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詞語在臺灣:從「進入」到「融入」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大陸詞語在臺灣:從「進入」到「融入」

【語文筆談】

海峽兩岸的語言文字,既有一些差異,也有融合。在兩岸開始交流之初,甚至在此後一段不短的時間裡,所謂融合,主要表現為一種單向性的趨同,即大陸向臺灣靠攏,具體表現就是從臺灣引進了大量的新詞、新語、新用法,以及一些表達方式等。隨著大陸經濟的持續強勁發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兩岸交流的持續升溫,以及網絡交際的快速與便捷等,這一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1.從「登陸」到「復現」

我們曾以詞彙為例,就此進行過調查(見《臺灣「國語」詞彙與大陸普通話趨同現象調查》,《中國語文》2015年第3期)。比如利用《兩岸常用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從前往後依次選取加星號(表明為大陸特有)的50個詞語,在臺灣媒體上進行檢索,結果顯示共有18個有用例,佔總數的36%;而同一詞典前50個加三角號(表明為臺灣特有)的詞語,在大陸則共有17個有用例,佔總數的34%。僅就這一結果來說,目前兩岸的詞彙交流基本已經實現了雙向對等。

時下,如果我們隨意瀏覽臺灣媒體,會不時看到許多大陸首創的詞語,並且很多還有不低的使用頻率。2016年4月9日,我們在臺灣比較大的媒體網站「聯合知識庫」中以下列大陸詞語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所得使用數量如下:

阿里13674,網際網路+3469,山寨2843,一帶一路1732,全國人大1637,一國兩制1266,亞投行969,中國夢524,十三五規劃289,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46。

以下一組是學界公認的兩岸差異對應詞語的使用數量(前大陸後臺灣),其中的大陸詞語在臺灣也有一定的使用頻率:

方便麵776—速食麵601,熊貓2512—貓熊2868,計劃生育139—家庭計劃178,飛彈1048—飛彈5347,幼兒園4118—幼稚園12670,計程車488—計程車14247,光碟340—光碟9015,貨櫃417—貨櫃9765,印表機98—印表機3124,數位技術8—數位技術222。

其中有的數量對比還屬懸殊,但大陸詞語畢竟已經在臺灣「登陸」,並且也有了一定的復現率。

2.從「引用」到「自用」

看了以下一個例子,我們或許就會對當下大陸語言形式在臺灣的使用情況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了:

葉宇真表示,由中國經濟轉型帶動的牛市同時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件。「天時」為全球增長模式重構中,依賴網際網路代表的技術推動,中國不僅具備天然網際網路基因,一帶一路、亞投行推進中國走出去正由大變強;「地利」是國家政策培育新興行業、助力製造業升級,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融資優化,啟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至於「人和」則為中國工程師紅利助推產業結構調整,生活質量提升激發多樣化需求,人力資本創新、創業機會無限。(《自立晚報》2015.6.10)

如果說以上一例中的大陸詞語還只是「引用」的話,以下則是「自用」,與前者相比,顯然屬於更高級階段的使用:

追欠稅只拍拍蒼蠅不打老虎?「議員」指軍公教欠稅數萬元的追繳達標率92.48%,但對欠稅百萬、上千、上億元的欠稅大戶卻束手無策,痛批稅務局沒執行力,增加人手、成本支出多了2000多萬元,但成效不成比率。(《聯合報》2015.5.9)

他也呼籲「監察院」不要只打蒼蠅、打蚊子,不敢打老虎,應該向社會大眾公布事實真相。(《自立晚報》2015.9.10)

3.從「數量」到「質量」

「萬能動詞」「搞」來自西南官話,有一定的俚俗性,建國以後在普通話中獲得相當高的使用頻率,僅1946年至今的《人民日報》中就有含此詞的文本137,235個。一些臺灣學者曾經對普通話中「搞」的高頻使用頗有微詞,實際上臺灣「國語」中此詞用得也確實不多。但是,現在這一情況已經有所改觀,我們同日在上述「聯合知識庫」進行檢索,一共得到含「搞」的資料54,780筆,如果與上一組「方便麵」等的使用數量相比,這已經是一個相當不小的數字了。

考察臺灣「國語」與大陸普通話的趨同現象,不能只看「數量」,還要看「質量」,前者反映大陸詞語是否「進入」臺灣,代表著趨同的初級階段;後者則說明大陸詞語是否「融入」臺灣「國語」,即是否由初級階段進入高級階段。

所謂融入,就是變簡單的「引用」為自主性的使用,甚至是「化用」,而時下這在臺灣「國語」中也早已不是個別現象了。

上邊例子中「打老虎」等在臺灣的自用就是如此。再比如前邊提到的「搞」,臺灣一向之所以少用,主要是使用範圍有限,即通常只限於某些比較固定的組合,且多用於貶義,如「搞錯、搞不清、搞怪」等,而現在的使用,有不少已經完全擺脫這一限制,例如:

他比較前政府的經濟表現,「我們搞經濟,比他們在行」。(《聯合報》2011.11.23)

4.「引申」和「衍生」

自從鄧小平就香港回歸中國提出「一國兩制」政策以後,「一國兩制」就在港澳臺地區引起高度關注,特別是港澳先後回歸以後,能否把這一模式用於兩岸統一成為人們關心和熱議的話題,由此進一步拉高了它在臺灣的使用頻率,並且在使用範圍上有新的拓展。最主要的表現有以下兩點:

一是引申性使用,即凡是不同地區或人群等在物價、稅收、待遇等方面有所差異,均可使用,因為涉及的範圍較廣,所以此義的使用頻率相當高。以下是臺灣《自立晚報》中的兩個例子:

縣府建設局最後強調,多數的縣民對水價一國兩制的問題深表不公平。(2004.1.7)

其他住在急慢性病房的病人也需要照護服務,卻沒有被加收生活照護費,「一國豈能有兩制」,醫院不應該向呼吸照護病房病人收取這筆費用。(2016.2.5)

特別是後一例,採取拆分使用的形式,大致屬於前邊所說的「化用」,無疑是只有在高級階段才可能有的變化。

二是作為類推的基礎形式,衍生出新詞語。以下一例很有代表性:

周柏雅指出,臺北市垃圾筒的設置不只是一市兩制,甚至是一區兩制。同樣是大安區,有些路段擺設的很密集,有些路段卻完全不設,讓人搞不清楚市政府設置人行道垃圾筒到底有無標準?(《自立晚報》2010.9.27)

除了此例中的「一市兩制、一區兩制」外,我們看到且有一定使用頻率的還有「一縣兩制、一法兩制、一路兩制、一本兩制」,以及「兩國兩制、一國兩區、一國多制」等仿造形式。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海峽兩岸的交流勢不可擋,兩岸的民族共同語也在這一過程中見證、記錄和反映了這一交往與交流過程,並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縮小差異、化異為同,而這也正是兩岸民眾向心力的具體體現。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現代漢語研究所所長)

相關焦點

  • 李孟洲:臺灣與大陸慣用詞語的相互交流與引用
    作者:李孟洲  臺北《投資中國》信息網社長  臺灣與大陸慣用詞語的相互交流與引用  隨著海峽兩岸往來的日趨繁盛,大陸社會慣用詞語越來越多地流進臺灣,被臺灣社會各階層人士朗朗上口地引用著。即如馬英九、陳水扁這樣層級的藍綠陣營政治人物,搞政爭時都曾不經意地用了大陸詞語相互放話,如隨口就要對方「表態」。「表態」一詞,本非臺灣所慣用,是近年才從大陸傳過來的。  還有,人們現在如聽到臺灣高級官員大聲呼籲「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別誤以為身在大陸。這句中共高層常用的「術語」,現在已被臺灣某些政治人物引用,並曾在報上註銷,歷歷在目。
  • 走,到臺灣去! 大陸出版人進入臺灣市場淺談
    因為,出版畢竟不同於新高產業、傳統製造或者建築業,雖然進入門檻低,但臺灣市場的淺盤文化與自由競爭機制,已經與西方成熟的圖書市場類同。因此,臺灣出版業者對於大陸資金進入市場所帶來的影響,似乎仍持保留看法。   臺灣出版產業高度的細化工作流程管理、生產與銷售專業分工的環境,對於大陸出版產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場域。可以預見,大陸出版產業進入臺灣出版市場,所獲得的助益將是相當大的。
  • 從疫情中看「大陸配偶」在臺灣的酸甜苦辣
    說到「大陸配偶」群體在臺灣的境遇,他們所碰到的酸甜苦辣兩岸同胞都一定要知道,凡是關心兩岸關係的同胞們更必須知道,以下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些年大陸配偶在臺灣所遇到的酸甜苦辣吧!即使現今臺灣不少人要求餐廳和菜市場不要再用「大陸妹」這個詞語稱「福山萵苣」,但筆者在小菜館吃飯和買菜時,一般臺灣民眾仍舊稱「大陸妹」,要如何改正臺灣民眾的歧視性認知真的還有段漫長的路要走。
  • 從生產基地到目標市場 臺灣品牌的「大陸攻略」
    如何融入當地呢?曹安邦介紹了一個 「市場交換」的經驗。例如友訊科技公司熟悉美國市場,友訊就協助大陸廠商開拓美國市場,而大陸廠商作為交換條件,幫助友訊開拓大陸市場。友訊以全球視野的優勢,換取了大陸市場。
  • 臺灣國學教材首次進入大陸課堂
    【臺灣國學教材首次進入大陸課堂】新學期,包括北京四中在內的大陸近30所中學的高中生用上了來自臺灣的國學和傳統文化教材——由中華書局引進的臺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是臺灣國學教材首次進入大陸課堂。《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在臺灣可謂家喻戶曉。
  • 讀簡體書、追陸劇、玩抖音——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
    視頻: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新華社臺北1月4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林凱)在臺灣,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分享抖音短視頻……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文化體驗加深了兩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增進了彼此認同和心靈契合。
  • 臺灣老字號期待大批量進入大陸市場
    臺灣老字號期待  大批量進入大陸市場  本報訊 (劉巍巍)百年餅業「郭元益」「玉珍齋」鳳梨酥、擔仔麵「臺南度小月」……一個個聞名遐邇的臺灣百年老字號在剛剛閉幕的2014崑山國際老字號精品展上成為「香餑餑」,受到大陸居民熱捧。眾多臺灣老字號商家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尋找到大批量進入內地市場的途徑。
  • 大陸配偶:嫁到臺灣,我有些後悔
    大陸配偶抗議待遇差別原標題:大陸配偶:嫁到臺灣,我有些後悔【本文採訪:王曉笛 鍾曉雯,主人公為化名。】除了外在的環境,當地的文化觀念,也讓橙子無法融入。「我覺得臺灣看似某些方面自由,但是某些方面不自由……國內反而相反。」她說道,「臺灣還普遍遵循大男子主義,婚後不希望老婆工作的大有人在。所以臺灣很多年輕女孩要麼很早結婚,要麼就乾脆不要結婚。大陸不一樣,婚後工作的人很多,即使前幾年帶孩子沒辦法,但是孩子開始念書了,陸陸續續都進入社會了。」
  • 首家大陸連鎖酒店集團進入臺灣市場
    首家大陸連鎖酒店集團進入臺灣市場 2009-12-21 08:43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臺北12月18日電(記者徐群 陳斌華)臺灣桃園東森山莊等3家臺灣飯店18日在臺北籤約加盟陽光酒店集團,陽光酒店集團因此成為首家進入臺灣市場的大陸連鎖酒店品牌。
  •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謝正觀(下):「寂寞的臺灣人」融入了祖國大陸...
    見證了祖國大陸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謝正觀感到「很爽」,「大陸的國勢日盛,各層面都處於起勢,臺灣相對而言日漸沒落,日韓的產業都不能像以前一樣那麼囂張了。」「臺灣的優勢已經不多了,半導體精英出走流失大半,即便像臺積電這樣的優秀特大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大陸,更別說其他已經或即將被大陸取代的一些產業。」
  • 「網際網路+」助力臺灣農特產品進入大陸消費者的購物車
    (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長沙訊 (記者 郜利敏)「大陸市場很大,臺灣有很多口碑不錯的農產品,如臺灣鳳梨、手工牛軋糖……如何進入大陸市場成為很多臺灣業者心之所向。」臺灣酋長鳳梨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清茂說,在大陸電商產業蓬勃發展趨勢下,臺灣農產品通過什麼渠道進入大陸消費者的「購物車」,是很多臺灣業者進入大陸市場亟需解決的問題。
  • 臺灣統一超商進入大陸醫藥零售市場
    新華網深圳3月11日電(劉偉)由臺灣統一超商與麗珠醫藥集團合作的「康是美」連鎖藥妝店近日落戶深圳。這是醫藥零售市場自2004年12月11日對外資全面開放後,第一個進入祖國大陸的臺資零售藥妝店。2004年4月,麗珠醫藥集團與臺灣統一集團旗下的統一超商確定合作事宜,共同組建「統一康是美商業連鎖(深圳)有限公司」,資本額5000萬元人民幣,其中統一超商持股65%,麗珠藥業集團持股35%。合資公司由臺灣統一超商派任專業團隊經營和管理。
  • 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鐵路「福平鐵路」進入通車倒計時
    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鐵路「福平鐵路」進入通車倒計時 2020-08-26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怎樣能同時走向大陸和世界?
    大陸和美國在各自陣營中,極力爭取主導權,決定:可參與的成員、議程(agenda)、規則訂定等以建立其影響力;於RECP,大陸和其他成員的貿易額佔了這些成員總貿易額的17%,其影響力在與日俱增。至於和這兩大陣營的往來,2013年RECP佔臺灣出口的59%,TPP則佔32%,相較之下,RECP對臺灣的影響或將高過TPP。
  • 大陸對臺政策進入「施壓階段」
    同時北京方面還規定,大陸學者因公務行程去臺灣,按規定不應與綠營人士接觸,不能到綠營「執政」的縣市參觀考察。報導稱,近期兩岸公職人員交流受阻,或可被視作北京強硬出手,兩岸關係已經提前進入「施壓」階段。      報導引述權威渠道指出,北京方面所以設定兩岸公職人員交流底線,是因為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不願說出「九二共識」這幾個字。
  • 臺灣名產進入大陸 天貓國際成立臺灣館
    華夏經緯網9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天貓國際宣布成立「臺灣館」,引進具有特色且高品質的臺灣品牌進駐,瞄準大陸龐大的消費市場。    據報導,天貓國際已設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瑞士、澳洲、紐西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土耳其、日本、韓國等國家地區館,9月21日更宣布成立「臺灣館」,引進具有特色且高品質的臺灣品牌進駐。
  • 兩岸酒類貿易存商機 大陸酒如何進入臺灣市場
    國臺辦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大力提倡兩岸酒水交流,鼓勵酒類產品進入臺灣市場。2005年,中華名酒展在臺北成功舉辦,大陸9個酒廠10個品牌——茅臺、西鳳、豐谷、雙溝、紅星、牛欄山、古越龍山等集體亮相。今年年底,大陸白酒展覽將使臺灣消費者進一步了解大陸白酒。       目前兩岸酒水領域也有一定的交流,臺灣不允許白酒、黃酒直接進入臺灣,但允許啤酒、果酒進入。
  • 拿出最好的臺灣水果到大陸來(圖)
    劉東華 攝  本報訊(記者盧士陽)今天上午,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一行來到位於中埔的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參觀。江丙坤表示,一定要拿出最好品質的臺灣水果到大陸來。將來兩岸間實現直接「三通」後,進入大陸市場的臺灣水果品質還可以大大提升。
  • 那些漂流在大陸的臺灣人
    我從臺灣放完寒假回京的某一天,接近中午時我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說在北大附近,約我見面。 我跟他說,我剛起床還在宿舍,你可以到小西門找我,別在東門了,我從宿舍走到東門要二十分鐘呢。語畢立刻掛斷電話。小西門一般只有學生知道,某方面我期望這傢伙找不到小西門就懶得過來,沒想到他還真找到了。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