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名縣成語典故——白璧青蠅
【附註】《金雲翅傳》又名《雙合歡》、《雙奇夢》,作者:青心才人,明末清初流行小說,主人公圍繞北京大名府員外王兩松之子王觀,長女王翠翹、次女王翠雲、富家秀士金重展開,敘述了一個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 《金雲翹傳》得名於作品中3位主要人物金重、王翠雲、王翠翹,為各取其姓名中一字組合而成。
-
遊子吟 思鄉曲 爺孫合誦詩人郭曰方詩《蒲公英的夢》
瀟灑薦賞 | 遊子吟,思鄉曲,爺孫合誦《蒲公英的夢》原創 瀟灑播誦瀟灑播誦 今天蒲公英的夢作者:郭曰方朗誦:喬 峻、王臻真、解妞妞音頻製作:肖 灑蒲公英的夢來自瀟灑播誦任憑白髮飄飄淚眼悽迷一雙蒼老的手臂舉向空中還在頻頻搖晃欲歸不能痛斷肝腸索性收起那把小傘一頭鑽進泥土做一個回家的夢啊 回家的夢很甜很甜很香很香明年只盼明年花開時節打點行裝裝滿鄉愁
-
閩籍詩人余光中病逝 一首「鄉愁」成絕響
在望鄉愁這一節,文學館將臺灣詩人洛夫的《邊界望鄉》和永春另一位鄉賢梁披雲的《番客謠》也進行展示,體現「鄉愁」這一人類共同的主題。 「那時,我的母親從江蘇坐船先到泉州,再換更小的船沿著桃溪來到永春教書,和父親結婚。面對父母的這個遺蹤,我內心是很懷念的。」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解讀該如何理解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
-
SUFE·為你讀詩 | 劉盈貝:《鄉愁》
中文版《鄉愁》作者:余光中為你讀詩:劉盈貝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讀詩人如是說《鄉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遊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
-
海南詩友聚會追思「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
(圖片來源:海南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海口訊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於12月14日辭世。12月17日下午,為表達海南詩友的緬懷、悼念和敬意,由兩岸詩會組委會、海南省臺辦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音樂頻道、海南省詩歌學會、海口國新書苑等聯合承辦的「家國情懷,夢回鄉愁——兩岸詩會桂冠詩人余光中先生追思會」,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舉行。
-
李商隱一首描寫鄉愁的詩,充滿了濃濃的鄉愁,通篇卻沒有一個愁字
其實李商隱除了寫情詩之外,他還有各種不同形式的題材,在他的眾多詩作中,便有這麼一首描寫鄉愁的詩,充滿了濃濃的鄉愁,通篇沒有一個愁字,卻把鄉愁描寫的酣暢淋漓。那麼李商隱描寫鄉愁的詩,便是他的《訪秋》。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
-
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的詩人,有著怎樣的鄉愁?
後來,余光中與友人共同創辦《藍星詩社》雜誌,參與現代詩的論戰;又「文化充軍」,三度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創作班深造;拜美國當代名詩人佛洛斯特為師……一路拾級而上,春光無限,終成大器,光耀中華。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工作,代表作有《鄉愁》《白玉苦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等。
-
令人感慨又感嘆的「一詩詩人」
在百花文藝出版社《余光中集》的首發儀式上,有記者問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三十年前,您創作的一首小詩使人們都稱您為『鄉愁詩人』,這麼多年過去了,今天對此有何感想?」 餘有點不安地吐露道:「那是在臺北的一個午後,我無意中寫下了這十六行小詩。
-
「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詩人余光中
攝影:康慶平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鄉愁」刷屏了。這一天,以《鄉愁》一詩聞名於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腦中風並發心肺衰竭,在臺灣高雄醫院病逝。提起余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這幾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和我說,他喜歡詩歌裡的典故。」
-
臺灣詩人余光中說《鄉愁》:20年醞釀 20分鐘寫就
中新網2月17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小時候,鄉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這首由著名詩人余光中於70年代撰寫的新詩《鄉愁》,一直膾炙人口。今日余光中教授八十有五,仍堅持創作,早前更來港與師生分享詩詞、翻譯和旅遊的心得,他不忘提醒學習中文必須打穩根基,鼓勵學生多讀文言文,「文言文的簡鍊句法是古人傳來的簡訊」,言簡意賅。
-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寫《鄉愁》只花了20分鐘,醞釀了20多年(附朗誦...
余光中是知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余光中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個世紀,馳譽海內外,一首《鄉愁》在全球華人世界引發強烈共鳴。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鄉愁》「把藝術當作詩來做,把詩當作藝術來做」的余光中
公園裡,一位60左右的老者一邊散步,一邊朗誦著鄉愁":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老者聲音渾厚,感情充沛,我平常也喜歡朗誦,他瞬間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於是攀談起來。老者見我帶著老母親散步,羨慕地眼神看著,然後和我交流起朗誦的感受,說每次朗誦這首"鄉愁"就會想起他已經去世的母親,說完,眼眶裡有淚在打轉。說起余光中先生的這首「鄉愁",那可謂是太經典了,他以物寄情,藉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自己對祖國的思念,詩中有著濃烈的思鄉之情,給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
貴州省詩人協會會員趙永富獲得中詩網著名詩人郭棟超精彩點評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書香花溪·黔民閱讀」貴州省詩人協會第四屆‖誦詩讀典‖讀書活動暨李發模《除不盡的餘數》、小語《抒情詩「三部曲」》首發儀式在貴陽市花溪區青巖古鎮文昌閣道德講堂舉行。●5月3日,共青團貴州省委聯合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貴陽中醫學院隆重舉辦「新長徵·誦青春·志夢想」貴州共青團紀念建團95周年大型主題詩·歌會。貴州省詩人協會副秘書長耕夫兩首詩作《燃燒的青春》、《追夢的青春》被著名主持人陳英華、李曉梅等8位名家集體朗誦。
-
《重溫最美古詩詞》:詩中的「鄉愁」
但詩卻不是空洞而無用的,詩中情感至關重要,鄉愁,便是這「情感鏈條」中重要的一段。歷代詩人幾乎都有過「鄉愁」,例如薛道衡也會有過「入春才三日,離家已二年。」,馬致遠也會「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愁」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秋」,從古至今,「愁」與「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鄉愁」作為「愁」中的一個,自然也是如此。就例如張籍所寫的《秋思》。
-
胡樂民悲情演誦于右任的詩《望鄉詞》
淺淺的海峽,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晚年羈留臺灣,于右任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故土之思、黍離之悲,所以才有《望故鄉》這刻骨銘心之作。此詩因為原作沒有題目,所以歷來有幾種詩目:《望故鄉》《望鄉詞》《望大陸》或《國殤》。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古往今來,遠遊他鄉的人都會有過思鄉的情懷,在唐詩中思鄉詩更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留下了很多寄託鄉愁的詩句,比如,崔顥在《黃鶴樓》中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說「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等等。
-
送別詩人余光中,《鄉愁》感動無數同胞,他和羅大佑合作的這首歌...
余光中手書《鄉愁》這首經典的《鄉愁》用情至簡至真至情,在海內外華人間傳誦了近半個世紀。然而,此時鄉愁未盡,詩人卻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族人命名「光中」,取「光耀中華」之意。說起他和音樂的緣分,時間還得回到1975年,那個時候臺灣歌手楊弦發起了「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這場演唱會後來被視為現代民歌運動的源頭,而在這場演唱會中,最受矚目的是八首楊弦譜自詩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詩作的創作民謠:《鄉愁四韻》《民歌》《江湖上》《鄉愁》《民歌手》《白霏霏》《搖搖民謠》《小小天問》。
-
詩人已逝,鄉愁猶在……
「媒體常定義我為『鄉愁』詩人,這自然不是一個壞的稱號,但我的作品還是要比這個稱號複雜一些」,4年前,85歲的余光中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一首小詩立了大功,但也好像一張巨大的名片,有時遮住了他本人的面孔。他說,鄉愁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時間和文化上的,「我最近就在寫一系列『讀《唐詩三百首》有感』的詩,過去也寫過不少懷古詩。
-
鄉愁到底能有多「愁」?王安石這首詩,悽涼孤獨之感讓人難以釋懷
鄉愁是一種解不開的心結同時也是一種無法釋懷的愁苦心情。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但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所致,大多數人又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這種現象其實在古代社會中非常常見,所以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才會創作很多,讓人研讀之後不禁潸然淚下的「鄉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