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結體為求簡約,其偏旁都用符號代替,草書點畫的形態也與楷書和行書有很大的不同。草書結體上的變化,與楷書、行書的結字有很大的差距。草書在點畫、結字上有自身的特點。但草書無論怎麼變化,還是受草法約定俗成的規矩制約,草法是有嚴格書寫規則的,它絕對不是信馬由疆的任性亂寫。
在草書的發展歷史上,曾有過三次頗具影響的變革,這三次變革中的前二次對草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二次變革也是草書規範化,標準化的過程。
草書歷史上第一次的變革是在西漢末期,史遊等人在草隸的基礎上,通過對其結構和筆畫的進一步簡化和規範,發展出更規範的隸書草寫,因其結構明晰規整、書寫時遵循一定章程,所以人們稱其為「章草」。
章草的一大特點就是比草隸更規範,更有規可循。章草的產生是草書發展歷史上第一次對草書的標準化過程。
到了東漢時期,書法家張芝又對章草進行了改造,去除了章草書中的隸意,簡化了一些字的寫法,以連綿縱橫之法寫草書,這就是史稱的「章草今化」。張芝也成為今草的始創者。之後東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張芝草書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至此草書走向成熟。
可以說,草書發展史上從東漢未期到東晉的這段時期是草書第二次標準化和規範化的過程。而張芝、王羲之父子的草書也成為後世學習草書的範本,此後歷代的習草大家如孫過庭、黃庭堅等人,都從他們的經典中學習草法,並在他們的基礎上發展出各自的風格。可以說,張芝和王羲之父子的草書在草書歷史上就是一種標準,他們的草法和藝術精華深刻地影響了後世草書的發展,為後來者樹立了草書的法度和規則,在藝術欣賞性上也是一把標尺。
草書發展到近代,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就是於佑任創立了標準草書,于右任懷著改良、規範草書的目的,本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個原則,著手整理研究標準草書。經過數年收集資料、整理修訂、不斷完善,最終整理出《標準草書千字文》。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千字文》以王羲之草書為藍本,從歷代草書經典佳作中精選出千餘字作為標準,重新釐清規範了草書組織符號。在削繁就簡、力求至簡的同時,以規範統一,有規可循來重新定義草書。並突出草書的實用性、易識易辨易寫的特點。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在創立之初曾引起極大的關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影響力逐漸減少。如今習草者也很少有以于右任的標準草書為範本來學習草書的。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將其標準視為是對草書藝術的一種束縛。
我們從草書的發展歷史中可以看到,草書前二次大的演變都是向著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規範化和標準化是在草書的不斷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種自然趨勢,很多字的草法都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是受到普遍接受和認可的。而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之所以未能普及,原因就在於它是人為制定的標準,不是草書發展水到渠成的結果。
如果我們學習的標準指的是張芝、王羲之等人的草書經典,那亳無疑問習草者都是要把他們的經典佳作當成範本,當成標準來認真學習。這些古代名家的草書經過上千年的流傳,早已成為法典,其草法和藝術價值是得到廣泛認可,是經過了時間的檢驗的。
如果我們的標準是于右任創立的標準草書,那我是持保留意見的。于右任的標準草書自問世以來就飽受爭議,人們對此持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種看法認為于右任樹立了草書很好的實用化標準。
另一種看法則認為其標準是違反藝術發展規律的,是對草書自然發展的一種人為設置的羈絆。
當然這些看法都只是一家之言,也並不代表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就不值得借鑑,它的易識易辨性和實用性都是其可取之處。但與張芝、王羲之等古人的草書相比,于右任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立的標準草書確實還尚需時間的檢驗。
我們之所以關心、討論草書的標準問題,主要原因是當代有很多習草者不願向古人的經典學習,也不願遵守草書中約定俗成的那些規則法度。在創作草書作品時,由著自己的心性信筆由疆、胡亂書寫,故作高深。結果導致其寫出的作品如天書一般,誰也看不懂。
所以人們才一再強調草書的標準問題。這個也確實也是廣大草書愛好者在學習草書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俗語說:「草書脫格,神仙不識」。草法不能脫格,這「格」就是指法度和規則。古代習草者格外重視習草之前的楷書練習,且大多都有深厚的楷書功底。其目的就是先要養成重法度,守規則的書寫習慣,然後才練習草書,才能在草書藝術中做到有收有放、有法有度。趙構在書論《翰墨志》中說:
「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
其實,回看草書的歷史,不論是史遊改草隸為章草,還是張芝、王羲之等發展章草為今草,他們都是遵循以下兩條標準:
一草書的書寫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法度,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中說:
「草書不難於狂逸,難於狂逸中不違筆意也。」
就是說不論草書寫得多麼狂放,也要遵循其基本規則,不能狂而無法。
二書者通過將情感和書法功力的完美結合才能將草書藝術的魅力呈現出來。草書創作的最終目的是將草書的線條之美、結構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風格之美展現給欣賞者。不論草書怎樣書寫,都不能偏離這一宗旨。
在我們學習草書的過程中,只要牢牢把握住這兩點,我們就一定能寫出狂而不怪,放而不野,收放有度的好的草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