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爸媽打掃我的房間=不尊重我」!讓孩子缺乏被尊重感

2020-09-15 吉美家庭教育

今天跟大家探討的是尊重孩子的隱私。大多數家長對孩子都是疼愛有加,常常會覺得與孩子應該是親密無間的。對待孩子的生活,可以說是親力親為,全權負責安排或者是監護著孩子的一切。家長只是一味的由著自己的意願去愛孩子,不曾想其實孩子也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或許你會感覺到很驚訝,難道孩子還有隱私?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希望有自己的利益和個人空間,因為這是我們人類正常的心理需求。大人經常會要求孩子不要隨便亂翻長輩的東西,因為大人需要隱私和空間,而很少注意到孩子跟大人一樣,也需要獨立的空間,也有屬於自己的小秘密。會有很多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他們不允許別人隨意闖進自己房間。哪怕是至親至愛的父母也不行。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事情,一向乖巧的孩子,居然因為媽媽為他整理房間而發生非常劇烈的衝突、爭吵,「為什麼不跟我說,你就動我的東西呢」「我的玩具呢」「你能給我藏到哪裡去呢?」「那是我的玩具,為什麼要扔掉」。當原以為孩子會因為房間的整潔而開心的媽媽面對孩子的這份質問的時候,也會感覺到非常的生氣或者有很大的情緒。我幫你把房間收拾的那麼乾淨,你還衝我發脾氣,真是太不像話了,我那麼疼你愛你,沒想到你卻不講道理,我就是要動你的東西,怎麼了......

有很多媽媽會一氣之下,把孩子的房間的玩具一股腦的全都給扔出去。那孩子就是一邊哭一邊拼命地要找回或者撿回自己的玩具,嘴裡邊的話,嘴裡會很生氣的喊著壞媽媽,壞媽媽,壞蛋媽媽這樣的話。也許媽媽會因此而會感覺到很困惑:小小的年紀為什麼就會有這樣煩躁的情緒?其實孩子之所以會被媽媽的行為反應這麼強烈,是因為他沒有感覺到被尊重。媽媽亂動他的物品的行為會讓他產生被侵犯的感覺,內心失去那種安全感。

心理學員研究說,父母和孩子之間也需要有自己的意願和他們獨自的空間,去做為一種內在的陪伴,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

當孩子弄亂環境或是弄壞一些物品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去替他去收拾、處理,孩子是有這個能力去收拾整理環境空間的。孩子在成長期間會特別注重這種規則、秩序的,如果說我們一味的去替他去做、打理,或者是去幹擾孩子內心秩序的時候,從這種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被我們父母整理的井井有條。實際上,最嚴重的影響了還是內心安全感的這份建構,使孩子的內心洩露了一種無序或者是混亂的狀態,那麼另外一方面呢,也等於是在剝奪孩子權利,貶低了孩子能力,為他種植了一種不負責任的種子。

相關焦點

  • 拒絕孩子的碰觸,讓父母有罪惡感?和孩子說不,教會他尊重他人
    擔心孩子以為爸媽不愛自己,縱使不想孩子碰處,卻還是接受 有些爸媽會擔心如果連自己都拒絕孩子的碰觸,會不會讓孩子心裡受傷。正因為這些擔心,很多爸媽即使身體和精神上都極度疲累的時候,也無法拒絕孩子的要求。這對爸媽來說不好,對孩子也是不好的。親密的接觸必須在雙方心情愉悅且彼此同意的前提下發生。
  • 怎麼教育不尊重父母的孩子?加粗的都是重點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應該得到一張免費的通行證來頂嘴和做出不尊重的行為。事實上,研究表明,粗魯的青少年很可能會變成粗魯的成年人,因此,現在是一個關鍵的時刻,教你的孩子如何處理憤怒,而不是頂嘴或摔門。聽到你的孩子說「這不公平」或「我不必聽你的」這樣的話會讓人惱火。當然,許多青少年用更豐富多彩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不滿。
  • 反思家庭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因為孩子接受的信息量大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父母,由是對父母的話漸漸有了自己明晰的判斷。如果他覺得父母說的話不正確,那為什麼還要聽呢?就是「正確的廢話」也是吸引不了孩子的。所以,做父母的,反思家庭教育,首先要從尊重孩子開始;或者說,尊重了孩子,才會促動自己反思家庭教育。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把他當成家庭中一個平等的成員來相待。
  •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自然也就不懂得什麼叫尊重。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快把電視關了,你越來越不像話了。當小米意識到自己得到尊重之後呢,他也開始願意聽媽媽的話了,逐漸的意識到媽媽的不容易,進而體會到了其他人的感受。在學校裡呢,小米也不會故作霸道了,越來越受到小朋友的歡迎。傳統的觀點往往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附屬物,你給他什麼就是什麼。孩子本身並不存在索取的理由。事實上呢並不是這樣,孩子有他應得的東西。尊重起特別重要的需求。
  •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尊重父母?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就像一位初二孩子的媽媽說:「我兒子今年14歲,不愛學習,經常因為學習大吵大鬧,生氣時連爸媽都不叫,一副仇視的眼神。我好言好語和他說話,孩子卻說『不要來煩我,滾開』。我是他媽媽,他怎麼能這樣跟我說話呢?真是太讓人寒心了。」其實,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的。
  • 孩子偷喝奶茶被罵上熱搜:界限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尊重
    媽媽回來知道後,大發脾氣,對孩子氣憤地說:「我還特意囑咐你一百遍,我說你別動我這杯奶茶,別動你非得動!」不少網友認為她小題大做,我卻不以為然,她對奶茶的介意,給孩子樹立了明確界限感。界限感是什麼:是親近地保持距離。通俗來講就是:愛,可以親密,但不能無間。
  • 如何引導孩子尊重秩序和規律?
    一旦我們為自己的堅定贏得了孩子的尊重,同時也尊重了孩子,就很容易引導孩子發展對秩序和規律的尊重。如果我們過分保護孩子,他無法體驗不尊重規律的後果,那麼他就不會尊重秩序和規律。她大發脾氣,把威爾瑪叫進來,把格雷絲叫起來:「趕快給我收拾好!晚上有客人來吃飯,你們知道的,這裡要整齊乾淨。你倆今天早上不是剛跟著我一起收拾過嗎,怎麼又弄亂了呢,怎麼就學不會做完事情以後清理呢?你們做下一件事之前,必須先把前面用過的東西放好。你們倆很明白這一點!」
  • 世界在懲罰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這7個表現,是你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一直到現在,兒子的東西都是媽媽在收拾,房間也是媽媽整理,找不到東西都是喊媽媽。溺愛,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能力,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媽媽告訴我:「我為了不讓兒子玩手機,周末和節假日一有空就帶他出去玩。甚至為了讓兒子增長見識,我每次出國都想辦法帶著他一起去。我從來不逼他,因為我不想讓我父親的教育方式在兒子身上重現。」表面上,她對兒子的教育方式與父親不一樣,但其實,兩者在本質是一樣的:都沒有看見真實的孩子,也沒有真正尊重過孩子。
  • 很努力去尊重孩子,為何他還是不能很好適應學校?尊重也是門技術
    ,一直以來我都羨慕這個媽媽實在是太有耐心了,前幾年女兒上幼兒園了,經歷每個孩子都有的入學焦慮時,纖纖非常有耐心地傾聽、尊重理解孩子。好不容易說服女兒進學校上了一段時間學,前幾天纖纖盯著黑眼圈說「我真的很努力去尊重孩子了,為什麼我家丫頭還是不聽話,甚至那些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反而適應能力更強一些,難道我一直都教育錯了嗎?」!
  • 一個抑鬱休學孩子的法官媽媽:習得尊重,讓我重新看見了孩子
    有一次剛爭吵過後,英語老師正好來家裡,情緒激動的兒子把老師轟出了家門,因為這個事情我大哭了一場,曾經那個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哪裡去了?我的兒子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新學期開學沒多久就以各種理由不去學校,最後沒辦法給他辦理了休學,他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閉門不出,不出門也不和父母交流,每天也不知道他在房間裡做什麼,親戚來家裡也不出來見。
  • 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能幫助其建立自信。童年時代建立起來的自信,對其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自信心,孩子便難以取得成功。  因此,爸爸應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當作第一任務,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小尊重孩子,把小孩子當成年人一樣去對待,去尊重。
  • 「爸爸媽媽,我不害怕受委屈,害怕的是沒有尊重」
    她說:「姐,你知道高考結束後,我踏出考場看到校門口的那些爸爸媽媽,心裡想到的是什麼嗎?」我考慮了一下說:「一般學生會感謝這些父母吧,這麼多年你們在付出,爸爸媽媽也很不容易,一直陪著你們」。表妹繼續說:「是很感謝爸媽。但那一刻我想到的是初中的一位同學。
  • 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尊重呢?
    文章轉自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作者 | 錢志亮許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反映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孩子不尊重我。」這讓許多家長著實委屈:我這麼愛孩子,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對我基本的尊重?
  • 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日常相處,怎樣有效培養孩子的人格尊重意識和自我認同感
    今天,在這裡,我想跟大家討論一下關於孩子自我獲得感和人格尊重的培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爸爸去哪兒等一系列親子節目,節目中各位明星父母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方法也曾引起諸多的討論。在那麼多的家庭相處模式中,我最喜歡的是霍思燕、杜江和嗯哼一家。
  • 我用蒙臺梭利的「觀察和尊重」,收穫了孩子的「自然成長」
    我們不知道未來的世界如何,那麼就教他們學會適應吧。——瑪利亞·蒙臺梭利孩子出生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幫助孩子身心自由發展,讓孩子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成長。在三年多的育兒時光裡,我用蒙臺梭利的「觀察和尊重」,收穫了孩子的「自然成長」。
  • 爸媽:「你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二十多年,累不累」,請尊重我
    甚至說句難聽一點的話,難道連吃飯都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吃更快嗎?無疑這已經成為了亂象,同時也給眾多子女造成了說不出來的傷害。這兩年湖南衛視上線了一檔《少年說》的節目,這檔節目有點類似日本的《天台告白》,在日本是小學生站在天台上向異性告白,當然節目被移植到中國後,就變成了告白父母了。
  • 孩子不聽話?請先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與真誠
    這個話題一點都不新穎,被無數人包括教育專家寫了無數次的話題。大家都知道對待孩子要學會尊重,要有耐心,要有誠意,但當是面對孩子無論怎麼勸說,孩子都不聽話,聽不進去的時候,所有的教育理念可能全部忘的一乾二淨。隨之而來冒出的是我們家長最愛說的那句話:「好好跟你說話你不聽,非要讓我們給你來硬的才行,是不是?」
  • 有一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文 | 錢志亮 · 主播 | 應猶
  • 你不尊重別人,憑什麼讓別人尊重你!讓孩子明白尊重的兩面性
    所以人類的這種渴望被尊重的心理是天性需要。但是想要的到尊重,首先要付出尊重,如果我們不尊重別人,憑什麼獲得別人的尊重?你不尊重別人,憑什麼讓別人尊重你!讓孩子明白尊重的兩面性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對別人尊重的態度能夠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的良好,畢竟沒有人會為難一個尊重自己的人。而且我們付出自己的尊重,也必定會收穫別人的尊重。那些不尊重別人的人,不僅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還會讓別人覺得厭煩和討厭。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學會尊重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先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