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 退出不當會觸發...
來源:證券時報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12月12日,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就此問題作出了回應,他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復旦附中 金融危機 復旦大學演講 斯蒂格利茨 得主 翹課 全球...
東方網3月17日消息:受「上海論壇」邀請,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教授昨天訪問復旦大學,並發表了題為「金融危機與全球經濟——對經濟理論與政策意味著什麼」的演講。針對當下金融危機,他建議建立一個全球的金融體制,同時建議大學生要秉持質疑精神。
-
深度對話陳志武:現在斷言全球經濟危機為時過早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範圍蔓延至全球,美國股市長達11年的牛市因遭遇歷史罕見的拋售而夭折。截至3月30日,全球範圍感染人數超過77.5萬,死亡人數超過3.7萬。疫情給全球經濟前景造成的重大打擊,加之主要產油國爆發石油價格戰,導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步入金融危機後最嚴重的熊市。截至3月23日收盤,標普500指數已經從2月19日創下的收盤紀錄高點暴跌34%。
-
次級貸款捲土重來:證實我們沒有從金融危機中學到足夠教訓
一個重要的歷史教訓是我們似乎永遠不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次級貸款的捲土重來,意味著2008年金融危機沒有教會我們什麼。人們忘掉慘痛教訓次級貸款捲土重來❦文/ 布列塔尼·亨特Brittany Hunter譯:RADL 校:禪心雲起儘管「歷史經常重演」這一警句使用頻率極高,可令人震驚的是,人類從所犯錯誤當中,還是幾乎學不到任何東西。今年是住房危機從根底撼動美國經濟十周年。
-
美聯儲all in:飲鴆止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
1、面對疫情大面積擴散和金融市場崩潰,這一次美聯儲再次祭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組合「零利率+QE」,這完全是飲鴆止渴。 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長期貨幣超發下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
-
A型流感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併發症
原本就已被全球金融危機打擊而搖搖欲墜的經濟面臨著雪上加霜的慘景,而隨之而來的社會危機也在加深。 世界最大的養豬公司之一的Smithfield首當其衝,早在A型流感爆發前,就被當地居民抗議,被指責在墨西哥當地政府縱容下肆無忌憚、汙染水源、過量使用有毒化學品。這家美資公司曾經在2000年捲入一場加州的訴訟案中,最後以5000萬美元罰款了結。
-
關於金融脆弱性與美國金融危機:理論與現實的思考
論文關鍵詞:次貸危機 金融危機 金融脆弱性 金融市場 房地產市場 論文摘要:從本質上說,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是金融結構的脆弱性和金融系統內部紊亂的結果。作為一種信用危機、道德危機,美國金融危機表現出其「傳染」的整體性和快速性以及政府處理危機的主導性和一致性特徵,並使次貸危機最終演變為一場系統性、全球性金融危機。這場危機給各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教訓深刻,值得吸取。應充分認清此次金融危機的本質特徵,並採取有效防範措施保持國內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
任澤平:我們正站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全球金融海嘯,2月下旬以來油價最大下跌超過30%,美股兩次觸發熔斷,歐美股市進入技術性熊市。 我們正站在新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年過去了,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槓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社會撕裂、政治觀點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
...危機的「良藥」嗎?後疫情時代如何布局?樓繼偉、達利歐這樣說……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退出不當會觸發風險(圖片來源:VPHOTO)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對此,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而「沒有多少錢能夠進入金融市場的這些人,他們是受害者」,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強,他們沒有多少錢去買東西,所以跟收入分配差距擴大連在了一起。
-
希臘危機啟示:全球以債治債危機對策如抱薪救火
希臘危機證明全球危機對策是抱薪救火 陳東海 2009年12月希臘危機開始爆發,距離前次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如此之近。希臘危機再次表明:全球以債治債的危機對策是不可靠的,而全球危機的應對之策或已提前破產。
-
為什麼不違約——理解全球債務危機的全新視角
歷史再次重演,在隨後發生的金融危機中,繁榮不可避免地轉向凋敝,投資者爭先恐後地退出,全球資本流動突然停止。隨著信貸的枯竭和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數十個主權債務人的外匯收益下降,最終被迫暫停償還外債,從而引發了迄今為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主權違約浪潮。總的來說,美國投資者購買的外國政府債券中,約1/3 在大蕭條時期被拖欠,上升至拉丁美洲貸款總額的76%。
-
黃志凌:金融危機的邏輯思辨與現實觀察
這些創新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但另一方面也積聚了風險,使得金融體系更加脆弱。那麼我們到底是要這些創新還是乾脆不要?以資產證券化為例,它能夠有效增加社會融資總量,但卻使得風險傳播更加快速,對金融危機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資產證券化能夠使存量風險流量化,具有非常好的資產負債期限匹配和風險分散及轉移功能,可以說這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標誌。
-
瘋狂、驚恐和崩潰:普通人該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兩位諾獎經濟學家喬治·阿克洛夫和羅伯特 席勒合著的《動物精神》,便著眼於這一維度,通過分析數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慘痛事實,指出強大的心理驅動力可以大大削減一個國家的財富;在資本市場,動物精神展現了一個簡單的邏輯——信心很重要,沒有信心也很重要,當公眾情緒從極度喜悅到焦慮甚至害怕,其在股票價格以及經濟活動上的影響可能極其恐怖。
-
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未雨綢繆,「不計一切代價」的政策退出後怎麼辦?
他認為,疫情基本上是打亂了去年所有對今年的經濟和投資活動的計劃,2019年底還在討論2020年要不要保"6",現在再聽起來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談及明年經濟金融的關注點,黃益平表示,這一輪危機和2008年的危機不一樣,雖然兩次危機中政府都採取了財政擴張、貨幣擴張、金融大力支持經濟活動的政策,但是2008年危機在大型金融機構,只要把大金融機構穩定了經濟就穩定了,但是這一次危機更多的是在基層、在草根,所以各國的政策最主要的是支持中小微企業、普通的老百姓。
-
金融危機反思錄:利益衝突與自我膨脹
美國次貸危機自2007年5月爆發以來已經給世界各國的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全球經濟更是陷入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 過去30年間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機背後,筆者發現了危機頻發的主要誘因往往不在於經濟周期或是實體經濟的惡化,而更多的是金融部門的利益衝突(或者說是貪婪),引發金融部門的自我膨脹,繼而催生資產泡沫並引發金融危機。 深入分析「大蕭條」以來的歷次金融危機,筆者發現金融部門存在著一種自我膨脹的機制。
-
「與中國打交道,拜登政府應記住四個教訓」
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改善與這個國家關係的努力並不是要改變它。從尼克森開始,動機無疑就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比如制衡蘇聯。如今,隨著拜登及其團隊制定新戰略以應對這代人面臨的決定性國際挑戰,許多人敦促他們徹底放棄接觸。這將是一個錯誤。
-
...產業鏈被阻斷比金融危機更難應對,投資要抓住結構性機會
一個月內美國標普500的指數下跌百分之三十,這在美國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應該說復甦的步伐就此終止了,原來的經濟增長是放緩,現在是經濟負增長。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同於一般的金融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被稱為次貸危機,誘因是房貸下跌,它的表現方式是金融產品爆盤,金融機構無法還錢。
-
若影子銀行爆雷,或引爆美國金融危機
來源:一財網如果因為政策應對不及時,不幸由大機構爆雷引發市場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許這次金融危機就將實錘了。 3月18日,美股十天內觸發了四次熔斷,起因是一個大型對衝基金爆倉的市場傳聞。有傳其大部分產品業績出現較大回撤,還有傳其遭遇沙特主權基金大額贖回。
-
灰犀牛來臨,直擊金融危機的預警、傳染和政策幹預
其次,它根據我國的銀行資產負債表數據構建了定量的沙盤推演模型模擬銀行間市場的風險傳染路徑,並根據沙盤推演的結果總結了我國金融風險傳染的特點。同時,本書還用兩種創新方法來識別我國的系統性重要性金融機構。最後,它根據國際上五次重大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和定量模型的沙盤推演結果,就如何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
-
影子銀行,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01影子銀行,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指出,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這一類機構,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就是做著類似銀行貸款業務,但卻不受相關的監管。由於游離在監管外,影子銀行們為了能貸出更多的錢,拿到更多的利息,可能就會降低放貸的標準。設想一下,如果一個無業游民也能貸到幾十萬買房,其中蘊含的風險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