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草書的標準是什麼?一定要按標準草書來書寫草書嗎?

2020-12-13 杉石

草書結體為求簡約,其偏旁都用符號代替,草書點畫的形態也與楷書和行書有很大的不同。草書結體上的變化,與楷書、行書的結字有很大的差距。草書在點畫、結字上有自身的特點。但草書無論怎麼變化,還是受草法約定俗成的規矩制約,草法是有嚴格書寫規則的,它絕對不是信馬由疆的任性亂寫。

在草書的發展歷史上,曾有過三次頗具影響的變革,這三次變革中的前二次對草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二次變革也是草書規範化,標準化的過程。

草書歷史上第一次的變革是在西漢末期,史遊等人在草隸的基礎上,通過對其結構和筆畫的進一步簡化和規範,發展出更規範的隸書草寫,因其結構明晰規整、書寫時遵循一定章程,所以人們稱其為「章草」。

章草的一大特點就是比草隸更規範,更有規可循。章草的產生是草書發展歷史上第一次對草書的標準化過程。

到了東漢時期,書法家張芝又對章草進行了改造,去除了章草書中的隸意,簡化了一些字的寫法,以連綿縱橫之法寫草書,這就是史稱的「章草今化」。張芝也成為今草的始創者。之後東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張芝草書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至此草書走向成熟。

可以說,草書發展史上從東漢未期到東晉的這段時期是草書第二次標準化和規範化的過程。而張芝、王羲之父子的草書也成為後世學習草書的範本,此後歷代的習草大家如孫過庭、黃庭堅等人,都從他們的經典中學習草法,並在他們的基礎上發展出各自的風格。可以說,張芝和王羲之父子的草書在草書歷史上就是一種標準,他們的草法和藝術精華深刻地影響了後世草書的發展,為後來者樹立了草書的法度和規則,在藝術欣賞性上也是一把標尺。

草書發展到近代,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就是於佑任創立了標準草書,于右任懷著改良、規範草書的目的,本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個原則,著手整理研究標準草書。經過數年收集資料、整理修訂、不斷完善,最終整理出《標準草書千字文》。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千字文》以王羲之草書為藍本,從歷代草書經典佳作中精選出千餘字作為標準,重新釐清規範了草書組織符號。在削繁就簡、力求至簡的同時,以規範統一,有規可循來重新定義草書。並突出草書的實用性、易識易辨易寫的特點。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在創立之初曾引起極大的關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影響力逐漸減少。如今習草者也很少有以于右任的標準草書為範本來學習草書的。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將其標準視為是對草書藝術的一種束縛。

我們從草書的發展歷史中可以看到,草書前二次大的演變都是向著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規範化和標準化是在草書的不斷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種自然趨勢,很多字的草法都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是受到普遍接受和認可的。而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之所以未能普及,原因就在於它是人為制定的標準,不是草書發展水到渠成的結果。

如果我們學習的標準指的是張芝、王羲之等人的草書經典,那亳無疑問習草者都是要把他們的經典佳作當成範本,當成標準來認真學習。這些古代名家的草書經過上千年的流傳,早已成為法典,其草法和藝術價值是得到廣泛認可,是經過了時間的檢驗的。

如果我們的標準是于右任創立的標準草書,那我是持保留意見的。于右任的標準草書自問世以來就飽受爭議,人們對此持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種看法認為于右任樹立了草書很好的實用化標準。

另一種看法則認為其標準是違反藝術發展規律的,是對草書自然發展的一種人為設置的羈絆。

當然這些看法都只是一家之言,也並不代表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就不值得借鑑,它的易識易辨性和實用性都是其可取之處。但與張芝、王羲之等古人的草書相比,于右任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立的標準草書確實還尚需時間的檢驗。

我們之所以關心、討論草書的標準問題,主要原因是當代有很多習草者不願向古人的經典學習,也不願遵守草書中約定俗成的那些規則法度。在創作草書作品時,由著自己的心性信筆由疆、胡亂書寫,故作高深。結果導致其寫出的作品如天書一般,誰也看不懂。

所以人們才一再強調草書的標準問題。這個也確實也是廣大草書愛好者在學習草書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俗語說:「草書脫格,神仙不識」。草法不能脫格,這「格」就是指法度和規則。古代習草者格外重視習草之前的楷書練習,且大多都有深厚的楷書功底。其目的就是先要養成重法度,守規則的書寫習慣,然後才練習草書,才能在草書藝術中做到有收有放、有法有度。趙構在書論《翰墨志》中說:

「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

其實,回看草書的歷史,不論是史遊改草隸為章草,還是張芝、王羲之等發展章草為今草,他們都是遵循以下兩條標準:

一草書的書寫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法度,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中說:

「草書不難於狂逸,難於狂逸中不違筆意也。」

就是說不論草書寫得多麼狂放,也要遵循其基本規則,不能狂而無法。

二書者通過將情感和書法功力的完美結合才能將草書藝術的魅力呈現出來。草書創作的最終目的是將草書的線條之美、結構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風格之美展現給欣賞者。不論草書怎樣書寫,都不能偏離這一宗旨。

在我們學習草書的過程中,只要牢牢把握住這兩點,我們就一定能寫出狂而不怪,放而不野,收放有度的好的草書作品。

相關焦點

  • 怎樣學好草書
    怎麼樣才能寫好草書呢?寫好草書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主要談談什麼是草書以及寫好草書的方法。 中國書法所說的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書法形式。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具有高度概括與抽象性,形似龍蛇飛舞而又神採飛揚,精神煥發,這就是草書的魅力。
  • 草書經驗之談,古今名家草書必學《十七帖》,王羲之入門草書
    「行雲流水,疾風 雨」很多初學者就是這麼來認為草書的,不能達到「快」「流暢」「隨心」都不能配上這個草書的「草」,但是歷年來這麼多草書大家,能做到「快而隨心,隨而高遠」的書法大家寥寥無幾,快速的書寫誰都能做的到,多少人能夠在快速書寫的同時還能把握好書法中的細緻?精細?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需要欣賞者掌握一定的草書書法知識,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才可以盡情領略它的藝術之美。今天我就試著回溯一下草書的起源和發展。將草書不斷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長河中,值得提及的重要事件逐一加以介紹和分析,希望用我的糙磚能引來美玉,引來更多有關草書書法知識的真知灼見,並能給書法愛好者在掌握草書知識上帶來些許幫助。
  • 這草書的線條,贊!高質量的線條怎麼來的?
    #學問分享官# 草書在書法五體中最容易表達性情,在當下各類書法展覽中,草書也比較容易入展、獲獎。 但寫好草書卻不容易。 在決定一件草書作品是否優秀的因素中,線條的質量特別重要。 什麼樣的草書線條質量高呢?很難說得明白。
  • 于右任《標準草書》就是草書規範化的範本,非全重美藝
    尤擅草書,首「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于右任1932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中國漢字的草體書法,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有「近代書聖」之譽。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 在書法界中,羲字草書怎麼寫?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認為,在臨摹草書「羲」字之前,應先把篆書「羲」字和隸書「羲」字先臨摹幾遍,不要直接進入草書「羲」的臨摹。因為草書羲字是由隸書演變和發展而來,而隸書又是由篆書演變和發展而來。這叫尋根求源。關於草書羲字怎麼寫,推薦幾個古人法帖上的羲字。
  • 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名家談 )
    (于右任題標準草書百字令)「于右任先生確立的標準草書,其主旨是為民眾能夠便捷地書寫漢字。因此,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從歷代草書特別是從今草系統中,選取、整理出線條簡省、構形簡約、書寫簡捷的草書作為標準,並書寫、出版《標準草書千字文》,以此為研習者提供應用的範例。他這意願和示範,堪稱既是對草書實用性的貢獻,又是開啟草書一個流派的創舉。因為他提出的「易識、易寫、準確」是實用性書寫的目標,而「美麗」既是對書寫狀況的高度要求,更是屬於書法美學範疇的藝術化的創造。
  • 想要寫好草書,草書的一般規律不可不知!
    草書的興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時連年戰爭動亂,諸侯各國的文書往來,日漸頻繁。原來通行的篆書或隸書,書寫難度大,已不實用。為了書寫上的簡便、迅速,草篆、草隸開始在民間流行,不斷演進發展、變化,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歷史時期的草書字體。草書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
  • 什麼是標準草書「右上符」?掌握它,很多草書寫起來易如反掌
    圖二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寫,是跟誰學的。他回答,這樣寫得快,是跟著地理老師學的。于右任先生在《標準草書》裡,專門講了「右上符」,讀後才讓我豁然開朗。我覺得地理老師不僅研究地理,還是學過標準草書的!漢字中有許多「上二下一」組成,即上部兩個部首,下部一個部首。如「盤、祭、照、熟」。「盤」字,上面是個「般」,左為「舟」,右為「殳」,下面是個「皿」。合在一起叫做「上二下一」。
  • 學好標準草書,必須熟悉繁體字
    我僅以于右任先生《百字令·題標準草書》為例來說明。見圖,是于右任先生1937年3月手書的《百字令·題標準草書》。于右任標準草書《百字令 題標準草書》下面是簡化字的《百字令·題標準草書》全文:草書文學,敬招同志,來為學術開路。對比一下,可能有朋友朋友會認為,《標準草書》不是提倡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嗎?拋開「準確美麗」不談,於先生手書的墨跡哪裡「易識易寫」呢?
  • 于右任的草書看起來「醜醜的」,卻成為了一種「標準草書」,佩服
    眾所周知,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也是最能夠釋放書法家天性的一種書體,更是書法家們表達自己的最好工具,為此,很多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們致力於此,精研草書,雖然研究草書的書法家不少,但是真正能夠做出成績,成為標準的卻寥寥無幾,而且他卻做到了,他的草書看起來「醜醜的」,卻成為了一種規範,
  • 張旭草書《李清蓮序》,好不好先不說,你能讀出寫的是啥嗎?
    唐代不光出了一大批頂尖的楷書高手,在草書方面,也有許多不同凡響的大家出現。在這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當屬張旭和懷素。特別是張旭的草書,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自身的創新,代表了唐代草書的至高水平,同時也會後世的草書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說起張旭的草書,咱們最熟悉的當屬他的《古詩四帖》。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草書常被人們形容為「電掣雷奔,龍蛇出沒」之狀。因此,初學者往往以為寫草書必須求速。其實,寫草書不能一味求速,當注意提按、頓挫、轉折、牽絲,它必須做到當速則速,當遲則遲,慢中求快,快中有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而生了強烈的節奏感,充分表現出草書的藝術魅力。作詩、填詞要講究平仄變換,寫草書當然不能筆姿單一。一般來說,速則挺拔、勁利;遲則沉著、勁健。
  • 真正的草書是寫不快的!張芝用瘋狂掩飾,其實用筆調鋒細心無比
    這樣書寫速度快,省時間,字寫得潦草一點,只要不影響辨認即可。草書是為藝術產生的,不是因為字寫得潦草就是草書了,草書是講究點畫質量的。既然草書講究的是點畫質量,那就決定了真正的草書是寫不快的。當然了,速度肯定比楷書寫得快。我只是想告訴你,寫好草書不要以快為目的。
  • 學習草書有多難?克服4大難點,可以輕鬆入手
    草書是書法體系中具有嚴格草法、獨立符號的抽象書寫的筆墨藝術,作為五種書體之一,它始終被認為是最難學習的書體。有四大難點其一,草書需要將篆隸楷行諸體之筆意融會貫通渾然一體。正如劉熙載所說:「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其二,氣息的把握。點畫與點畫、結體與結體、行與行之間有著連綿不斷地緊密呼應關係,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
    1932年于右任發起組織「標準草書社」,致力整理,並以古代童蒙識字用的《千字文》內容為研究對象,由此誕生了《標準草書》。於右仁標準草書的特色是,寓巧麗於簡約質樸之中,猶如茅臺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則醇厚芳香,餘味無窮。
  • 標準草書千字文:四大五常,一起來學習「常」字的寫法
    在家學書法 標準草書千字文連載系列課程 兒童書法 標準草書千字文
  • 學習標準草書「交筆符」,可以解決草書識、讀、寫的大問題
    書法「龍蛇競筆端」,要靠草書。而要做「草之善者」,是書法世界最難的事情。得其法還有機會成為「草之善者」,不得法,可能一輩子都不得入草書之門。所以今天接著談談《標準草書》的「交筆符」,來進一步學習草書之法,探討草書之道(見圖一)。
  • 如果他(于右任)成功了,我們現在的日常書寫就是草書了!
    當他實現了碑體的自我突破後,將注意力轉向草書,他為草書找到了新的價值落點——草書大眾化。「書寫用草」這一概念,對於楷書在書寫領域的壟斷是徹底性的衝擊。鼓勵大家書寫的時候用草書,在1935年, 200 位當時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15 家雜誌社共同發起「手頭字運動」,不僅提倡寫簡字、俗字,亦鼓勵大家寫「潦草字」。
  • 于右任《標準草書·釋例·附錄》解讀之一:符號之互借與習慣字
    人們在說話或者作文時提倡「虎頭、豬肚、豹子尾」,一來說明內容分布規律,二來強調開頭和結尾的重要性。作為《標準草書》最後部分的《標準草書·釋例·附錄》,講了四個問題:符號之互借與習慣字、詞聯、略論書理和疑似字表。作為全書的「豹子尾」,亮點多多,學標準草書者不可不讀,不可不深入體會其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