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簡體書、追陸劇、玩抖音——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

2020-12-18 新華社新媒體

視頻: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

新華社臺北1月4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林凱)在臺灣,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分享抖音短視頻……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文化體驗加深了兩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增進了彼此認同和心靈契合。

簡體書打開大世界

在臺北,談到書店,很多人會提到「重南書街」。由於網際網路衝擊、店面租金上漲、連鎖店競爭等因素,位於重慶南路的百年書街近年來慢慢走向衰落,而大陸出版的簡體書在這裡卻「買氣常旺」。

在天龍書局,記者偶遇老顧客陳昭安,在網際網路時代他依然保持每周逛一兩次書店、每天讀書的習慣,把書店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

「我是一個簡體書愛好者。」陳昭安說,因研究生讀的是哲學,所以買的簡體書主要是文史哲,大陸出版的這類書籍數量多且品質高,比如古書校注方面就做得很好,有很多題材是臺灣出版社不會觸及的。

「在文史哲方面,大陸出版的典籍對我有蠻大幫助。我的藏書中有約四分之一是大陸簡體書。」陳昭安說。

臺灣讀者陳昭安在天龍書局看大陸簡體書 新華社記者 林凱 攝

如今,在「重南書街」,傳統書店只能轉型,才能保住老書街的書香。自2008年開始,天龍書局以銷售大陸簡體字書籍為主,打造特色書店,在不景氣的環境中實現了逆勢增長,店面不斷擴張。

十年來,天龍書局進口了600多萬本大陸圖書,在店裡消費累計逾百萬新臺幣的特殊會員就有好幾十位,他們大多是像陳昭安這樣的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隨著文化交流加深,近年來臺灣讀者對簡體書的需求不斷增長。大陸圖書選題廣、內容新、性價比高,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天龍書局老闆沈榮裕說。

陳昭安說,愛書人的天性永遠不會改變,期盼在網際網路時代「留住書香」,感謝簡體書為我們打開更廣闊的世界。

大陸劇引領觀劇潮流

除了簡體書,大陸電視劇也為臺灣民眾打開精彩的古典世界。

近年來,《琅琊榜》《步步驚心》《延禧攻略》等一批大陸影視作品受到臺灣民眾熱捧。其中蘊含的文化歷史風景,也成為兩岸溝通的一扇窗口。

在臺灣地區2018年「熱搜排行榜」的「快速躥升的電視劇」榜單中,大陸電視劇獨佔鰲頭,在前五名中佔了四席。其中,《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分別榮登第一和第二位。

從臺北到高雄,記者常常遇到大陸電視劇的臺灣粉絲,其中既有計程車司機,也有公司白領。今年65歲的林必勉是一位資深大陸劇迷。1991年播放的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是她追的第一部大陸劇。

林必勉說,近年來最喜歡的還是大陸古裝電視劇。精良的服裝和布景、精彩的劇情和演員精湛的演技,以及對歷史文化的考證和借鑑,讓人一看就放不下。

臺灣觀眾林必勉用手機觀看大陸電視劇 新華社記者 林凱 攝

愛奇藝臺灣站用戶事業部經理張婷貽告訴記者,2018年全站總流量達15億,創開站3年最高。其中,愛奇藝自製宮廷劇《延禧攻略》在短短5個月就達到1.5億流量,成為臺灣站首部點擊量破億作品。

「有趣的是,《延禧攻略》大結局當天,網站流量是平日流量的4倍。」她說。

「我們辦公室同事幾乎都在看《延禧攻略》,我已經看第二遍了。」在林必勉看來,古裝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而時裝劇則是他們了解大陸現實發展的窗口。「我們可以從電視劇裡面感知一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她說。

抖音吸引年輕族群

在網絡世界,微信、淘寶等應用和網站早已融入臺灣民眾生活,最近大陸短視頻APP抖音更是以席捲之勢「延燒」全臺。

抖音主要瞄準年輕世代,短短15秒的視頻可讓用戶玩特效、對嘴型、搭配屬於自己的曲風,和朋友分享。2017年抖音推出境外版TikTok,短短一年多時間便快速流行。

在TikTok上,還在讀初一的臺灣男孩「小孩」(暱稱)有逾8000名粉絲,所發的71個視頻共收穫了22.23萬點讚,其中大多是遊戲錄拍、語錄展示,或是翻拍,就是把別人的聲音或題材拿來拍自己的視頻。

其中,他用過去與現在的地球、北極對比圖,呼籲人們關注全球變暖,這則視頻收穫了4200個點讚和數百評論和轉發。這條視頻配的是在大陸同樣為抖音熱曲的《一百萬個可能》。

這位「小孩」從不在視頻中露臉。他說,只是把抖音「當做娛樂而已,但有點讚還是會有成就感,有時間就儘量拍一些」。他是在同學推薦後才開始玩抖音的。他還表示,身邊有很多玩抖音的同學、朋友。

TikTok臺灣區營運負責人林宜靜近日對媒體表示,臺灣營運團隊進駐才一年,目前在臺灣月活躍用戶已達300萬,已培養逾200位知名創作者。數據顯示,臺灣用戶日平均使用時長達38分鐘,一段視頻平均互動的轉發率為45%。

林宜靜表示,展望今年TikTok在臺灣發展,主要目標是要培養高人氣網紅,持續深耕臺灣。

相關焦點

  •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臺灣民眾一直沿襲使用繁體字,所以繁體書籍以及是臺灣民眾的首選,不過近年來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也漸漸在臺灣受到了關注。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熱衷購買簡體字書籍,專門出售大陸簡體字書籍的書店更加同雨後春筍一般的湧現出來,那麼目前臺灣簡體字的書籍進口數量已經從原先一年16萬冊,增加到現在每年600萬冊,可以說發展是非常快速的。
  • 桂臺以書會友 廣西簡體書在臺年銷200萬元
    央廣網南寧3月11日消息(記者張壘 鄧君洋 通訊員伍愛春)記者從廣西新聞出版局了解到,桂版圖書在臺灣的年銷售額已接近200萬元人民幣碼洋,大陸簡體書逐步走進臺灣千家萬戶。  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新聞出版小組2月下旬在臺灣開展系列桂臺圖書出版合作交流活動暨桂版圖書展銷會。
  • 大陸電視劇風靡臺灣說明了什麼?
    前段時間,大陸電視劇《延禧攻略》在臺灣引發一波熱潮。國民黨桃園市議員魯明哲在跑選舉的緊張過程中也在抽空觀看,他感慨,大陸省市電視臺多,制播戲劇數不清,共同點是製作費高、拍攝考據也細膩。對於臺灣觀眾來說,大陸劇確實比韓劇、日劇甚至歐美戲劇更方便,即使不能與大陸觀眾同步欣賞,透過網絡也幾乎同步。當年年輕人追韓劇,現在幾乎全改成追陸劇。9月26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華社記者也提及,「《延禧攻略》受到臺灣觀眾的歡迎,有數據稱該劇在臺灣的點擊量破億次」,在總人口僅有兩千多萬人的臺灣,這個數字是非常難得的。
  • 臺灣誠品書店信義店設立簡體書區 提供閱讀不設限視野
    本報臺北專電 (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 臺灣誠品書店信義店5月28日起以「閱讀不設限」為主題,正式設立簡體書區,並同步擴大藝術書區範圍,共計新增百家合作出版社、上萬冊藏書。   記者在誠品信義書店簡體書區看到,臺灣讀者對首批上架銷售的簡體書特別感興趣,紛紛上前挑選、翻閱,愛不釋手(如圖)。
  • 學者:大陸電視劇風靡臺灣說明了什麼?
    前段時間,大陸電視劇《延禧攻略》在臺灣引發一波熱潮。國民黨桃園市議員魯明哲在跑選舉的緊張過程中也在抽空觀看,他感慨,大陸省市電視臺多,制播戲劇數不清,共同點是製作費高、拍攝考據也細膩。對於臺灣觀眾來說,大陸劇確實比韓劇、日劇甚至歐美戲劇更方便,即使不能與大陸觀眾同步欣賞,透過網絡也幾乎同步。當年年輕人追韓劇,現在幾乎全改成追陸劇。9月26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華社記者也提及,「《延禧攻略》受到臺灣觀眾的歡迎,有數據稱該劇在臺灣的點擊量破億次」,在總人口僅有兩千多萬人的臺灣,這個數字是非常難得的。
  • 臺北書街沒落,大陸簡體書逆市風行 書商:印簡體書像印鈔票
    臺北書街沒落,大陸簡體書逆市風行 書商:印簡體書像印鈔票 2019年10月15日 08:22:00來源:臺海網 作為在圖書出版界摸爬滾打40多年的「老鳥」、「重南書街靈魂人物」,沈榮裕近些年積極轉型,將書店化「繁」為「簡」,大量引進大陸簡體字圖書,終於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不僅成功躲過書店的倒閉潮,甚至逆勢擴張,把書店開到臺中去。
  • 劇情好顏值高,臺灣90後瘋迷大陸電視劇?
    所謂風水輪流轉,當年我們看港劇、臺劇和韓劇,而現在,臺灣人最喜歡看的,就是大陸劇。臺灣影視產業不景氣,戲劇、綜藝、電影、音樂的製作能力大減,無法滿足民眾對戲劇、綜藝節目的需求,好萊塢、日、韓作品相繼被引進臺灣市場。
  • 宋東文:在臺灣愛讀大陸簡體字書的多為知識精英
    大陸最近出版的、很紅的《朱鎔基答記者問》,在臺灣也有售。  新華網消息據環球網報導,臺灣最大的簡體圖書連鎖店若水堂董事長宋東文表示,在臺灣賣大陸書未來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臺灣讀大陸簡體書的,多為知識精英。
  • 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 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兩岸聚焦)
    政治的解禁,社會的變遷,兩岸的交融,使得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接受簡體字,認識簡體字,並且從簡體字裡面獲得越來越多的資訊、知識和機會。「不懂簡體字,就落伍啦!」臺灣的大學生如是說,臺灣的大學校園也鼓動起認識簡體字的風潮。有高校舉辦簡體字辨識比賽,有高校開設起了簡體字課程。臺北大學的學生說,他們在上課時已使用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學校雖然沒有教簡體字,但大家會通過網絡等各種途逕自學簡體字。
  • 臺北書展 大陸圖書搶眼
    在簡體館挑選兒童繪本的韓女士對記者表示,她的工作是用繪本推廣兒童閱讀,近年大陸大量翻譯外國的兒童繪本,挑選的範圍較廣。她平時自己也會讀簡體書,還買過楊絳先生的書。  兩岸讀者口味近  簡體館的入口櫃檯上,擺著《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大陸流行的新書。
  • 臺灣民眾子弟大陸讀大學 可申報所得稅扣減
    臺灣民眾子弟大陸讀大學 可申報所得稅扣減 2011年07月20日 22: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成都-臺灣:探尋日常生活設計
    設計如何塑造更加美好的日常,將是設計師與消費者共同追求的目標。人們身處其中的城市環境、公共文化空間、經營性消費場所、私人居家空間的設計營造,從完美的格局到精緻的細節,皆與美好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相比大陸而言,臺灣社會較早進入經濟緩速發展階段,民眾對於生活品質與精緻細節的追求有著更高的標準,設計界對日常生活設計的思考更加成熟,日常生活設計的實踐更為自覺,更具成效,有頗多值得借鑑之處。
  • 兩岸圖書業者攜手推廣簡體書
    本報臺北專電 (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 24日,臺灣天龍圖書公司與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臺北籤署合作協議,致力在臺灣推廣銷售大陸簡體字書籍。根據協議,位於臺北、臺中的四家天龍書店均將掛牌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連鎖店,並使用後者的連鎖店信息管理系統對簡體圖書進行智能化管理,精準服務臺灣圖書市場。
  • [兩岸春節]臺灣春節裡的大陸元素
    這次春運對在大陸生活的臺灣人來說,已可享受和大陸民眾同等便利。除已申領居住證的臺胞可直接刷卡進站乘車外;若是僅持有「臺胞證」者,自2018年底,鐵路部門推出優化措施,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以下簡稱「回鄉證」)與「臺胞證」,均可網上註冊核驗流程。
  • 吸引大陸民眾赴臺就醫 臺灣業者天津推介醫療服務
    (中國臺灣網 王偉 攝)  中國臺灣網7月5日天津消息 記者4日從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在天津舉辦的大陸病友聯誼會上獲悉,近幾年大陸病患已成為該院在臺灣地區以外最大的病患來源,越來越多的大陸病友赴臺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據了解,伴隨著兩岸互動日益頻繁,如今大陸民眾赴臺就醫成為新的熱點。目前陸客赴臺就醫主要就診於整形外科、骨科等。
  • 在臺灣,閱讀依舊很流行
    「越讀」即「超越界限的閱讀」,其中指的很重要的一個層面就是書籍這一載體,他認為在數字時代,不能刻板留戀紙質書,「沒有越界,不成閱讀,尤其是在網絡時代。」而這也恰是臺灣社會的主流觀點。  早在2014年,臺灣文化部門曾攜手數碼聯盟發起「新閱讀運動」,號召民眾以多元化方式接觸書籍,新閱讀不限於紙本閱讀,而是提倡「深度閱讀」。如今民眾閱讀習慣逐漸改變,圖書館也制定因應策略。
  • 通訊:臺灣商家逐鹿大陸文創產品市場
    圖為臺灣人巫達誠正在為民眾介紹陶瓷產品。 胡健 攝    第二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期間,臺灣創意館吸引不少民眾。圖為臺灣人巫達誠正在為民眾介紹陶瓷產品。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第二次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時,就饋贈了現場來賓200多個雕金絲瓜梅瓶。時任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也曾將14寸的雕金花鳥圓球贈予時任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  在巫達誠的眼裡,陶瓷一直是中國文化的象徵。「陶瓷的英文就是『China』,所以我們在製作陶器時也加入了很多文化元素。
  • 大陸詞語在臺灣:從「進入」到「融入」
    原標題:大陸詞語在臺灣:從「進入」到「融入」【語文筆談】 海峽兩岸的語言文字,既有一些差異,也有融合。在兩岸開始交流之初,甚至在此後一段不短的時間裡,所謂融合,主要表現為一種單向性的趨同,即大陸向臺灣靠攏,具體表現就是從臺灣引進了大量的新詞、新語、新用法,以及一些表達方式等。
  • 臺灣南投燈會「大陸元素」引人潮
    新華社臺北2月22日電(記者嶽月偉)持續6晚的第八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在臺灣中部的南投縣會展中心繼續舉行。作為南投燈會的一大亮點,現場展出的「大陸元素」花燈及文化演出吸引了大量臺灣民眾參觀。兩岸燈會設計者發揮創意,為臺灣民眾帶來不同感受的燈會體驗。  走進廟會花燈區,「大陸元素」花燈應接不暇,不僅有熊貓吃竹子造型的花燈,還有熊貓「團團」「圓圓」造型的花燈。民眾紛紛在花燈前駐足拍照。巨大的川劇變臉造型花燈格外醒目,逼真的造型在燈光的照亮下活靈活現,光彩奪目。現場還能看到來自上海和香港等友好城市的花燈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