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為當代新草聖,懷素為歷史先草聖。一前一後,各為草書高峰,但是兩位草聖的草書作品,因時代、人物、意境的原因,呈現三個明顯的藝術差異。差異之是差別之分,不是誰優誰劣之論。
第一個草書差異:力道有別。
懷素成名,始於年盛,所以他的草書筆跡雄韌,明顯是盛年豪邁的筆跡。遠遠看去,如長江起波濤,黃河落壺口,無聲卻有聲勢,相當驚人。
林散之草書,功於年邁,所以他的草書筆跡綿纏,是老年力道掩,情基多的筆跡。觀望,如小橋流水,平和小徑,聲勢小韻氣足,是為感人。
第二個草書差異:思想意志有別
懷素是在野之人,無所拘束,筆下流墨,相當隨性,草書下筆就是秋風掃落葉,思想狂放,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思想即思緒。
林散之草書,因有時局之需,所以不能完全呈達個人原生心意,需要配合時代流向而書,因此思想意志不是自成,多是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的成像。思緒是自己的,思想是別人的,思緒受制於思想。
第三個草書差異:墨色枯潤有別。
懷素草書,墨色取於自然,偏於潤,因為他寫草書,完全是筆得飽墨,以至淋漓,很少有枯筆出現,大墨如海,十分深厚。
林散之草書,墨色取於硯窩,半飽即書,加之行筆寫字較多,等毫筆要枯時,也不回筆再蘸取他墨,所以常有枯筆留飛白,多枯絕的觀感,飛絲飄,是為枯筆多。
因為時代不同,需求不同,表達方式不同,所以前後兩位草聖的草書留跡,成為狂與雅的兩個典型,區別明顯。
各位書友,可對比細觀,是否還有其他草書筆跡差異呢?留下慧言,以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