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寫好草書,草書的一般規律不可不知!

2020-12-08 墨法書韻

草書的興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時連年戰爭動亂,諸侯各國的文書往來,日漸頻繁。原來通行的篆書或隸書,書寫難度大,已不實用。為了書寫上的簡便、迅速,草篆、草隸開始在民間流行,不斷演進發展、變化,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歷史時期的草書字體。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草書,指不論何時、何體,凡是寫得草率、隨便的字,都可以稱之為草書。如篆書時代有草篆,隸書時代有草隸,楷書時代有行草等。宋代張卻《南軒集》中說:「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札以來便有之,但寫得不謹,便成草書。」這裡指的就是廣義的草書。狹義的草書,是指具有一定的法度,自成系統的漢字草寫法,是書法中的一種書體。本書所述的是狹義的草書。

狹義的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和「標準草書」之分。

一、章草

章草是漢初由隸書草寫發展起來的。章草的名稱,據說是由於漢史遊創造的《急就章》而得名。章草是從草隸演變而來。所謂草隸是指隸書的草率寫法。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相比,章草仍保留了隸書的某些特點,如末筆常帶隸意的波磔,體勢稍扁,字字獨立等。

章草變隸為草,打破了延續近兩百年的隸書體系,這在書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變革。章草的進步意義,在於把一個簡化或變化的偏旁應用在幾個或更多的一些合體字上,這樣容易書寫,容易辨認。現代書法家于右任在論章草時寫道:「其為法,利用符號,一長也;字字獨立,二長也;一字萬用,三長也。」概括了章草的進步性。

可作為學習用的章草範本主要有:晉朝索靖的《出師頌》,三國時吳國的皇象和明朝宋克書的《急就章》等。學習章草應有楷書、隸書基礎,也應具備-定的篆書知識。

二、今草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加快了行筆速度,增多了環曲筆畫,筆畫更趨簡省,筆畫之間,牽絲映帶,書寫更加便捷。相傳今草為後漢張芝所創。從現存的刻石、墨跡推斷,今草出現當在漢代中期,而成熟期至少在東晉。王羲之的今草,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他的(十七帖)較為著名,可稱為代表作。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也以行草擅長,後世稱其父子為「二王」。隋朝的智永也是一位草書大家,他書寫的《真草千字文》,法度嚴謹,筆力精到,對今草的推動很有影響。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寫的《書諧),不僅是書法理論名著,也是造詣很深的今草書法藝術珍品。

今草在篇章布局上,每個字雖然獨立,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繫。一個字的首筆和末筆,都有明顯的承上啟下的牽絲引帶,行與行之間的迎讓顧盼,協調自然。

三、狂草

狂草比今草書寫更加簡便快速,多有馳騁不羈、一氣呵成之勢,所以有被稱之為「一筆書」。狂草體勢連編不絕,.筆意有的瀟酒飄逸,有的奔騰放縱,宛如氣勢磅確地寫意面,據說狂草是唐代張旭創造的。說他酒後大醉,信筆揮毫,取法今草狂放奔縱,故名「狂草」。懷素《自敘帖》,都是唐代狂草代表作品。此外,其後五代的徵早。 他的《古詩四帖》和楊凝式,宋徽宗趙信,明代祝允明,清代王鐸傅山等書家,均有一定成就。

四、標準草書

現代草書書法家于右任,在三十年代成立「草書社」,集合海內外專家,搜錄歷代名家草書字體,本著「易識、易寫、標準、美觀」的原則,集字編成千字文,定名《標準草書》。草書作為一種書體,往往一個字有多種寫法,這就給認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標準草書》則試圖把眾多不同的寫法,選定-個眾多名 家所通用的寫法,加以標定推廣。同時,規範了一 些偏旁字符,作為合體字組合使用。這一成就,對我們今天學習草書仍有很大的幫助。

草書的一般規律

這裡講的草書一般規律,指的是今草。草書作為一種與楷書、行書、隸書等其它字體有別的相對獨立的字體,在筆畫形態、用筆方法、部首使用及結構上都有其自身的一些規律。

一、行筆增速,變斷為連

草書的行筆,與楷書、行書比較,要快速-些。所謂「楷立、行走、草奔」的說法,把草書的書寫,比喻為奔跑。這樣就改變了漢字楷書的一些運筆方法,通過變直為弧,變方為圓,牽絲引帶等方法,增強了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加快了草書的運筆節奏。

二、以簡代繁,簡化字形

有的草字,實際上是連筆的簡化字,而現行的簡化字,有許多都是從古代草體字中演變而來的。在現行的簡化字中,如「時、會、書、與、字例:、車、東、樂」等字,都體現草書的簡化筆法。

三、偏旁多用,以符代部

在草書中,偏旁多由字符代替,而同一字符往往能代替二、三種以至十多種楷書部首,這就為草書的識讀和書寫提供了極大地方便。

四、改變筆順,方便連寫

草書與楷書相比,草書書寫方便、快捷,筆順發生了一些變化。如「禾、手、年、米、平、果、塑」等字,先橫後豎改為先豎後橫;「墨」字的中、下部分,先上後下改為先下後上。

五、體勢多變,斜正相生

由於草書具有行筆增速、以簡代繁、以符代部和改變筆順等特點,其結構也隨著發生了一些變化。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一個字有多種寫法 這是草書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比如「年、終」字的草寫。見下列字例:

(二)減省筆畫,隨勢生形 在草書中,絕大部分字的筆畫都有所減少。有的是筆省意存,如「地、秋、收、冬」;有的是筆省形變,如「天、雨、水」。見下列字例:

(三)筆畫連寫,成新的體勢草書由於筆畫連寫,字形較之楷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已經遠離了楷書的結構,如果不加上楷書注釋,人們就很難認識。因此,這部分字需要重新識記。

相關焦點

  • 怎樣學好草書
    怎麼樣才能寫好草書呢?寫好草書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主要談談什麼是草書以及寫好草書的方法。 中國書法所說的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書法形式。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具有高度概括與抽象性,形似龍蛇飛舞而又神採飛揚,精神煥發,這就是草書的魅力。
  • 學習草書有多難?克服4大難點,可以輕鬆入手
    賀知章《孝經卷》(局部)如何才能寫好草書?把握這些關鍵如果你真的想要寫好草書,應該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系統學習,從正書元素出發,來提高對草書技法的提升和筆墨精神的解讀,而且一定要立足於唐人草書的法度,努力往魏晉高度升華,這是學習草書的必經之路。
  • 張旭草書《李清蓮序》,好不好先不說,你能讀出寫的是啥嗎?
    唐代不光出了一大批頂尖的楷書高手,在草書方面,也有許多不同凡響的大家出現。在這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當屬張旭和懷素。特別是張旭的草書,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自身的創新,代表了唐代草書的至高水平,同時也會後世的草書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說起張旭的草書,咱們最熟悉的當屬他的《古詩四帖》。
  • 真正的草書是寫不快的!張芝用瘋狂掩飾,其實用筆調鋒細心無比
    癲張狂素,這兩位草聖大家給人的感覺就是,寫草書就要樣子張狂。很多人也是用這個樣子模仿寫草書,奮筆疾書,樣子很誇張。而實際上,真正的草書是寫不快的。在這裡我們先區別一下草書和草字。草字確實是為了快寫而產生的。
  • 在書法界中,羲字草書怎麼寫?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認為,在臨摹草書「羲」字之前,應先把篆書「羲」字和隸書「羲」字先臨摹幾遍,不要直接進入草書「羲」的臨摹。因為草書羲字是由隸書演變和發展而來,而隸書又是由篆書演變和發展而來。這叫尋根求源。關於草書羲字怎麼寫,推薦幾個古人法帖上的羲字。
  • 怎樣才能寫好草書?聽聽古人說的這3句話,喜歡書法的來看看
    絕大多數的朋友當然會說是草書。草書,對一般的朋友而言,別說寫了,光是識讀起來都有很大的難度。如果您是一名書法愛好者的話,不用多說,您自然知道草書的難度有多大。草書的學習難度雖然大,但是它的魅力也是比較吸引人的。在所有的書體當中,最能表達書家個性的也就屬草書了,這也是很多書家鍾愛草書的原因。
  • 草書經驗之談,古今名家草書必學《十七帖》,王羲之入門草書
    這就是我們練習草書的第一道瓶頸,就像學習刀劍般,沒有日復一日的基本動作的削砍,哪能有上層的功力?越想要快,就應當從慢到極致來突破,慢才能夠體會到草書的精髓。《十七帖》入手,要能夠把帖子按精細的來臨寫,先要掌握好帖中寫字的規律,知道筆畫之間的「轉折提頓」,久之能精熟,再能夠將帖上的字形熟背於心,最後就是整幅的臨寫,找出自己寫草書的感覺,多領悟字帖上面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待到章法一定高度後,再可以考慮臨寫其他書帖。
  • 如何寫好草書?
    草書之難,在於草書將篆隸楷行諸體之筆意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卻又不可得見端倪。
  • 為什麼現代人再也難以寫好草書?
    原標題:為什麼現代人再也難以寫好草書?總第785期;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shufarumen關注。 當下書壇,熱鬧非凡:不僅學書者趨之若鶩,多如牛毛;號稱「書大家」者亦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各種書法展覽更是目不暇接,層出不窮。如今書壇,多種書體竟相媲美,各展其姿,各臻其妙。
  • 你的草書寫得真的對嗎?很多人都犯了這些毛病!
    從筆法上來說,草書有大草筆法,有小草筆法,二者有通處,有異處,字形也如此。從最簡單來說,筆法要有起筆行筆收筆轉筆折筆提筆按筆。草書快,所以細節見功夫,也就是起行收筆的完整度,提按轉折的勻滑度。不在這個維度,一個人無論學二年還是學二十年,水平都差不多,沒法評比高低。這個比較容易了,草法的問題。草法不單是連筆動作,也不單是草書字形,而是有規律的減省用筆。減省用筆是建立在正書基礎之上的,章草減省隸書,今草減省楷書。
  • 草書就是把楷書寫「活」?孫過庭用24個字講明白楷書點畫的重要性
    很多人覺得自己有多年楷書的基礎,寫好草書應該不難。可結果往往不是那麼一回事,草書如果沒有掌握好方法仍然寫不好。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說過一句話,他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
  • 好草書的標準是什麼?一定要按標準草書來書寫草書嗎?
    章草的產生是草書發展歷史上第一次對草書的標準化過程。到了東漢時期,書法家張芝又對章草進行了改造,去除了章草書中的隸意,簡化了一些字的寫法,以連綿縱橫之法寫草書,這就是史稱的「章草今化」。張芝也成為今草的始創者。之後東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張芝草書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至此草書走向成熟。
  • 這草書的線條,贊!高質量的線條怎麼來的?
    #學問分享官# 草書在書法五體中最容易表達性情,在當下各類書法展覽中,草書也比較容易入展、獲獎。 但寫好草書卻不容易。 在決定一件草書作品是否優秀的因素中,線條的質量特別重要。 什麼樣的草書線條質量高呢?很難說得明白。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草書常被人們形容為「電掣雷奔,龍蛇出沒」之狀。因此,初學者往往以為寫草書必須求速。其實,寫草書不能一味求速,當注意提按、頓挫、轉折、牽絲,它必須做到當速則速,當遲則遲,慢中求快,快中有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而生了強烈的節奏感,充分表現出草書的藝術魅力。作詩、填詞要講究平仄變換,寫草書當然不能筆姿單一。一般來說,速則挺拔、勁利;遲則沉著、勁健。
  • 現代新版本草書符號字帖欣賞,吸取百家草書精華,開啟學書新技巧
    草書被很多書友稱之為自由跳動的音符,這個比喻是非常得當的,如果你在欣賞一幅草書作品,那麼你就一定能感受到它墨法濃淡的變化,筆勢調峰的粗細,章法的跌宕起伏,整體的和諧流暢。若是把它換成音符,必定是一首動人心弦的交響曲。當然了構成這些的主要因素還是要具備優秀的書法功底,以及對墨、筆、紙的掌控能力。
  • 草書連帶的規律,原來這麼簡單!
    這是草書有別於其他字體的一個最典型的特徵。我們這裡重點講一下筆形之間的連寫。 為了書寫的快捷,草書常常將主用字體獨立的筆形連成一筆寫出來。可想而知,一次性寫出的長筆形所耗用的時間一定比分別寫出幾個獨立的短筆形少很多。正因為如此,我們猜測,筆形之間的連寫也應該是人們最初對主用字體進行草化處理時最先想到的方式之一。
  • 11歲小學生寫草書,家長羨慕!專家:千萬別讓你家孩子學草書!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會想到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也有的人喜歡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的書法,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而且我國的漢字也出現了很多種字體,有楷書、行書、草書
  • 莫以楷書筆畫來理解行書草書
    由於這兩句話,後來的書法學習者都信奉了必須會寫楷書才能寫好草書,必須通曉草書才能寫好楷書。然後這成為了要雙修的課程,可是,這雞生蛋蛋生雞繞來繞去的結果是無解了。三國谷朗碑另一句「寫好草書必須寫好楷書」,這一句後人解讀,不需駁斥,因為歷史上成名的草書名家,未必是楷書高手。至少沒有足夠的資料支撐,或說,歷史典籍中也沒有其楷書高手的記載。
  • 鄧散木《草書寫法》,一本能教你將草書寫「對」的書
    草書是比較難學的。寫得好不好先不說,首先要解決字形的問題。也就是說,你首先要把字寫對了,然後才能去考慮好不好的問題。很多人在寫草書的時候,經常由著自己的性子寫,經常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麼一弄,經常寫出錯別字來,自己還不知道。
  • 透過歷史,了解草書的發展
    草書是我國書法中的一種字體,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是書法中的一大特色。草書在我們看來可能略顯潦草,可能有一種看不懂的感覺,但是草書並不是亂寫一氣,它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就像上面說到的一樣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它的每一個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也是很有美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