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待戰俘一向殘忍,但卻優待一種俘虜,還陪著他們野炊釣魚

2020-12-20 騰訊網

日本殘忍對待戰俘聞名於國際,二戰期間日軍在我國燒殺搶掠,製造了震驚國內外的南京大屠殺等慘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瘋狂侵入菲律賓,又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巴丹死亡行軍」。

1942年3月,美國方面了解到戰局情況後,為保住麥克阿瑟,便將他調到了西南太平洋戰區,任盟軍總司令,而喬納森·溫萊特則被提升為中將,負責指揮美菲聯軍,當時在菲律賓作戰的美軍已經得不到人力和物資的補給,並且又高達80%的士兵因為無法適應熱帶叢林,而患上了各種疾病。

戰事進行4月,美菲聯軍已是彈盡糧絕,喬納森·溫萊特認為抵抗已經沒有意義,投降說不定還能保住性命,因此於4月9日向日軍投降,78000人的美菲聯軍成了俘虜。

但如果溫萊特能夠提前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他很有可能會堅持抵抗日軍,4月10日,這些淪為日軍俘虜的美菲聯軍從馬裡韋萊斯機場東面兩英裡的167號裡程碑開始徒步行軍,而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將去往哪裡。

起先戰俘們認為很快就可以抵達戰俘營,但事實遠比他所想像的要殘酷許多,而日軍也完全沒有按照國際公約對待戰俘,並且在行軍之前,日本菲律賓派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就已經下達了「死命令」:任何無法堅持戰俘營的戰俘都要消滅掉。

當時正值炎熱夏季,這些戰俘吃喝都成問題,據倖存者事後透露,日軍只會給他們一次高爾夫球大小的米飯,而他們卻還得馬不停蹄的向前行走,其痛苦可想而知,就算途中碰上水源,戰俘欣喜若狂的奔過去飲水,最終只會喪生於日軍的槍下。

而這些戰俘的目的地是120公裡外的奧德內爾集中營,最終抵達目的地時,有15000人因為各種原因死在了路上,而抵達戰俘營後,戰俘的苦日子還沒有到頭,他們飽受虐待、逼迫苦力勞務等,於是短短兩個月內,又有大約26000人死去。

作為戰俘中最高級別的軍官喬納森·溫萊特,也曾遭遇被日本看守連扇耳光、毒打的事情,不過日軍並不會像對待其他戰俘那般對待高級別軍官戰俘,他們還會格外優待這種戰俘。

1943年6月,溫萊特後被帶到臺灣木柵戰俘營後,他可以享用到了配有吃飯和寫字的桌子的房間,並且頓頓食物足量,可以不進行勞力苦役,甚至每月能夠領到100元的津貼,那些日本人見到溫萊特還會顯得和藹可親,並且陪溫萊特野炊釣魚。

當然,日本人突然改變態度,善待溫萊特是有目的的,很快大佐左澤就「希望」溫萊特向羅斯福寫信,讓美國立即停止戰爭,不過溫萊特並未同意,嚴詞拒絕。

而太平洋戰爭進入到盟國反攻期後,日軍屢戰屢敗,並開始計劃後路,於是開始優待戰俘,尤其是高級戰俘,那肯定得小心翼翼的對待,而這些人於日本高層而言就是談判砝碼、救命稻草。

1944年,溫萊特等高級戰俘們又被轉移到了奉天戰俘營,甚至在1945年8月15日,關東軍仍沒有放棄將他們當作談判砝碼,試圖將他們轉移到韓國,不過美軍搶先了一步,解救了戰俘營的美英等國戰俘。

相關焦點

  • 日本對待戰俘一向殘忍,但有一種戰俘十分優待,還陪他們野炊釣魚
    一、最高級別的美國戰俘有一種俘虜,日軍不但不殺,還優待著,有吃有喝有津貼。他們,就是一群美國高級軍官。據史料,從1942年6月9日菲律賓全境盟軍投降時,日本就把盟軍中的高級軍官和普通士兵分開管理。(日軍羈押戰俘圖)二、優待戰俘的真實用意據日方資料,高級戰俘從菲律賓到日本到中國臺灣最後到中國東北,一共轉移了6個地方。
  • 優待俘虜的政策比日內瓦都早,日軍戰俘:共產黨軍隊是仁義之師
    ,把「繳槍不殺,優待俘虜」和「不要為日本軍國主義賣命」,這套敦促日軍投降的日本話背得滾瓜爛熟,現學現賣,派上了大用場。衡量一支軍隊是不是「威武之師」,這個標準最好見真章,能否戰勝強敵就能驗證這點;而辨別這支軍隊是不是仁義之師,就要看它如何對待戰俘了。
  • 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善待日本戰俘,為何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人?
    在戰爭期間,日本簡直把中國的戰俘和平民當做「玩具」犯下了多少滔天罪行,造成了多少慘案。然而與之對比,中國對待日本俘虜卻是優待了,甚至還會給挑事的戰俘療傷,,當時我國俘虜了有200多萬的日本戰俘,全都好吃好喝的善待著,在戰爭勝利後,還把戰俘們送回,甚至不要求日本賠償損失,結果日本在戰敗後還對中國不屑一顧,到現在還在挑釁企圖「搞事情」。
  •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這樣對待俘虜的清軍,結果讓他們都不想回來
    不管是在什麼樣的戰爭中,有死亡的人數,自然也有很多被俘虜的人數。就在這場戰爭中有很多的清軍官兵就被日本軍隊給俘虜了,很多人可能以為日本人不會好好對待這些俘虜的,畢竟日本在後來的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但其實是,這些被抓的俘虜待遇還是比較好的,日本方面也沒有對他們進行什麼苛待。
  • 美國為什麼用原子彈炸日本,看看日軍怎樣對待美軍戰俘的,慘無人道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度。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原子彈的威力巨大,將兩座城市幾乎夷為平地,美國為何要使用原子彈?看看二戰時美軍如何對待美軍戰俘就知道了。
  • 有日內瓦公約也沒用,各國對待戰俘都不人道,僅一國除外
    從人類有戰爭開始,伴隨戰爭的不光有疫病、廢墟、傷亡,還有的就是戰俘。說到戰俘很多人都不陌生,所謂戰俘就是戰時被敵人俘虜的人,這些人戰時是敵人,而放下武器的時候和普通人一樣,對於他們的敵人來說,這些人可以說是任其宰割的羔羊。
  • 他活埋八千日本戰俘,戰俘後裔狀告法庭索賠2億,他只回了2個字
    查爾斯·斯韋尼在美國國會發表「原子彈下沒有冤魂」的演說時說,他是唯一一位參加過兩次原子彈轟炸日本的飛行員,他在50年後向日本道歉,他說:「決不後悔,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是有必要的。」另外,我們的一位抗日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活埋了8000名戰俘,戰爭結束後,當中日友好往來時,戰俘後裔卻以不優待俘虜為由,將這些名將告上法庭,索賠兩億,簡直是天方夜譚。
  • 90歲老人講述日軍怎麼虐待美軍戰俘:他們還對日軍白衣天使說謝謝
    二戰中最魔性的就是日本人,這一點從他們對待戰俘上尤為突出。據說如果被德國抓住的戰俘,一千人能回來六百人,如果被日本抓走,一千人能全須全尾回來一百人就不錯了。在日軍折磨虐待戰俘中,最狠的就是對待美國戰俘。
  • 這才是抗戰中真正日俘,當了俘虜依然面露兇光,跟抗日劇完全不同
    相信很多人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對於日本兵的態度都不陌生,受到狂熱軍國主義思想感染的他們,殘忍瘋狂而且偏執,那麼在現實中的日本俘虜,又是怎樣一回事情呢?而給予日軍方面的夥食費,儘量供給大米或白面,同樣是比較優待的,在軍中,有技術的日軍俘虜也會被視為是寶貴的資源,比如日軍的醫生,都會安排進入醫院進行工作。在大部分改造的日軍戰俘當中,有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日本人宮川英男,在41年被俘虜後,加入組織,並在1943年進入山東長清縣作敵偽工作,在被日軍包圍後為了不被俘虜舉槍自殺,從而犧牲。
  • 真正的日本戰俘舊照,跟電視劇截然不同,當了俘虜依舊面露兇光
    自古以來,戰爭就沒有停息,在戰場當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俘虜,雙方可以從這些俘虜身上逼問各種各樣的情報,同時也是出於人道主義,會留下俘虜的性命,以後好作為交換。近代的日本用「狼子野心」來形容是最合適不過了,從隋煬帝開始,日本就跟中國有了單方面的聯繫,到了唐朝,日本開始派遣了遣唐使,明清時期,中日各自實行閉關鎖國,清朝爆發了鴉片戰爭,日本爆發了黑船事件。
  •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俘虜了多少日軍?這些俘虜如何處置?
    在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嚴重抬頭的情況下,日軍誓死效忠天皇的「封建」武士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一部分日軍俘虜他們是教育不化的,國際人道主義,人性的光輝在他們身上是無法發揮作用的,這可能就是我們所想的冥頑不靈,他們最終或許選擇自殺,或者最終交由東京國際法庭審判。
  • 二戰時,日軍怎樣對美國女戰俘?恐怖到讓人無法承受,立馬暈倒
    二戰時,日軍怎樣對美國女戰俘?恐怖到讓人無法承受,立馬暈倒 日本軍隊非常的惡毒,他們就連大街上碰到的婦女老少都會殘忍的殺害,對待戰俘就更加的慘不忍睹了。那麼日本軍隊當時是怎樣對待他們所俘虜的美國女兵的呢?當時的日本野心特別大,他們想要領導整個亞洲。於是日本就先將目標放在了美國身上,他們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而這一次襲擊讓美國海上的軍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 抗日戰爭期間鮮為人知的延安日本戰俘學校
    野坂參三來到延安後,改名為「岡野進」,與中共中央、總政治部敵工部領導商談了日軍戰俘的教育管理問題,並親自找在延安的日軍俘虜中的反戰進步分子談話,了解俘虜的教育情況。他認為:「那些離開日本軍隊、放下武器、脫掉軍裝的日本工人和農民,只不過是帝國主義戰爭的犧牲品,只要喚醒他們的階級覺悟,使他們認識到侵略戰爭的本質,他們遲早會成為反戰的和平戰士。」
  • 日本俘虜為何會加入八路軍?夥食優待有尊嚴,到前線勸說日軍反戰
    1939年1月,山西省的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舉辦了一場元旦晚會,不同尋常的是,有3名日本人參加了晚會。他們曾是戰俘,但即將要加入八路軍,其中,一名叫前田光繁的人走到了舞臺前發表感想,表示堅決反對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華戰爭。
  • 地獄航船:二戰期間最恐怖的船,讓日本人的俘虜聞風喪膽
    ,不僅不能活著回到祖國,大多數都在路上被折磨致死了,尤其是日本的俘虜,我們都知道日本人折磨俘虜的手段是出了名的殘忍。在二戰期間,因為頻繁的戰鬥,日本損失了很多的兵力,為了補充男性勞動力,日本就將目光轉向了大量的盟軍戰俘,於是他們選擇將這些戰俘用海運的方式送到日本以及他們所佔領的地區做勞力,這些運輸戰俘的船就是倖存者口中的「地獄航船」,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船有多麼的可怕了。
  • 二戰各國都是按《日內瓦公約》處置戰俘嗎?有兩個國家比較離譜
    在二戰時期以及二戰後,英國人的俘虜基本都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在戰時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擊沉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當他們把俾斯麥號最終擊沉後,還主動救援德艦上的落水倖存者。就這一點來說,英國人做得還是蠻到位的。排名第二的是英國的同盟國美國。自然,此國也加入了《日內瓦公約》,但他們對戰俘也有自己的喜惡。
  • 八路軍中,是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為抓俘虜他還專門學日語
    相信大家在抗日戰爭影視劇中都會看到這樣一幕:戰敗的日本將領將刺刀刺中了自己的腹部。可見軍國主義教育對他們的洗腦有多嚴重,戰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要剖腹自殺來謝罪。並且日本士兵絕不會讓自己成為俘虜,在戰敗的時候誓死不肯繳槍。
  • 這才是抗戰中真正日俘,跟電視劇截然不同,當了俘虜依舊面露兇光
    一直以來,我們對日本軍人似乎有一個誤解,都覺得日本軍人很容易被我軍擊敗,落到我們的手中成為俘虜。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像影視作品表達的那樣,真實的情況是:淪為俘虜的日軍少之又少,他們往往都將誓死效忠天皇當作最高榮譽。
  • 二戰日軍女戰俘神秘地消失,屍骨無存原因何在?美軍卻這樣解釋
    遠的不說,就拿離我們最近的二戰來說,其暴露的殘忍的人性令人髮指。日本這個二戰的發起國可以說是令人很憎恨,但是根據國際公約對待俘虜還是要從人道主義出發的。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對待女戰俘。戰爭不分男女,戰敗了,女人付出的代價不會比男人少,甚至比男人付出的代價還要大。二戰日本戰敗後,有不少日本女兵成為美國大兵的俘虜。這些女兵落到美國大兵的手裡簡直就成為了一種工具,用來宣洩的工具。
  • 清軍如何對待太平軍戰俘?被斬首算「優待」,凌遲、虐殺層出不窮
    而清軍這種殘酷的做法,從他們對待太平軍北伐時期的戰俘就能看得出來。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在洪秀全、楊秀清的命令下,林鳳祥、李開芳率領2萬左右的精銳太平軍出師北伐,直搗清廷的核心統治地區華北。在北伐初期,太平軍連戰連捷,屢次擊敗清軍,不斷逼近北京,造成京師震動。在這個時期,太平軍因為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且一直在不斷的主動進攻之中,所以被俘的人員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