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學霸」于右任

2021-02-07 揚子鑑藏


他曾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

成為秀才。與吳宓、張季鸞並稱為「關學」餘脈。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參加歲試,又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以字行,號騷心,又號髯翁,晚年太平老人,生於陝西省三原縣。


一、「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的書法成就首先源於天賦學養。其自少時即飽讀四書五經,熟諳文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


他曾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為秀才。與吳宓、張季鸞並稱為「關學」餘脈。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參加歲試,又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可見其傳統文化積澱之深。其於詩文學養之厚,時人亦重之。


于右任 行書七言聊 袖中異石未經眼

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


一生寫就大量詩文,皆有感時事,憂國憂民,抒修齊治平之理想抱負,呈磊落襟懷,示雅好清節。


其又受新思想的影響,不固守封建說教,並身體力行投入革命。其詩文境界更為開闊豪邁,得詩文經學之滋養,其下筆自然能脫盡塵俗。


二、天資聰穎,卻仍舊非常努力


任何一個成功的書家,無論天資多高,如果沒有「退筆成冢」「池水盡墨」,殫精竭慮、力耕硯田的辛勞,想取得卓越的成就無疑是痴人說夢。


于右任先生曾自述學書:


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

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


可見其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所用心力之多。


于右任 草書軸 王之渙《涼州詞》

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


于右任先生崇尚碑學,不僅朝臨暮寫,還冥心搜求了從漢代至宋代的墓誌近400餘方,銘其齋曰「鴛鴦七志齋」,其收藏碑石因之也被稱為「鴛鴦七志齋藏石」。


後悉數轉贈西安碑林,為中國書法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立下不滅之功。


三、「三原草聖」,為草書發展盡心盡力


于右任先生於草書尤用心力,其於二十年代末,即開始研究草書,其以碑意入草,熔鑄百家,終成其雄肆醇厚、瀟灑流落的藝術風格。成就卓然,人譽「三原草聖」。


于右任 草書軸 為學須先生立乎其大者

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


又致力於草書標準化、規範化的工作。創立標準草書社,致力於歷代草書系統的整理和總結。


確立「易識、易寫、準確、美麗」之四原則,為草書文字的書寫樹立規範,惠澤後人,厥功至鉅。


于右任先生在書法與詩文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他同時代一些文化大師和書法家的推崇,林語堂曾說:


「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


從于右任先生與同時期書法家的交往中,也可了解到他的古碑收藏與研究對其書風的影響。1967年,高二適先生為于右任先生所藏漢石經拓片題跋:


「漢石經一方,八分以此為正宗,行筆婉媚,時露清剛之氣。聞原石為於某所藏弆,相與俱作逋逃藪矣。丁未寒冬舒父題。」


于右任先生以碑入草,大巧若拙,拓寬草書格局,正得益於他的古碑收藏與研究。


于右任 草書軸 修禊心情異大王

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


此外,《高二適詩存》收有高二適先生應于右任先生之約(1947年)端午和重陽二節賦詩多達十餘首。


我們還可從高二適先生悼懷于右任先生的詩中感悟到于右任先生在書法家心目中的學術地位與影響力,現謹錄其詩《自創草書譜將成,悼於髯》:


三原譽我書當家,

而我詩書總世譁。

髯翁能草我奚疑,

我書屈鐵非世資。

階下本無狂李白,

邦瘁人殄淚斷續。

古今才略與誰同,

今看羊薄老江東。

於思於思難再逢。


于右任 草書五言聊 天開無際色

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


四、一位忠心愛國義士,赤肝忠膽注筆端


于右任先生不僅是一個文人、詩人、書法家,更是一個革命家,赤膽忠心的愛國義士。其當年杖行天下,追隨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先後創辦《神州日報》《民立報》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活動。曾擔任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


為推翻滿清封建帝制,聲討袁世凱,抗戰呼號奔走,立下汗馬功勞。其將一生戎馬文心,赤肝忠膽注於筆端,得正大、雄邁、磊落、渾樸之氣象。方之書史,唯顏魯公與其似之。


于右任 行書軸 遺山自題中州集俊之一

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


于右任 真書五言聊 古石生靈草


于右任 行書信禮 致賈景德函


于右任 行書成扇 天祿閣外史


于右任 行書四屏 邊華泉為劉安之題青白傅家卷子


于右任 行楷軸 少陵重遊何氏園五首


于右任 草書軸 題民元照片


于右任 行草詩稿 題梁鼎銘畫拐子馬圖


于右任 行草軸 四十七年生日詩


于右任 草書軸 題十六人六十同年冊

文章來源:書藝公社

關注以下……


【《揚子鑑藏》微店】

關注揚子鑑藏微信公共平臺(yzjiancang)後,您只需找到平臺首頁最下方三個按鈕選項中的「微店」點擊進去就妥妥滴找到我們的微店啦!(或者直接在「口袋購物」搜店鋪「揚子鑑藏」)保質保真又保價格可愛的各種藝術品等著你哦~

【揚子鑑藏微拍(周三群)】

微拍時間:每周三晚上19:00-22:00。

主持人小陳微信號:1364553020,電話15720601420

【揚子鑑藏微拍(周六書畫群)】

微拍時間:每周六下午14:30-17:30。

主持人小熊微信號:jiping1976 ,電話18205082238。

【揚子鑑藏精品月月拍】

微拍時間:每月月中的周日下午14:30-17:00(每月微拍一次)。

主持人小傅微信號:13585174225,電話13585174225。

❤新藏友請注意……

我們會提前兩天將拍品的信息和圖片等上傳到公共平臺及微拍主持人的朋友圈裡,所有關注「揚子鑑藏(yzjiancang)」平臺及各個版塊加微拍主持人為好友者,均有資格參與競拍。沒有在揚子鑑藏微拍群內的朋友儘快加主持人為好友,以便拉您入群實時參與。


長按住以下二維碼等待確認即可進入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 草書軸 王之渙《涼州詞》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于右任先生崇尚碑學,不僅朝臨暮寫,還冥心搜求了從漢代至宋代的墓誌近400餘方,銘其齋曰「鴛鴦七志齋」,其收藏碑石因之也被稱為于右任先生在書法與詩文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他同時代一些文化大師和書法家的推崇,林語堂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從于右任先生與同時期書法家的交往中,也可了解到他的古碑收藏與研究對其書風的影響。
  • 于右任盛年碑派書法首次在臺北展出
    「雲鶴飛鴻——于右任盛年碑派書法」8日起在臺北展出。  「靜坐使人無俗氣,虛堂畫日轉溫風」,「持身有高節,力行無遠途」等30餘件古樸而內含雄強之勢的于右任早期碑帖書法亮相展覽。  據主辦方何創時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介紹,于右任早期的魏碑書法,一方面因年代較早,存留不易;另一方面由於戰亂遺失,因此對大眾來說較為陌生。
  • 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名家談 )
    一代大師美髯公留下的偉大人文情操與藝術精神將光耀青史!」——言恭達(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副社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于右任書法能夠「感時代風雨,表民族哀樂」,使于右任書法超越了一般意義的書法作品,也超越了當代所有的書法獲獎作品。于右任書法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記,已經無可爭議的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楊開飛(寧夏大學書法研究中心主任、美術學院教授)
  • 于右任|以碑入草,大巧若拙
    于右任先生曾自述學書: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可見其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所用心力之多。于右任 草書軸 王之渙《涼州詞》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于右任先生崇尚碑學,不僅朝臨暮寫,還冥心搜求了從漢代至宋代的墓誌近400餘方,銘其齋曰「鴛鴦七志齋」,其收藏碑石因之也被稱為「鴛鴦七志齋藏石」。後悉數轉贈西安碑林,為中國書法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立下不滅之功。
  • 于右任到底有多厲害?為何能被稱為西北奇才?
    近代中國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當時的大師往往是多才多藝、博學多聞、思想深邃、理念先進,而且很有民族氣節的。舉例來說,當時的文學領域有著魯迅、茅盾、老舍,歷史領域有著陳寅恪、錢穆,國學領域有胡適、季羨林,繪畫領域則有徐悲鴻、齊白石等等,他們都是事到如今仍然大名鼎鼎 ,堪稱重量級的人物。
  • 于右任書法究竟好在哪?
    于右任是何時開始轉入碑學書法的呢?據陳墨石先生在《于右任年譜》1907年條云:"先生自十歲起,臨帖至今未間斷,功底紮實,書藝大增。此期間專寫北魏碑帖,尤以寫何紹基臨《張黑女墓誌》極為神似。"可見至遲在這一年(于右任28歲),他已開始臨習魏碑,只不過該《張黑女墓誌》還比較溫潤秀雅,與帖派書風區分不甚明顯,甚至與趙孟頫書法還有某些相近。但這似乎正好可以說明此乃是于右任由帖入碑的過渡性作品。
  • 于右任de對聯
    ②.款識:二十年九月,于右任。③.鈐印:『於』、『右任』。④.尺寸:168×43cm×2⑤.出版:1.《于右任書法全集》(卷二),第4頁,文物出版社。2.《髯翁翰墨》,文物出版社,第9頁,2015年。于右任魏碑五言聯 立軸 水墨箋本
  • 于右任書法
    于右任對魏碑下過很深的功夫。清代中葉以來,學魏碑而能出己意者,還是寥寥。他滿帶「碑味」的行草書,可以說是風格獨具了。尤其是行書,中宮緊促,而結構多變。在一種看上去十分隨便不經意的把握之中,獲得一種奇絕的、從容大氣的效果。  于右任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創立「標準草書」,於193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了草書研究社。
  • 于右任書法精品50幅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中國近代書法家,被譽為「當代草聖」 、「近代書聖」、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
  • 于右任書法選粹
    于右任(1879 —1964),漢族,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首任校長于右任夫婦及兒女的婚禮
    首任校長于右任為學校發展鼎力操持,居功至偉。學校鬥口試驗站的前身就是1930年他在家鄉創辦的鬥口村農事試驗場,是學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平臺和對外交流窗口。現轉載《西安晚報》「于右任夫婦及兒女的婚禮」一文,重溫于右任先生公而無私,一心掛念百姓,解救民生的感人至深事跡。
  • 于右任、辛樹幟塑像落成
    于右任塑像
  • 「轉載」《于右任傳》——晚年生活
    編著註:許有成先生編著的《于右任傳》為大陸出版的第一本于右任傳記,該書十七萬字,資料豐富,文筆流暢,是一部真正的雅俗共賞的學術性著作,可以較為完整地了解于右任的一生。現按章節整理轉載,以饗大家。儀祉今已成為現代之水利大師,而餘白首無成,對祖國之建設,一籌莫展,學不負人,人自誤之,每一回憶,有餘哀矣。現代學術公開,交通亦便,人之知門徑也甚易;舊日求學之困難,或有志而無其時,有時而無其地,有地而無其師,有師而無其資。如儀祉者,其困難重重突破,實自力為之。
  • 如何寫好于右任?其筆法要點在哪?
    于右任,陝西太原人,祖籍涇陽,晚年自號太平老人,常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入,後改攻北碑,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其晚年的草書更進入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字字奇險,絕無雷同。
  • 胡樂民悲情演誦于右任的詩《望鄉詞》
    望鄉詞作者:于右任 朗誦:胡樂民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註:于右任的著名愛國詩作《望故鄉》發表於1964年11月10日。後于右任先生在臺北謝世。晚年在中國臺灣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但終未能如願。淺淺的海峽,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晚年羈留臺灣,于右任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故土之思、黍離之悲,所以才有《望故鄉》這刻骨銘心之作。
  • 于右任是20世紀以來中國書法史上璀璨的巨星
    于右任于右任(1879—1964關于于右任的書法藝術,當今書法界已有許多準確而精湛的評價。他的書法藝術是一顆璨爛的巨星,閃爍著耀人眼目的光輝,為國際書壇所重視。他的書風已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於體」。
  • 陝西鄉黨首跨海峽祭于右任 國民黨副主席出席
    於媛是于右任的侄孫女,從小生活在西安書院門52號。現在這裡是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於媛是館長。當年,她的祖父於孝先置辦了這座三進的四合院,比於孝先大兩歲的兄長于右任也曾在此常住。1949年,于右任去了臺灣,夫人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留在西安,就住在這裡。在於媛記憶深處有幅刻痕般的畫面:高老夫人總是坐在大宅門左邊的那個青石墩上,把頭扭向路口張望。於媛問,婆你看啥呢。
  • 于右任:在書法中「為萬世開太平」
    于右任(1879-1964)書法成就的取得首先源於天賦學養。其自少時即飽讀四書五經,熟諳文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曾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為秀才。與吳宓、張季鸞並稱為「關學」餘脈。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參加歲試,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可見其傳統文化積澱之深。其於詩文學養之厚,時人亦重之。
  • 于右任與甘肅的不解之緣,陝西是我的父親,甘肅是我的母親
    一、陝甘一家親于右任先生與甘肅的淵源深厚,1879年出生於陝西三原縣,母親是甘肅靜寧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甘肅靜寧一帶發生大旱,民不聊生,于右任的母親隨家人逃荒到陝西,後嫁給于右任的父親於寶文。
  • 于右任作品捐贈者發律師函 要求返還贈與物
    攝影_楊猛  于右任書畫流浪記  卓敬亭之子卓登將保存下來的百餘件于右任書畫捐獻給鹹陽政協,但隨後這些捐出來的文物下落不明。今年7月,當地官方承認部分文物被「保管」在個人家中。  70多年前,當過于右任衛士的卓敬亭帶回了五六百幅于右任書畫作品,這些珍貴的書畫大多在歷次運動中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