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名家談 )

2021-02-19 中國標準草書學社


      于右任先生,1879—1964,陝西三原人,辛亥革命元老,反帝反封建志士,一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一位真誠的愛國者。他精研詩文,熱衷教育,堅持以改革文字「迅速實用」,利於「國家建設」為目的,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在今草基礎上對歷代草書加以總結,創立了影響深遠的「標準草書」,被海內外譽為「標草宗師」、「曠代草聖」。

(于右任題標準草書百字令)

「于右任先生確立的標準草書,其主旨是為民眾能夠便捷地書寫漢字。因此,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從歷代草書特別是從今草系統中,選取、整理出線條簡省、構形簡約、書寫簡捷的草書作為標準,並書寫、出版《標準草書千字文》,以此為研習者提供應用的範例。他這意願和示範,堪稱既是對草書實用性的貢獻,又是開啟草書一個流派的創舉。因為他提出的「易識、易寫、準確」是實用性書寫的目標,而「美麗」既是對書寫狀況的高度要求,更是屬於書法美學範疇的藝術化的創造。由此可見,於先生提出的標準草書「八字原則」,具有實用性與藝術性一體兩翼、和合共振的特質及演化的活力。

——尉天池(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長,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

(當仁不讓,見義勇為)

「書者抒也。我們欣賞于右任先生字字標準、筆筆皆活的書法藝術作品時,透過琳琅滿目的形式美的種種表象,會感到於先生一顆激蕩的愛國赤子之心,會與他的心線一起波動起伏,會被他書法藝術韻律所陶醉,會被他博大豪放的激情所感染。」

 ——鍾明善(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名譽主席,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局部) 

「今縱覽金陵胡氏九華堂藏本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全卷,實屬字字珠璣,筆精墨妙。通卷筆力雄豪勁健,沉厚圓融,以中鋒渾樸之筆,合理運用折鋒、斷筆、破毫等多種筆法;其布局結構匠心獨運,溶章草、今草古今百家於一爐,字字獨立,欹正相生,收放自如,開合有度,通篇以簡馭繁,險中求穩,奇逸高古,骨力充盈,氣脈暢達,一派天成。放得開,收得住,沉著痛快,大氣磅礴,雄奇偉岸,爛漫天真。將獷辣質直的美與蘊藉流逸的美如此有機地融通,正體現了作者的閱歷、學養、氣質和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與藝術風格。一代大師美髯公留下的偉大人文情操與藝術精神將光耀青史!」

——言恭達(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副社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教授)

「于右任先生1949年來臺,時年71嵗,來臺之前的書法造詣已登峰造極,其碑楷書、特殊碑風的行草書和標準草書,創作無數;來臺之後,其書風出神入化,樸真自然之作估計逾3萬件,被譽為「一代草聖」實至名歸。無數的精品傑作,可以說留給海峽兩岸同胞後代子孫,甚至全人類豐富的精神的、文化的和智慧的遺產。」

 ——陳銘鏡(臺灣中國標準草書學會顧問,教授)

(幹天下大事者要智深勇沉  神閒氣定)

「於先生通過他的筆墨將自己的個性、氣質、才能及修養等在讀者面前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的書作才堪稱名副其實的上乘之作。觀賞於先生的書法作品就仿佛超脫了塵世,在仙境翱翔。」

——福田糾夫(日本前首相,日本高崎書道會會員)

(出為天下利  退讀聖人書)

「于右任書法的成功固然體現了其在書法藝術上的獨創性,但其與艱難世事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濃度,思想深度,道德厚度,格調高度,境界廣度,人品純度極大地提升了其書品的光澤和亮度。于右任書法能夠「感時代風雨,表民族哀樂」,使于右任書法超越了一般意義的書法作品,也超越了當代所有的書法獲獎作品。于右任書法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記,已經無可爭議的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楊開飛(寧夏大學書法研究中心主任、美術學院教授)

(南京中國近現代史博物館藏——于右任題贈居正摺扇)

」于右任改良文字,以及提倡標準草書運動,基本上都是源自於其對國家興盛、文化傳承的關懷與熱愛。他認為若文字不夠優良簡便,則很難成為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工具,亦很難真正立足於世界之林。為此,在大革命失敗之後,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字體改革上,力所能及地為國民帶來實事求是的利益。他不滿足於個人對書法藝術奧秘的探索和鑽研,對古今優秀草書作品進行整理融合,取其精華,提出標準草書,其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發揚我國數千年文化,促使事業成效得到提升。」

——阮憲鎮(福建寧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寧德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文無時偽氣,詩有雅頌聲)

「右老晚年人書俱老,臻入化境,其草書融正氣、大氣、真氣於一爐,以自然的筆觸對線條、結構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處處體現出「剛柔相濟,中和為美」的書學思想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一代書法大師勇於創造的非凡智慧,對草書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後學研究、實踐草書,進而認識書法藝術的美,深入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價值。」

——王智傑(鹹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院長,教授)

「于右任先生是個革命家,所以他的書法研究過程非常突出地體現著他的革命家的思想品格。他由一個書法愛好者逐漸轉化成一個強烈的書法革命者,取得了至少在碑學領域無人能及的歷史成就。他對書法的關懷不局限於書法本身,他的視野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與發展。他後來之所以大力推廣歷經數十年苦心經營的標準草書,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中國文字的發展,以便讓漢字有一個易識、易寫、實用的統一法則。通過文字的改革與發展達到推動社會文化發展之目的。于右任的書法胸懷是一個博大的宏偉的革命家胸懷。我們學習研究于右任的書法,不能僅僅局限於他的書法本身,而應注意他在創立書法藝術體系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廣收博取、推陳出新的革新精神,大膽探索一切能啟發我們提高書法新境界的藝術元素,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進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祁碩森(陝西于右任書法學會常務副會長,《草書學刊》主編)

(賢人處世能三省 君子立身有九思)

(一代大師美髯公--于右任)

    美籍華人、于右任幼子於中令先生2018年11月題贈中國標準草書學社:「書藝弘道,標草領航」。

 

 

謹以此篇,紀念于右任先生誕辰140周年。

來源:中國標準草書學社

相關焦點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草書在各歷史時期,名種風格不斷出現,極大地促進了草書藝術的發展。名家經典也紛紛踴現。唐代的孫過庭、宋代的黃庭堅、明清時期的王鐸、董其昌等,這些草書大家都在草書發展史上起到了風格技法上的創新與推動作用,在草書發展上留下了足跡。草書發展到近代又搞出了大動作,出現了改良創新的代表性人物——于右任。
  • 于右任《標準草書》就是草書規範化的範本,非全重美藝
    于右任于右任精書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尤擅草書,首「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于右任1932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中國漢字的草體書法,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有「近代書聖」之譽。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于右任晚年寓臺灣15年,灣書法風氣首次出現碑學壓倒館閣帖的趨勢,1964年因病逝世於臺北。
  • 于右任的草書看起來「醜醜的」,卻成為了一種「標準草書」,佩服
    眾所周知,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能夠釋放書法家天性的一種書體,更是書法家們表達自己的最好工具,為此,很多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們致力於此,精研草書,雖然研究草書的書法家不少,但是真正能夠做出成績,成為標準的卻寥寥無幾,而且他卻做到了,他的草書看起來「醜醜的」,卻成為了一種規範,
  •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
    1932年于右任發起組織「標準草書社」,致力整理,並以古代童蒙識字用的《千字文》內容為研究對象,由此誕生了《標準草書》。於右仁標準草書的特色是,寓巧麗於簡約質樸之中,猶如茅臺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則醇厚芳香,餘味無窮。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 于右任的書法奧秘在於以意御筆,神遊太虛。用筆唯簡,筆隨意書。于右任的書法也貴在用線,用線十分有力,雄渾灑脫,開一代書風。于右任 我們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草書標準字帖裡的選段《正氣歌》。于右任是唯一的書法家。
  • 于右任《標準草書·釋例·附錄》解讀之一:符號之互借與習慣字
    作為《標準草書》最後部分的《標準草書·釋例·附錄》,講了四個問題:符號之互借與習慣字、詞聯、略論書理和疑似字表。作為全書的「豹子尾」,亮點多多,學標準草書者不可不讀,不可不深入體會其中的含義。今天來談談其中第一個問題:符號互借與習慣字。於先生分三點來談這個問題。三點內容加起來總共不到180字,讀起來卻不太好懂。我試著來解讀解讀。大家知道,草書有四個來源。
  • 好草書的標準是什麼?一定要按標準草書來書寫草書嗎?
    經過數年收集資料、整理修訂、不斷完善,最終整理出《標準草書千字文》。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千字文》以王羲之草書為藍本,從歷代草書經典佳作中精選出千餘字作為標準,重新釐清規範了草書組織符號。在削繁就簡、力求至簡的同時,以規範統一,有規可循來重新定義草書。並突出草書的實用性、易識易辨易寫的特點。
  • 學好標準草書,必須熟悉繁體字
    我僅以于右任先生《百字令·題標準草書》為例來說明。見圖,是于右任先生1937年3月手書的《百字令·題標準草書》。于右任標準草書《百字令 題標準草書》下面是簡化字的《百字令·題標準草書》全文:草書文學,對比一下,可能有朋友朋友會認為,《標準草書》不是提倡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嗎?拋開「準確美麗」不談,於先生手書的墨跡哪裡「易識易寫」呢?其實,不僅《標準草書》,所有草書都來自繁體字,而不是簡體字的快寫和草寫,都有嚴格的標準和法度。這個標準和法度,是相對於繁體字而言的。
  • 民國四大書法家于右任,草書標準字帖千字文,楷草雙書,精品對照
    草書的筆勢及草書的藝術價值簡述:草書之中的勢,是形成草書氣息、生命、力量的本源,失勢則草書無生動可言。所謂意,是指神韻、意境。草書在各種書體中的位置,是由草書藝術自身價值決定的。一部書法史,倘若離開了草書,離開了[草聖]以及燦若星鬥的草書大家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無疑將大為失色。歷史上[書家無篆聖、隸聖,而有草聖](劉熙載),雖然[達其惰性,形其哀樂](孫過庭)為各種書體共有的本質,但表現在草書上則特別突出。
  •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完整版高清大圖及翻譯
    1932年于右任發起組織「標準草書社」,致力整理,並以古代童蒙識字用的《千字文》內容為研究對象,由此誕生了《標準草書》。於右仁標準草書的特色是,寓巧麗於簡約質樸之中,猶如茅臺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則醇厚芳香,餘味無窮。
  • 于右任書法選粹
    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全面系統整理歷代草書,從浩繁的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選出符合標準的字,集成《標準草書》千字文。此外,於先生又逐步總結出篆、隸、楷、行與草書之間對應的規律性符號,這些符號架起了衍化草書的橋梁,解決了草書產生與"準確"書寫的關鍵性問題。
  • 如果他(于右任)成功了,我們現在的日常書寫就是草書了!
    于右任,他一生經歷豐富,身份多變。年輕時候考取了前清舉人,因倡言革命被清廷下令緝拿,後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民主革命。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于右任奉命回陝西發動護法運動,組建陝西靖國軍,任靖國軍總司令,「獨撐革命危局於西北」。
  • 于右任書法
    他的書法藝術,一般認為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以魏碑為基礎,寫出具有強烈個性的行楷書時期;二是創立標準草書的時期。  于右任對魏碑下過很深的功夫。清代中葉以來,學魏碑而能出己意者,還是寥寥。他滿帶「碑味」的行草書,可以說是風格獨具了。尤其是行書,中宮緊促,而結構多變。在一種看上去十分隨便不經意的把握之中,獲得一種奇絕的、從容大氣的效果。
  • 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於草書尤用心力,其於二十年代末,即開始研究草書,其以碑意入草,熔鑄百家,終成其雄肆醇厚、瀟灑流落的藝術風格。成就卓然,人譽「三原草聖」。于右任 草書軸 為學須先生立乎其大者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又致力於草書標準化、規範化的工作。創立標準草書社,致力於歷代草書系統的整理和總結。
  • 【大師】「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 草書軸 王之渙《涼州詞》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于右任先生崇尚碑學,不僅朝臨暮寫,還冥心搜求了從漢代至宋代的墓誌近400餘方,銘其齋曰「鴛鴦七志齋」,三、「三原草聖」,為草書發展盡心盡力于右任先生於草書尤用心力,其於二十年代末,即開始研究草書,其以碑意入草,熔鑄百家,終成其雄肆醇厚、瀟灑流落的藝術風格。成就卓然,人譽「三原草聖」。
  • 于右任的12幅傑出行書作品展,筆力遒勁自然,網友:可入中書協
    于右任于右任是近代草書泰鬥,其筆畫簡練,筆筆意境開闊,字字神韻方顯,件件章法美觀,字裡行間龍騰虎躍,偶爾藕斷絲連,其風格獨特自然美,大氣大度足顯精氣神。小時候看于右任的字,雖然知道是大家,卻也體會不到美在哪裡,妙在哪裡。近年多看了點北碑,突然就覺得妙味無窮。晚清,民國有碑帖之爭,實際就是一種審美標準的討論,其實碑味,帖味都是美味。正如喜歡茶的和喜歡咖啡的人之間的感覺一樣。唯一要反對的是:自己沒什麼書法基礎知識,隨意用「醜書」大棒來砸人。你可以只能欣賞館閣體,這也沒錯,但其它流派就否認,攻擊,只能說明無知。
  • 學習標準草書「交筆符」,可以解決草書識、讀、寫的大問題
    書法「龍蛇競筆端」,要靠草書。而要做「草之善者」,是書法世界最難的事情。得其法還有機會成為「草之善者」,不得法,可能一輩子都不得入草書之門。所以今天接著談談《標準草書》的「交筆符」,來進一步學習草書之法,探討草書之道(見圖一)。
  • 什麼是標準草書「右上符」?掌握它,很多草書寫起來易如反掌
    記得讀中學時,有個同學做筆記經常會寫幾個草書,夾雜在通篇的行楷書中,顯得別致,有學問。其中見得比較多的是《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照」字,「熟能生巧」的「熟」字等(見圖一、圖二)。于右任先生在《標準草書》裡,專門講了「右上符」,讀後才讓我豁然開朗。我覺得地理老師不僅研究地理,還是學過標準草書的!漢字中有許多「上二下一」組成,即上部兩個部首,下部一個部首。如「盤、祭、照、熟」。「盤」字,上面是個「般」,左為「舟」,右為「殳」,下面是個「皿」。合在一起叫做「上二下一」。
  • 于右任|以碑入草,大巧若拙
    于右任先生於草書尤用心力,其於二十年代末,即開始研究草書,其以碑意入草,熔鑄百家,終成其雄肆醇厚、瀟灑流落的藝術風格。成就卓然,人譽「三原草聖」。于右任 草書軸 為學須先生立乎其大者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又致力於草書標準化、規範化的工作。創立標準草書社,致力於歷代草書系統的整理和總結。
  • 于右任是20世紀以來中國書法史上璀璨的巨星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為方便國民書寫,節省時間,發揮草書的實用功能,于右任致力於創製和推廣標準草書,經過數年收集資料,研究整理、修訂和完善,最終完成《標準草書千字文》。草書篇于右任對楷書、行書藝術的探索達到一定高度後,從1931年起與他的弟子們在上海成立了「草書社」,次年更名為「標準草書社」。經過大約五年多時間的整理,初選各種草書約六十餘萬字,於1936年第一次出版《標準草書千字文》,先後八次修改再版。至今仍在重印,影響波及韓國、日本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