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書法初學者而言,學習草書並不像學習楷書和行書這麼簡單,行書與楷書是我們日常的規範用字,學起來除了技術要領,在識讀上並不存在多大的困難。
但是草書並不一樣,草書作為一個獨立的字法體系,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去學,因為草書在當代已經失去了實用的價值,作為一個書法人必須要過識讀之關。
草書是從隸書、章草當中演變出來的,在魏晉時期是通用字體,人們在書信以及案牘等方面是作為一種日常交流的書體來使用,但是到了唐代,楷書已經基本成為了通用字體,到了今天依舊如是,而草書的實用功能已經漸漸淡化。
所以對於當代人來講,篆書、隸書以及草書這一類不作為日常的書體,對於沒有書法經驗的人來講,識讀存在障礙,這裡面的區別僅僅在於「學過」和「沒學過」。
而學習草書,在古代有一件書法寶典,這件寶典據說乃是王羲之留給後人的一部「草書要訣」,當你記住了這1000多字,你的草書就不用愁了。
這1000多字就是著名的《草書百韻歌》。記住了這1000多字,你的草書就不用了愁了。
這件《草書百韻歌》又被譽為《右軍草書至寶》,其最早的底本已經不知所蹤,此帖在宋朝的時候僅有410字,經過後人的反覆增加與潤飾,到了明代萬曆年間,這件《草書百韻歌》達到了1000多字,如今通行的版本乃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韓道亨所據傳世經典版本所錄。是後人公認的最為經典的版本。
《草書百韻歌》的意義在於此作採用了歌訣的形式,將草書中的規則介紹清楚,就像背誦乘法口訣一樣,只有背會了這些法則,在書寫草書的時候,才能避免出現字法錯誤。
比如:
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
就是在寫三點水的時候,一個點加一個豎提乃是「三點水」的草法,而直接一個豎提則是「言字旁」的草法。
寶頭無左畔,辵遶闕東邊。
比如寫寶蓋的時候,草書不用寫上面的一點,寫「走之底」的時候,只要在左邊豎下右繞即可。
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
比如寫「稟」,上面寫一個「六」下面連筆寫一個「手」就是這個字的草法。上面寫一個「七」,下面連筆寫「紅」就是袁字的寫法。
……
這就是這部《草訣百韻歌》的內容,教會你草書中常見的規則以及常用的範字的寫法,很多人在草書創作的時候,經常寫錯字,這是對於「草法」掌握得不紮實,很多人在閱讀古代的經典草書法帖的時候,也常常拿不準一些草書的字法。
而這些普遍的字法規律,在這件《草訣百韻歌》當中已經寫得十分清楚。
學習草書,首先將這部《草訣百韻歌》背熟,此外,韓道亨的這件《草訣百韻歌》每一個字都有標準草書和楷書的例字,讓你一眼就能看明白。
將這本帖學會,你才能具備草書真正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去深入《十七帖》以及《書譜》等經典法帖,你才能建立自己成熟的草書體系。
如今,我們就韓道亨的這件《草書百韻歌》按照原作的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清晰如真跡。
欲購此《草訣百韻歌》,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