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工資,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將被工齡工資取代...

2021-02-14 教師E家


























































































職稱一直是老師心底最大的痛,大家一直在盼望著何時取消職稱。

有些教師到退休,仍然是中級職稱,甚至初級職稱的也大有人在。教師們經常吐槽:評個職稱太難了!

作為一線教教師,支持取消職稱制度;

各類評審確實是勞命傷財,取消好!這個提議很好,利國利民。

有網友稱,目前的職稱評審形式主義極其嚴重,不僅不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反而壓制了人們的創新活力。

更有教師表示強烈建議取消職稱和工資掛鈎,應該更看重老師的教齡、教學水平及教學成績。

其實,關於職稱早就有廣大老師呼籲:

在職稱評定過程中,不能過於看重證書和論文材料,建議職稱評聘對教師實際教學能力有更多關注;

建議弱化對論文發表的考核。不是每個老師都有科研成果,但有些老師仍然很優秀;

希望評職稱以工齡而論,以及工作態度,教學成績……綜合而論;

至少要公開透明!不能一把手說了算。

作為一線教師,或多或少親歷了教師職稱評定的風雨經歷,坎坷辛酸,也為這樣的經歷而深深地傷心著,也許至今還是灼灼地痛。

這樣的痛可稱之為:「撕下臉皮之痛、折斷脊梁之痛、劃破血管之痛」,如此「三痛」,都是撕心裂肺,痛徹心扉!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教師心中發出要「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的吶喊,更是讓人痛得眼淚都已流不出了。

教師的職稱評定,是《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為「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學教育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文化業務水平和履行職責能力,努力完成本職工作」而確定下來的,是對教師的獎勵與激勵。

為此,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還專門發出了《中(小)學教師政務試行條例》,對教師職務的「職責、任職條件、考核和評審」等做出了具體規定。應該說,「條例」有了極強的政策性和操作性,應該得到教師的廣泛擁護。

但殊不知,在實際生活中,在一年一度的職稱評定中,這本該振奮教師、激勵教師的「好政策」,卻越來越成為教師們的「傷心之痛」、「 撕臉、折脊、破血之痛」,成了愛不起,恨不休的累贅和身心事。

正如此,一些有識之士的總結,「教師職務編制,特別是中高級教師職務被其他學校工作人員佔用,而且比例越來越高;

各級教師職務的技術標準和評聘程序被基層學校曲解或異化,升學人數和考試分數依然是關鍵或核心;

教師職務評聘依然沒有分開,評聘程序不公開,被基層學校主要領導『暗箱操作』;

部分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依然沒有真正地、充分地調動起來」。

非但如此,社會上各種不良傾向的侵蝕,各種不正之風的幹擾,將教師職稱評定變形、走樣,成為教師的「難以承受之痛」

一是評定的不公

由於符合各層級職務任職要求的教師很多,但具體職數十分有限,而十幾人,幾十人爭一個職稱評定指標的現象,常在基層學校上演。

由於每次評定的具體條件都由基層學校領導制定,在民主治校沒有得到根本落實的情況,權力便成了職稱評定中的最有權的發言者,致使一些老師竭盡全力去爭當領導,想方設法找領導幹預評審。

二是人情的幹擾

人都有七情六慾,都有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法,這就難免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人情往來,但在學校教師的職稱評定中,人情圈子又毫無例外,這嚴重影響了職稱評定的工常工作,政策、條件也因此會傾斜,人為設限之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種情況下,要麼是老實的吃虧,要麼拼命與有關人士結上人情,拉上關係,甚至不惜請客、送禮,不惜屈膝行賄。

當教師職稱成為某些人的囊中之物,成為某些人可以支配的「恩賜」或「財富」時,其被用來牟利的危險,也必然成為現實。

不僅如此,有了上面的「好處」,一些部門也緊緊盯上了這「教師職稱評定」工作,堅持要「加強領導」,甚至「親自為之」。

本來在《中(小)學教師政務試行條例》中都有明確規定,「教師職務的評審工作,由省、地、縣三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並分別設立中學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各級評審委員會由同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

但令人十分費解,十分遺憾的是,在不少地方人事部門不僅霸佔了評定權,還堅持將指標分配等都全握在手中,他們都會不辭勞苦地去分配名額,調整指標。

我在為他們這樣的「全力為基層著想」的「偉大奉獻精神」所感動的同時,又不能不以「最壞的惡意」推測他們的真實用心!

如此的社會環境,教師又怎麼能不為職稱評定所傷呢?

他們單純的思想又怎麼能承受這現實的職稱評定之痛呢?

我國的教師職稱制度已經實施了近三十年,時至今日已經被很多人詬病,究其原因,無非是學歷、教齡與職稱評審制度之間的矛盾衝突。不過,我們也看到近年來職稱制度改革一直在被提起,並且也有明天的改革。 

首先職稱不是考的,職稱靠評和審出來的,評是參予者,審是他人,兩個環節,一個靠己另一個靠天,腐敗由此而生。

職稱評定,學校領導佔便宜,這是鐵的事實!一些一線的教師辛辛苦苦,培養的學生不計其數,到頭來評聘高級教師還要給領導送禮表現,還不如天天在領導後面拍馬奉迎的,這樣的事情真的不能理解!

那還堪為人師表,又怎能理直氣壯地教育學生呢?

腐敗評審之風盛行

評審前給可能參加評審的評委打電話,打招呼,請客吃飯。全國各地都一樣,每年評審中高級教師,選出高級教師組成部分的評委團,由組長帶隊,但抽出去的人中,有些是幾年都抽中的,許多教師就拼命地打電話查問哪些人會去評委,哪一個隊今年由誰帶,很早就打招呼,所以就出現有的老師認識人,一次通過。

不認識的,四五次都不通過,於是死心不評了。更有甚者組長指定哪幾個人一定要評上,少數評委也從中指出哪些人條件很好,暗示一些人一定要評上,大家都是當評委,不便說出不願得罪人,也就只好同意了,無形中讓少數人一路綠燈直行,剩下的人選就是硬體的較量了。

於是不少人通過各種關係找人,送禮,請人吃飯,使評審高級的活動成為比拼社會關係的競賽,有一個教師直言,讓我花幾千元錢去參加函授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還不如花這些錢去拉關係,疏通評委,早一點評上高級更來得實惠的多。多麼世故的現身說法!

可惡的論文評選等級

在中學高級教師的評選中,最為苛刻的條件是一定要市級論文一等獎或省級二等獎,多數人還是想到更為現實的市級一等獎,但那也是一道難過的關。

首先,每次評選獎時,只有20%一等獎,40%二等獎,其餘的就是三等獎,但由於只有一等獎評選高級時才有用,而且幾個評委還有內定的人數,其餘的指標就成為評委們撈取金錢的資本了。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一直對論文提出了較高要求,其弊端越來越明顯地表露出來。一是對教師發展的誤導:很多教師認為教學水平和能力並不重要,自己的專業發展就是發表論文,只有發表論文,才是發展的最重要的和最顯著的標誌。

於是,不少教師把精力用在寫論文上,挖空心思發表論文,備課、上課、作業批改一塌糊塗,結果,評職稱竟然比那些教學實績好的教師早。這種誤導必然導致教師發展的畸形,不會上課沒事,卻一定要去搞所謂的教育科研;教學質量差沒事,卻一定要去寫文章發表。

教師越來越不重視日常的課堂教學工作,不重視教育教學的質量,不重視班主任工作,最終受到損害的是學生的發展和國家的教育事業。

造假業績

評中學高級條件是比較苛刻的,除了要有論文省或市級一等獎,還需要學課帶頭人,骨幹老師,市優秀教師榮譽證書,優質課,說課一等獎……,為了達到這些條件,潛心鑽研的教師們也真有辦法,出高價買通管理證書的教育局工作人員。

職稱評定傷害了教師間的感情

平常大家的關係都處理得十分融洽,但是每到職稱評定,昔日的融洽變成了爭吵、上告,甚至冷嘲熱諷,老師溫文爾雅的形象變得粗魯,相互間撕破臉皮。給中小學教師評定職稱,還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教師形象。

教師教育學生如何做人,而自己在競爭職稱其實就是爭取利益的時候,卻扭曲了心靈,自貶了人格。

難怪會使人哀嘆:世風日下,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原來並不神聖。每一次職稱評定幾乎都是在爭吵中、大鬧中、上告中落下帷幕,給許多教師留下了難言的心痛。許多原來要好的教師,因此反目成仇,甚至還動用了黑社會,增添紀委等部門麻煩和工作成本。

經歷了教師職稱評定的痛歸之為「撕下臉皮之痛,折斷脊梁之痛,不得不捨得放血之痛」,如此「三痛」,痛徹心肺!在某些地方,職稱評定期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老年教師掉淚,中年教師哽咽,年輕教師無語。

職稱評定讓中國教育大倒退

職稱實行以後,中國的教育是否就等於提高了呢?不,恰恰相反,教育水平反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倒退。在一些中學,教師評上高級後,轉到其它部門工作,已經不再但任課程了,或者擔任一些工作較輕的課程,不再擔原來的主課了。

評上職稱後,讓更多的老師變得懶惰,沒有了責任心和同情心。看,這不是一個病態的社會,病態的中國式的教育制度嗎?

粥少僧多,無形中讓多少有能力的老師失去了評定的資格,極大地挫傷了他們積極性,評上的老師是這種心態,沒有評上去那又怎麼樣呢?

教師職稱的評定,把教師的積極性都評沒了,把教師的心評涼了,評痛了,師道,沉倫於職稱評定之中,職稱,罪魁也,此教育之大不幸也。

評審前教師處心積慮,花大量時間獲得證件,無暇顧及教學。評審時要做各種材料,更是無心教學。評後落聘者失意,心灰意冷,沒有動力,無心教學。有些被聘者認為從此高忱無憂了,也不用心教學了!

為了參聘每年教師都要辦理計算機證、繼續教育證和其它能夠加分的證件,花費很多金錢。為了評審,要定級的教師提前二三年就要準備各種材料,這迫使許多教師加入做假的行列,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從分配指標到評審結束這段時間是對每位參評教師的心理煎熬和精神的摧殘,哪裡還有心思去教學呀!嗚呼哀哉!教師輕鬆愉快的生活哪裡去了呀!

教師職稱評比,是用來激勵老師的,而不是阻礙老師的。我們都應該明白,老師是孩子心靈的陽光,請讓老師們安心教書吧!

職稱改革:何時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

教師職稱何時整改?這是繼「取消教師編制」之後最受廣大基層教師關注也希望的一件事了。以往只要是「教師職稱」的相關話題總能引起熱議,這都是因為這麼多年來「教師職稱」的吐槽聲太多了,許多教師身在其中苦不堪言。因為名額限制、評定標準死板、評審過程的種種「內幕」,許多達標的教師等了很多年也沒能等到自己的機會,這麼些年取消教師職稱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

今年,兩院院士在兩會上提出,教育上應取消職稱,這樣教育才能更好地發展。但每次聽到這樣的消息,總有一批人在背後說,不能取消職稱,不然老師們都不好好上課了?沒有職稱,大家怎麼定工資呢?

 

職稱也不是歷來就有的,七十年代哪裡有職稱,老師們難道不敬業嗎?那時的教育培養的人才少嗎?那時也沒現在這麼多教育亂象吧!看來,職稱的存在對教育的發展起的作用並不大。

那麼如果取消職稱,按什麼定工資比較好的?個人認為,按工齡最合理。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按工齡定工資,有以下幾大好處:

第一:可以與公務員晉升機制相呼應。

有人說了,老師為什麼老和公務員比工資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教師法》規定了,老師工資不能低於公務員的平均工資。

既然公務員都能按年限自然晉升,為什麼老師就不可以呢?還怕老師不好好上課?為什麼不害怕公務員混日子呢?這不是雙標是什麼?

老師只有和公務員看齊,參照公務員的晉升制度,才能彰顯社會的公平正義,也才能提高老師的地位和待遇。

這才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第二:可以穩定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安心從教。

現在的教師隊伍不穩定呀!看看網上,老師辭職的有多少?以前是普通老師辭職,現在連名師都辭職了,這是好現象嗎?

名師的職稱都是特級了,依然要辭職,說明什麼問題?職稱並不能促進老師們好好教學!

如果用工齡定工資,每位老師不用勾心鬥角爭各種榮譽,只需要踏踏實實上課就能等來高工資,這樣的教育行業還會有誰不滿意?

 

第三:可以改變目前的職稱

亂象,改變目前的功利性教育觀。都說現在的學生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什麼?實際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的教師太功利了,已經不是純粹為了學生而教學。

每位老師辛苦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榮譽,是為了成績,是為了職稱。為了這一切,可以體罰侮辱學生,可以誘導學生去輔導班,可以指定學生買教輔。只要是為了成績好,什麼事老師都可以做。

 

為了職稱老師心態已經不正了,怎麼教育出來三觀正確的孩子?

第四:能給每一位老師充分的尊嚴和人格!讓老師真正站著教學。

都說現在的教師是在跪著教學。為什麼呢?因為目前的教師幾乎沒有什麼尊嚴!

為了職稱,可能要給領導點頭哈腰各種送禮;為了榮譽,得和老師們鬥智鬥勇必爭我搶;為了管理學生,可能一不小心就要給家長賠禮道歉。

我們的教師還有什麼尊嚴和人格?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要和年輕的小姑娘一起競聘,老教師有尊嚴嗎?

一個快退休的老教師工資比年輕的高級教師低很多,這不是侮辱老教師嗎?

尊師重教,就從尊重身邊的老教師開始吧!

 

第五:不患寡而患不均,職稱造成的不均就是最大的弊端!

七十年代的老師工資高嗎?人人都不高吧,為什麼那麼敬業呢?

現在的老師工資漲得不少吧,為什麼大家還有意見呢?很簡單,因為大家感覺到了不公平。

同一個辦公室的老師,幹同樣的活,教學成績一樣優秀,可能就因為職稱不達標工資比別人每月低1000多,這種不均誰能忍受?

如果工資不看實際工作,只看職稱,那老師們有什麼理由好好工作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師們不是嫌棄工資低,而是感覺到了巨大的不公平。這個不公平就是職稱帶來的!

寫在後面:

教育是良心活,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與你沒有血緣關係的,卻滿懷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顧大家並且無怨無悔的人。

老師認真教學靠的是良心,靠的是內心的職業道德,而不是什麼職稱,什麼榮譽。老師需要被信任,被認可,而不是各種質疑,各種否定。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豐功偉業,重視教師的心理預期,尊重教師的內心需求,信任和尊重每一位教師才是當今教育最缺乏的。

職稱工資,該退出歷史舞臺了!這是對教師的尊重,更是對教育的極大革新!

贊同取消職稱話,請在文末右下角【點讚】支持,並點亮【在看】,轉發【分享】到朋友圈,教育路上,我們與您並肩同行。


來源:初中教師園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圖片 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如果您不想錯過教育好文

請將【教師E家】設為【星標】吧

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文章,點亮在看

職稱工資,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相關焦點

  • 教師漲工資,漲的是職稱工資,還是工齡工資?
    教師們通常把崗位工資稱為職稱工資,薪級工資稱作工齡工資,因為基本工資是國家統一標準,績效工資和津補貼要看本地財政收入,所以一般意義上的漲工資,多為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上漲。一、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怎麼漲?崗位工資共分為13級,其中一級為最高等級,十三級為最低等級,十二級和十一級為初級崗位,十、九一、八級為中級崗位,七、六、五級為高級崗位,一至四級為正高級崗位。初入職教師崗位工資等級多為十三級,中小學教師一般最高可聘五級,少數優秀教師可達三級,這和教師的職稱相關,職稱高崗位等級高,職稱低崗位工資就低。
  • 工齡工資是基本工資嗎,工齡怎麼計算?
    現在大部分人都是以工資作為經濟來源生活,現在的工齡等等都成為日後退休金計算的標準之一了,那麼工齡工資是基本工資嗎?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其實工資包括工齡工資和基本工資,工齡工資並不是基本工資。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工人的收人、退休金以及及時工齡的方法。
  • 按工齡還是按職稱漲工資好?會影響養老金?快看你是哪一種!
    保叔在網上聽到有小夥伴問:「按工齡加工資好,還是按職稱加工資好?」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此都很有爭議!保叔覺得,按工齡加工資和按職稱加工資各有利弊,不能簡單粗暴地直接一刀切!一、在職加工資,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相結合比較好一個企業的發展絕對離不開忠誠的老員工,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也是企業的一種財富。
  • 取消教齡工資,依靠職稱工資提高教師工資積極性
    唯一得到的答覆是「考慮到教齡津貼和薪級工資在功能上重疊,對是否保留教齡津貼等問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統籌研究」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教齡補貼是為了提高教師地位而單獨發放的。薪級工資,凡是事業編都有,不單獨指教師,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公務員有崗位津貼(工齡津貼),並且很高。醫護人員都崗位津貼,有加班費,這兩項加起來超過工資。
  • 自2017年起教師工資不再與職稱掛鈎,18年教師工資走向將如何
    有些寫文章不在行的老師,雖然教學是一把好手,但是就因為沒有文章或者沒有時間寫文章,遲遲評不了職稱,非常吃虧。有利就保留,無利就改革,也是教育進步的源泉,改革是經常的,守舊則只是一時的。支撐如果不再跟工資掛溝,老師們都能把心思多用在教學上,不斷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將成為老師們提高收入、提高認可度的主要指標,對大多數老師,應該沒什麼壞處吧?
  • 職稱與工資掛鈎,同一年晉升高級職稱的老師,工資調整會有差別嗎
    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鈎毫無疑問,但是同一年評上高級的教師,工資調整依然會有差別。因為決定老師工資高低的除了職稱相關的崗位工資級別外,還有薪級工資級別,而薪級工資級別除了受職稱影響外,還受工齡影響。也就是說,同一年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其崗位工資標準是一樣的,無差別的,但是工齡不同,薪級工資會有不同。如下圖所示:晉升高級職稱後,崗位工資均為專技七級的標準,2773元。但是薪級工資要根據套改工作年限和任現職年限橫豎坐標的焦點來找到自己的薪級,我在之前的問答中詳細介紹過如何算出自己的薪級,有興趣的同僚可以去依法算一下。
  • 了解下工齡工資和職稱的坑你就明白
    唯一得到的答覆是「考慮到教齡津貼和薪級工資在功能上重疊,對是否保留教齡津貼等問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統籌研究」薪級工資,凡是事業編都有,不單獨指教師,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公務員有崗位津貼(工齡津貼),並且很高。醫護人員都崗位津貼,有加班費,這兩項加起來超過工資。唯獨教師沒有崗位津貼,沒有加班費,教齡補貼最高每月10元封頂,有很多人不到10元,悲哀!公務員的工資(基本工資、工齡工資、獎勵工資)都與工齡有密切的聯繫。隨著公務人員的工作年限而增長,這顯然起到穩固作用。
  • 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退休工資有多大差別?
    最近有網友提出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退休工資有多大差別?說起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啊,大家並不陌生,也就是我們現在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一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稱之為退休工資退休金,而企業退休人員一般稱之為基本養老金;咱們先說一說事業單位退休人員,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的退休金的區別;2014年10月
  •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這麼改:把靜態的職稱工資改成動態的崗位工資
    粗略瀏覽下來,有一多半的教師支持廢除中小學職稱工資。而在支持廢除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的人裡面,有一部分僅僅針對職稱工資差別過大的問題,並不要求取消職稱,而是呼籲縮小因職稱產生的工資差距,或者建議取消這一塊工資構成,把職稱作為一種榮譽;還有一部分則直接把矛頭對準了職稱制度,認為應當廢止。
  • 2018教師退休工資要漲:工齡和職稱成重要參考!
    退休教師工資怎麼算對於我們的退休老師的工資也是有相應的計算公式的,小編也是通過努力,進行了相應的收集,同時為大家進行公式編排,大家可以根據這個公式計算一下自己,大概能有多少的退休金!基礎養老金月標準根據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有了這個公式大概就對於自己的退休金有了大概的估量,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評論一下,自己到底能拿多少!
  • 天津在編教師工資構成及福利待遇,職稱越高工資越高
    有一個大概的範圍是到手工資+公積金大概1萬左右,前幾年天津教師調薪之後,每個區在編教師的薪酬大概都是這個範圍。那天津在編教師的工資到底有哪幾部分構成,跟老師一起去了解。天津在編教師享受事業單位編制人員的待遇,工資構成一般分為三部分。
  • 破解教師職稱制度難題:調整工資結構,淡化職稱工資
    有老師說:同年參加工作同學歷,幹同樣的活,人家每月比我多拿一千多元工資,因為人家評上高級了,讓我怎麼靜心教書,我每天想的就是職稱,這是實話。2,評審有貓膩。有老師講起:本校有一名教師,從未參加任何專業的函授大專以上學習,居然搞到一張假文憑!
  • 「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不等於淡化職稱工資
    具體思路是:研究改革和完善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單列班主任崗位津貼,推動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因為「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而不是「降低職稱在工資分配中的權重」!這兩句話可完全不能劃等號。教師工資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因為教齡津貼每月最高10元形同虛設。具體來看,第一部分叫崗位工資,根據職稱來確定,差距最大的就在這一部分。
  • 40年工齡退休新政策 40年工齡退休工資標準
    前段時間網絡傳出即將有按工齡申請提前退休政策出臺,這個消息出來之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那麼40年以上工齡退休工資有多少呢?根據40年工齡退休新政策來看,工齡越高的退休人士能夠領取的退休工資越多!工齡工齡規定是職工社會保險制度的組成部分,是衡量職工工作時間長短的標誌,是確定職工享受保險福利待遇的重要條件和依據。
  • 2020年教師工資改革,退休工資將上漲?幸福感悄然降臨
    隨著養老金的上漲,有消息稱,對符合下列兩個條件的退休教師,退休工資將上調一個檔次,我們可以來看一下。一、工齡35年以上這個從教師退休金計算標準方式可以看出來,工齡越長退休金越多,據不知名網友說,部分發達地區一級教師,35年工齡,退休工資到了6000元每月,也是讓人實名羨慕了,每個人都想賺錢,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選擇,沒有方向, 找到依山酒妻貳韮漆巴兒疤示帶你一起實現。
  • 2019教師改革新動態:退休工資大調整,工齡和職稱起決定因素!
    退休教師工資怎麼算對於我們的退休老師的工資也是有相應的計算公式的,小編也是通過努力,進行了相應的收集,同時為大家進行公式編排,大家可以根據這個公式計算一下自己,大概能有多少的退休金!基礎養老金月標準根據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 職稱,決定教師工資高低
    職稱,對一線教師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職稱對工資的影響,實在太大,一般來說,教師職稱高,工資高;職稱低,工資低。但職稱是不是決定教師工資高低的主要因素?這要看怎麼對比.從此表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工資有高有低,工資高的有5821元,最低的只有2564元,兩者相比,相差3257元,但他們工資相差的原因並不僅僅是職稱決定的。工資最高的崗位工資,也就是職稱工資2440元,比最低的職稱工資1797元,高643元。
  • 教師工資終於要變了?全新工資套改標準表已出!_【快資訊】
    (隨國民經濟增長)2.教齡工資(含工齡):每年80元,隨著教齡增長。工齡工資的實行,不僅是對老資格的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穩定。3.課時工資: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並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 崗位工資是重點,職稱是拉開收入的關鍵
    但很多人也有一個刻板印象,覺得事業單位的工資相對私企會低很多。其實事業單位現在的工資也不算很低了,年薪10萬左右是常態,這些人的薪資是怎麼來的呢?事業單位的收入主要由以下4個方面組成:1、崗位工資事業單位中的崗位有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三種。
  • 樂平:績效工資與職稱掛鈎 醫生質疑「工資標準」合理性
    原標題:樂平:績效工資與職稱掛鈎 醫生質疑「工資標準」合理性   國家實行鄉鎮衛生院績效工資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然而,樂平市衛生局卻要求各鄉鎮衛生院在發放70%的基礎性績效工資中,實行按職稱發績效工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