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端午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2020屆碩士應屆畢業生張秋(化名)收到了河南新鄉教育局人事科發來的一條簡訊。不過,已經通過面試的張秋,收到的不是入職體檢通知,而是對方要求與她解除就業協議,對方給出的理由也讓張秋難以接受。
「說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不符合招聘條件,要求解除就業協議。」張秋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接到簡訊時自己非常錯愕,無法接受這樣的要求。
張秋收到的用人單位解約簡訊(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即將從北京一所「985」高校畢業的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張秋報考了河南新鄉教育局組織的局屬學校教師專項招聘考試,通過報名資質審核後參加了面試。6月3日,張秋收到新鄉教育局發來的面試通過簡訊,並按要求給用人單位提交了就業協議書。張秋告訴記者,用人單位已在協議書上蓋章並寄回學校。按照流程,接下來只要等著入職體檢就可以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解約通知。
張秋此前收到的用人單位簡訊(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新鄉市教育局局屬學校2020年專項招聘教師公告上發現,此次招聘範圍和對象是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十所師範院校和其他「985」「211」重點高校2020年全日制應屆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後附括號註明:碩士研究生學歷要求本科段為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
招聘公告部分截圖
「碩士研究生要求本科是全日制的,我一看自己符合條件。」張秋告訴記者,自己在本科階段是全日制的培養方式,研究生階段為非全日制,符合上述招聘條件。「當時決定報考的時候,我很認真地看了招聘公告,符合招聘條件才報名。而且遞交的報名材料上有明確註明培養方式為『統招非全日制』,在整個報考過程中,也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非全日制身份。」張秋表示。
讓張秋不理解的是,自己明明通過了報名資質審核並參加了面試,也接到了面試通過的通知,還按照要求提交了就業協議書,對方也在協議書上蓋了章,怎麼又忽然以非全日制畢業生不符合招聘條件要求解除協議呢?更讓她感覺不能接受的是,教育部等五部門已經明確要求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自己為什麼還會受到歧視?
帶著疑問,中國商報記者撥通了新鄉市教育局人事科的電話。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招聘公告雖然如此表述,但這次要招的確實是全日制研究生,不接受非全日制。當記者質疑「如果求職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不符合招聘條件,為何還通過了報名資質審核並進行了後續一系列步驟」時,上述工作人員解釋稱「應該是當時審核時沒有發現」,並表示會為張秋申請新的就業協議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可是,即使張秋拿到了新的就業協議書,她還是要重新找工作,期間浪費的時間、錯過的工作機會,又該如何彌補?更為重要的是,張秋認為,用人單位設置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招聘限制本身就是不合規的,是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歧視。
事實上,2016年,教育部印發的《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和3月,教育部等又相繼發布通知,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嚴禁設置培養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限制條件。不過,當記者據此向新鄉市教育局詢問時,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張秋報考的招聘工作從去年年底就開始了,早於教育部發布相關通知的時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用人單位的做法屬於明顯的就業歧視,求職者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將此事向高校反映,並向勞動管理部門投訴。張秋對記者表示,自己不會妥協,會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訴反映維權,「因為我不光代表我一個人,我背後有一整個(非全日制研究生)群體。」張秋如是說。該事件後續如何,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