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三產業影響最大!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哪?這裡有五個重要判斷

2020-12-10 北晚新視覺網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的衝擊力和衝擊面都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會產生影響。

新華社資料圖

影響大小取決於抗擊疫情並獲得勝利的時間長短,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如果疫情能夠速戰速決,我們仍然可以贏得全年,贏得未來。

疫情暴發導致中國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創,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疫情控制的時間點。

總的來說,疫情在越短時間內控制住,我們的主動性越大。爭取一季度止損,二、三、四季度回歸正常軌道的主動性就越大。

如果控制不住疫情,或者疫情出現拐點就放鬆警惕,或者忽略細節防控,一旦疫情出現反彈和反覆,對今年經濟將造成更大的影響。

疫情對第三產業影響最大,但會出現行業和服務供給方式的替代

第三產業是受衝擊最嚴重的產業,其中涉及「吃、遊、看、運、學」的行業受影響最大。

餐飲業近幾年來都是一個超過四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市場。

平均一個季度就是一萬多億元人民幣,一季度起碼1/2時間不能外食和聚餐,餐飲業一季度起碼有5000億元左右的經濟損失。

旅遊、電影、酒店、影視等行業遭受重創,展覽、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都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但是第三產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增長點,包括在線零售、在線醫療、在線遊戲、物流快遞將呈爆發式增長。

第三產業雖然受影響最嚴重,但其中有些行業具有代替性,特別是服務方式、購買方式變化會使一些行業服務供給方式出現代替性。

這一次疫情改變了人們的購買和消費方式,可能出現一些新的行業,而有些行業則會逆勢而上,比如快遞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

快遞物流行業在春節期間短暫休假後,目前基本恢復正常運營,更大的消費需求在疫情結束後增長會更快。

因此,疫情即便是在中期得到抑制,第三產業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因為人們的消費需求總體上是平衡的。

2003年非典期間,中國第三產業佔比42%,2019年達到54%,上升了12個百分點;消費支出佔GDP貢獻上升到57.9%。全年消費需求和第三產業增長,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不會大幅度減少,第三產業的總需求同樣也不會大幅減少,只不過是供給方式會發生變化而已。

疫情會影響到進出口貿易,但持續增長的趨勢不變

進出口方面,總體向好趨勢不會改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31.54萬億元,增長3.4%,出現逐季上升之勢。

一季度進出口總值7.03萬億元;二季度7.68萬億元;三季度8.26萬億元;四季度8.59萬億元。

疫情導致大部分出口企業春節後停產時間延長,進出口貿易也會大幅度下降。

但出口量較大的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省份,總體看受疫情影響不大,因此不會大面積影響中國出口規模。進口方面,在近幾年增長的基礎上,則會大幅度增加。

疫情將使製造業產值下降,但製造業整體優勢仍在

一季度製造業產值會受到較大影響,因為年前,製造業工廠放假時沒有預料到疫情發展的情況,所以,除絕大部分醫療用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外,製造業都受到一些影響。醫療用品雖然大幅度增長,但是其在製造業的產值中佔比較小。

所以,製造業大規模恢復生產後才能出現新的增長,最終取決於疫情是否得到控制。

我認為,一季度製造業產值可能會下降30%以上,但如果很快控制疫情,製造業還會總體向好。因為中國製造業整體優勢並沒有消失,製造業體系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是最完整的,大部分製造業產業集群仍在中國。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普遍行為,成為製造業高質量持續發展的大趨勢。

儘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鼓吹說,中國的疫情會使就業機會和製造業回到美國,但這不僅是他的一廂情願,而且短期內也不可能實現。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轉移的成本高昂,轉移不會那麼快,圍繞產業鏈形成的整個服務配套能力,以及上下遊關係,是經過幾十年市場跨國界尋求供給與需求、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形成的,很難按照政客的意願一蹴而就。

所以,如果疫情很快控制住,投資者也不會那麼傻,不顧成本將製造業轉移出中國。不排除有些企業在美國的壓力下向美國轉移,也不排除有些企業因為2008年以來中國製造業成本上升,在成本驅動下向周邊國家轉移,但這些與疫情是無關的,也不會改變中國製造業的集成優勢。

中國製造業,在一季度肯定會大幅下降,但現在正在陸續恢復生產,一旦疫情控制住,將會補回一季度損失,出現超常增長,全年增長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不會出現大幅度下行。

陸續出臺的新政策將以更大力度支持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並採取強有力措施,正在帶領中國人民打贏當前這場獨特的戰役。各級政府陸續出臺各種恢復經濟增長、支持企業的政策措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已經採取了各種措施,在確保戰勝疫情的前提下,加快恢復生產,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活。

例如,最近蘇州、北京等地出臺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措施,就是具體的可操作的支持中小企業的措施,包括金融支持、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給企業減負等方面。

預計今年政府會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定向降息等一系列措施,從各個方面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綜上,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受到的損失,要有充分思想準備,不能太樂觀,但也不必太悲觀。

中國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不再看增速,而是看發展的質量。當前更不能把經濟增長速度看得那麼重要,首先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經濟下行沒有必要恐慌,若疫情恐慌再加上經濟下行的恐慌,將成為社會泛在的一種恐慌狀態,那麼即使疫情過去,也很難鼓舞信心與鬥志。

現在民營企業實際上不只是「半壁江山」了,民營企業分別佔中國稅收、GDP、創新、就業、企業總數的50%、60%、70%、80%、90%,這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

穩住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其實就穩住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盤,就穩住了就業增長的大盤。所以,要千方百計幫助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渡難關。

加大金融支持、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比如考慮對企業恢復生產的貸款免息,特別是要讓企業能夠穩定隊伍和軍心,逐步恢復生產,疫情之後開足馬力,企業如果沒有能力給職工支付工資,應該允許他們借貸發工資。

當然,也要支持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發展,特殊時期更要發揮其重要作用。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作者:陳文玲(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編輯:樊宣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
    一、2003年SARS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回顧從傳播範圍、應對管控措施、經濟衝擊等因素來看,本次冠狀病毒與2003年的SARS比較接近。因此,我們先基於2003年SARS數據做一下分析,以此為參照判斷本次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 疫情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在浙江杭州,一家連鎖酒店加盟商周青松告訴半月談記者,受疫情影響,人們都宅在家裡,城市之間的往來客流也大幅減少,酒店業受損嚴重。在長三角的江浙滬等地,周青松經營著10多家連鎖品牌酒店,旗下的員工數量超過450名。他說,從事酒店業15年來,這是挑戰最大的一次。
  • 疫情對中美經濟影響的比較分析
    中美兩國GDP佔到世界經濟總量的40%左右,疫情對兩國經濟的影響必然對世界經濟造成較大影響,由於兩國疫情防控策略和結果不一樣,對經濟的影響將會有差異和不同,除疫情防控方法、力度、結果不同產生對經濟的影響不同外,兩國經濟結構的差異,也將造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同。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疫情將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如何應對?  摘要  我們的主要研究結論:  一、影響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 畢馬威深度分析:新冠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但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和2003年具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整體經濟增速依然處於下行周期,內外部壓力較大;目前經濟結構中消費、服務業佔比更高,而這兩個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恢復時間也將較長;此外本次疫情的爆發時間和傳播方式也使其比「非典」更難控制。因此,受疫情影響,1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面臨很大下行壓力。  2.但是歷史數據表明,自然災害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通常都是短期的,經濟常呈現出V型走勢。
  • 劉陳杰: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與應對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預計可能持續3個月左右,即到4月底才能出現明顯好轉;雖然不能直接簡單類比,但歷史數據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2003年「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2003年2季度。按照歷史數據,中國2003年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其中,「非典」疫情最重的2季度數據比1季度低2個百分點左右。
  • 光華思想力課題組: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報告對比了此次疫情與03年非典存在的相同與不同點,結合SARS對經濟的實質性影響,同時考慮了目前中國的經濟總量與結構因素,初步估算出此次疫情的影響,並給出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方面的對策建議。但總體而言,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不久,正處於工業化與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非典並未扭轉中國經濟強勁上升趨勢,2003年實際GDP增速仍為10%,較2002年上升0.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速影響有限。但此次疫情也與03年非典存在一些不同點:一、經濟新常態下風險上升。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備受關注。自從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以來,一些擔憂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聲音逐漸增多。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究竟帶來哪些影響?聽聽權威專家的分析。
  • 交大安泰史佔中: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安全的影響及對策
    新冠疫情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隨著疫情不斷升級,防控形勢愈發嚴峻,加上交通和人口流動管制以及各地區採取的延遲復工政策,所造成的社會衝擊波,給整個中國經濟按下了一個「暫停鍵」。1、疫情對中國經濟安全短期影響不容低估首先,疫情對宏觀經濟形成較大的負面衝擊。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短期內衝擊最大的是消費,尤其是服務業的衝擊。
  • 疫情對上市公司有哪些影響?旅遊消費等第三產業受衝擊較大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全國各地上市公司紛紛捐款捐物,積極投入抗擊疫情行列中去。同時,因復工推遲等原因,部分上市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受到影響。截至2月4日,多家上市公司已主動披露其應對疫情情況。
  • 疫情的經濟影響、市場影響和政策應對
    第二個問題我們講一下新冠疫情對中國的影響。現在來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無外乎主要就兩個。一個是全球供應鏈停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另外一個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一)全球供應鏈停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1、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首先,講一下全球供應鏈停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1月份、2月份因為疫情在中國集中爆發,所以工業企業生產停擺、很多出口訂單延遲。
  • 疫情下中國經濟怎「過關」?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這麼說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專訪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疫情下中國經濟如何「過關」? 真正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的因素是疫情的後續發展以及應對效果。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1月31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解讀疫情之下的中國經濟。第三產業衝擊明顯 影響集中在一季度新京報:你認為疫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哪些影響?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
  • 疫情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觀察:風雨洗禮更堅勁
    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徹底戰勝疫情,還要完成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相信中國戰勝這次疫情後,將更加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鼓舞人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猶如現代化進程中又一次「壓力測試」,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究竟如何?帶著這一問題,我們走訪企業、專家和百姓,感受中國經濟在風雨中的韌性和活力。
  • 理性看待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目前,我們一方面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通過採取及時和有力的措施,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綜合起來看,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對疫情給全球經貿和世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影響,也需做出理性分析,形成科學認識和判斷。
  • 精準施策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應對疫情,當務之急是立足我國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總體判斷,在控制疫情蔓延、加快病情救治的同時,積極採取有針對性的經濟措施,短期內確保經濟穩定,保障人民生活,同時兼顧中長期內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
  •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這6個問題的回應必看
    &nbsp&nbsp&nbsp&nbsp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 外交部: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
    在今天的中國外交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問到中方是否擔心疫情影響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對此,發言人耿爽表示: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的負責人近日多次介紹情況。我此前在記者會上也作出過回應。
  • 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它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我們的經濟活力何時得以修復?企業當前都面臨著哪些困難?受衝擊最大的中小企業能否扛過去?他們又該如何自救? 短期來看,我們的線下服務業遭受重創已成必然,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衝;其次疫情影響將很快從第三產業延伸到第二產業:那些依靠龐大的流動的產業工人帶來巨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
  • 新冠肺炎疫情對靖西市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專題調研報告
    市政協於5月初組織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開展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執行自治區、百色市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 疫情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數據表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繼續顯現,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面推進,生產需求繼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積極因素逐步增多,經濟繼續呈現恢復態勢。我們的研究和分析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