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首映,本來以為國慶長假,會有很多人去觀影,但筆者看的場次,卻近乎「包場」,只有一個人。
本以為是一場青春唯美電影,但是看過之後,我卻認為電影帶給觀眾的,不只是對青春的懷戀,更是對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致敬。《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對個體而言,轉瞬即逝,我們從中看到的不只是青春,更有東北轉型的陣痛。
電影講述的是1996年的東北,布景也是轉型前東北重工業時代的元素:職工影院、公共澡堂、鋼鐵廠技校、卡拉ok,以及那高聳的煙囪,一下子就帶我們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東北印象。技校學生畢業後不再是包分配進廠,校園外永遠停留著一幫「小混混」,工廠裡被開除的違法分子也成為了不穩定因素。在那個時代,究竟何去何從,每個人內心都極其焦慮。
青春是有夢想的,於一的夢想是去海上漂泊,當一個居無定所的海員;楊北冰的夢想是和於一在一起;而紫薇的夢想是依附在東北大哥身邊,享受獨一無二的安全感。然而,我們卻可以發現,青春的夢想又如此脆弱。最終紫薇因為意外死亡;東北大哥也受到了國家法律的懲處;於一被學校開除後朝著夢想奮鬥,毅然決然地當了一名海員;而楊北冰卻服從父親的安排,出國讀書,最終在香港的寫字樓裡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過著千篇一律的「範式」生活。
他們的青春夢想實現了麼?紫薇因為東北大哥而失去了生命,為自己的抉擇付出了代價;於一在楊北冰離開後才頓悟自己的內心,在海上永遠地思念著楊北冰,寫著未能寄送到的信件;楊北冰看似不錯的生活背後,卻掩藏不住那顆不安定的內心。我們發現,他們的未來都跟東北沒有關係了,他們的生活軌跡,正在離東北越來越遠,而他們心中所懷戀的,正是曾經的東北印記,那個再也無法重來的青春。
回望那呼嘯而過的青春,每個人都在轉型,廠子轉型升級了,郵局拆遷了,高樓建起來了,而青春印記也不在了。曾經的遍體鱗傷,曾經的青春迷茫,曾經面臨的殘酷現實,都正在慢慢癒合。而東北新一輪的春天才剛剛開始,期待當下東北青少年的青春會多一些堅毅,少一些迷茫,即便呼嘯而過又如何?終歸是美好的青春。
文/梅子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