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淋巴排毒、乳腺按摩、卵巢保養……這些都是當下流行的保健項目,但保健項目並不是人人都適合,更不能帶代替醫療。
近日,寧波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乳腺外科就接診了一位因為長期未接受正規治療導致嚴重後果的患者。
王女士今年40歲,接診的吳偉主主任憑豐富的臨床經驗判斷,這位患者的情況不容樂觀,很有可能是乳腺癌。
果然,經乳房腫塊穿刺活檢及全面檢查證實,患者診斷為左乳癌伴腋下淋巴結轉移、肺轉移 。但這位患者已經錯失了手術根治機會 ,目前只能通過綜合治療控制腫瘤進一步進展。
拿著檢查報告,聽到這個結果,王女士一家幾乎崩潰了。
醫生追問患者病史才知道,原來王女士在一年多前的體檢中發現自己乳房有結節腫塊 ,一向怕看醫生的她諱疾忌醫 ,又剛好在一家美容院裡看到宣傳說可以通過乳腺按摩消除乳房腫塊,就趕緊給自己做了個套餐,定期去美容機構做精油按摩和乳房拔火罐等項目 ,直到疼痛實在無法忍受了才來就醫。
「我真是後悔呀,本來是想著做乳腺保健可以把乳房腫塊給消除,沒想到自己的無知害了自己。」一想到自己的遭遇,王女士不禁流下懊悔的眼淚。
「工作以來,我碰到的這種因為盲目相信乳房保健,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的患者已不在少數 。」吳偉主主任說。
男人也會有乳腺問題?說出來你還別不信,近日,鎮江句容市人民醫院就接治了一位男性乳腺癌病患。患者是個65歲的老伯,因為發現乳房包塊來就診。
在門診查了B超後,經過體格、影像學檢查,提示腫塊大小約1-2釐米,醫生認為,老伯身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極大,隨後對他進行了手術治療,最終病理明確是乳腺癌。
目前老伯已經出院,回到家中療養。
專家表示,男性乳腺癌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危害程度很高。
「一般男同志從來沒有想過會生乳腺癌,而且有時候,醫生重視程度也不太夠,往往認為它是一個良性腫瘤。」句容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徐東良說。
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網站近日報導,與女性相比,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更高,比女性高出19%。
這一結論出自今年9月發表在國際腫瘤學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JAMA Oncology)的一份大規模研究。該研究收集了1816733名美國乳腺癌患者的資料,其中男性患者的數量為16025。從中,研究人員發現,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總體死亡率比女性高19%。研究人員分析稱,臨床特徵與治療不足與63.3%的男性患者死亡率相關。
這項研究還發現,男性乳腺癌患者在確診時比女性年齡更大,男性平均確診年齡為63.3歲,女性平均59.9歲。與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在所有階段都有更高的死亡率。
研究作者認為,該研究表明,需要進一步研究乳腺癌的生物學特徵,對患有此類疾病的男性進行專門治療,以減輕死亡率的性別差異。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的現象。由於患者大多為女性,乳腺癌的治療方案,例如臨床試驗和藥物研究等往往基於女性數據生成。
在乳腺癌病例中,男性的佔比不足1%。然而,近年來,男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上升。以美國為例,男性乳腺癌診斷率從1975年的每10萬男性中0.85個,上升到2016年每10萬男性中1.21個。研究人員預計今年會有2670名美國男性會患上這種疾病。
《科學新聞》援引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乳腺腫瘤學家Laura Esserman的評價稱,除了對患上「女性疾病」感到羞恥之外,常規乳腺癌篩查只在女性身上進行可以解釋治療結果中的一些性別差異。
另一個可能造成存活率差異的性別因素可能來自對後續治療方案的遵守程度。《科學新聞》稱,初步治療後,許多乳腺癌患者被遵囑5至10年的他莫昔芬方案。這種藥物能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但也有副作用,如情緒波動、噁心、潮熱和性慾喪失。
不僅如此,有專家指出,產生內分泌效應的分子路徑在兩性之間是不同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可能有其他路徑導致腫瘤生長。根據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乳腺病理學家Xiaoxian Bill Li的說法,這意味著激素治療在男性中可能不起作用。早前的研究也表明,男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後比女性更差,尤其是早期階段。
為了擴大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今年8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一份指導草案,鼓勵藥物公司將男性納入乳腺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