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上市公司有哪些影響?旅遊消費等第三產業受衝擊較大

2020-12-10 至誠財經網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全國各地上市公司紛紛捐款捐物,積極投入抗擊疫情行列中去。同時,因復工推遲等原因,部分上市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受到影響。截至2月4日,多家上市公司已主動披露其應對疫情情況。

  行業影響方面,業內人士指出,以當年「非典」影響為參照,第三產業如服務及消費類產業受影響較大,包括交通運輸、酒店、旅遊、傳媒、零售等;對其他製造類,如醫藥、汽車、科技硬體、電子、輕工等影響相對偏小;同時預計在線消費類,如在線教育、視頻、遊戲等可能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湖北上市公司積極應對

  零售百貨企業中央商場2月4日晚間公告,公司15家百貨零售店除南京新街口店以外均暫停營業。其中湖北大冶店於1月25日暫停營業,其它門店於2月2日至2月9日暫停營業。一旦疫情禁令解除,公司將儘快恢復經營,滿足消費者需求,降低疫情對公司的不利影響。

  漢商集團2月2日表示,公司主要經營場所因受疫情影響,自1月23日起暫停營業,目前仍處於暫停營業狀態。公司將根據湖北省政府和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恢復經營的安排。

  該事項對公司經營、財務狀況和年度經營業績的影響,將根據實際情況再行評估。公司停業期間,僅保留必要的值班人員,一旦疫情禁令解除,公司將儘快恢復經營,滿足客戶需求,降低對公司的不利影響。

  嘉必優表示,因疫情原因,武漢市公共運輸受到影響,由於缺乏交通工具,導致公司員工無法正常上下班,公司位於武漢市江夏區和鄂州市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工廠無法按期恢復生產。

  目前,武漢市交通恢復正常的時間尚不確定,故暫無法預測本次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公司自1月20日起即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的應急工作組,制定了詳盡的應急措施,一旦上述禁令解除,公司將儘快恢復生產和發貨,滿足客戶需求,降低對公司的不利影響。

  同時,也有湖北本地企業表示,疫情尚未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相關推薦

京東物流IPO估值400億美元 京東物流何時上市?

京東物流上市了沒有?京東物流上市消息是真的嗎?

京東健康IPO目標估值290億美元 京東健康什麼時候上市?

相關焦點

  • 匯得科技:今年受疫情影響 旅遊消費等第三產業受衝擊較大 不確定性...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19日訊,有投資者向匯得科技提問, 年產18萬噸項目已經試運行,公司當初募集說的每年增加利潤2個億目前董事長仍然看好嘛?根據今年的形勢以及產品價格的波動,這一塊的利潤預計是否有變動?
  • 受疫情衝擊影響最大的行業,跳槽要三思!
    在大部分行業都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招聘市場自然也放慢了腳步。疫情爆發之際恰逢春節來臨之際,春節時期本就是公司招聘需求暫告一段落的時候,遇上疫情,僱主在考量上自然更加謹慎小心,因此並沒有迎來往年的「金三月」招聘旺季,各地招聘數量的需求也不如往年同期,但隨著疫情的影響漸漸消散,預估二季度會迎來一個爬坡階段。
  • 對第三產業影響最大!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哪?這裡有五個重要判斷
    如果控制不住疫情,或者疫情出現拐點就放鬆警惕,或者忽略細節防控,一旦疫情出現反彈和反覆,對今年經濟將造成更大的影響。疫情對第三產業影響最大,但會出現行業和服務供給方式的替代第三產業是受衝擊最嚴重的產業,其中涉及「吃、遊、看、運、學」的行業受影響最大。
  • 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造成了多地的「封城」,持續蔓延的疫情又使得全國延長了春節假期,旅遊、餐飲、交通、娛樂等線下消費紛紛陷入停滯,眾多企業也已經生產經營停擺它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我們的經濟活力何時得以修復?企業當前都面臨著哪些困難?受衝擊最大的中小企業能否扛過去?他們又該如何自救?
  • 中國國旅首現單季虧損 旅遊業受疫情衝擊明顯
    這是中國國旅自2009年上市以來首次單季度淨利潤出現虧損。  中國國旅解釋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免稅商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部分免稅商店先後閉店或調整營業時間,從而對公司正常的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國旅主營業務為免稅業務。  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國旅控股股東,持股佔53.3%。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
    從三次產業增速來看,2003年第二季度第一、第二、第三產業GDP增速均有所放緩,但由於2003年中國經濟仍處於上行周期,第一、二產業較上年同期相比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回落,但第三產業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受疫情衝擊最為明顯。
  • 國泰君安電話會議談疫情影響:下跌中孕育著較大機會
    2、疫情對第三產業衝擊巨大疫情影響經濟的過程,是在假期延長後,引致經濟生產活動停滯。第一個層面,無法出門阻礙了消費,推遲返工影響了生產。第二個層面,需求下降拖累供給,銷售下滑,供給端庫存提高,經營環境惡化。從經濟結構的影響來看,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是第三產業。
  • 新冠疫情對恩格爾係數和家庭消費行為的衝擊
    該調查覆蓋全國33143戶家庭,通過分析調查結果,並與2019年開展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覆蓋34643戶家庭)結果對比分析顯示,疫情造成居民對就業形勢和收入增長預期悲觀,可能導致整體預防性儲蓄上升,家庭資產資金流動性不足,尤其是低收入階層受到的衝擊較大,受上述因素影響2020年家庭預期總消費支出將減少11%。
  • 疫情對中美經濟影響的比較分析
    中美兩國GDP佔到世界經濟總量的40%左右,疫情對兩國經濟的影響必然對世界經濟造成較大影響,由於兩國疫情防控策略和結果不一樣,對經濟的影響將會有差異和不同,除疫情防控方法、力度、結果不同產生對經濟的影響不同外,兩國經濟結構的差異,也將造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同。
  • 光華思想力課題組: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三、疫情爆發時臨近春節使得衝擊力度與廣度加大。非典集中爆發的時點在春節復工之後,而此次新冠病毒則爆發於春節前,一方面,春運返鄉高峰使得病毒傳播範圍更廣,擴大了經濟受衝擊的範圍;另一方面,疫情擴散使得春節這一消費、旅遊出行高峰變的行情冷淡,加大了衝擊的力度;此外,疫情爆發帶來的延遲開工也將對生產與投資帶來影響,從而使此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同於非典。
  • 疫情下中國經濟怎「過關」?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這麼說
    受訪者供圖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截至1月30日24時,共確診病例9692例。疫情當前,電影撤檔、旅遊受限、線下商業受到影響,春節假期服務型消費衝擊明顯。這次疫情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哪些影響,成為疫情之外輿論討論的焦點。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疫情將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如何應對?  摘要  我們的主要研究結論:  一、影響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 疫情下的消費心理調研——新冠疫情消費情況和非典消費情況對比
    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國各地。本次疫情適逢春節假期,直接影響餐飲、娛樂、旅遊等國內主要消費及服務業,而且此次新冠疫情的傳播速度快於以往的非典以及其他類似疫情,但是新冠疫情的致亡率低於非典疫情。
  • 疫情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新華社發(韓新亮 攝)短期衝擊不可避免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遇不小創傷,尤其是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等行業。「從1月23日開始,酒店的入住率直線下滑,現在的業務量同比往年春節減少95%以上,相當於跌到了地板上。」
  • 畢馬威深度分析:新冠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和2003年 「非典」疫情相比,「非典」對當時中國宏觀經濟影響有限,2003年全年GDP增速甚至快於2002年。但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和2003年具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整體經濟增速依然處於下行周期,內外部壓力較大;目前經濟結構中消費、服務業佔比更高,而這兩個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恢復時間也將較長;此外本次疫情的爆發時間和傳播方式也使其比「非典」更難控制。
  • 全國人大代表王天宇:新冠疫情的宏觀經濟衝擊與政策展望
    主要發達國家的消費、生產、投資和貿易活動趨於冷卻甚至停滯,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美國、歐盟、日本及中國等經濟體貢獻了全球GDP的60%以上,世界經濟格局出現前所未有的動蕩。IMF預測疫情將導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全球經濟將出現明顯負增長,世界銀行預計疫情將使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大幅放緩。海外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導入性衝擊和影響正在顯現。
  • 專業機構平臺預測:疫情對中國零售業影響有多大?
    對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波士頓諮詢發現,本次新冠疫情對消費零售內的各細分行業影響各異,特別是餐飲服務、娛樂、旅遊和日用零售/服裝零售細分行業所受影響相對較大;而衛生用品、健康類消費產品、包裝類食品、電子類消費等很可能在疫情中逆勢增長。
  • 愛威科技科創板首發過會,營收淨利均受疫情影響較大
    受疫情影響,淨利下滑明顯 資料顯示,愛威科技是一家主營業務為醫療臨床檢驗分析儀器及配套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於尿液、糞便分析儀等體外診斷儀器及其配套試劑、耗材的銷售。
  • 疫情衝擊下的行業圖譜及看債攻略解析
    同時疫情影響下走親訪友普遍取消,與送禮密切相關的酒類消費需求大減。不過,疫情對家庭消費的剛性需求影響有限,儘管線下銷售冷淡,但生鮮電商以及線上購買無接觸配送等均在較大程度上彌補了線下銷售的損失。相反,零售屬於商品流通的終端,其銷售數量、銷售金額等數據更為明確、更易分析,故本文僅重點探討疫情對零售行業的影響。疫情對服裝、奢侈品等非剛需的可選消費和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面對面的服務消費構成劇烈衝擊,百貨、購物中心等的營業收入和利潤顯著受累,但以生鮮、日用品等必選消費為主的超市所受衝擊較小,線上銷售及物流配送體系完善的部分大型超市反而還在疫情期間受益。
  • ...上海補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娛樂、交通運輸、旅遊等行業員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3月19日發布通知,為確保重點企業用工、支持受疫情影響企業穩定就業,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聯合發布通知,對春節期間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給予就業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