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目前以任何精確方式量化疫情的經濟影響還為時過早

2020-12-08 同花順財經

據澎湃新聞消息,當地時間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言人蓋利.萊斯表示,IMF正在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的有關情況,但目前以任何精確方式來量化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還為時過早。IMF隨時準備幫助各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經濟影響。

萊斯稱,現在要量化對疫情的影響還過早,但需要強調的是當前狀況的高度不確定性,而疫情會造成的經濟影響將取決於疫情本身,即其傳播速度和傳播範圍。

從直接影響來看,在需求側,會對中國本土的零售業和旅遊業影響較大;供給側方面會出現生產中止、交通運輸延遲、工人無法返工等。間接影響上,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造成中國股市、債市等延期開市。但總體來說,當前很難預估其影響有多大。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IMF原副總裁朱民: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在參加「疫情下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線上論壇時表示,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例如,兩個月疫情發展對義大利的需求影響大約在4個百分點;美國失業人數從680萬迅速增高;東京封城一個月靜態GDP損失一個百分點。他直言,「需要系列政策支持,包括貨幣政策確保流動性,財政政策支持企業營運、居民消費等,讓供給方產能不受到永久性損傷」。
  • 深度對話陳志武:現在斷言全球經濟危機為時過早
    3月24日,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及馮氏基金講席教授陳志武接受《巴倫周刊》中文版專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金融市場內部出現危機的概率「不是那麼高」,目前斷言經濟危機一定發生「為時過早」。他認為,要想最大程度地抵禦疫情給經濟造成的影響,關鍵要看各國如何支持和救濟自己的小微企業,從而避免就業受太大影響。只要能做到這一點,經濟遭受的衝擊就是短暫的,而不會是更長期的和結構性的。
  • Nature:否定RNA療法還為時過早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否定RNA療法還為時過早。一種不同類型的抑制性RNA——小幹涉RNA(siRNAs)——可以給實驗鼠施用,而不產生毒性。肝臟微RNA的活性仍然不受siRNAs影響,儘管小鼠和倉鼠肝臟細胞中的目標基因80%被沉寂。
  • 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為了深入解讀疫情對世界經濟及中國經濟的影響,對國內外經濟發展走勢進行合理展望,3月25日,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橫琴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經濟學院聯合組織舉辦了「疫情衝擊下的世界經濟與中國」線上閉門研討會。
  • ...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教訓是,要小心不要過早退出。順便說一下...
    【熱點消息回顧盤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未到討論調整購債計劃的時候1/2;①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周四表示,由於美國經濟仍遠未達到通脹和就業目標,現在討論調整每月購債規模還為時過早。② 鮑威爾在與普林斯頓大學的網絡研討會上表示,「現在不是討論退出(美聯儲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債券計劃)的時候,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教訓是,要小心不要過早退出。
  • 紐西蘭經濟會因乳製品價格大跌而受影響嗎?
    紐西蘭優先黨黨魁Winston Peters表示,乳製品價格大跌對紐西蘭經濟影響是災難性的。 也有經濟學家表示,雖然紐西蘭乳製品市場蕭條,但整體經濟情況還可以說是非常樂觀的。 Nathan表示,雖然目前紐西蘭乳製品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但就整體經濟來說會受到惡劣影響還為時過早。
  • 沃倫支持率一周內再超拜登,稱太關注民調還為時過早
    不過,沃倫一再堅持表示,現在太關注民意調查還為時過早。
  • 喬虹:這一次的全球經濟衰退不同以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疫情衝擊下,全球金融市場巨震——美股經歷4次熔斷,美聯儲在「零利率+QE(量化寬鬆)」之後,再宣布與9家央行建立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 疫情對於各國經濟政策是一次巨大的考驗,降息潮來勢洶洶。
  • 受疫情影響,美國多所大學取消畢業典禮
    【來源:海外網】學生搬離學校宿舍 (圖源:《紐約郵報》)【海外網3月14日|戰疫全時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一些大學取消了畢業典禮,但還有很多學校對此表示不確定。也有學生表示失望和擔憂,他們希望畢業典禮能夠如期舉行。
  • 中國駐IMF執董:疫情是否會改變美元的主導地位,誰將是美元替代者?
    在美國,我們看到了疫情的二次爆發,這將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前景。尤其是這裡邊還包括了幾天之後即將開始的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所導致的很多不確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聊美元未來趨勢的這個話題是非常應景的。而且我也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分享我在這個重要議題下的一些想法。
  • 全球經濟在脆弱復甦中迎接更多挑戰
    而目前市場擔憂情緒的主要來源,當屬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其嚴重程度與擴散程度令全球始料未及。在中國政府採取積極果斷措施抗擊疫情後,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市場情緒也隨之好轉。然而,自上周開始,隨著日本、韓國以及義大利多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不斷上升,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愈發嚴重。
  • 財經觀察:疫情不改英國商界看好中國供應鏈韌性
    >近期,各界持續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給中國經濟和貿易投資活動帶來的影響。對於疫情可能對業務產生的影響,雷恩斯福斯目前並無太多顧慮。「從短期看疫情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但這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消費格局。」在中國全力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外界也出現一些聲音,認為部分工廠關停以及大規模隔離措施會重創中國經濟,但不少商界和經濟界人士反對這種觀點。
  • 徐奇淵:評估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 應看到三個有利條件
    (抗擊新型肺炎)徐奇淵:評估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  應看到三個有利條件  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夏賓)中國全力抗「疫」,也要出手對衝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部主任徐奇淵3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能低估,但也要看到三方面有利條件。
  • 料不餘遺力提振經濟復甦
    近期加拿大因疫情和油價大跌而出現經濟衰退,而政府對這位新任行長幫助加拿大擺脫危機寄予厚望。雖然有分析師表示,現在猜測麥克萊姆的政策傾向還為時過早,但牛津經濟研究院認為,加拿大央行將繼續實施前所未有的貨幣刺激措施,以幫助緩衝對個人和企業造成的衝擊,並支持正在出現的經濟復甦。蒙特婁銀行認為,麥克勒姆對加元的關注將不及波洛茲,儘管這並不意味著他將不那麼鴿派。
  • 美國商學界:疫情對經濟影響是「暫時的」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華盛頓3月3日電(記者熊茂伶)部分美國商學界人士近日表示,基於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地位,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導致供應鏈從中國轉移,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是「暫時的」。杜大偉表示,外部因素可能會加速中國經濟轉型,而這一轉型從長遠來看是可取的。代表200多家在華經營美國企業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會長雅各布·帕克表示,儘管部分會員企業考慮分散投資,但不意味著他們轉移現有在華供應鏈。
  • 疫情的經濟影響、市場影響和政策應對
    第二個問題我們講一下新冠疫情對中國的影響。現在來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無外乎主要就兩個。一個是全球供應鏈停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另外一個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一)全球供應鏈停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1、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首先,講一下全球供應鏈停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1月份、2月份因為疫情在中國集中爆發,所以工業企業生產停擺、很多出口訂單延遲。
  • 美聯儲官員:美國可以負擔得起為經濟提供更多支持
    來源:金融界網站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John Williams稱,即使美國已經授權近3萬億美元的財政救濟措施來應對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但該國仍可以承受為經濟提供大量額外的支持。「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負擔得起政府對經濟的更多大力支持,」Williams周四在紐約舉行的一次虛擬討論中表示,「取決於經濟發展和復甦的方式,我們將觀察是否需要更多的財政和貨幣支持,以及應該如何設計來幫助經濟走上強勁且可持續的道路。」疫情對美國經濟活動和就業市場造成了沉重打擊。
  • 理性看待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目前,我們一方面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通過採取及時和有力的措施,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綜合起來看,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對疫情給全球經貿和世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影響,也需做出理性分析,形成科學認識和判斷。
  • 世衛組織:拉丁美洲過早解封以重啟經濟,恐致新冠疫情惡化
    澎湃新聞消息,世界衛生組織主任卡莉莎·艾蒂安(Carissa Etienne)16日表示,在仍需要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措施力度的情況下,拉丁美洲卻已經開始恢復正常的社會和公共生活了,這恐將導致拉美疫情惡化。
  • 對全球經濟有3大影響
    這種"印鈔"的速度超過過去任何時候,包括2008年出現的美國金融危機。然而,這可能只是個開始。美國銀行分析師稱表示,在今年底,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可能突破9萬億美元。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惠譽評級甚至認為會達到10萬億美元的規模。作為全球貨幣政策的主導者,過去美國每一次貨幣政策的轉向,都給世界金融和經濟帶來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