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在常人看來,科學與藝術是不搭界的

2020-12-12 騰訊網

錢學森是一流的科學家,但音樂、書法、繪畫、攝影……卻與他終身相伴,在藝術上,他還有頗高的造詣。

錢學森與蔣英的聯姻,正是「航天之父」與「歐洲藝術歌曲權威」的完美結合,對他而言:藝術上的修養,讓他開拓了科學的創新思維,藝術與科學互相促進,互相滲透,共同啟發。

01.藝術的啟蒙,來源於家庭

藝術的啟蒙,來源於父親錢均夫。

對國學研究頗深的錢均夫,又是教育家,即便家境不算富裕,但他依舊捨得花重金,讓錢學森參加各類藝術學校。

錢學森上小學時,不僅成績優異,還是一個「藝術健將」,從小喜歡書法、繪畫、寫文章、音樂……

進入北師大附中時,音樂課讓錢學森聽到各類世界名曲,貝多芬那首《第九交響曲》,洗滌了錢學森的心靈。

1929年,錢學森考上上海交通大學,即便學業繁重,他也積極踴躍參加學校各種藝術社團,尤其對音樂更是情有獨鍾。

他加入了幾個音樂藝術團,分別是學生會歌社、口琴會、管弦樂隊,他還是一名出色的圓號手。

錢學森讀的理工科,他認為學業固然重要,但也需放鬆大腦,勞逸結合。

在上海交大時,他每天堅持吹半小時薩克斯;畢業的獎學金,他去上海南京路買格拉宗諾夫《音樂圓舞曲》的各類唱片;課餘時間,他還去市區欣賞音樂會。

1930年,錢學森患了傷寒,病得很重,休學一年,在杭州老家養病期間,他和搞藝術的表弟李元慶志同道合,在書法、繪畫、音樂上相互切磋,他們一直認為「藝術能使心靈變得崇高,音樂讓思維變得活躍與廣闊」。

02.留學時結識的音樂票友

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結識了很多音樂票友。

幾個人喜歡駕駛二手老爺車,到波士頓聽交響樂,那種整齊的陣容,超高的技術讓他們無比沉醉。

一有空他們就去聽音樂會,還會舉辦小型音樂會,好友馬利納拉小提琴;錢學森吹笛子,彈吉他;威因鮑姆彈鋼琴……共同演奏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等名曲,他們默契、和諧、動聽的演奏,一起徜徉在藝術的殿堂和廣闊的思維間……

威因鮑姆是內行的音樂愛好者,他和錢學森非常要好。

威因鮑姆是烏克蘭人,最後加入了美國國籍,他是化學家,在應用物理方面也很有名氣。

錢學森常到他家做客,一起欣賞莫扎特的《施培德勒五重奏》的唱片,共同探討貝多芬《第九交響樂》中的《歡樂頌》,他們志同道合,除了討論音樂,還常談論世界大事,討論馬克思主義,在思想上碰出火花。

許多科學家都有很深的藝術修養,音樂是許多科學家的摯愛,左右腦相互促進。

愛因斯坦喜歡小提琴、鋼琴;蘇步青、楊叔子文學功底深厚;汪德熙是一位鋼琴家;竺可楨、蘇步青、李四光、李政道……都有很深的藝術修養。

「1234567」,它對錢學森的意義非凡,它不是簡單的音符,不同的音階與節拍,能演奏出不同的旋律,既能排除孤獨與煩悶,又能激發創造性思維。

03.「航天之父」與「歐洲藝術歌曲權威」的完美聯姻

少年時,錢學森與蔣英一起演唱過的那首《燕雙飛》,居然唱出了一段62年的姻緣。

錢學森和蔣英有相同的藝術情趣,從小受到家庭的文化薰陶,婚後,蔣英用那架黑色德式的三角鋼琴,讓錢學森在科學創造性上產生更多的靈感。

特別是錢學森在美國被軟禁的日子,是音樂帶給他希望,貝多芬、莫扎特、海頓的交響樂,讓他與厄運進行抗爭。

當錢學森投入到「兩彈一星」的研究時,那時候,一切歸零,錢學森既要給學生上課,又要去沙漠基地,但錢學森還是喜歡抽空聽蔣英的歌聲,而她卻用那架黑色的鋼琴彈奏,讓錢學森的思維在音樂中發散。

錢學森生前,曾多次談到蔣英對他科學研究上的幫助:

幾十年來,蔣英給我介紹了音樂藝術,正是這些藝術裡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些,活一些。

蔣英的歌聲,對錢學森而言,就如同愛因斯坦那架小提琴,62年的「科學與藝術」的相互滲透與影響,讓錢學森和蔣英,在兩個不同的領域達到巔峰。

04.藝術上的修養,開拓了科學的創新思維

錢學森說:

「藝術的修養,對我後來科學工作很重要,它開拓了科學的創新思維,我們當時搞火箭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藝術家們交流中產生的。」

錢學森當時的「不務正業」,書法、繪畫、攝影、音樂……也得到恩師馮.卡門的鼓勵,馮.卡門認為,藝術的才華對科學創造性很有幫助,思維會更加廣闊。

貝多芬說: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與哲學更高的啟示。」

李嵐清在《音樂藝術人生》中的總結語:

「音樂能給人直擊心靈的力量,讓生活更有情趣,思維更有創意,工作更有效率,領導更有藝術,人生更加豐厚。」

1982年,錢學森提出建立「文化學」理論:

精神財富創造事業與產業,我們要研究創造精神財富的全部學問,這門學問就是「文化學」,它是關於社會主義精神財富創造事業的基礎理論。

2005年建軍節,錢學森向溫家寶提出建議: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一個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修養。」

現在很多網友說要崇拜科學家,不能宣揚戲子、藝術家,他們認為,國難當頭,明星是不能強國、救國的。

特別是一些出軌、吸毒、私生活糜爛的明星藝人,「落後就要挨打」,「科技才能興國」,所以大多數中國人更加崇拜科學家。

當然,我們推崇的「藝術家」,是指德藝雙馨,富有創造性的文藝工作者。

創造性需要豐富的想像力,藝術的靈性,加上嚴密的科學邏輯思維,文藝和科學是可以相互作用的。

聲明:本文僅代表創作者本人或所屬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

相關焦點

  • 錢學森:我是一個「超級樂迷」,是「音樂」成就了「科學」
    在常人看來,科學與藝術是不搭界的。錢學森是一流的科學家,但音樂、書法、繪畫、攝影……卻與他終身相伴,在藝術上,他還有頗高的造詣。錢學森與蔣英的聯姻,正是「航天之父」與「歐洲藝術歌曲權威」的完美結合,對他而言:藝術上的修養,讓他開拓了科學的創新思維,藝術與科學互相促進,互相滲透,共同啟發。01.藝術的啟蒙,來源於家庭藝術的啟蒙,來源於父親錢均夫。
  • 錢學森逝世一周年:貢獻是火箭 最大夢想是科學
    中科院力學所是錢學森回國後創辦的第一個科研機構,在鄭哲敏、吳承康看來,力學所的建所思想,是錢學森技術科學的集中體現。在錢學森看來,技術科學要應用和發展自然科學和數學的理論手段,來解決工程面臨的實際問題,科學要以新的概念、技術和方法來帶動工業前進,並促使它不斷發生質的飛躍。
  • 錢學森誕辰百年引各界追思:科學大師怎樣煉成
    在做了錢學森26年秘書和學術助手的塗元季眼裡,錢學森從青少年開始,軼事不斷,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來不得一點含糊,「所以大家不要以為科學精神、科學品德是虛的,沒有這些成就不了大師」。  1964年,錢學森已經是世界級的力學大師。他的一篇論文中間有個小錯誤,被在新疆一所農學院工作的普通青年發現了。
  • 錢學森談中醫:中醫是頂級的生命科學!
    (《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301頁)14、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方醫學高明的地方,但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於一爐的新醫學。(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53頁)15、醫學的前途是中醫現代化,而不在什麼其他途徑。人體科學的方向是中醫,不是西醫,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
  • 錢學森手稿欣賞,字跡秀美堪比「印刷體」!藝術價值5萬!
    他就是錢學森,說到錢學森這位科學家我們國人都非常的熟悉,他為我國的科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的文化程度肯定也是非常的高,既然方程程度非常的高,那麼書法方面的造詣怎麼樣呢?今天小七也收集了一些錢學森的手稿供大家欣賞,當你看過以後肯定也會喜歡這樣的字體!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份手稿時,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字跡的秀美呢?
  • 錢學森96分試卷欣賞,字體堪比印刷體!畢業證書同樣寫出藝術美!
    ,也讓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說到書法可能各位網友會想到只有知識淵博的人才能寫出好的書法,那麼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一位科學家,他就是錢學森,他的字體同樣寫出了藝術美!談到錢學森大家肯定不陌生,他學成以後給我們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在飛彈方面的研究更是讓人稱讚,而錢學森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這和他的用功學習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學到了很多知識,所以才能報效祖國,最後研究出了飛彈。
  • 錢學森的文藝觀: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發揚文藝傳統
    在被美國政府軟禁的五年間,即使沒有了自由,鋼琴也被扣押,他們仍沒有放棄藝術,二人以吉他和竹簫二重奏點綴生活。  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從國防科技的領導崗位退休,便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新的研究領域,將學習領域拓展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廣度。他關注社會生活,幾十年如一日通過書信與他人交流學術,文藝思想更趨成熟。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寫給郭永懷的兩封信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寫給郭永懷的兩封信 2020-07-31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與藝術結合培養有創新精神的人
    「錢學森之問」的來龍去脈,要由2005年7月29日溫家寶總理去錢學森家裡看望他時說起。總理向他介紹了航天方面的工作後,錢學森說:「您說的我都同意。但還缺一個。我要補充一個教育問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問題。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沒有這些是不行的。
  • 《錢學森書信》:一位科學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其中給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在技術科學的研究中,我們把理論和實際要靈活地結合,不能刻板行事。我想這個靈活地結合理論與實際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真髓了。」沒有切身的體驗,恐怕是說不出這種一語破的之話的。  從《書信》可以看出,這時的錢學森雖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一些體會,但他的思想還只限於自然科學範疇,他對哲學的認識,也只是從自然科學上升到自然辯證法。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我也找到了「錢學森之問」答案
    日前,一則「重磅」消息引起不少人注意:湖南瀏陽正在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作為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曾在2005年就高等教育發表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錢學森迎來96歲華誕
    要和他說些細微末節的事情,他可能記不得,但大事不糊塗。」因此,一聽說昨天舉辦「學習錢學森創新思想,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研討會,錢老特意囑咐塗元季冒雪到會上轉達謝意,同時也代表他表個態―――「向我學習,我不敢當。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不是我錢學森個人的思想,而是一件關係國家長遠的大事,所以我希望這個會能開好。」
  • 科技日報: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
    錢學森研究領域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哲學等,特別是在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相互交叉、結合和融合的綜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許多開創性的貢獻。這些思想對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也不無裨益。    今天本報推出記者採寫的長篇報導《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介紹錢學森創建系統科學的來龍去脈,並獨家揭秘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以饗讀者。
  • 大成智慧教育,回答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2005年,溫家寶總理去探望錢學森。在談話時錢學森說到: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學森之問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關於教育質量之問,第二是關於傑出人才之問。為了回答錢學森之問,錢學森本人就曾經提出了「大成智慧」的學問。簡要而通俗地說,大成智慧就是「集大成、得智慧」。大成智慧要求科學與藝術相結合。錢學森通過自身的研究經歷切實感受到了形象思維對於科學創新的力量。
  • 錢學森之問有答案了?官方宣布正式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
    錢學森在我國的科學界,可以說是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的,除了本身在科研領域為我國做出的傑出貢獻之外,錢學森也對我國的教育非常的關心,並且在生前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這才是真正的「錢學森之問」
    溫總理向坐在病床上的錢學森介紹了政府正在組織制定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並採取自主創新方針的情況。錢老聽完介紹後表示,「您說的我都同意。但還缺一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問題。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沒有這些是不行的。小時候,我父親就是這樣對我進行教育和培養的,他讓我學理科,同時又送我去學繪畫和音樂。就是把科學和文化藝術結合起來。
  • 錢學森與夫人蔣英:一部「真實版的偶像劇」
    兩人的結合堪稱科學和藝術的完美聯姻。蔣英年輕時的照片在網上公布之後,網友一片驚豔之聲,稱她「長得很像趙雅芝」,甚至比趙雅芝還漂亮,「氣質端莊大方又不失明豔動人」。  不少人還認為,這一對璧人相攜一生的美好愛情故事是一部「真實版的偶像劇」。
  • 「錢學森之問」,或許是個偽命題!
    問題一:什麼是「錢學森之問」?關於什麼是錢學森之問,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其主要含義包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 「錢學森之問」的標誌內容。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發出追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此即為著名的「錢學森之問」。2.
  • 這才是真正的「錢學森之問」!
    這個傳言的緣起是一個事實——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05年7月29日在北京看望了94歲的錢學森。溫總理向坐在病床上的錢學森介紹了政府正在組織制定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並採取自主創新方針的情況。錢老聽完介紹後表示,「您說的我都同意。但還缺一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問題。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沒有這些是不行的。
  • 錢學森之問(下)
    在科學上的涉獵的範圍之廣、成就之大,讓我們甚至不知該如何概括他的身份,只能籠統地稱他為「大科學家」,然後加上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諸多稱謂。2005年,錢學森對總理溫家寶感慨:「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最後,他發出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