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興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當時連年戰爭動亂,諸侯各國的文書往來,日漸頻繁。原來通行的篆書或隸書,書寫難度大,已不實用。為了書寫上的簡便、迅速,草篆、草隸開始在民間流行,不斷演進發展、變化,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歷史時期的草書字體。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草書,指不論何時、何體,凡是寫得草率、隨便的字,都可以稱之為草書。如篆書時代有草篆,隸書時代有草隸,楷書時代有行草等。宋代張卻《南軒集》中說:「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札以來便有之,但寫得不謹,便成草書。」這裡指的就是廣義的草書。狹義的草書,是指具有一定的法度,自成系統的漢字草寫法,是書法中的一種書體。本書所述的是狹義的草書。
狹義的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和「標準草書」之分。
一、章草
章草是漢初由隸書草寫發展起來的。章草的名稱,據說是由於漢史遊創造的《急就章》而得名。章草是從草隸演變而來。所謂草隸是指隸書的草率寫法。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相比,章草仍保留了隸書的某些特點,如末筆常帶隸意的波磔,體勢稍扁,字字獨立等。
章草變隸為草,打破了延續近兩百年的隸書體系,這在書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變革。章草的進步意義,在於把一個簡化或變化的偏旁應用在幾個或更多的一些合體字上,這樣容易書寫,容易辨認。現代書法家于右任在論章草時寫道:「其為法,利用符號,一長也;字字獨立,二長也;一字萬用,三長也。」概括了章草的進步性。
可作為學習用的章草範本主要有:晉朝索靖的《出師頌》,三國時吳國的皇象和明朝宋克書的《急就章》等。學習章草應有楷書、隸書基礎,也應具備-定的篆書知識。
二、今草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加快了行筆速度,增多了環曲筆畫,筆畫更趨簡省,筆畫之間,牽絲映帶,書寫更加便捷。相傳今草為後漢張芝所創。從現存的刻石、墨跡推斷,今草出現當在漢代中期,而成熟期至少在東晉。王羲之的今草,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他的(十七帖)較為著名,可稱為代表作。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也以行草擅長,後世稱其父子為「二王」。隋朝的智永也是一位草書大家,他書寫的《真草千字文》,法度嚴謹,筆力精到,對今草的推動很有影響。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寫的《書諧),不僅是書法理論名著,也是造詣很深的今草書法藝術珍品。
今草在篇章布局上,每個字雖然獨立,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繫。一個字的首筆和末筆,都有明顯的承上啟下的牽絲引帶,行與行之間的迎讓顧盼,協調自然。
三、狂草
狂草比今草書寫更加簡便快速,多有馳騁不羈、一氣呵成之勢,所以有被稱之為「一筆書」。狂草體勢連編不絕,.筆意有的瀟酒飄逸,有的奔騰放縱,宛如氣勢磅確地寫意面,據說狂草是唐代張旭創造的。說他酒後大醉,信筆揮毫,取法今草狂放奔縱,故名「狂草」。懷素《自敘帖》,都是唐代狂草代表作品。此外,其後五代的徵早。 他的《古詩四帖》和楊凝式,宋徽宗趙信,明代祝允明,清代王鐸傅山等書家,均有一定成就。
四、標準草書
現代草書書法家于右任,在三十年代成立「草書社」,集合海內外專家,搜錄歷代名家草書字體,本著「易識、易寫、標準、美觀」的原則,集字編成千字文,定名《標準草書》。草書作為一種書體,往往一個字有多種寫法,這就給認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標準草書》則試圖把眾多不同的寫法,選定-個眾多名 家所通用的寫法,加以標定推廣。同時,規範了一 些偏旁字符,作為合體字組合使用。這一成就,對我們今天學習草書仍有很大的幫助。
草書的一般規律
這裡講的草書一般規律,指的是今草。草書作為一種與楷書、行書、隸書等其它字體有別的相對獨立的字體,在筆畫形態、用筆方法、部首使用及結構上都有其自身的一些規律。
一、行筆增速,變斷為連
草書的行筆,與楷書、行書比較,要快速-些。所謂「楷立、行走、草奔」的說法,把草書的書寫,比喻為奔跑。這樣就改變了漢字楷書的一些運筆方法,通過變直為弧,變方為圓,牽絲引帶等方法,增強了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加快了草書的運筆節奏。
二、以簡代繁,簡化字形
有的草字,實際上是連筆的簡化字,而現行的簡化字,有許多都是從古代草體字中演變而來的。在現行的簡化字中,如「時、會、書、與、字例:、車、東、樂」等字,都體現草書的簡化筆法。
三、偏旁多用,以符代部
在草書中,偏旁多由字符代替,而同一字符往往能代替二、三種以至十多種楷書部首,這就為草書的識讀和書寫提供了極大地方便。
四、改變筆順,方便連寫
草書與楷書相比,草書書寫方便、快捷,筆順發生了一些變化。如「禾、手、年、米、平、果、塑」等字,先橫後豎改為先豎後橫;「墨」字的中、下部分,先上後下改為先下後上。
五、體勢多變,斜正相生
由於草書具有行筆增速、以簡代繁、以符代部和改變筆順等特點,其結構也隨著發生了一些變化。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一個字有多種寫法 這是草書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比如「年、終」字的草寫。見下列字例:
(二)減省筆畫,隨勢生形 在草書中,絕大部分字的筆畫都有所減少。有的是筆省意存,如「地、秋、收、冬」;有的是筆省形變,如「天、雨、水」。見下列字例:
(三)筆畫連寫,成新的體勢草書由於筆畫連寫,字形較之楷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已經遠離了楷書的結構,如果不加上楷書注釋,人們就很難認識。因此,這部分字需要重新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