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面試卻遭用人單位解約 求職者:只因我是「非全日制」?

2020-06-28 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端午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2020屆碩士應屆畢業生張秋(化名)收到了河南新鄉教育局人事科發來的一條簡訊。不過,已經通過面試的張秋,收到的不是入職體檢通知,而是對方要求與她解除就業協議,對方給出的理由也讓張秋難以接受。

「說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不符合招聘條件,要求解除就業協議。」張秋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接到簡訊時自己非常錯愕,無法接受這樣的要求。

通過面試卻遭用人單位解約 求職者:只因我是「非全日制」?

張秋收到的用人單位解約簡訊(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即將從北京一所「985」高校畢業的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張秋報考了河南新鄉教育局組織的局屬學校教師專項招聘考試,通過報名資質審核後參加了面試。6月3日,張秋收到新鄉教育局發來的面試通過簡訊,並按要求給用人單位提交了就業協議書。張秋告訴記者,用人單位已在協議書上蓋章並寄回學校。按照流程,接下來只要等著入職體檢就可以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解約通知。

通過面試卻遭用人單位解約 求職者:只因我是「非全日制」?

張秋此前收到的用人單位簡訊(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新鄉市教育局局屬學校2020年專項招聘教師公告上發現,此次招聘範圍和對象是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十所師範院校和其他「985」「211」重點高校2020年全日制應屆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後附括號註明:碩士研究生學歷要求本科段為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

通過面試卻遭用人單位解約 求職者:只因我是「非全日制」?

招聘公告部分截圖

「碩士研究生要求本科是全日制的,我一看自己符合條件。」張秋告訴記者,自己在本科階段是全日制的培養方式,研究生階段為非全日制,符合上述招聘條件。「當時決定報考的時候,我很認真地看了招聘公告,符合招聘條件才報名。而且遞交的報名材料上有明確註明培養方式為『統招非全日制』,在整個報考過程中,也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非全日制身份。」張秋表示。

讓張秋不理解的是,自己明明通過了報名資質審核並參加了面試,也接到了面試通過的通知,還按照要求提交了就業協議書,對方也在協議書上蓋了章,怎麼又忽然以非全日制畢業生不符合招聘條件要求解除協議呢?更讓她感覺不能接受的是,教育部等五部門已經明確要求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自己為什麼還會受到歧視?

帶著疑問,中國商報記者撥通了新鄉市教育局人事科的電話。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招聘公告雖然如此表述,但這次要招的確實是全日制研究生,不接受非全日制。當記者質疑「如果求職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不符合招聘條件,為何還通過了報名資質審核並進行了後續一系列步驟」時,上述工作人員解釋稱「應該是當時審核時沒有發現」,並表示會為張秋申請新的就業協議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可是,即使張秋拿到了新的就業協議書,她還是要重新找工作,期間浪費的時間、錯過的工作機會,又該如何彌補?更為重要的是,張秋認為,用人單位設置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招聘限制本身就是不合規的,是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歧視。

事實上,2016年,教育部印發的《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和3月,教育部等又相繼發布通知,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嚴禁設置培養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限制條件。不過,當記者據此向新鄉市教育局詢問時,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張秋報考的招聘工作從去年年底就開始了,早於教育部發布相關通知的時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用人單位的做法屬於明顯的就業歧視,求職者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將此事向高校反映,並向勞動管理部門投訴。張秋對記者表示,自己不會妥協,會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訴反映維權,「因為我不光代表我一個人,我背後有一整個(非全日制研究生)群體。」張秋如是說。該事件後續如何,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視無緣教師招聘,用人單位無視政策害人不淺
    前兩天跟大家聊過關於徐某筆試面試都是第一卻被拒錄的事,沒想到今天又看到關於非全日制研究生過了面試卻在入職當天被拒之門外的熱搜。我們今天就在聊聊這個事。首先,之前說的事可以說是專業確實沒有明確,但是這次沒得洗,就是用人單位無視政策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們先簡單說一下這次的事,有了解的就當複習吧!
  • 作為求職者,面試時一定要問用人單位這幾個問題,以免吃虧
    面試是一門學問與藝術,作為用人單位來講,想要找到相對適合用人單位的員工離不開面試,通過面試能掌握求職者的基本信息,瞬間判斷是否符合用人單位標準;對於求職者來講,也是如此,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與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同樣離不開面試,面試能從面試官口中了解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以及發展方向等有利信息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遭歧視」,用人單位:同樣標準為何不讀全日制?
    用人單位:同樣標準,為何不去讀全日制?針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關部門曾多次印發文件,要求保障就業公平。然而現實中,非全研究生就業 " 受歧視 ",主要源於 " 非全 " 的社會認知度低。" 這兩年招生,確實遇到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 譚先生說,專門討論過,但還是婉拒了。" 學生解釋,培養方式、課程及畢業答辯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你不去讀脫產,還要選擇非全日制?" 即使學生和學校相繼出面解釋,作為用人單位,譚先生認為,學歷依然是硬性指標。
  • 首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考公面試無資格,入職國企當天被拒
    在那之前,從網申到筆試,再到面試、體檢,直到入職的前一天,她已經順利通過了所有「關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儘管一再被告知,「全」與「非全」的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作為首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王藝們發現,求學三年後等來的卻是用人單位的拒絕。
  • 首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考公面試無資格,入職國企當天被拒
    「我去入職那天,他們看到我畢業證問怎麼是非全日制,然後一個工作人員說,不接受非全日制。」王藝對南都記者說。在那之前,從網申到筆試,再到面試、體檢,直到入職的前一天,她已經順利通過了所有「關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受歧視,教育部:用人單位應提供平等機會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近期,有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的話題引發社會輿論廣泛關注和討論。對此,9月4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時表示,「2019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已明確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落戶機會。」
  • 為什麼求職者帶的有簡歷,用人單位還要求重新填寫?
    很多求職者在面試的時間,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帶的有簡歷,公司也下載了我的簡歷,為什麼還要重新填寫呢,有這個必要嗎?今天,我就拋磚引玉,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記得有一次壓力面試,面試官說了一句話,我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也就是這句話,我知道了之前面試屢屢失敗的原因,通過這句話,我調整了策略,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了offer。面試官跟我說了什麼金玉良言,讓我念念不敢忘?永遠不要用你想像的,你認為的去判斷別人也是這麼想的。
  • 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日制」歧視亮紅牌
    原標題:拒之門外 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媒體追蹤報導發現,有的地方修改了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刪除了「全日制」要求,而有的地方維持之前的招聘條件要求,拒絕「非全」的維權訴求。
  • 用人單位靠不靠譜,HR說了不算,求職者要注意7個細節!
    HR和面試官說的,都是真的嗎?……只怪用人單位套路太深,求職路上陷阱太多。【二】看面試邀約:用人單位的面試邀約,通常是以電話的形式進行的。求職者可以通過HR在通話中的禮儀、話術、語氣等細節,判斷這家公司是否靠譜。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文 | 陳墨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引發社會關注。只因畢業證上「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有人無緣省考面試;有人報考了教師崗位,後被取消應聘資格;有基層公務員上行通道被卡住。除了應聘、升職受阻,一些地方政府發布的人才落戶、補貼政策也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排除在外。
  • 「非全」研究生遭就業歧視?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學歷偏見要不得
    只因畢業證書上的「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就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連日來,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持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非全」研究生反映遭遇歧視的留言,7月份一個月就高達50條。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 究竟何時才能撕掉歧視標籤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只因畢業證書上有「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就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作為改革後的新生事物,國家教育部明文規定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然而在實踐中,他們並未被平等對待,數十萬「非全」學子正在呼籲同等就業權利。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受歧視?教育部回應了,多地發聲要求一視同仁
    華中師範大學的王藝參加校招並籤下三方,某通信公司由於不接受非全日制學歷跟她提出了解約。王藝怎麼都想不通,平時一樣上課、寫論文、答辯,怎麼到了求職就不一樣了?今年畢業的「非全」研究生範盈也有同樣疑問,校方統一培養「非全」和全日制,作為調劑生她的分數還很高,然而畢業證上的那個「非」字,讓她無緣某學校的面試。
  •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遭歧視?多所高校發通知
    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我們向相關旗區進行了了解,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今年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
  •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遭歧視?中南、北化等多所高校發通知……
    來源:TOP大學來了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鄂爾多斯致歉:組織者不了解通知8月7日,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 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後回應道: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今年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
  • 同樣的教學質量、不同的上課時間,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差在哪?
    大家好,我是小狐鯉精。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引發社會關注。只因畢業證上「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有人認為:性別、戶籍自己不能決定,挑性別、挑籍貫當然是歧視,但學歷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拿到的,應聘者沒做好,HR當然可以認為「您學歷不符合崗位要求」。如果對學歷不能有偏重,那對當年刻苦讀書的面試者們則是不公平的。學歷篩選不是「學歷歧視」。也有人認為:我能力優秀、工作品質符合,只因不是985畢業就無緣這個崗位,不能單憑學歷決定。
  • 東方時評丨「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折射「搶人大戰」背後新問題
    作者:丁慎毅 來源:東方網 選稿:鬱婷藶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表面上看,「非全日制」學歷歧視是一些城市的相關部門對非全日制學生還停留在前些年的「混文憑」的印象中,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的相比,水分較大。事實上,隨著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實施,從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開始實行並軌招生,都必須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非全日制研究生雙證齊全,唯一區別為畢業證上的學習方式註明「非全日制」。
  • 中國教育報:「非全」碩士就業不應被歧視
    因為「非全」身份,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屢屢受挫,或者壓根兒就被排除在報名階段,或者在面試時被以各種藉口拒絕。更有甚者,一名「非全」求職者在某省中學的招聘中本已取得筆試面試雙第一的成績,最後被校方一研究,以「不符合招聘資格」為由將其禮送出「校」。
  • 「非全日制研究生」上熱搜:無緣教師招聘,入職國企當天被拒
    「我去入職那天,他們看到我畢業證問怎麼是非全日制,然後一個工作人員說,不接受非全日制。」王藝對記者說。在那之前,從網申到筆試,再到面試、體檢,直到入職的前一天,她已經順利通過了所有「關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
  • 「非全日制研究生」上熱搜:無緣教師招聘,入職國企當天被拒!
    「我去入職那天,他們看到我畢業證問怎麼是非全日制,然後一個工作人員說,不接受非全日制。」王藝對南都記者說。在那之前,從網申到筆試,再到面試、體檢,直到入職的前一天,她已經順利通過了所有「關卡」。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