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樂民悲情演誦于右任的詩《望鄉詞》

2020-12-25 四季美文

望鄉詞

作者:于右任 朗誦:胡樂民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註:

于右任的著名愛國詩作《望故鄉》發表於1964年11月10日。後于右任先生在臺北謝世。晚年在中國臺灣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但終未能如願。淺淺的海峽,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晚年羈留臺灣,于右任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故土之思、黍離之悲,所以才有《望故鄉》這刻骨銘心之作。

此詩因為原作沒有題目,所以歷來有幾種詩目:《望故鄉》《望鄉詞》《望大陸》或《國殤》。

【作者簡介】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名伯循。1907年在上海創刊《神州日報》,任社長,1908年起,相繼創刊《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立報》,宣傳革命,持論激烈。1922年任上海大學校長。南京政府成立後,曾任審計院院長、政府委員、監察院院長等職。1964年病逝於臺灣,有《右任文存》、《右任詩存》等行世。

【朗誦簡介】胡樂民,中國著名朗誦家、表演藝術家;中國演誦藝術創始人,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首屆「夏青杯」朗誦大賽金獎獲得者 。

相關焦點

  • 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在書法與詩文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他同時代一些文化大師和書法家的推崇,林語堂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從于右任先生與同時期書法家的交往中,也可了解到他的古碑收藏與研究對其書風的影響。
  • 于右任書法精品50幅
    17·于右任行書陸遊題瑩上人剡溪畫詩 21 ·于右任行書倪瓚題畫詩
  • 【大師】「學霸」于右任
    于右任 草書軸 王之渙《涼州詞》選自「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書法作品展」于右任先生崇尚碑學,不僅朝臨暮寫,還冥心搜求了從漢代至宋代的墓誌近400餘方,銘其齋曰「鴛鴦七志齋」,于右任先生在書法與詩文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他同時代一些文化大師和書法家的推崇,林語堂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從于右任先生與同時期書法家的交往中,也可了解到他的古碑收藏與研究對其書風的影響。
  • 于右任|以碑入草,大巧若拙
    于右任先生在書法與詩文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他同時代一些文化大師和書法家的推崇,林語堂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從于右任先生與同時期書法家的交往中,也可了解到他的古碑收藏與研究對其書風的影響。1967年,高二適先生為于右任先生所藏漢石經拓片題跋:「漢石經一方,八分以此為正宗,行筆婉媚,時露清剛之氣。
  • 于右任與甘肅的不解之緣,陝西是我的父親,甘肅是我的母親
    一、陝甘一家親于右任先生與甘肅的淵源深厚,1879年出生於陝西三原縣,母親是甘肅靜寧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甘肅靜寧一帶發生大旱,民不聊生,于右任的母親隨家人逃荒到陝西,後嫁給于右任的父親於寶文。
  • 如何寫好于右任?其筆法要點在哪?
    于右任,陝西太原人,祖籍涇陽,晚年自號太平老人,常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入,後改攻北碑,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其晚年的草書更進入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字字奇險,絕無雷同。
  • 于右任書法選粹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和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  于右任的書法,便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於一爐,形成他獨特的書作。
  • 于右任de對聯
    ②.款識:二十年九月,于右任。③.鈐印:『於』、『右任』。④.尺寸:168×43cm×2⑤.出版:1.《于右任書法全集》(卷二),第4頁,文物出版社。2.《髯翁翰墨》,文物出版社,第9頁,2015年。于右任魏碑五言聯 立軸 水墨箋本
  • 于右任書法究竟好在哪?
    于右任是何時開始轉入碑學書法的呢?據陳墨石先生在《于右任年譜》1907年條云:"先生自十歲起,臨帖至今未間斷,功底紮實,書藝大增。此期間專寫北魏碑帖,尤以寫何紹基臨《張黑女墓誌》極為神似。"可見至遲在這一年(于右任28歲),他已開始臨習魏碑,只不過該《張黑女墓誌》還比較溫潤秀雅,與帖派書風區分不甚明顯,甚至與趙孟頫書法還有某些相近。但這似乎正好可以說明此乃是于右任由帖入碑的過渡性作品。
  • 「轉載」《于右任傳》——晚年生活
    他自己寫詩,常將今事今物以及雜感時事入詩,自然而無矯揉造作之態,比諸黃遵憲(1848—1905)的《人境廬詩草》,實有過之而無不及。1955年的五月初五,又是詩人節,于右任到臺南去參加了詩人節大會,即席發表了演說,對臺灣結詩社的起源、詩的革新、詩人的責任,都有精闢的見解。
  • 大名縣詩人青心詩誦鄉愁
    大名縣詩人青心詩誦鄉愁 風誦 秋天的風 把我的愛 傳送 秋風細雨濛濛 這是對愛的詠誦 一支曲 一句話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首任校長于右任夫婦及兒女的婚禮
    1961年3月中旬,于右任給一位老友寫信說,「今年是我妻80歲壽辰,可惜我不在她身邊,她的生日一定會很冷落,不會有人理睬她的。想到這點,我十分傷心。」周恩來得知于右任的夙願後,專門派當時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于右任女婿)等到西安為高仲林老人祝壽。祝壽的信件和照片輾轉傳到于右任的手中,于右任深為感動。
  • 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名家談 )
    (于右任題標準草書百字令)「于右任先生確立的標準草書,其主旨是為民眾能夠便捷地書寫漢字。(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局部) 「今縱覽金陵胡氏九華堂藏本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全卷,實屬字字珠璣,筆精墨妙。
  • 「轉載」《于右任傳》——代理部長
    ——過南京詩于右任創辦的第四份報紙是《民立報》。這份報紙在辛亥革命前,是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的言論機關和行動的組織者。武昌起義後,它又成為組織上海民軍起義的機關,連陳英士在上海的活動也接受于右任的指導。當時,各省宣布光復的通電、通告,無不通過《民立報》轉發,凡屬革命黨人的重要消息,均由《民立報》刊登。
  • 陝西鄉黨首跨海峽祭于右任 國民黨副主席出席
    於媛是于右任的侄孫女,從小生活在西安書院門52號。現在這裡是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於媛是館長。當年,她的祖父於孝先置辦了這座三進的四合院,比於孝先大兩歲的兄長于右任也曾在此常住。1949年,于右任去了臺灣,夫人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留在西安,就住在這裡。在於媛記憶深處有幅刻痕般的畫面:高老夫人總是坐在大宅門左邊的那個青石墩上,把頭扭向路口張望。於媛問,婆你看啥呢。
  • 史海鉤沉:于右任和丘逢甲的交誼
    黃志平 徐博東  于右任(1879—1964)有「民國第一才子」之稱,其書法藝術享譽天下。  猴年新春正月,友人攜紙質書法藏品一幀來訪,長寬不過近尺,十二個字赫然在目:  逢甲先生正 爭取勝利 于右任 (末有鈐章,見圖)  十二個漢字,筆力遒勁,剛柔相濟,且有鈐章為證,當是書法大家于氏青壯年時期所書的真品,旋向友人致賀,友人把複製品留下紀念。這份于氏手跡證明:于右任和丘逢甲確曾會晤於滬上,時間當在1912年正月中旬。
  • 荀子文化線上行—師生同演禮樂之誦
    2020年8月17日,第二屆荀子文化節之《荀子文化線上行—師生同演禮樂之誦》活動在蘭陵縣博物館進行,活動由博物館名譽院長,荀子文化院院長焦子棟老師主持,文管所所長王樹棟老師講解,同時也進行了線上直播。本次活動中,蘭陵縣實驗二小的學生共同誦讀了荀子樂論名句,老師舞動宋代舞蹈的表演。旨在引領我縣廣大中小學生共同學習荀子,宣傳荀子思想,弘揚蘭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