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著力處本不在草書,卻在草書中首先超越了自己

2020-12-17 華哥談藝術

中國的書法藝術起源於甲骨文,其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見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的變遷。瀏覽歷代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晰地看到他與中國社會的發展同步,強烈地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書風林立,代不乏賢;洎與南北,不足以道其高遠。

書法其實就是凝固的音樂,點線的舞蹈,也是墨的氣功和太極,一句話,書法是博大精深,精深博大的中國文化代表性符號。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最具獨色,最具獨特的,中華文明獨有的藝術門類。書法藝術也是最能體現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優秀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可比擬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正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當以書法為最高。」

中國書法之美,源於中國漢字之美。漢字因書法而有無限生動的形式之美,書法因漢字而有無比豐富的內涵之美。而書法和漢字之美,又都根源於自然之美。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最小單元,又是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衛恆《四體書勢》說:「昔在黃帝,創製造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睹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漢字有六義:曰指事,曰象形,曰形聲,曰會意,曰轉注,曰假借。漢字的創造、使用、演變、發展和無窮組合,造就了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貫之的中華文明。一部中國書法史,是一部漢字的演化發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文化史

1956年出生於江西黎川的著名書法家魯志南先生,號耕夫。善書法,從小學習鍾繇、王羲之、顏真卿。擅長草書,師孫過庭、懷素、王鐸、林散之。

孫過庭曾論到:「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 ——魯志南先生的書法藝術就是這樣!

書寫五十多年來,魯志南日益求精,已入痴迷之境,墨池功深,狂草大有所成,將視覺審美的表象與內在精神的裡象自在勾兌,表裡如一。形成了獨具個性的「魯線條」。

魯志南先生創作的草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草書以澀而直接出鋒取勢,並以點畫伸縮強化作品的運動節奏。字結構跌宕開闔、中宮緊縮而向四面開張。有異於孫過庭、王鐸、林散之那種已被時代公認的模式,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魯志南先生嗜書如命。他重持恆揣摩、苦臨,更重理解、領悟、參透。他的書法線條耐讀耐品,不僅圓潤渾厚,尤注重蘊含人格的理想。他的著力處本不在草書,卻在草書中首先超越了自己。

草書最重節奏,這迫使魯志南先生將習慣的感覺方式轉過一個立面。對傳統的體驗方式的改變,成為他深入草書的重要途徑。當書法的內涵變化,形式自然也會改變。所以他的草書在結構上,跌宕開闔、中宮緊縮而向四面開張。他的書法看似恪守傳統,然而卻又在不斷的反叛超越傳統。他在不斷實踐的同時也注重數學理論的研究與探索,著有《書法這根線》等理論學術文章。

在魯志南先生的書法中還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和毫無顧忌的創造意識。他甚至於不在乎自己作品的過於狂放激蕩或來自於別人的讚頌與批評,忘情地將自己的素養及個性流露於字裡行間,步入隨心所欲的無門境界,沉醉在直通心靈生命中。

這就是魯志南先生—— 一個持品性及學養於書法的赤者,一個藉此抒發思緒情懷智者,一個「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的當代書法家!

相關焦點

  • 罵不死的草書——再讀《非草書》
    文中老先生首先質疑了當時學書人崇拜的草書大家,被後世稱為草聖的張芝:慕張生之草書過於希孔、顏焉。這是指責大家選錯了人生偶像有悖於正道啊。隨後又指出張芝同志人品不行,說他近於矜忮,賤彼貴我,剛愎自大,貶低別人誇耀自己。這種人有什麼東西值得學習的呢(沒辦法有本事的人都很驕傲啊)?再者草書這玩意,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聖人所造。來路不正不值得學啊。 張芝冠軍帖
  • 啟功的草書,你見過嗎?他的草書《千字文》,美的一塌糊塗
    上圖為啟功先生在創作提到啟功,大家首先想起的肯定是他那一手瀟灑飄逸、骨力內含的「啟功體」,作為近代知名的書法家,他對現代的書風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麼,啟功的草書你見過嗎?他的草書《千字文》,美的一塌糊塗。
  • 草書的境界
    在這個地區,這些人對草書藝術痴迷了一個多世紀,我們稱他們為「西州書家」,最初的領袖人物是張芝,後世稱之為「草聖」。 張芝是一個節操很高的人,文武雙全,但是他就是不做官。這是一個比較純粹的藝術家。當然,他具備做一個純藝術家的條件,家庭環境很好,有兄弟光耀門楣,這樣父母就不勉強他做官了,他也就樂得沉醉在自己的黑白世界裡。
  • 鄧散木《草書寫法》,一本能教你將草書寫「對」的書
    草書是比較難學的。寫得好不好先不說,首先要解決字形的問題。也就是說,你首先要把字寫對了,然後才能去考慮好不好的問題。很多人在寫草書的時候,經常由著自己的性子寫,經常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麼一弄,經常寫出錯別字來,自己還不知道。
  • 他寫草書不喝酒,全靠「心悟」!
    《蘭亭序》神龍本(局部)那些個草書大家,更是個個嗜酒如命。黃庭堅《諸上座草書卷》(局部)他自認草書不能通神入妙,原因全在不喝酒上。但凡事總有兩面,正因為不喝酒,黃庭堅才得以用「心悟」,開創出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
  • 怎樣欣賞祝允明的草書?
    祝允明自幼學書,因長相奇特,又多了一個手指,這在他的心理上與其他同齡人不同,就會烙下一個心理陰影,比如同伴不喜歡跟他一起玩耍,不願意與他交流,因此,他的性格就會慢慢地變得孤寂,加上他五次才中秀才,七次都不中舉,後來為官最多也到知縣一職。但是,這些並不是祝允明放棄對書法學習興趣的理由,反而更加讓他鍾情書法,可以說,書法是伴隨他童年甚至一生幸福快樂的一件事。
  • 草書經驗之談,古今名家草書必學《十七帖》,王羲之入門草書
    《十七帖》入手,要能夠把帖子按精細的來臨寫,先要掌握好帖中寫字的規律,知道筆畫之間的「轉折提頓」,久之能精熟,再能夠將帖上的字形熟背於心,最後就是整幅的臨寫,找出自己寫草書的感覺,多領悟字帖上面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待到章法一定高度後,再可以考慮臨寫其他書帖。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草書要訣」,是後人學習草書的典範!
    所以對於當代人來講,篆書、隸書以及草書這一類不作為日常的書體,對於沒有書法經驗的人來講,識讀存在障礙,這裡面的區別僅僅在於「學過」和「沒學過」。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草書百韻歌》的意義在於此作採用了歌訣的形式,將草書中的規則介紹清楚,就像背誦乘法口訣一樣,只有背會了這些法則,在書寫草書的時候,才能避免出現字法錯誤。
  • 如何欣賞草書,以及草書的水平高低判斷
    我就草書的基本概念簡單地介紹一下,草書是漢文字的快寫,這在書體的形式上就有的表現,不用解釋過多。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從圖形中演化而來,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不斷地發展和趨向成熟和完美,使漢字提高到藝術的高度。漢字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沒有漢字也就沒有今天大一統的中國。漢字是維繫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 對草書的偏見來自哪裡
    上陽臺帖 唐 李白 故宮博物院藏  默慈  韓愈說:「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文人抄書一種為自用,一種為傭書自給即補貼家用或養活自己,其創造型創作不太現實。還有像高士陽城「代為宦族。家貧不能得書,乃求為集賢寫書吏,竊官書讀之,晝夜不出房,經六年,乃無所不通」這樣的,寫書得恭恭敬敬。再比如捍衛儒家道法的趙壹,其書論《非草書》,苦口婆心規勸大家不要沉迷草書。
  • 包俊宜一件草書999元,他本來以篆書見長,草書也不錯
    包俊宜一件草書999元,他本來以篆書而見長,寫草書原來也不錯。在當代書壇,包俊宜先生可謂是一位諸書皆成博涉多優的書法大手筆,另外他的書法修養地位也非常值得令人敬仰,他曾經做過中書協的副主席,還是貴州省的書協主席,所以作為一位書法的領導者,他的書法作品在書畫拍賣藝術市場應該比較受到關注。但是就我個人的梳理觀察來說,包俊宜先生的書法價格似乎還沒有被關注到頂,他的一些書法作品從市場的流通環節來看,還是處於價格的窪地,具有比較好的收藏升值空間。
  • 草書創作需要高超的技巧,更不能將隨意發揮當成超越技巧
    「碎」是聶成文草書最大的不足所在。書家強調自我意識無可非議,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擺脫理性規範,完全真空的狀態不存在。在整個心理過程中,無意識比有意識更重要。王冬齡草書受業於林散翁。作為林老親炙的弟子,草書創作方面的成就自然不在話下,一直秉承如他自己所說的「力求在傳統的汲取與發揮上有所開拓,在探索新意時不忽略東方藝術的固有精神」,字裡行間多了股遒美娟秀的文人書卷氣息。
  • 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名家談 )
    因此,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從歷代草書特別是從今草系統中,選取、整理出線條簡省、構形簡約、書寫簡捷的草書作為標準,並書寫、出版《標準草書千字文》,以此為研習者提供應用的範例。他這意願和示範,堪稱既是對草書實用性的貢獻,又是開啟草書一個流派的創舉。因為他提出的「易識、易寫、準確」是實用性書寫的目標,而「美麗」既是對書寫狀況的高度要求,更是屬於書法美學範疇的藝術化的創造。
  • 草書藝術之草書
    草書的產生和生產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從古至今依舊生生不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和使用過。草書分為兩大類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為兩類小草、大草(又名狂草)。章草是草書鼻祖,為今草打下基礎。《古詩四帖》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用天下所有讚美你詞來形容都不為過,其結字神鬼莫測、墨法枯溼相宜得章、視角效果滿紙菸雲、美輪美奐、羞花閉月、沉魚落雁、秀色可餐等等數不過來,是我們學習草書人的一種福氣和幸事。千年穿越至,風採今依舊。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而「草聖」之美譽,也非常準確地概括了張旭在草書發展史上的地位。草書是書法各種書體中最能展現書者真性情的書體。在草書創作中,書者的藝術功力和藝術天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和發揮。草書沒有楷書和篆隸書體中那些眾多的規矩和法度,在書寫上也遠比行書更流暢自由。
  • 草書偏旁中的「免疫」功能
    在劉東芹《草書字法解析》一書中,曾將草書的六十多個偏旁進行了仔細梳理,總結了它們通用的草法符號。
  • 林散之草書和草聖草書的三個差異
    一前一後,各為草書高峰,但是兩位草聖的草書作品,因時代、人物、意境的原因,呈現三個明顯的藝術差異。差異之是差別之分,不是誰優誰劣之論。第一個草書差異:力道有別。懷素成名,始於年盛,所以他的草書筆跡雄韌,明顯是盛年豪邁的筆跡。遠遠看去,如長江起波濤,黃河落壺口,無聲卻有聲勢,相當驚人。
  • 草書:詩意的生命跡化
    那麼我們知道這種精神性的東西大多情況是不可以把握與規定的,是一種先天稟賦在後天長期生命成長中點點滴滴的文化養育中造就的。而這種才情性的氣質對一個草書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書法家詩性的浪漫氣質,通過具體的用筆法則,體現在優美的流動著的線條上。你可以順著他的筆韻墨痕走向所營造的意向性的空間結構,讀出書法家的精神軌跡。不同書家在線條中表現著不同的性情,顯現著獨具個性的書法線條所構成的生命跡化。
  • 草書部首符號大全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廣義的草書:是指不規範的草書,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在文字不統一的遠古時代,自然不會有統一規範的草書,那時出現的潦草的字,就屬於廣義的草書;二是在文字統一後,在應急的情況下,或者是在起草文書稿件
  • 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聖,看他草書的筆畫,才見功力!
    說到草書,很多人都想到懷素和張旭,但是有一個人的草書造詣深厚,被稱為當代草聖,他就是林散之。但是有人在欣賞林散之草書的時候卻說沒有功底,對此有的專家說了:請仔細欣賞書法中的筆畫!當有人問林散之練習書法有什麼秘訣是,他卻說學習書法沒有捷徑,唯有多練習多讀書方可有所收穫。他的草書能夠聞名於書壇,主要有這幾個特點。首先,草書一種線條藝術,這也就是專家讚賞林散之的地方,看懂了草書中的筆畫也就看懂了林散之的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