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點臺灣腔:兩岸經濟有來往,臺灣福氣又安康

2020-12-1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近日在臺北、廈門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今年,臺灣經濟發展遭遇了不少挑戰,臺灣產業界人士難免擔憂。

疫情以來,島內民生問題凸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反映了臺灣民眾的消費不振。根據臺當局統計部門的數據,臺灣放無薪假的職工人數自從疫情暴發就一直居高不下,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有錢的人不敢花,沒錢的人沒法花,消費需求自然下降。

與此同時,疫情中臺灣的股市、房價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漲了。分析人士認為,民進黨當局發放了一些補助給企業,但這些企業沒有把補助投入到生產中,反而投入到了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中,讓房價上漲勢頭不可阻擋。儘管臺灣金融主管部門出重拳打擊投機,但據業界估計,房價可能很難回落。房價一漲,房租即漲,工薪階層一邊面對無薪假和低薪水,一邊面對上漲的房租,苦不堪言。

疫情中的臺灣經濟沒有絲毫亮點嗎?也不盡然。臺灣經濟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出口的增長。增長從而何來?2020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增長14%,佔總出口比例達到43.8%的歷史新高。難怪有臺媒稱,天佑臺灣,有大陸這個「惠我良多」的好兄弟。此言誠不我欺。

可就這唯一的好消息,仍然暗藏隱憂。由於臺灣地區缺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如果RCEP日後落實更多的商品與服貿協議,臺灣地區的產品競爭力將大幅下降,投資人出於將被邊緣化的擔憂,也會離開臺灣市場。

西晉與東吳對峙,面對晉名臣羊祜廣施德政,東吳大將陸抗感嘆:「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問一句臺當局,以今日兩岸情勢,民進黨的「反中謀獨」,到底是害臺灣,害臺灣,還是害臺灣?

策劃/牛寧

文案/鄭雲天

主播/鄭雲天

後期/趙壹晨

相關焦點

  • 聊點臺灣腔:臺灣腔為什麼是「醬紫」?
    來源:海外網提起臺灣腔,大陸人或多或少都覺得,說起來「嗲嗲」的。其實我們平常說的臺灣腔,指的是臺灣同胞說所謂「國語」時的腔調,也就是臺灣版的普通話。而兩岸對普通話的定義基本相同,大陸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臺灣也規定「京音即國音」。
  • 聊點臺灣腔:你聽過臺灣的相聲嗎?
    來源:海外網相聲作為中華傳統曲藝形式,廣受兩岸同胞歡迎。相聲在臺灣的發展,要從1949年說起。號稱「人間國寶」的吳兆南等北京相聲演員隨國民黨當局退至臺灣,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臺主持相聲節目,讓相聲進入了臺灣人的生活。
  • 聊點臺灣腔:「在飯店裡實現兩岸少數民族融合」
    來源:海外網 臺灣阿美人歌手楊品驊近日登上海峽論壇大會,講述了自己在北京的創業經歷。楊品驊的登陸之旅,讓人看出兩岸少數民族相親相近的情感,體現了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對祖國的認同。 楊品驊開辦了大陸第一家臺灣少數民族特色餐飲,以文創形式將高山族文化行銷大陸。
  • 聊點臺灣腔:兩岸旅遊一家親,同胞見面三分情
    儘管疫情嚴峻,臺灣遊客仍熱衷於到大陸旅遊。自從上世紀80年代,兩岸交流解禁,臺灣民眾就來大陸探親、遊覽。剛來大陸的臺灣民眾,常對名山大川頗有感觸,因為那是臺灣同胞從小在教科書上學過、見過,身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地方。近年來,來到大陸的臺灣遊客更多體會到大陸的現代化,驚嘆於大陸的發展速度。
  • 聊點臺灣腔:美食為媒,品味舌尖上的兩岸味道
    來源:海外網近日,第十屆海峽兩岸美食交流論壇即將在臺北舉行。本屆論壇原定於今年4月在海南博鰲與大家見面,但受疫情影響,活動延宕至8月,選址也改成了臺北。去過臺灣的人,往往都對臺灣美食印象頗深。可以說,臺灣美食是兩岸交流的一個縮影。其實,不少臺灣美食原本都來自大陸。不過,這些美食如何漂洋過海傳到島內?又是如何在臺灣廣為流傳?其中趣事頗多。比如,聞名世界的臺灣川味牛肉麵就是受到大陸美食的影響。歷史上的臺灣並沒有食用牛肉的傳統,但是四川軍眷抵達臺灣之後,難免蓴鱸之思,就把四川的紅燒牛肉在臺灣張羅了起來。
  • 兩岸文化交流的有趣場景:臺灣腔PK東北話
    ……  日本乒壇名將福原愛和臺灣桌球選手江宏傑6日傳出戀情,打算裡約奧運會後結婚。這對「顏值」超高的情侶組合,接受兩岸球迷祝福的同時,「腦洞大開」的大陸網友設計了如上「臺灣腔與東北話的對話」。因為福原愛曾在大陸受訓,會說帶有東北腔的中文,跟江宏傑溝通零障礙。愛開玩笑的網友甚至開出「賭盤」:臺灣腔和東北話的對決,誰會被帶跑?
  • 聊點臺灣腔:臺灣最美的風景,如今是什麼?
    從清朝開始,臺灣就是中國東南旅遊的勝地之一。除卻自然風光,臺灣的文化旅遊資產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臺灣的旅遊景觀對於臺灣同胞來說,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自然觀光,內中同樣有一份民族文化情感。以清朝的臺灣八景為例,旅遊不分古今,想去哪兒玩都要先列一個「必去清單」。
  • 聊點臺灣腔:「陸客不來,臺灣也沒怎樣」?超扯的
    來源:海外網有一名臺灣網友近日在ptt發文稱,陸客這麼久沒來臺灣,臺灣也沒有怎麼樣,「女王頭人潮多到報警,真的沒陸客沒差」。貼文一出引起熱議。有網友回應說,「該倒的都倒光了阿,沒看士林夜市現在慘況」。士林夜市有多慘呢?全盛時期店鋪達2700多家,客流一天超10萬人。但如今攤商少了400多家,觀光人數更掉到每日僅1萬多人,許多商家關門大吉。在眾多留言中,還有一條相當內行。這位網友說,「十月底『安心旅遊補助』結束後就知了。」
  • 臺灣同胞來往大陸7月起免籤
    摘要:國務院18日公布修改後的《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規定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籤注,新辦法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  「臺胞證免籤注舉措施行後,更多的臺胞將可以『說走就走』地來大陸旅行了。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8日就實施臺灣居民來往大陸免籤注、實行卡式臺胞證政策表示,出臺這一舉措,展現了大陸方面關心廣大臺灣同胞,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的真誠理念和服務宗旨。我們相信這一舉措的實施,將為兩岸交流交往提供更大的便利,促進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他說,今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表示,「我們將適時實施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來往的措施」。
  • 能打敗東北話的,只有臺灣腔
    臺灣腔之所以那麼好辨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口音實在是太嗲、太軟了,就像時時刻刻在跟你撒嬌。不過,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為何會「無中生有」這種嗲嗲的口音呢?是土生土長還是後天形成呢?為什麼臺灣腔聽起來很怪,在腔調上與大陸普通話有明顯區別呢?
  • 港臺腔:標示「中國臺灣」就禁賣?有內味兒了
    主要原因,就是破壞了兩岸正常經貿交流。今年以來,大陸品牌手機在臺灣可謂一片靜悄悄。始作俑者,就是這個電子產品新規。去年底,臺灣通訊傳播主管部門表示,手機品牌業者必須承諾系統中不會標示「中國臺灣」,也不會在系統更新時再調整標示。此舉導致至今年大陸廠商新手機無法在臺銷售。大陸手機在臺銷售,能帶動島內的就業拉動島內的消費。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聊點臺灣腔:臺灣為什麼這麼多機車?
    來源:海外網任何對臺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機車大軍」。據統計,全臺機車牌照登記已超過1500萬輛。連臺灣民眾的口頭語裡,機車的存在感都很強——「你很機車哦」。臺灣的氣候確實適宜騎摩託車。在臺灣,不論何時都可以戴上頭盔跳上機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兜風。如果是在東北的冬天,零下的氣溫,結冰的道路,騎摩託車就有諸多不便了。臺灣機車文化的形成,也與歷史息息相關。1960年代,臺灣對進口汽車課以重稅,島內汽車行業產能又低,汽車價格高不可攀。所以,機車就成了臺灣人出行的第一選擇。
  • 臺灣寫真:探秘S HOTEL酒店 汪小菲以愛為名來往兩岸
    中新社臺北8月28日電 題:探秘S HOTEL酒店 汪小菲以愛為名來往兩岸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  走進坐落在臺北市敦化南路、長春路口,由汪小菲以愛妻大S(徐熙媛)之名投資的精品酒店S Hotel,飯店大門兩邊的牆上,鑲著兩個大大的「S」。下到負一樓餐廳,呈現在記者面前的是一個大大的書櫃,透著滿滿的「文藝範」。
  • 臺灣學者:兩岸不和,臺灣經濟不會好
    2020年就全世界而言,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一年,臺灣算是運氣比較好的,經濟還能維持正增長,可能在0.5%~1%之間。但要如何維持經濟正增長?在這個自助人助、得道多助的時代,最需要的是,執政當局能知道民間疾苦,而且知道怎麼去克服困難。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得到進一步加強,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臺灣當局民進黨上臺,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
  • 民進黨回嗆臺胞來往大陸免籤:臺灣被「港澳化」
    國務院昨日(18日)宣布,7月1日起,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籤注。同時,公安機關年內將實施電子臺胞證,臺胞還可實現「刷卡通行」。去年來往大陸的臺胞人數已達1073餘萬人次之多,臺胞對新政策有何反應? 大陸又拋出一根搖曳的橄欖枝,臺灣怎麼看? 臺灣「行政院」、陸委會18日認為,大陸此舉便利兩岸人員往來,應「正面看待」;但陸委會不忘「高冷」地強調,因社會大眾對島內安全管理有很高的要求,不會取消對大陸民眾入境臺灣採取許可制。
  • 港臺腔:關閉淘寶臺灣,民進黨打壓陸資不擇手段
    從下架愛奇藝、騰訊視頻到關閉淘寶臺灣,民進黨當局視陸資企業為洪水猛獸,挖空心思阻撓它們在島內的正常運營。他們這樣做既破壞了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也傷害了臺灣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淘寶在臺灣的業務,不僅方便了千萬臺灣老百姓,更給當地的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機會,繁榮了臺灣電商業,提升了島內服務業水平和經濟活力。
  • 從三立的「北京腔」看臺灣媒體亂象
    該新聞迅速成為臺灣媒體捕抓的焦點,但三立新聞竟以「帶有北京口音」和「自稱記者的男子混入」做成一則假新聞,且不斷地放送,無限上綱抹黑《中國時報》記者,製造兩岸對立。       這則假新聞凸顯了,臺灣民主制度崩壞以及治理能力耗損的元兇之一是惡質化媒體的競爭。
  • 臺灣旅遊業者:期待兩岸關係向好 帶動臺灣經濟
    新華社臺北11月9日電(記者許雪毅、趙博)「希望大陸遊客多來臺灣,這樣不僅我們飯店好,大家都好,整個臺灣經濟就熱絡起來了。」遠雄悅來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行銷業務部副總經理白清芬對新華社記者說。對此,白清芬感到無奈:「我們不希望旅遊受到兩岸局勢影響,現在還每年派人到上海、北京等地參加旅遊相關展會,也在大陸攜程網上做了登記。」白清芬早在兩岸開放交流之前就去過大陸,近些年再次「登陸」發現「大陸進步神速」。「大陸民眾生活好了,喜歡旅遊的人非常多。希望兩岸關係持續向好,這對帶動臺灣經濟非常重要。」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