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藝術之草書

2020-12-17 墨道修者

草書的產生和生產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從古至今依舊生生不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和使用過。

草書分為兩大類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為兩類小草、大草(又名狂草)。

章草是草書鼻祖,為今草打下基礎。

章草產生於西漢,興盛於東漢、三國及西晉,代表作人物皇象,作品《急就章》。

章草從隸書演化而來,其特點是字字獨立,筆法借鑑了隸書的筆法,簡化了字的繁瑣,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同時也使人們視角得到享受。

由於有了章草奠定的基礎,草書進入了另一個發展期,產生了一批高手,如張芝、二王父子等。在草聖「張芝」的推動下,草書魅力慢慢散發出光芒來,其代表作是《終年帖》。其特點是一改以往單個字的書寫,兩個字或者幾個字連寫是其主要特點,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視角效果更好。

草書盛世由於有了幾個朝代的積累,終於厚積薄發,在唐代產生了至今如雷貫耳草書神人張旭、懷素,他們的代表作《古詩四帖》、《自敘帖》至今風迷依舊。

唐代一個至今夢想的朝代。

一夢回千年,

飲盡天下才。

只恨夜太短,

夢醒餘香留。

在唐太宗李世民開明的領導下,網絡了天下精英,國內國外人才匯流而在,文化不斷的交流和淬鍊,政治文化空前發展,草書只是其中代表之一。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激發了人們的豐富想像力和創作靈感。

張芝作為草書今草書法的傑出代表人物,其所創作的狂草《古詩四帖》,照耀古今,真正應驗了同朝代詩人陳子昂的詩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詩耶。

濁酒穿腸自通神,

紫毫飛舞鬼神驚。

連綿不絕千萬裡,

輾轉騰挪百媚生。

《古詩四帖》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用天下所有讚美你詞來形容都不為過,其結字神鬼莫測、墨法枯溼相宜得章、視角效果滿紙菸雲、美輪美奐、羞花閉月、沉魚落雁、秀色可餐等等數不過來,是我們學習草書人的一種福氣和幸事。

千年穿越至,

風採今依舊。

未能親睹筆,

憾事四帖補。

張旭的草書毫不誇張的說,在當時就和現在的人們追偶像一樣狂熱,李白詩;「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在當時形成一種學習草書和欣賞草書的環境,誰知世事難料,隨著唐朝的滅亡,草書的春天也就結束了。

隨著社會發展,桌子的不斷完善,導致了書寫習慣的改變,雖然更舒服了,但也使書法的命運不知不覺中改變。草書和其他書法一樣也慢慢衰落,形成一代不如一代。

雖然在草書一落千丈情況下,草書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學習,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國家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斷加大投入,書法再次繁榮起來,各種培訓機構片地開花。

人們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再度興起,草書再次繁榮起了,學習書法的人無計其數,雖然有諸多不足,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草書再次輝煌不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魏晉草書與唐代草書之比較
    練成一種習氣的東西,每況越下,差之毫厘就會謬之千裡。雙胞胎還有不似的地方,何況是傳承了幾代的東西,理解不到位,探索實踐功力不到位,就會造成以訛傳訛,說不定最初一隻蝴蝶最後會傳成一頭大象。所以學東西還要仔細辨析和體會原頭的東西,這就是窮追末學一生,到頭來永遠有一種找不著皮象之感。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
  • 書法收藏之草書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盡顯藝術之美。 廣義的草書:是指草寫的書體。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而「草聖」之美譽,也非常準確地概括了張旭在草書發展史上的地位。草書是書法各種書體中最能展現書者真性情的書體。在草書創作中,書者的藝術功力和藝術天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和發揮。草書沒有楷書和篆隸書體中那些眾多的規矩和法度,在書寫上也遠比行書更流暢自由。
  • 藝術皇帝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
    還記載他十六七歲的時候,藝術名聲就已經很大了。藝術皇帝宋徽宗的書法以瘦金書聞名。結體嚴謹精緻,書寫起來遒勁有力,筆力非常剛勁。除了世人皆知的瘦金書之外,宋徽宗的草書也非常的精彩,目前傳世作品有一大一小兩件,上海博物館珍藏的《草書七言詩紈扇》以及今天著重給大家介紹的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草書千字文》。
  • 書法之草書
    這「勢」就是「血脈」、「筋脈」,是章法氣勢形成的根源,也是草書章法形成的原因之—。清梁同書說「氣須從熟中來,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欹正,隨筆所至,自然貫注成一片段。」(二)錯綜變化草書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
  • 草書的境界
    草書的境界 草歷史之美漢朝:美的開端 草書的出現是書法歷史的一個必然經歷。到漢朝時,流行的還是隸書。因為這些人寫草書,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出於對藝術的沉醉和追求。漢朝時與利祿掛鈎的的確有書法和文字學,但必須是規範的書法,西漢時吏民上書若是有錯字或不規範,是可以被侍御史舉報而問罪的。所以草書不是獲取功名的工具。雖然如此,東漢末年,在長安以西的地區出現了一批草書書家,他們痴迷於草書,草書在他們手上才真正意義上成為「草書藝術」,而不是因求速度破壞隸書的規矩而草創的書法。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草書常被人們形容為「電掣雷奔,龍蛇出沒」之狀。因此,初學者往往以為寫草書必須求速。其實,寫草書不能一味求速,當注意提按、頓挫、轉折、牽絲,它必須做到當速則速,當遲則遲,慢中求快,快中有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而生了強烈的節奏感,充分表現出草書的藝術魅力。作詩、填詞要講究平仄變換,寫草書當然不能筆姿單一。一般來說,速則挺拔、勁利;遲則沉著、勁健。
  • 林散之草書和草聖草書的三個差異
    一前一後,各為草書高峰,但是兩位草聖的草書作品,因時代、人物、意境的原因,呈現三個明顯的藝術差異。差異之是差別之分,不是誰優誰劣之論。第一個草書差異:力道有別。懷素成名,始於年盛,所以他的草書筆跡雄韌,明顯是盛年豪邁的筆跡。遠遠看去,如長江起波濤,黃河落壺口,無聲卻有聲勢,相當驚人。
  • 一定要按標準草書來書寫草書嗎?
    章草的產生是草書發展歷史上第一次對草書的標準化過程。到了東漢時期,書法家張芝又對章草進行了改造,去除了章草書中的隸意,簡化了一些字的寫法,以連綿縱橫之法寫草書,這就是史稱的「章草今化」。張芝也成為今草的始創者。之後東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張芝草書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至此草書走向成熟。
  • 給範迪安草書找錯字,是不是閒的?這不是草書欣賞的打開方式
    當然,一位油畫藝術家也可能把他的藝術創作觸角伸展到其他的藝術門類,以展現藝術家的不俗才華,範迪安先生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功夫的一種表現形式。我觀賞過他的一些草書作品,或者說是行草作品,都是筆法流動跳動,用筆非常有勁道,可以說是筋骨雄強,下筆有千鈞之力,轉折有萬般渾然,應該是一位頗有修養,非常有功夫的書法家。
  • 如何欣賞草書,以及草書的水平高低判斷
    大篆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這是在書法界得到認可的。我就草書的基本概念簡單地介紹一下,草書是漢文字的快寫,這在書體的形式上就有的表現,不用解釋過多。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從圖形中演化而來,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不斷地發展和趨向成熟和完美,使漢字提高到藝術的高度。漢字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沒有漢字也就沒有今天大一統的中國。漢字是維繫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 草書如何「入格」?
    詩句中的「格調」其實就是指藝術風格。然而,就書法藝術的「格調」而言,解釋最為清晰的當屬明代的趙宧光,他在《寒山帚談·格調二》中有這樣一段話: 「夫物有格調。文章以體制為格,音響為調;文字以體法為格,鋒勢為調。格不古則時俗,調不韻則獷野。故籀鼓斯碑,鼎彝銘識,若鍾之隸,索之章,張之草,王之行,虞歐之真楷,皆上格也。」
  • 草書:詩意的生命跡化
    「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陰舒陽慘,本乎天地之心。」(孫過庭《書譜》)個體生命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對天地宇宙的觀察理解認識,無不可以寄情於書法。張旭「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書法成了他向這個世界表達自我情感的重要載體。
  • 隸書和草書寫的透靈,有功法,書法家趙振江隸書、草書欣賞
    書法藝術是需要天才因素的,趙振江的藝術構成裡不缺天才基因,因此他的書法作品極有靈氣,無論是隸書還是草書都有一半人功一半天成的奇妙形意。書法之美,讓人嘆絕。說到功法,除天具靈通之外,還在苦修成藝的結果。趙振江傾愛書法藝術,每天精臨聖帖數小時,寫數千字,一日不歇。長期的實踐磨礪,讓他腕力、指力、臂力十足,再加上心傾之力,四力合成,所有筆道骨正,真正的筆行千裡仍雄勁的氣勢。
  • 他的著力處本不在草書,卻在草書中首先超越了自己
    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最具獨色,最具獨特的,中華文明獨有的藝術門類。書法藝術也是最能體現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優秀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可比擬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正確的莫如寫字。
  • 中書協草書大家傅平,草書精品欣賞,字體行雲流水,雋秀飄逸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草書書法的點畫用筆及草書字形大小布局簡述:草書書法點畫形態必須以圓為主、方圓兼用,圓筆過多顯油滑,方筆過多必滯澀,顯不出草書書法的流暢。要做到方圓兼而有之,以增加點畫形態變化,豐富草書書法層次。
  • 怎樣學好草書
    寫好草書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主要談談什麼是草書以及寫好草書的方法。 中國書法所說的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書法形式。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具有高度概括與抽象性,形似龍蛇飛舞而又神採飛揚,精神煥發,這就是草書的魅力。 草書入門大全 一、什麼是草書?
  • 草書經驗之談,古今名家草書必學《十七帖》,王羲之入門草書
    「行雲流水,疾風 雨」很多初學者就是這麼來認為草書的,不能達到「快」「流暢」「隨心」都不能配上這個草書的「草」,但是歷年來這麼多草書大家,能做到「快而隨心,隨而高遠」的書法大家寥寥無幾,快速的書寫誰都能做的到,多少人能夠在快速書寫的同時還能把握好書法中的細緻?精細?
  • 善用草書的「使轉」筆法,草書會有飛起來的觀感
    無論寫行書還是草書,能有使轉筆法,是書法是否有靈秀之氣的關鍵。王良虎諸書皆能,獨以使轉筆技,收穫到草書和行書的暢意之美。使轉之能,無人能追的高度。當然,王良虎使轉行筆,落墨成美跡的行書技能,很容易就遷移到草書創作中。草書創作,比行書創作更需要使轉筆法。王良虎的使轉技能,讓草書真正達到一筆書的境界,形斷意連,流暢飛逸,如閒雲野鶴,極目了遠,意通天地。比如觀賞他的草書作品《實幹興邦》依章草為法度,承高古之風,不臆造江湖體,是謂正統文化之功。
  • 《中國草書藝術史》: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正脈
    、藝術評論家,任四川省書學學會會長、四川省草書研究會會長。他以10年心血撰成《中國草書藝術史》,本著「溯其源流,理其脈絡,論其得失」和「言之有據,論必有理」的原則,對兩千多年來中國漢字草寫歷史的發展和演進,書法家的流派、傳承關係和風格特點作了詳細介紹,圖文並茂,資料豐富。他在書中提出了「漢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靈魂」「漢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正脈和主流」等新觀點。  一部書法史,實質上是漢字草寫藝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