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歐哥之前在不同的地方都吃過馬卡龍,覺得和自己心裡預期的不一樣,甚至有些失望,後來等歐哥吃到了好吃的馬卡龍才知道是自己沒吃對東西。
那麼,好吃的馬卡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說到這個,我還是先介紹一下為什麼有些朋友吃到的那麼難吃吧?
馬卡龍(Macarons,又稱作瑪卡龍、杏仁小圓餅、少女的酥胸)是法國西邊維埃納省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它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法國甜點,通常在兩塊餅乾之間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等內餡。
(此解釋來源於搜狗百科)
那麼為什麼有些朋友吃到的那麼難吃呢?歐哥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做的不好吃!
比如配方不好啦,原料偷工減料啦,保存條件不行啦
宣傳做的好但沒用好的配方,是早期比較甜的配方,用的原料並不好,製作工藝不行,所以甜死人,而且經營者大部分為了賺快錢,趁流行賺一票就走的態度,成本上能省就省咯,還有坑爹的用花生粉摻假。
2.吃的方法錯誤!
馬卡龍是飯後甜點,少女的酥胸,不要拿到馬卡龍就像在飢腸轆轆的早上趕地鐵前買了兩個包子拿起就啊嗚一大口,溫柔一點吃才好~
最好再來一壺上好紅茶(or咖啡),有三兩個朋友一起消磨一下時間再愜意不過了~
接下來我說一下我吃到的好吃的馬卡龍啥味道吧,這裡歐哥要給我們歐米奇某美女老師點個讚。
外殼略脆,裡面軟糯,細嚼有杏仁的香味,中間的夾心餡料味道非常豐富,有的很多層次,因為用了很多原料。
有些會有一個突出的主味,比如咖啡的,芒果的,然後會有很多輔助的味道,可能加薄荷啦,茴香啦,香草啦等等,你能明顯品嘗出主味,但是大部分人吃不出具體的輔助味道,不過你會覺得所有的味道融合的很完美,吃完會意猶未盡並且好奇的會去猜測那些輔助的味道到底是什麼原料。
還有一些會有兩種比較突出味道的原料做夾心餡料,剛入口時會有激烈的衝突和對比的感覺,猶如當頭棒喝,最後兩種味道再融合,比如我吃的甜品裡有牛奶巧克力和百香果兩種在一起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感受~
總而言之,吃到好吃的馬卡龍最簡單的感覺就是:太好吃了
如果以前吃過不好吃的馬卡龍再吃好吃的馬卡龍,這種感覺更強烈~
最後我們來談一下完美的馬卡龍應具備哪些條件:
口感:外脆,中央口感為少許的黏稠與溼潤,一口咬下去外殼與內餡應完美融合。
餡料:能平衡餅皮甜度,且具有合適的軟硬度,不會因為太軟被餅乾擠出來,也不會太硬導致吃的時候口感脫層。
餡料的組合方式非常多樣化,最常見的兩種分別是:
有一個突出的主味,比如草莓、咖啡、巧克力等。然後會有很多輔助的味道,比如甜酒、茴香、薄荷。你能明顯的嘗出主味,又覺得不僅僅有這一味,吃完口腔裡剩下的多半是輔味。
還有一些會用兩種或多種比較突出的味道做夾餡,比如巧克力和胡椒、百香果和肉豆蔻。入嘴時有強烈的對比和衝突,再隨著細細品味融合在一起。
外觀:其實馬卡龍就是個杏仁餅,如今的「軟妹」始祖當時長得也很艱苦樸素的,換做現在肯定就要被視作失敗品了。
經過機智的人類上百上千年的總結,發現了控制它裙邊大小的辦法(裙邊的形成就是,在烘烤過程中熱氣從上面跑不出去,就會帶著麵糊向四周壓)
甜度:我知道很多人會問關於甜度的這個問題。其實馬卡龍甜度全部來自於蛋白霜,蛋白霜中的糖是幾乎不能減的,一旦減少就會大大降低蛋白霜的穩定性,稍微翻拌幾次就變成液體了。
在一樣的甜度下,品質更好的杏仁粉會讓餅乾嘗起來沒有那麼甜。甜品師優秀的味道搭配能力也會讓馬卡龍味道很豐富,不是單單一個甜字。
關於是否空心:
國內某些烘焙達人對馬卡龍不空心有著過分嚴苛的要求,但實質上,國外某知名甜品店chef曾說過,馬卡龍只分好吃和不好吃,不分空心和不空心。
馬卡龍的儲存及最佳品鑑日期:馬卡龍剛剛組裝好,並不適合馬上就吃。因為殼裡裡外外都還是脆的,和餡料的風味處於彼此分離的狀態。
製作完成的馬卡龍放入冰箱中12-24小時,讓殼吸收冰箱中的部分潮氣,慢慢開始變得溼潤,夾餡也和餅乾彼此的風味融合。
當然這個時間是不固定的,每個配方的餅乾和內餡含水量都不一樣,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判斷。
最最後,馬卡龍的最佳品鑑日期:
吸好潮的馬卡龍,五天之內基本就是最佳賞味期。隨著時間的流逝,各項風味也會逐漸流失。吸好潮之後最好放在乾燥的冰箱中密封保存,避免持續吸收溼氣導致變壞。
伊莉莎白女王是馬卡龍忠實愛好者,據說馬卡龍顏色要和她的服裝一樣
很多名店Macaron味道層次很豐富,應該小口小口細細品嘗。一般是要配黑咖啡,或是茶的。這樣一下午吃個兩顆,配一壺茶,順便記得拍拍照裝文藝,完全不會被膩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