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殘忍對待戰俘聞名於國際,二戰期間日軍在我國燒殺搶掠,製造了震驚國內外的南京大屠殺等慘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瘋狂侵入菲律賓,又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巴丹死亡行軍」。
1942年3月,美國方面了解到戰局情況後,為保住麥克阿瑟,便將他調到了西南太平洋戰區,任盟軍總司令,而喬納森·溫萊特則被提升為中將,負責指揮美菲聯軍,當時在菲律賓作戰的美軍已經得不到人力和物資的補給,並且又高達80%的士兵因為無法適應熱帶叢林,而患上了各種疾病。
戰事進行4月,美菲聯軍已是彈盡糧絕,喬納森·溫萊特認為抵抗已經沒有意義,投降說不定還能保住性命,因此於4月9日向日軍投降,78000人的美菲聯軍成了俘虜。
但如果溫萊特能夠提前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他很有可能會堅持抵抗日軍,4月10日,這些淪為日軍俘虜的美菲聯軍從馬裡韋萊斯機場東面兩英裡的167號裡程碑開始徒步行軍,而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將去往哪裡。
起先戰俘們認為很快就可以抵達戰俘營,但事實遠比他所想像的要殘酷許多,而日軍也完全沒有按照國際公約對待戰俘,並且在行軍之前,日本菲律賓派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就已經下達了「死命令」:任何無法堅持戰俘營的戰俘都要消滅掉。
當時正值炎熱夏季,這些戰俘吃喝都成問題,據倖存者事後透露,日軍只會給他們一次高爾夫球大小的米飯,而他們卻還得馬不停蹄的向前行走,其痛苦可想而知,就算途中碰上水源,戰俘欣喜若狂的奔過去飲水,最終只會喪生於日軍的槍下。
而這些戰俘的目的地是120公裡外的奧德內爾集中營,最終抵達目的地時,有15000人因為各種原因死在了路上,而抵達戰俘營後,戰俘的苦日子還沒有到頭,他們飽受虐待、逼迫苦力勞務等,於是短短兩個月內,又有大約26000人死去。
作為戰俘中最高級別的軍官喬納森·溫萊特,也曾遭遇被日本看守連扇耳光、毒打的事情,不過日軍並不會像對待其他戰俘那般對待高級別軍官戰俘,他們還會格外優待這種戰俘。
1943年6月,溫萊特後被帶到臺灣木柵戰俘營後,他可以享用到了配有吃飯和寫字的桌子的房間,並且頓頓食物足量,可以不進行勞力苦役,甚至每月能夠領到100元的津貼,那些日本人見到溫萊特還會顯得和藹可親,並且陪溫萊特野炊釣魚。
當然,日本人突然改變態度,善待溫萊特是有目的的,很快大佐左澤就「希望」溫萊特向羅斯福寫信,讓美國立即停止戰爭,不過溫萊特並未同意,嚴詞拒絕。
而太平洋戰爭進入到盟國反攻期後,日軍屢戰屢敗,並開始計劃後路,於是開始優待戰俘,尤其是高級戰俘,那肯定得小心翼翼的對待,而這些人於日本高層而言就是談判砝碼、救命稻草。
1944年,溫萊特等高級戰俘們又被轉移到了奉天戰俘營,甚至在1945年8月15日,關東軍仍沒有放棄將他們當作談判砝碼,試圖將他們轉移到韓國,不過美軍搶先了一步,解救了戰俘營的美英等國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