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事莫做絕,話莫說盡」,忠告的含義你知道嗎?

2020-12-17 三個老農民

我們的祖國,不僅底蘊深厚,而且在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還孕育出了燦爛奪目的華夏文化。特別是古人流傳至今的那些至理名言,不僅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思想,還飽含著深刻的哲理性,這對於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還具備著借鑑與警示意義。如果我們把這些古人精華運用到生活實踐活動中,也會給我們迷茫的世人指明前進方向,讓大家少走點人生的彎路。

比如古人有云:「事莫做絕,話莫說盡」,這句老話中的大智慧,可以說是意味深長,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

作者今年虛歲五十,雖然談不上經歷過大風大浪,但是對於人情冷暖,卻也感觸頗深。人生難免磕磕碰碰,那是因為年輕時候尚且幼稚,當體會過歲月滄桑巨變後,再靜下心來,就會對做人做事的方式,有了不一樣的感悟,因此很願意與有緣分的諸君分享。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也是告訴我們,做事情千萬不要做絕,要記住留下迴旋的餘地。要知道進退有路,才是成熟的人生格局,如果一意孤行,當不能前進,又沒有退路的時候,那時候再後悔,將是於事無補啊!

還是舉個例子吧:80後曾經有一句口頭禪,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一些人深受這句話的影響,所以做起事情無所顧忌,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對別人的痛苦熟視無睹。

可是這種互害模式的出現,沒有任何人可以獨善其身,畢竟衣食住行都交叉在一起,需要互相服務。比如修理電器的人坑了他,他卻用有害食品坑別人,別人有用其他方式坑了這個修電器的人,最後全被坑了,沒人能逃脫掉。

再加上一個觀點,也許更有說服力:睿智的人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言下之意就是做事不能做絕,哪怕是一件你非常有理的事情,對方認錯了,也能實心實意願意悔改。那麼你就要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時候,千萬不要繼續趕盡殺絕,一旦把人逼到絕境,他如果做出極端的事情,這反而會讓你得不償失啊!

普通人說話也是如此,要知道給別人留有分寸,不要拿心直口快做理由,那是一個人缺少涵養的表現。哪怕是和至親至近的人講話太刻薄,也會傷害了彼此之間的親情,我們何必不含蓄一點表達意願呢?

當官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絕不能把話說滿,要知道變化比計劃快,你認為是一件板上釘釘的規劃,可是如果遇到些突發事件,會讓結果適得其反。

所以聰明的學者,只去用心做,不會到處去浪費時間搞試驗,更不會一意孤行把話說盡。只有靠「摸著石頭過河」,在不斷探索中勇往直前,因此就不會失去任何機會,同時在前進中又及時糾正偏差,所以更不會出現重大失誤。

佛像不說話,卻一直受到膜拜,這是因為他們用眼睛盯著世界。

所以老祖宗告誡後人:「做人做事要緊睜眼慢張口」。不要認為你說的和想做的就百分百正確,要懂得在世間萬物瞬間萬變中遊刃有餘,變數太多,你認為的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還是舉個例子吧:我們結婚前都會海誓山盟,海枯石爛也不變心,可是結婚後生活一旦發生變化,如果兩個人不懂得及時糾正磨合,最後就勞燕分飛。這就是我,話說盡也沒用,不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哪怕好話說盡也是枉然啊!

因此,我們做事和說話,不能做絕和說盡,要懂得留有餘地。這世界沒有百分之一百的正確,更沒有百分之一百的錯誤,每一次的一意孤行,只能會「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人生還是不要武斷的規劃太遠,只有懂得「摸著石頭過河」,在不斷變化中前進找方向,才能衝破艱難險阻啊!

古人這句忠告的含義,作者在有限的認知度範圍內,給諸君班門弄斧了,你如果有更好的見解,能告訴我們嗎?

相關焦點

  • 古人說「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有道理嗎?祖宗忠告
    這句俗語是古人的忠告,說的是不可輕易深交招惹的人。麻面青須是指相貌特點,麻面就是滿臉痘印麻子臉,這說的是中年人過了青春期以後臉色黝黑滿臉麻印,這種人一般性格比較衝動極端,做事喜歡耍心眼,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臉色黝黑說明心黑,臉上麻印多代表了小心眼特別多。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牢記古人的忠告,受用無窮
    俗語「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何意?古人的告誡字字中肯。很顯然,老祖宗總結的這句俗語講了兩種生活狀態,一是有錢,二是沒錢。所以,老祖宗對於有了錢的人的第一條勸誡就是不要步入賭場,自己辛辛苦苦奔波來的錢財,幹嘛要這麼輕易放棄呢!
  • 古人說:「腿軟同房,自取滅亡」,這是祖宗對年輕人的忠告
    古時候的交通工具不發達,能夠有個馬車坐就已經非常的了不起了,不僅如此,他們的生活也沒有我們現在過得這麼滋潤,一般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瀟灑的生活只有在達官貴人身上才有所體現,而這也是古人壽命不長的主要原因,所以對身體的保養更要上心。
  • 古人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人心是很難看透的,古人市場說人心險惡,其實經歷過之後就知道古人此番話的含義。社會閱歷比較豐富的人都知道,人性是很難捉摸的,有時候根本沒有得罪人的意思,最後卻把人給得罪了,所以說人心難測。古人有很多俗語都是關於人性的,這些俗語雖然看似普通,背後卻包含深意,甚至在當今時代依舊受用,畢竟人性是很難改變的。
  • 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說得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已經脫離了時代的要求,其實還有後半句,大多數人不知道。一、男女授受不親已經脫離時代這句話出自於《孟子·離婁上》,這本書也是儒家經典。古人把儒家所提倡的一些行為當作是禮法,在生活中也處處遵循這樣的禮法。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不斷給人們灌輸家國觀念,其中儒學只是一種統治百姓,規範百姓行為的工具。
  •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何意?
    農村有句老話,處於什麼樣的年紀,就要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樣的事,否則就屬於不務正業。文聖人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歲立下學習的志向,並且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成為當時最博學的人,開創了儒家學派。
  • 古語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啥意思?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明代《增廣賢文》寫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今天又成為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知、要,添了幾分主動,加了幾分情願,重了些味道,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此,咱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有何深層含義。
  • 易經忠告: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很有道理
    有人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那首選就是《易經》。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易經給後人的忠告: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易經給後人的忠告: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時間永遠不會停止,它一邊在慢慢地流逝著,看似與我們沒有什麼聯繫。
  • 古人說「朋友妻不可欺」,還有一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雖然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後半句知道的比較少,那就是朋友夫不可扶。一、朋友妻不可欺是最起碼的尊重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尊重友情,深刻的友情在古人眼中就像是兄弟之情。比如三國時期的劉關張三兄弟,他們並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一起出生入死,這種友情就如同是兄弟之情一樣,情同手足。
  • 10句忠告,幫你改變命運!
    很多人遇到事情,喜歡求神問卜,喜歡燒香拜佛求菩薩,卻不知道「命由己造,福自己求」的道理。其實人生的命運,完全都是自己造成的,與他人無關。佛教有一句名言:「欲知前世因,今天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天做則是」。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下面這10句忠告,希望對你有用!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古人說「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肉軟吃涼,雪上加霜」,古人的勸告
    引言古人也是注重養生的,為了讓更多人知曉,甚至流傳出很多養生的俗語。從中醫學角度看,這些養生的俗語其實有些道理。而且這些俗語流傳度比較廣,現如今在很多農村地區,依舊能夠聽到這俗語。比如這一句: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肉軟吃涼,雪上加霜。很多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 古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蘿蔔不好吃嗎?
    一、窮死不耕丈人田的原因在古代,做上門女婿的是不受人尊重的,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再窮也不要做上門女婿。古時候,田地雖然是地主的,但農民非常珍惜,每年需要給地主一部分糧食以此獲得耕種的權利。田地一般只能給自家人耕種,如果女婿可以耕種丈人的田地,十有八九是個上門女婿。古人認為上門女婿不光彩,所以人們覺得再窮也不做這樣的人。
  • 古人說得有理嗎
    今天就和大家來說一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要想弄懂這句話,你必須知道八月十五這個節日和正月十五這個節日。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國國民最在乎的日子之一。中秋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周禮》,但是中秋節這個節日卻在唐朝才出現,直到宋朝以後,這個節日才算是廣泛流行起來。中秋節這一天,民間都是講究一個團圓美滿,如果人們回不了家,基本都會借著月亮寄託思鄉之情。
  • 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
    導語: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作者;三點/原創在一家人關於鳳凰女,鳳凰男該如何對待父母這樣一個問題之上,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為: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這樣的兩個人結合在了一起,一些好事者之前便說,好戲才開始,以後的劇情才會越來越精彩。一邊都有一家子人等著他們照顧,這還不夠他們脫一層皮的嗎?就算情況比他們好太多的夫妻,在生活當中都有各種來自於家人的矛盾與意見,就他們這種情況,想想都夠頭疼幾十年的。
  • 但存方圓地留與子孫耕,老祖宗的忠告,在理嗎?
    有句話說:但存方圓地,留子孫耕田,老祖宗的忠告,合理嗎?生來為人,是一種莫大的榮幸,然而出生在這個混濁的世界上,免不了一場又一場的劫難,「方圓寸地,混而不拘」,這代表了一個人身體心臟部位的方寸之地,其實隱喻了良知。我們中國人,一切以大義為先,昔日魚熊掌不可兼得,為了大義可以捨棄生死,文學中講到方寸之地,就是良心。
  • 記住這3個忠告,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都會做得越來越好
    有些人一件事情做得好的話,別的事情也會做得非常順利。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住了做事情的技巧,所以他們才能不斷的獲取成功的喜悅。如果你還在為自己的工作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而悶悶不樂,就一定要靜下心來好好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方法出了問題。
  • 古人認為的四喜四悲之事,你都知道幾件
    都知道我國古代重農抑商,而且古人應對乾旱這種自然天災,能採取的辦法又不像現在這麼多樣,可以人工降雨,甚至可以人工止雨等等。但在古代這些自然現象的陰晴圓缺則被認為是天神使然,所以在乾旱季節時,自天而降下的雨,就像是甘露一樣,無疑是人生中的一大欣喜之事。
  • 古人忠告:「人過中年,富不管兩種人,窮不管兩件事」,啥意思?
    孔聖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眾所周知,古人平均壽命相對短一些,那時候的四十歲,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五十多,所謂的「四十不惑」,是指不被外界的人和事迷惑,看透生活的本質。古人還有這樣一句忠告:「人過中年,富不管兩種人,窮不管兩件事。」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有沒有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貪財,有的人嗜酒,還有的人好色。這些人往往都沒有把握一個度,從而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老祖宗說的一點也沒錯,「酒是穿腸毒」。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比如"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這樣的話,可能很多人聽過"有錢不進三地",但更加經典的下半句"沒錢莫近兩人"卻有很多人沒聽過。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