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三個階層,三種人生,高考是唯一的出路

2020-12-16 賽學好升學

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或吐槽

到底該選擇什麼學校什麼專業?是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還是便於找工作的?讀的書到底有沒有用?

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嗎?

導演鄭瓊用6年的時間拍攝了一本紀錄片,給出了她的答案。不過與其說是答案,更像是把這個問題具象化後丟給了大眾。

《出路》跟蹤拍攝了三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歷時六年追隨三位主人公,記錄下他們的夢想與當代中國現實的碰撞,這是不同地區的中國年輕人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成長故事。

北京學生袁晗寒從央美附中退學,在南鑼鼓巷開咖啡廳,同時準備申請國外的藝術學校。

湖北鹹寧的小鎮青年徐佳埋頭書海,帶著去世父親的遺願,備戰第三次高考。

甘肅會寧山區小女孩馬百娟,在只有五個學生、兩個老師的學校裡讀小學二年級,憧憬考大學,走出大山。下課後,她去餵豬,牽著毛驢去收糜谷。

6年後,袁晗寒實現夢想,在德國街頭和朋友參觀歌德和席勒的雕塑;徐佳在武漢找到工作,結婚生子;馬百娟幾年前已經輟學,之後嫁給了表哥,在她哥哥當年工作的陶瓷廠上班。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個孩子中只有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讀書實現了階層的跨越,上升到了城市的新中產階層,就是小鎮青年徐佳,經歷過3次高考的他終於如願考上了大學,雖然並沒有因此大富大貴,但是人生的底色已經被高等教育保住了,再落魄也不會跌倒山區女孩馬百娟的層次中。

可見,教育,經常被比喻為突破階級與原生家庭枷鎖的鑰匙。讀書或者說高考,不一定改變命運,但一定會提供給你更多的選擇。

家裡有傘的孩子,固然是幸運的,沒傘的孩子,也不用唏噓,畢竟大部分家庭即使沒有大傘,小傘還是有的;孩子只要願意努力奔跑,就算起點再低,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相關焦點

  • 高考,當代「後浪」唯一的出路?
    甚至,那可能是改變命運、階層躍進的唯一通路。但真的是這樣嗎?那些沒有經歷高考,或者高考失利的「後浪」後來都怎樣了?有這樣一部記錄片,記錄了三個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變奏,耗時六年跟拍,將真實社會中那些掙扎與困境不加修飾的展現,它就是鄭瓊導演的作品《出·路》。
  • 出路丨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
    ——《出路》導演鄭瓊導演鄭瓊試圖用一部紀錄片來回答這個問題,她用6年時間拍了三個孩子。讓你看到三個階層,同樣是面對「讀書」這件事,是怎麼改寫了自己的命運。甘肅,湖北,北京。山區女孩,小鎮青年,都市少女。馬百娟,徐佳,袁晗寒……
  • 高考,當代「後浪」唯一的出路?一部紀錄片告訴你真相
    回憶一下六月熱搜,苟晶喊冤自稱當年高考被頂替,說謊被揭穿,生生溜了一把大眾。 高考為何如此重要,哪怕「與我無瓜」的網友也跟著著急上火? 大多數中國普通家庭都公認一個路徑,考上好大學,才有好出路。甚至,那可能是改變命運、階層躍進的唯一通路。
  • 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成長曆程: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出路
    看完之後,只覺得一股涼氣倒懸,通體發汗,導演在裡面僅僅只講了三個階層的孩子的故事,卻給了很多中國父母一個大大的耳光。先來簡單介紹下《出路》,它是導演鄭瓊,用了6年的時間(2009-2015年),去實地紀錄、親身拍攝了中國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成長的故事,故事真實到令人害怕。
  • 「搬磚男孩」畢業了:讀書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走的路
    ,是窮人家孩子最好的出路英國BBC曾推出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拍攝耗時56年,記錄了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的人生。當大半生過去,在這14個孩子中,大多數孩子的人生軌跡真的如同導演當初設想。只有一個孩子,完成逆襲,跳出階層。他就是尼克。
  • 《出路》:一個中國,三個階層的三條出路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看過英國的那部《56UP》,用56年來跟蹤記錄14個不同階層孩子的人生軌跡,表現了英國半個世紀不同人的不同命運,可以看出窮人會越來越窮,而富裕的人會越來越富有,也有一個孩子成為教育下的幸運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 高考,是人生最後一次不看臉不拼爹的競爭了,高考是唯一的出路麼
    無論從人生的意義,還是功利的成功學角度來說,讀書都是最好的一條出路。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因為不同的家庭出生環境也都不相同,只有靠自己才能有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教育。俞敏洪在節目中說道:農村地區資源匱乏,孩子們走出去的唯一出路只有高考。為此他投入了一個億的教育基金,開展遠程教學,只為幫助邊遠農村地區的高中生,更好地完成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這四個字,對於很多人來說,「畏之如虎」,陳其弊端者不勝枚舉。
  • 出路在哪?三個孩子的人生6年揭示一個殘酷真相
    這是2004年網上熱議的一篇文章,提及家庭出身、個人奮鬥、社會階層種種,牽動了社會敏感神經,引發強烈共鳴。16年後的今天,討論聲並沒有停止,但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教育,仍是絕大數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而不同家庭出身,對一個人的出路影響有多大?真正被教育改變的是哪一類孩子?
  • 央視「名嘴」白巖松: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字字珠璣!
    每年的六月七八號是中國人萬眾矚目的特殊日子,在當今中國考學制度下,高考與無數個家庭命運捆綁在一起!通過高考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有一個好前途,這是中國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從高考恢復至今,這種期望已經達成了共識,高考確實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 我們想為這部叫《出·路》的紀錄片尋找出路
    2018年高考後,一篇題為《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的文章橫掃朋友圈,衍生了無數篇10萬+——諸如《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戳到了中國教育的最痛處》、《六年才拍完的良心國產片
  •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嗎?看看馬雲怎麼答
    「人生變化無常,今天的順利未必未來就一定會成功。今天不成功並不意味著未來就沒有機會。如果你考進了名牌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別人!如果你考進或考不進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機會的。」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嗎?
  • 三個不同家庭孩子的出路,很現實!出生就決定了一生的階層
    《出路》是導演鄭瓊從2009年開始,耗時7年,以三個不同家庭孩子的出路,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一、片中三個孩子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1.徐佳:19歲城鎮高考復讀生3.袁晗寒:17歲就退學的北京女孩在三個不同城市、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中,馬百娟的出生環境無疑是最貧窮的一個。在甘肅的農村,馬百娟住在古老的窯洞裡,全家人一年的開銷不到50元。
  • 倒計時8天,高考還是人生唯一出路嗎?
    但如果說有哪件事能牽動整個社會的神經,那一定是史無前例的高考時間推遲。受疫情的影響,高考的時間推遲到今年的7月,雖然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但高考生的壓力並不會因此而減少分毫。甚至,無數即將面臨高考的學子們,也正像曾經的老斯一樣,被一句話敲打的心神不寧:「高考是我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所以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能鬆懈」。
  • 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導演分享場報名
    導演鄭瓊試圖用一部紀錄片來回答這個問題,她用6年時間拍了三個孩子。讓你看到三個階層,同樣是面對「讀書」這件事,是怎麼改寫了自己的命運。6月23日,鄭瓊導演的《出·路》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開票當天一售而空,因此上影節官方特別加場,這也是唯一一部加場的國產紀錄片。
  • 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感謝貧窮的寒門學子,如何改變自身命運
    近期,高考成績的公布,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有人一舉成名成為了高考狀元。 在眾多學子踏入名校的背後,一個人人關心的話題再次被提了出來:窮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嗎? 曾經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有過一個觀點:窮人孩子如果想要翻身的話,只有一條路是一個捷徑。
  • 「零分考生」重返高考:你捨棄的,是寒門子弟跨越階層的唯一希望
    高考「零分考生」徐孟南出生在農村,家裡主要是務農,有四個孩子。起初他成績還不錯,經常名列前茅,但到了高中時,便開始牴觸現行教育體制。沒有文憑和學歷的他,輾轉多個工廠和車間,組裝廣告箱,製造窨井蓋,生產衛浴品……本應該有一番廣闊未來,卻因為任性親手毀掉自己的人生。
  • 紀錄片《出路》:三個家庭,三段人生,三個不同的結局
    紀錄片《出路》花了六年時間,從2009年到2015年,分別記錄了三個不同階級的家庭的孩子在這六年裡不同的人生。這三個分別處於不同階級的年輕人,在這六年裡的變化,會讓很多人感嘆到現實車輪滾滾而來的殘酷。每一段人生都是社會中的某一處的縮影。它們是存在的,是不可忽視的......生活在甘肅某農村的馬百娟,每天早上都會坐在麥堆上面,朗讀自己寫的作文:「我長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學。」
  •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卻能讓你看見更美的世界
    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高考被推遲了一個月,終於等到7月7日順利舉行。據統計,2020年度的高考人數達到1071萬,同比去年增加40萬人。對於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高考都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經歷。
  • 中國版《56UP》:三個孩子,三個階層,十年人生軌跡真實記錄
    大家還記得英國那部《56UP》嗎,用56年來跟蹤記錄14個不同階層孩子的人生軌跡,呈現了英國社會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富人仍富窮者愈窮,只有教育改變命運——這是我的總結。在中國,導演鄭瓊,也做了相似的一部紀錄片,叫《出·路》,她跟蹤拍攝了農村孩子,小鎮青年,國際大都市裡的少女的人生十年,讓你看到三個階層的孩子,「讀書」是如何影響命運的。
  •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這句話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砒霜
    #高考是唯一出路嗎對於普通人來說,高考就是唯一出路,可以一躍龍門,飛黃騰達。可能有的人覺得危言聳聽,但是當我們排除個例後,你看看你身邊的同學現在都怎麼樣了?說說我的例子。小編2010年參加高考到現在正好10年,我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生長在農村的普通人,高中在一個小鎮上的。排除個例,特別有錢的和放棄大學的。特別有錢的我只知道一個,是同學的同學,同學告訴我的。學習不咋樣,父母送他來這個學校就是為了鍛鍊他的,高考後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就進了家族的企業做了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