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喜歡混跡各大育兒論壇的我看了看網上的各種節日資源。
各路「雞血」爸媽使出渾身解數,又是給孩子科普月相,又是和他們開展長城、餃子、中國地圖等摺疊書的製作。他們所使用的資源基本上都是全英文,活動取材於外文網站或早教app平臺,同質雷同,讓老母親我倒吸了一口冷氣,立刻反省了自家娃的「佛系早教之路」。
我家男娃,喜科普,對唐詩宋詞一路說NO,唯一肯背的《三字經》也就停留在「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曾幾何時,我打著「興趣優先」的旗號,家中的早教內容基本放棄了傳統文化,這似乎和罈子裡的爸爸媽媽如出一轍。
也是巧了,正好看到某母嬰大號發了《漢聲中國童話》的推介。我翻了翻,發現這套書是臺版,以農曆按月製作了12本大開本內容,一天一個傳統故事。畫風很像「年畫」,和兒子平時看的書風格迥異。
我國臺灣地區和大陸國學一脈相承。兒子最近讀的臺灣地區出品的《小小牛頓幼兒館》反饋良好,在老母親這裡為臺版書刷了一波好感。再加上網站活動打折後原價900元入手也就300出頭,我毫不猶豫就入了。
然後,我發現,這套《漢聲中國童話》太值了。
0101 和節氣時令環環相扣的內容設置
前段時間,看千帆神人G大分析的語文題目,饒是像我這樣文科出身的人都感到亞歷山大。
2020年松江初三一模的這道真題貫穿了文言文、詩詞和歷史知識,還順帶倡導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報國情懷,可以說非常靈活了。「大語文」的趨勢來勢洶洶。
這也不奇怪。這些年學以致用和學科融合的呼聲從未衰減,反映到試卷上就是如此。最近,經常看到罈子裡有人呼籲「從小雞語文」、「語文的時間分配比例要高於英語」,連帶著這兩年重新演繹四大名著的低幼版《美猴王》、《幼三國》等書籍走俏,價格居高不下,老母親我很是糾結到底買不買。
對低幼小寶寶來說,想給他往「大語文」方面靠一靠,還真是難。尤其是我家這種不愛唐詩宋詞愛科普的「小直男」,每每聽到巧虎唱詩就在床上邊跳邊喊:「媽媽,快進,我不要聽這個。」
《漢聲中國童話》給了我一個契機。它和月份時令節氣相結合的做法,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心裡生了根。
比如,我拿到了這套書,第一時間結合中秋節給兒子講了《月亮上的兔子》、《砍不倒的桂樹》的故事。
這些傳統故事我們80後耳熟能詳,但其中的細節卻不太說得清。這套書按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了改編,還給我們提供了出處。
比如,提到《吳剛砍樹》,「給媽媽的話」部分明確提供了出處,告訴我們:《吳剛砍樹》原本是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不過,在這次改編的過程中,編輯們希望給孩子們一點正能量,就擴充了這個故事,賦予了新的含義。
而另一個歷史故事《潮神伍子胥》,不僅結合了季節特點,還兼有地域、歷史、地理知識。
伍子胥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無論是伍子胥「一夜白頭」還是「吳越爭霸」的故事,都是值得孩子們認真了解的故事。
《漢聲中國童話》將他的這些故事串聯在了一起,講述了忠心耿耿的大臣被昏庸的君王賜死後,心有不甘引發錢塘江潮的故事。
中秋節、錢塘江、伍子胥、西施、臥薪嘗膽、吳越爭霸……這才是無形中學習「大語文」的正確姿勢吧!
如果進而拓展比對一下春秋戰國的吳越地圖和現在中國地圖,講解潮汐現象的科普知識,給孩子讀一讀關於西施、王昭君等四大美女的古詩詞,順帶對著顧愷之風格的插圖給孩子講解下顧愷之是何許人也,再扔給孩子幾本類似《半小時漫畫中國史》之類的書籍……不香嗎?
我家娃還小,這些活動暫時就留給其他爸爸媽媽吧。
0202 傳統文化元素齊備的良心之作
如果僅僅把這本書就定位為時令節氣童書,那低估了這本書的價值。
雖然這套書致力於時令、節氣緊密的對應,但仔細翻閱這套書,無論是對傳統文化不同形式的選取,還是對孩子藝術的薰陶,考慮的都很全面細緻。
我還是以《漢聲中國童話》8月的這冊為例吧。簡簡單單的這一冊30個小故事,涵蓋了中國歷史、神話、民間傳說、偉人故事等不同內容。
比如,就偉人故事來說,這本書結合了李靖的誕辰和孔子的誕辰之日,提供了關於他們兩個人的小故事。
李靖的故事叫《風塵三俠》。簡單的故事鑄造了耿直的李靖、心胸狹窄的楊素,有識人之明的紅拂、儒雅而有風度的李世民、充滿抱負的虯髯客……
民間故事中間有《白米飯》的故事。人們不愛惜糧食,天神發了怒,所以才讓顆粒飽滿的稻米只留下了上面尖尖的一小部分。我兒子不好好吃飯,我準備給他好好講一講這個故事。然而,我估計講了也白講,但是白講總比不講好吧?
神話傳說中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后羿射日》的故事我兒子早就聽過,這本書收錄的內容更明確具體。比如,10個太陽待的地方名字叫做暘谷,太陽是發著光的三腳烏鴉。
歷史故事就更多了。比如,月餅上面的那個點的朱元璋、程咬金的三板斧、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的故事……每個故事都生動活潑,又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思考。
插畫也非常的精緻。很多插畫都大有來頭,比如前面提到的《風塵三俠》的故事中的插圖模仿了《清明上河圖》,還有的插畫運用了皮影戲、剪紙、版畫等不同形式。
0303 好書怎麼用?啟動自雞雞娃模式!
寫到最後,想提到一個很感慨的事情。
在這本書的版本裡,《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有意思。嫦娥是一個智慧、溫柔、心懷天下的女人,后羿當了皇帝以後,昏庸無道,一心長生不老。嫦娥得到了長生不老藥,害怕后羿昏庸繼續為禍人間,多吃了丈夫后羿的那顆仙丹,最終飛到了月亮上。
這和我所記憶中的版本大相逕庭。在我的記憶中,嫦娥是一個非常貪心的女人,她吃了仙丹,獨自一人飛到了月球上,所以日日非常孤獨。
為了求證版本,我詢問了豆友厚媽,她的暱稱叫棲逸,她對古典文化和詩詞頗有研究。
她給我發了自己在很久以前寫的關於不同詩人對《嫦娥奔月》的故事的詩詞梳理。
這個故事所涉及的詩人還真的多,有張衡、李白和李商隱。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漸漸希望這個故事更美好一點,於是在故事裡添加了后羿的徒弟逢蒙。逢蒙偷藥,嫦娥為了保護藥而吞下仙丹飄上月亮。
厚媽的兒子厚厚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迷。年紀很小的他能背很多詩詞,積澱也很深厚。看了厚媽的解釋,我自愧不如,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家學淵源,為什麼三代才能養出一個貴族。
不過,平凡人也有平凡的快樂。但多點文化,哪怕不單純是為了應試需要學習大語文,總是不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