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四局工人在滁寧城際鐵路二期工程二標項目鋼筋加工車間施工(2月15日攝)。新華社發(韓新亮 攝)
短期衝擊不可避免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遇不小創傷,尤其是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等行業。
「從1月23日開始,酒店的入住率直線下滑,現在的業務量同比往年春節減少95%以上,相當於跌到了地板上。」在浙江杭州,一家連鎖酒店加盟商周青松告訴半月談記者,受疫情影響,人們都宅在家裡,城市之間的往來客流也大幅減少,酒店業受損嚴重。
在長三角的江浙滬等地,周青松經營著10多家連鎖品牌酒店,旗下的員工數量超過450名。他說,從事酒店業15年來,這是挑戰最大的一次。
總部位於安徽的快餐品牌老鄉雞董事長束叢軒對半月談記者說,目前老鄉雞在全國800家門店中,已停業約400家,正在營業的400家門店也基本只做外賣業務,營業額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左右。「保守估計老鄉雞在疫情期間的損失有5億元。」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說,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三波衝擊:第一波重創旅遊、航空、娛樂、餐飲、酒店等行業,短期損失預計最高可達90%。第二波衝擊零售、批發、物流、房地產等行業,預計短期最高損失可能達30%~60%。第三波影響製造業,主要由延遲復工、銷售滯緩、進出口受阻、勞動力不足、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導致。
在唐山港京唐港區貨櫃碼頭,工人操作機械設備吊裝貨櫃(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儘管遭遇波折,受訪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對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仍然看好。「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採訪中,這句重要論斷被反覆提及。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製造業門類齊全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14億多人口又讓中國成為「世界市場」。這些數據意味著,中國經濟擁有底盤穩、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大等特點,這些特點不會因為疫情衝擊而改變。
「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疫情控制的時間點。爭取一季度止損,二、三、四季度回歸正常軌道的主動性就越大。
位於杭州市富陽區東洲街道的北支江亞運場館項目現場(2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2月20日,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東洲街道的省重點工程——北支江亞運場館項目全面復工。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正取得積極進展,各地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統計顯示,截至2月16日,浙江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24888家,復工率達56.2%,比前一天提高12.1個百分點。
同時,各級各地政府密集採取措施,包括減免房租、貼息支持、減稅降費等,也給企業帶來及時雨,增加了企業克服時艱的信心。
新的契機正在露頭
陳文玲認為,雖然此次疫情對第三產業衝擊較大,但是第三產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增長點,包括在線零售、在線醫療、在線遊戲、物流快遞將呈爆發式增長。
受疫情影響,居民普遍宅在家裡,不少在線生鮮平臺的訂單數量和金額實現了大幅上漲。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介紹,當前線上配送的單量遠超平時,用工非常緊張。一邊是生鮮配送人手緊張,一邊是餐飲企業暫停營業。雙方聯起手來,「共享員工」,幫助暫時無班可上的員工找到新崗位。
1月27日,武漢市民和外賣代購小哥在一家盒馬鮮生店內選購商品。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擁有數百家門店的體育健身平臺樂刻運動在暫時閉店的同時,發動全平臺教練線上教學。截至2月7日,共上傳16000多條視頻,僅快手和抖音兩個短視頻平臺就有逾2億的播放量。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說:「這次疫情,雖然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不少的機會。疫情之後國內旅遊業一定會有一波報復性的反彈,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提前開始進行相應的準備,進一步升級我們相關設施內的旅遊體驗。」
「這次疫情讓眾多製造業企業重新思考生產基地布局和供應鏈安全的問題。」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說,維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包括華立在內的企業,正在調整生產計劃,謀劃如何把12個月的工作量壓縮在10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內完成。
隨著各項支持舉措相繼落地,三菱電機株式會社執行董事、中國總代表富澤克行有信心實現今年企業的增長目標。「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近年中國努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給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隨著5G解決方案等下一代產業的崛起,相關企業都將從中受益。」他說。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