部加場的國產紀錄片。
6月30日,《出·路》通過「大象點映」平臺在全國各地同步首映。
熟悉我之前文章的都知道,小姐姐我上周我一直在上海電影節看(mian)片(ji)【相關文章文末可看】:
《出路》是我這次在上影節收穫的國產紀錄片新作佳片之一(其他類型的各種好片我也會陸陸續續的舉辦導演和我的分享活動)
這次正好借大象的平臺舉辦這次【導演分享場】的活動。
時間是下周日(7月8日)下午14點,地址在中影星美國際影城(世貿天階店)
以下是影片介紹,來自【有束光】,有刪減
甘肅,湖北,北京——一部叫《出·路》的紀錄片,把這天南地北的三個地方串連在一起。串連在一起的,還有三個年輕人:一個山區女孩,一個小鎮青年,一個都市少女。
高考,像一道選擇題,擺在他們面前,有人連卷子的密封袋都摸不到,有人發誓要在ABCD裡挑出正確的那個答案,而有人覺得,它為什麼不能成為一道多選題?
這三個人的故事,要從2009年說起。在故事的開始,他們都想要去光明的未來。
導演: 鄭瓊
類型: 紀錄片
片長: 94分
1
2009年·農村孩子馬百娟
甘肅白銀市會寧縣,野鵲溝小學。馬百娟沿著土路步行,到達學校。
「上學要打工,不上學也要打工,為什麼要上學?」那是馬百娟父親的認定。馬百娟在家呆到10歲,直到野鵲溝小學的校長出面遊說,她才背上了書包。
馬百娟的爸爸已經60歲,臉像是野鵲溝溝壑縱橫的一張地圖,媽媽有智力障礙。年長的哥哥14歲便出去打工。幾個人圍著一張矮小方桌,就著一碟鹹菜,默默咀嚼,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
我試圖從手機地圖上尋找野鵲溝存在的蛛絲馬跡,一口井,一條路,一間商店,一所學校。然而無論怎麼放大,視野中還是一片空白,這個地方僅僅以一個地名存在著,就像活在這裡的人們,好像無人在意。
小如棋盤的課堂裡,老師用摻雜著西北黃沙味道的方言請馬百娟起立讀課文。馬百娟手捧著課本,眼睛亮亮的,藏不住的笑意。像在最神聖的尖頂教堂唱詩。
馬百娟在日記裡寫道:「長大後去北京上大學,然後去打工,每個月掙1000塊,給家裡買面,因為面不夠吃,還要挖水窖,因為沒水吃。」
但高考於她,如同遙遠夜空中的星星,你知道它明亮耀眼,但你甚至無法叫出它的名字。
2009年·都市少女袁晗寒
在北京家中的鞦韆上,17歲的袁晗寒晃蕩著,和導演聊著天。她骨架纖細,脖子修長,在央美附中留級一年後,被告知仍舊有幾門課不及格。一天媽媽告訴她,回家了,休學手續已經辦好。
漫長的夏日白天,她用書和電影打發,此外就是對著一幅已經完成一半的作品。畫中是兩個女人,一長一幼,媽媽在旁看了半晌,就走了,把私人的空間留給她。
「一代搞製造,二代搞金融,三代搞藝術。」雖然不完全吻合,但粗線條地勾勒出了袁晗寒的家庭軌跡。父親從事房地產,母親覺得她有藝術天分,鋼琴、舞蹈、美術班輪著上了一圈,袁晗寒最後選擇了美術。
「我恐慌的不是沒事幹,而是會不會一直沒事幹。」
17歲,輟學,她邏輯清晰,很快自己打破了這種局面。她騎著自行車,轉悠到南鑼鼓巷,一眼看中一間鋪面,兩萬塊一年。「價格挺貴的,但我還能承受。」她租下了這個鋪子。
她自己籌備開張所有的事宜,跑商店買原料,自己刷牆裝修。開張那天,袁晗寒背了一個足足有半人高的登山包,她打開了音響,擺出「open」的牌子,弄好風鈴,特別的「葡萄奶18塊」,被擺放在顯眼位置,這個方磚廠胡同4號的小小酒吧開業了。
說起未來,她沒有想過會成為哪個階層的人,「不會餓死就行了,也沒有人會被餓死」。
不會餓死,後面,是有一個家庭會為她兜底。
2009·小鎮青年徐佳
在袁晗寒和馬百娟之間的徐佳,更像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
面對497分,和第一次高考一模一樣的分數,離當年湖北的二本分數線還有7分,他感覺目眩,懷疑是命運的玩笑。
這個家庭,已經被命運嘲弄過一次。那是2007年,親戚承包了一個山頭,一天午後,吃完飯的父親開著親戚的大卡車,連人帶車栽下山去。
參加高考,念大學,是父親的遺願。於是徐佳選擇第三次復讀高三,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大學通知書拿給父親看。
兩次高考失利,讓他對失敗已經有了恐懼,冒冷汗,手發抖握不住筆,面對鏡頭說起時,他仍是條件反射地眨眼、咽口水,最嚴重時,他甚至想到過輕生。
2009年,6月7日8日,這兩天對很多像徐佳這樣的人而言,就是一次決定命運的考試。他第三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
2
2012年·輟學的馬百娟
靠著存下來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攢的錢,馬百娟一家人在寧夏中衛買下了一處房子,有電,有水,能吃飽飯。雖然過上了「好日子」,馬百娟卻不能上學了。
學校老師還在做最後的努力,說馬百娟按時交作業,學習也在努力,被哥哥一句「純粹不想念了」輕輕擋回去。
結束了小學生活,馬百娟試圖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她在街頭遊走,尋找務工信息。一間酒店讓她燃起了希望,「工資1000多塊」,正是她當時在作文裡期望的,她眼睛重新亮了。
——你這麼小,為什麼不讀書?你能做什麼?
——我能掃地。
——這裡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掃,前臺需要會使用電腦,其他工作也需要技術。
幾番對話,讓她的心冷下去。
2012年·留學德國的袁晗寒
三年前袁晗寒在南鑼鼓巷的小酒吧沒開多久就倒閉了,現在的她在德國杜塞道夫就讀藝術方向的碩士。像一切神經敏感的人一樣,她永遠和環境保持著克制的距離。央美附中是這樣,杜塞道夫也是這樣。
全世界頂級學者藝術家來這裡講學、開講座,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資源,袁晗寒並不當一回事。她不愛去畫室,一進畫室就感覺胃疼。
很多時候,她會去魏瑪和朋友玩,用菸草作為消遣,對著歌德和席勒的雕塑,講著漫無邊際的話。
2012年·待業青年徐佳
總算還有幾分幸運,徐佳進入了湖北工業大學,成為村中「祖墳冒青煙」的那個名字。
學校是座大型催熟劑,所有人早早地成熟了。剛剛大三,宿舍裡就在討論「未來」。徐佳在網際網路上海投了簡歷,反饋寥寥。
工作難找,徐佳和他的同學們沒有太多選擇餘地,幾經輾轉,徐佳把自己「賣給了中電技術」,完成了母親的心願,他沒有感覺鬆一口氣,反而有些心裡空落落的。「一下子把自己賣出去的感覺。」
一份工作,只是焦慮的開端。
3
2014年·已婚少女馬百娟
馬百娟家的門對攝製組關上了。馬百娟的父親對鏡頭說:「早知道是私人的,給十萬塊也不拍。」攝製組幾經交涉,父親說,「兩萬塊,繼續拍。」馬百娟在一邊沉默。
「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對她的命運,父親蓋章定論了:「再沒有別的出路。」
後來,16歲的馬百娟,嫁給了表哥。現如今她在表哥工作的陶瓷廠勞作,日復一日吸著粉塵,陶瓷廠就在她當年退學的小學隔壁。
2015年·公司CEO袁晗寒
從德國回來,袁晗寒去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實習。
德國讓她感覺像一個發展到頭的養老國家。雖然生活總是漫不經心,但她還想回國折騰一下,「看看國內這個環境需要些什麼。」
同年,她在北京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像當初那個酒吧一樣,家裡人並沒有指望她事業成功,她自己喜歡就好。
對袁晗寒來說,試錯成本是低的。她可以選擇學業,選擇職業,也可以選擇,隨時換個目標。
2018年·新晉中產徐佳
直到此刻,徐佳還在當初的電力公司工作,大學、工作、結婚,這個農民工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只能比別人走得更穩。
現如今,他在武漢有了房子車子,摸上了一點點中產的邊,足以讓母親在村裡人面前挺直腰板。
雖然他奮鬥的終點,還遠未到達袁晗寒的起點,但他扎紮實實是三個人中,唯一一個確實被高考改變命運的人。
被問到階層的差距,徐佳說「我現在接受這種不公平的存在,但我會努力去改變。」
4
馬百娟,徐佳,袁晗寒,像是三個階層的縮影。
徐佳曾在朋友圈上說,「生活沒有眼前的苟且,也沒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大學畢業前,他想進行一次西藏騎行,但拿不出往返4000多元的路費,到現在也沒走成。
而袁晗寒無法理解徐佳為什麼一直無法成行,「他可以先工作,再旅行,然後邊旅行邊工作。」
階層,就這樣被清晰地區分了出來。
它無關4000元路費,甚至也跟高考沒有必然的牽連,它遠在高考之前,就可能影響了人生的出路。
《出·路》的導演鄭瓊則認為,在一個只論輸贏的社會裡,其實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雖然,選擇這個詞對於有些人來說,顯得過分輕而易舉;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則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機會。
但如果默認了這場比賽,人生只會被局限在一條賽道上。高考很重要,可以讓你在這條賽道上不至於落後太多。但更希望,你可以發現在賽道外,還有綠茵場、看臺和什麼都沒有搭建好的空地。
但願你們能在空地上,找到自己真正的快樂。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有束光」,有刪減)
如果你覺得這個片子不錯,可以轉發購票連結或者這篇文章到票圈,分享給喜歡的朋友。
8日,我在現場等你。
【這兩天還會出一片吃吃吃的文章,畢竟我吃出了5斤肉,至少7家店(包括一家米其林)】
最近我的熱文有:
成功率99%的生男孩術!30年前國產喜劇老片的腦洞竟如此出色
看看我們的粉絲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吧!
PICK M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