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派代表懷素,其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結字簡約一氣呵成

2020-12-09 俊東說畫

導語: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

懷素,唐代傑出書法家。

10歲時,出家為僧,之後,銳意草書,盡交名仕;

20歲時,結交「詩仙」李白,李白為他寫下著名的《草書歌行》;

33歲時,拜會顏真卿,顏真卿親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詩中稱懷素「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

40歲的懷素厚積薄發,寫下了驚世駭俗的狂草《自敘帖》;

近50歲時,與「茶聖」陸羽相識,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

到了晚年,懷素又寫下了「一字千金」的《小草千字文》紙本流傳後世。

《食魚帖》

01退筆紛紛集成冢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自幼聰明好學,他在《自敘帖》裡開門見山的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文暇,頗喜筆翰。」

懷素,字藏真,僧名懷素,永州零陵人。因在唐代出家為僧是出人頭地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出身貧寒的懷素,十歲時便被家人送去寺院出家為僧。

懷素既然加入了僧侶行列,當然要誦經念佛,抄經更是家常便飯。在抄經學習的同時,讓他具備了最基本文人雅士們應有的知識,也讓他找到了生活的興趣所在,他喜歡上了毛筆所展示的奇異、多變的線條,練習書法幾乎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可是由於家境貧寒而又「頗好筆翰」,所以總是出現無銀買紙的窘迫。據陸羽《懷素別傳》說,懷素:「貧無紙可書,嘗於故裡種芭蕉萬餘株,以供揮灑。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有漆一方板,書至再三,盤板皆穿」。由此可知其書學條件惡劣,學習之刻苦。由於他的刻苦耕耘,棄筆難以數計。後人將他棄筆之地稱之為「筆冢」

世人皆知懷素為草聖,卻少有人知道他還是玄奘三藏法師的門人。就佛法而言,他可謂得天獨厚,有這樣一個聖僧點化,按說他可成就為一代高僧,然而他卻性情疏放,無心修禪,更喜飲酒吃肉,交結名士,且飲酒達到「一日九醉」的程度。酒對於一般人來說,也許只是一個嗜好而已,但對於懷素來說,卻是藝術追求的一個手段和發洩心中壓抑的方式。因為醉酒後,他可以擺脫俗念,將世間的一切紛繁均排除於外,興到神會,自由揮灑,以「心」作書,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

此外,懷素的狂草也並不是大多數人說言的自己獨創,任華詩道:「古來草聖無不知,豈不知右軍與獻之,雖有壯麗之骨,恨無狂逸之姿」。貫休云:「張顛之後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足以說明懷素「以狂繼顛」,他的「狂」草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同時也說明了「以狂繼顛」,正是以師承源流而說。

《桑林貼》

02追賢摹古求新奇

懷素雖無意於經禪之事,卻對人類佔有時空的局限與短暫有大覺悟,這讓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尋求到一种放達的、無拘無束的自由精神。而這正是草書尤其是狂草所要追求的真精神。

懷素一生的書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從他在芭蕉葉上練書,到他拜張旭為師,是他的第一階段,此時的作品如雨後的春筍,生命之氣蓬勃,文化根基遂成,但尚未完全擺脫前人遺風,保留晉法甚多。

第二階段,即他逐漸自成一家、奠定自己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的階段。作為唐代繼張旭之後

的又一大草書家,他要面臨的就是如何超越前輩,這無疑是一個極痛苦極壓抑的過程。雖是通篇飛草,千變萬化,卻是筆畫上的突破,而缺乏精神上的超越。直到他四十歲那年,突然寫出了《自敘帖》,才如石破天驚,其精神障礙和渾身的筋脈似乎一下子完全打通,抵達無我之境。

懷素的晚年是他書風第三階段,此時的代表作小草千字文,已與中年時代的狂肆作風完全換過一番面目,默契,平和,淡泊,已入化境,瀰漫著神的氣息。一個人修煉到此,已真正修煉到家了。

《苦筍帖》

03筆鋒殺盡山中兔

古往今來的詩人墨客,對懷素草書的成就,讚不絕口。唐大詩人李白就曾寫下《草書歌行》吟詩讚美懷素草書:「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山中兔……」

懷素善以中鋒筆純任氣勢作大草,如「驟雨旋風, 聲勢滿堂」,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境界。雖然如是疾速,但懷素卻能於通篇飛草之中,極少失誤。眾多書法家草法混亂缺漏相比,實在高明得多。是知懷素的狂草,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

《自敘帖》

懷素草書的代表作,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草書」。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懷素書法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

《苦筍帖》

僅兩行十四字,字雖不多,但技巧嫻熟,精練流逸。多用枯墨瘦筆,儘管筆畫粗細變化不多,但有單純明朗的特色,增強了結體疏放的感覺,與其奔流直下、一氣呵成的狂草書勢相得益彰。

《過鍾帖》

同狂草率意顛逸風格不同,《過鍾帖》通篇章草筆意,字字雖然極少有牽絲連筆,然「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透出淳穆清秀之神氣,深得張芝和二王遺風。

《小草千字文》

世稱《千金帖》,為懷素晚年所書,當為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之作,筆性瘦勁靈動、揮灑自如,是實實在在、價值連城的千金寶帖。

《聖母帖》

與懷素其他作品相比,是較為規範的一種草書。筆勢飽滿,圓融生動,吸取篆隸用法,多用中鋒行筆,圓渾無跡,筆力遒勁。字態參差錯落,率意揮灑,又應規入矩,不落俗流。

《醉僧帖》

結語:

清代詩人趙翼有詩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而懷素的草書何止影響了幾百年!宋代的黃庭堅、宋徽宗和米芾等人無不深受其影響,元代的趙孟和鮮于樞在草書上也師法懷素,明清以後對其推崇備至的書家不勝枚舉。

懷素的作品被後世奉為帖學正宗,對後世影響巨大。大收藏家項元汴和董其昌對懷素的手跡更是鍾愛有加。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璀璨的兩座高峰。

——END

讓我們靜下心來,向大師學習藝術生活和人生態度。記得關注我的百家號:俊東說畫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草書,你能認得幾個字?
    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那你們知道天下第一草書是什麼嗎?噹噹噹噹,答案揭曉,它就是:「草聖」懷素的狂草《自敘帖》《自敘帖》,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自敘帖》作為懷素草書的代表作之一,更兼有天下第一草書的美譽,可以說是將草書的藝術魅力表現到了極致!
  • 《自敘帖》在高速行駛中常常點剎車減速,懷素不愧是狂草老司機
    狂草的學習也有技巧和規律。《自敘帖》,紙本墨跡卷,懷素書於公元777年(唐大曆十二年)。大草(狂草)書,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損,由宋代蘇舜欽補成。《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巨製,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實在是一篇情愫奔騰激蕩,"潑墨大寫意"般的抒情之作。懷素的《自敘帖》是狂草的經典法帖。開卷觀賞它,給人以「縱橫不群,迅疾駭人」的感覺,用「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
  • 學好草書,不可或缺的14部經典,推薦收藏
    我們要學好草書,不僅僅要多寫,更要多看多讀;而這14部帖,經典的不能再經典,若我們要學好草書,斷然不可或缺。01《平復帖》意到筆不到。《十七帖》是小草書體的代表作,不像後來的大草、狂草書法那樣,依靠字與字之間的牽連來強化整體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單字姿態的斜正搭配、筆畫的粗細變化來達到氣脈貫通。04孫過庭《書譜》: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 這幅「天下第一草書」,讓李白都服氣,能認出一個字算你牛!
    書法的美在草書當中表現到了極致,但是這種美,若想深入領略,需要專門的學習才行。草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有其固定的草法,這是需要專門學習的! 懷素《自敘帖》草書長卷 在書法史上有這樣一件作品,乃是一位酒醉和尚寫的字,卻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此件草書可謂是書法史最「霸氣」的草書,
  • 中國十大草書書法家,不愧是歷代書法的典範!
    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 懷素生平最好的一幅字,超越了「天下第一草書」,實在是妙不可言
    懷素生平有兩個「天下第一」,他40歲左右寫的大草《自敘帖》,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他晚年的時候寫的一件《小草千字文》,被譽為「天下第一小草」,因為價值連城,堪稱一字千金,所以此作也叫《千金帖》。懷素草書《聖母帖》長卷然後在懷素生平所有的名帖當中,最好的帖要屬《聖母帖》了!這件作品完勝「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
  • 這幅草書一字一字看,爽!
    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採、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裡程碑之作。
  • 一件被譽為「草書字典」的神帖,功力精純,這字已經人書俱老!
    草書是書法至高境界的一個體現,能夠在草書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在書法史上遠遠少於其它書體。這是因為草書是一個獨立的書法體系,其內核是性靈的表達,是書寫者內心的寫照,境界高下,還不僅僅在於技法,而在於內心的修為。
  • 狂草書法家懷素和尚簡介,懷素藝術特點和成就,代表作品
    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浪漫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 懷素小草《聖母帖》,說它怎麼好都不為過
    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採、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裡程碑之作。
  • 唐代張旭草書《肚痛帖》,筆法、字法、章法全解析
    (二)《肚痛帖》的結字草書的結字,也叫草法,是古人書寫升華到總結,約定俗成的。無論偏旁部首,鉤紆盤施都有一定的結字規矩。線條長一點,短一點,或多或少一點,甚至微小的變化,都會成為另一個字。《肚痛帖》的結字,從單個字上看,無處不遵循草書自身的結字規律,嚴守法度。如「忽、肚」二字以楷、隸筆意書之,字態中正穩健,飽滿平和,而最後一行的「非」字卻進行了四次調整筆鋒,才將「非」字完成,可見張旭獨具匠心。尤其第三行「致,欲服大黃湯」五字提按微茫,連綿不斷,絞轉翻折,一氣呵成而又變化多端。
  • 一次讀懂:唐代張旭草書《肚痛帖》,筆法、字法、章法全解析!
    (二)《肚痛帖》的結字草書的結字,也叫草法,是古人書寫升華到總結,約定俗成的。無論偏旁部首,鉤紆盤施都有一定的結字規矩。線條長一點,短一點,或多或少一點,甚至微小的變化,都會成為另一個字。所謂「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 ,「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
  • 草書天下稱獨步——醉僧懷素
    前人評其書法,繼承張旭筆法,而有所發展,他的字若行雲流水,李白曾詩云:「草書天下稱獨步」。請將手機橫放 更清晰瀏覽懷素 《自敘帖》懷素於貞元十五年圓寂,享年六十二歲。圓寂後,有人在零陵為他建了塔。懷素《苦筍帖》局部二懷素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不談經不說禪,既食肉又食魚,「一日九醉」。但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志在「狂草」而已。在草書藝術史上,懷素其人和他的《自敘帖》,從唐代中葉開始,一直為書法愛好者談論了一千兩百多年。
  • 藝術鑑賞:中國10大草書大家作品欣賞
    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
  • 張旭草書|紙上舞蹈,大唐三絕
    眾所周知,被世人推崇為天下第一草書的是懷素的《自敘帖》,然而有「草聖」之稱的卻並非懷素,是生在他之前的張旭。王羲之寫字學鵝,張旭的書法靈感則來源於「日常」和「酒精」。他曾聞公主擔夫爭道而得筆法之意,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節奏合理、飄忽多變的狂草神韻。張旭的草書最突出的風格特點是「狂逸」,這一點除了紮實的書法功底和獨特的筆法神韻,還需畫龍點睛之物「酒」。張旭為人灑脫不羈,愛酒是出了名的,乃「飲中八仙」之一。
  • 從字勢與體式的不同側重看張旭與懷素的狂草
    草書結體的不確定性在狂草中獲得到了最好的表現,一詞在對張旭和懷素的結體進行比較研究更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並不說明他們的結體是無章可循的。邱振在提到狂草結體時說「狂草中字結構有極大自由,但是一位書家的作品中總會表現出對均衡、穩健、美觀等原則的習慣把握方式」,《古詩四帖》和《自敘帖》顯然都不是完全符合這樣一個原則。
  • 張旭的狂草(上)
    古人酒肆粉牆上最宜題壁作大草「壁書」;若發揮想像力,真要虛構一下當時場景,那麼我不妨大膽推測一下:既然已有「張旭三杯草聖傳」三杯之酒作為熱身,在酒肆粉牆上「滿壁縱橫千萬字」(懷素狂草之態)乃是十分合理,這樣「以頭濡墨」沾染墨汁於冠首衣袖也就十分正常了。傳世《古詩四帖》是解說張旭「揮毫落紙如雲煙」的最佳例證。
  • 書法收藏之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盡顯藝術之美。 廣義的草書:是指草寫的書體。
  • 書法藝術化的巔峰——「不破不立」的狂草
    結合狂草出現的背景以及時間順序來分析,人們常常把狂草視為與章草、今草並列的字體概念,然而,劉熙載的《書概》中提到:「過庭《書譜》稱右軍(王羲之)書『不激不厲』,杜少陵稱張長史(張旭)草書『豪蕩感激』,實則為止水、流水,非有二水也。」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狂草與今草之間的區別只是視覺上的、流於表面的,其內在的符號系統實則還是一致的,即「非有二水也。」
  • 草書藝術之草書
    草書的產生和生產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從古至今依舊生生不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和使用過。草書分為兩大類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為兩類小草、大草(又名狂草)。章草是草書鼻祖,為今草打下基礎。章草從隸書演化而來,其特點是字字獨立,筆法借鑑了隸書的筆法,簡化了字的繁瑣,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同時也使人們視角得到享受。由於有了章草奠定的基礎,草書進入了另一個發展期,產生了一批高手,如張芝、二王父子等。在草聖「張芝」的推動下,草書魅力慢慢散發出光芒來,其代表作是《終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