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于右任?其筆法要點在哪?

2020-12-12 山谷學堂

于右任,陝西太原人,祖籍涇陽,晚年自號太平老人,常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

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入,後改攻北碑,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其晚年的草書更進入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字字奇險,絕無雷同。

要想寫好于右任的字,首先要會選毛筆,如果用長鋒筆來寫,則太瘦削,所以要用中鋒筆來寫,其次是紙的選擇,寫于右任的字不能用洇的紙寫,可以用半生熟或者毛邊紙寫,于右任的草書用的是行書的筆意,章法上沒有草書的纏綿,但也不乏連貫性,千萬不能當成單個字來寫。

于右任草書杜甫詩
于右任草書杜甫詩

杜甫詩的用筆非常清晰,曲中有直,剛柔並濟,線條富有變化,耐人尋味。要想寫好于右任,首先得學會觀察,從細節中領悟到筆法的真諦。

于右任手札
于右任手札

手札是最隨意,最自然的書法,最能體現出作者的心性情趣,此部手札與他的書法相比更自由活潑,也更有趣味,不刻意而意趣自在,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相關焦點

  • 于右任書法究竟好在哪?
    于右任的北碑書法,既婉約勁挺,古拙峻峭,以靜穆閒逸,流麗典雅,跌宕多姿,運筆純任自然,不拘泥於繩墨間。所以在學魏碑的諸家之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于右任行書亦碑味十足,剛正嚴厲,氣勢雄放,筆法開張,獨具風神。他的魏體行書大約在1920年後漸趨成熟。此時的書法已基本擺脫了早年帖學的影響,渾厚剛猛,氣勢奔放,與其剛直不阿、勇於進取的革命鬥爭精神相暗合。
  • 于右任書法
    于右任對魏碑下過很深的功夫。清代中葉以來,學魏碑而能出己意者,還是寥寥。他滿帶「碑味」的行草書,可以說是風格獨具了。尤其是行書,中宮緊促,而結構多變。在一種看上去十分隨便不經意的把握之中,獲得一種奇絕的、從容大氣的效果。  于右任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創立「標準草書」,於1932年在上海發起成立了草書研究社。
  • 筆法的「方」與「圓」
    學習書法,就要懂得筆法,筆法就是用筆方法,通俗地說,就是每一個筆畫的書寫方法。
  • 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名家談 )
    (于右任題標準草書百字令)「于右任先生確立的標準草書,其主旨是為民眾能夠便捷地書寫漢字。因此,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從歷代草書特別是從今草系統中,選取、整理出線條簡省、構形簡約、書寫簡捷的草書作為標準,並書寫、出版《標準草書千字文》,以此為研習者提供應用的範例。他這意願和示範,堪稱既是對草書實用性的貢獻,又是開啟草書一個流派的創舉。因為他提出的「易識、易寫、準確」是實用性書寫的目標,而「美麗」既是對書寫狀況的高度要求,更是屬於書法美學範疇的藝術化的創造。
  • 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 行書七言聊 袖中異石未經眼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一生寫就大量詩文,皆有感時事,憂國憂民,抒修齊治平之理想抱負,呈磊落襟懷,示雅好清節。其又受新思想的影響,不固守封建說教,並身體力行投入革命。其詩文境界更為開闊豪邁,得詩文經學之滋養,其下筆自然能脫盡塵俗。任何一個成功的書家,無論天資多高,如果沒有「退筆成冢」「池水盡墨」,殫精竭慮、力耕硯田的辛勞,想取得卓越的成就無疑是痴人說夢。于右任先生曾自述學書: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
  • 于右任de對聯
    過去一般入私墅學習寫字,老師並不具體指定學生寫某一體,他是自己寫字讓學生去仿,稱為「寫仿」。然後再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筆性,指定學生去學顏、柳、歐、趙。於先生是從趙字入手的,但他的字完全看不出趙字的「柔媚」的體格,表現出來純然是一派「大江東去」的氣象。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 于右任的書法奧秘在於以意御筆,神遊太虛。用筆唯簡,筆隨意書。于右任的書法也貴在用線,用線十分有力,雄渾灑脫,開一代書風。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明清以降,書法更講究文人的個人意趣,樸拙澀開始佔主流。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于右任的12幅傑出行書作品展,筆力遒勁自然,網友:可入中書協
    于右任于右任是近代草書泰鬥,其筆畫簡練,筆筆意境開闊,字字神韻方顯,件件章法美觀,字裡行間龍騰虎躍,偶爾藕斷絲連,其風格獨特自然美,大氣大度足顯精氣神。于右任書法他絕妙之處是筆法自如,讓你越看越有味,越看越想看,韻味十足,可稱草書的最高境界,實在難以超越。于右任先生書法取法魏碑,融入篆籀筆法,信手書來,妙趣天成,不愧大家。于右任的書法可是得到整個書法界公認的,無論是國共兩黨書法家名家,還是黨外書法家,無一不對其書法大家稱讚,他是近代當之無愧的書法大家!於老的字現在確實是收藏界的寵兒。
  • 【大師】「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 行書七言聊 袖中異石未經眼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一生寫就大量詩文,皆有感時事,憂國憂民,抒修齊治平之理想抱負,呈磊落襟懷,示雅好清節。于右任先生曾自述學書: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可見其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所用心力之多。
  • 于右任|以碑入草,大巧若拙
    于右任于右任的書法成就首先源於天賦學養。其自少時即飽讀四書五經,熟諳文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他曾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為秀才。與吳宓、張季鸞並稱為「關學」餘脈。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參加歲試,又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可見其傳統文化積澱之深。
  • 以《史記》筆法寫民國人物
    尤其是寫歷史人物,似乎只有一本書寫一個人物,才算得上專業,拿得上檯面。看多了這類作品,反而慢慢地失去了讀歷史書的興趣。直到看到一部名為《民國大人物》的作品,才讓我找回了久違的讀史感,有一種必須要寫點讀後感的強烈衝動。《民國大人物》吸引我的,首先在於體例。它不是著眼於民國的某一個事件或是某一個階段,也不是寫某一個人物,而是為民國300大人物勾畫群像。
  • 筆法專講——「心」字主筆鉤法如何得心應手?
    因此,掌握好這個字,並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於提高書法學習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在「心」字中,又有著非常典型的「仰鉤」一筆,難度非常大。不解決好這一筆,心字無法得心應手,其他很多字也都難以得法。因此,結合「德」字的學習,我們再溫習一下此前的筆法講解。
  • 「轉載」《于右任傳》——晚年生活
    于右任晚年的生活,除了作詩自娛外,還花了相當的時間為老友寫墓誌、墓表,有時一年總有二三起。於先生中年時曾長時間精研北魏墓誌、墓表,加上他早年的報人生涯,對寫這類記述生平之文,確能做到一揮而就,不管死者一生的經歷如何複雜,他都能做出言簡意賅的文字來,並無任何困難,唯一的是感情上受不了。每見老友一個又一個的凋謝,回憶昔日的親密聚首,不勝傷感之至。
  • 于右任:在書法中「為萬世開太平」
    于右任(1879-1964)書法成就的取得首先源於天賦學養。其自少時即飽讀四書五經,熟諳文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洗禮。曾以第一名成績考入縣學,成為秀才。與吳宓、張季鸞並稱為「關學」餘脈。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參加歲試,以第一名成績補廩膳生,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可見其傳統文化積澱之深。其於詩文學養之厚,時人亦重之。
  • 于右任書法選粹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和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這從他寫的一首詩中可以得到反映。「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否則,如果只是臨習書法,是無須「夜夜淚溼枕」的。他曾說過,「有志者應以造福人類為己任,詩文書法,皆餘事耳。然餘事亦須卓然自立。學古人而不為古人所限。」他正是這樣,博擷約取,以個人審美原則取捨,形成了自己的行楷書,得以在千載書史上「卓然自立。」
  • 「太平老人」于右任的最後時光,遺囑寫了幾遍,終究也沒能確定下來
    于右任在臺灣,生活還算安逸。結交了許多好友,在晚年一起去參加詩會,經常相互登門拜訪,一起聊國家大事。戰爭之前日本人在臺北市修建了一座木質的房子,院子佔地面積不大,裡面點綴的還算精緻。于右任在臺灣當官時住在這裡,有一間專門做詩,寫書法的房子,很少修剪院子裡的花草樹木,有一條很多年沒有進行該修的陽間小道,由於長期積累雨水長滿了青苔,穿皮鞋走路特別容易摔跤。于右任常年一直穿著布鞋,從未跌過呢。他的貼身保姆為他用橡膠做了一個拐杖,防止他走小道摔跤。曾經朋友提起要修改一下小道,儋州來也沒有落到實處。
  • 草書臨習創作的優質字帖,筆法古樸,氣勢磅礴,楷書譯文,好書法
    我們沒法看到如懷素的《苦筍帖》,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諸上座帖》那樣縱橫馳騁、結體多變、筆法圓勁、體態開張、氣勢蒼渾、神完氣暢的草書佳作。毋庸置疑,時代不同,人們崇尚美的情感追求也不同,但那些真正心手雙暢、隨機生發的草書實在少之又少。
  • 學習楷書,收筆是一個難點,怎麼寫好?要點在這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起筆的時候還注意筆法,但是到收筆的地方,只會頓筆回鋒,缺少一定的變化。以上的這些情況,都是收筆不到位的一些表現。既然收筆如此重要,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到正確的收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收筆的一些關鍵點,特別是學習楷書的朋友,一定要理解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並且加以靈活運用。既然收筆是一個難點,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好呢?
  • 如果他(于右任)成功了,我們現在的日常書寫就是草書了!
    自 1931 年起,于右任長期任南京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後隨蔣介石撤退臺灣。曾經有一段時間,草書風靡一時,那個時候普通人看草書不會像看天書一樣一臉懵。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位「革命家」于右任的草書推廣普及。「先生之生活,於勞瘁國事外,即寫字與讀書。」
  • 「轉載」《于右任傳》——代理部長
    孫中山抵滬後,首次出門拜訪的客人,就是《民立報》的于右任;孫中山還親自為《民立報》寫了中英文題詞,中文的贈詞為「戮力同心」,英文的贈詞為「Unity is our watch word」(團結是我們的口號),並手書「博愛」二字留贈于右任。後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論功行賞,對《民立報》還頒發了「旌義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