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
你穿「過冬神器」了嗎
就是號稱薄如蟬翼、溫暖到炸的
「發熱內衣」
這宣傳是真的嗎?
來看看網民都怎麼說
依據相關標準規定,吸溼發熱針織內衣的定義為「由吸溼發熱材料編織而成,並滿足本標準升溫值質保要求的針織內衣」。
據介紹,發熱內衣最早是從日本興起的,面料以日化纖維為主,這些纖維吸溼效果比較好,而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發熱內衣大都是利用吸收溼氣來發熱。
專家解釋:
「大多數纖維都有這個效果」
「其實大多數纖維都有這個效果,只是程度不同,從發熱效果來看,天然材料如羊毛、粘膠等,一般吸溼量較大,其發熱量大於普通纖維。」
那麼市場上的發熱內衣一般都由哪些材料編織而成呢?
登錄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打開幾款發熱內衣的宣傳頁面發現,一些商品面料宣稱為「德絨磨毛面料」「發熱纖維」「東麗熱絨」等,面料材質成分包括聚酯纖維(滌綸)、粘膠纖維、棉、腈綸、莫代爾纖維等。
根據專家介紹
吸溼發熱內衣並不是什麼「高科技」,一般而言,纖維的吸溼發熱性能與纖維回潮率有很大關係。纖維的回潮率越大,則吸溼發熱性能越好,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棉等材質的公定回潮率較大,其吸溼發熱性能也較好,市場上大部分吸溼發熱內衣的成分主要由以上幾種纖維組成。同時,發熱內衣的吸溼發熱性能還與面料的厚度及單位面積克重有關,一般在相同纖維成分的條件下,面料越厚重吸溼發熱性能越好。
纖維中的親水基因和空氣中的水分子結合,在結合過程中會發出一些熱量,各種纖維吸溼以後都會發出一定的熱量,但這種熱量發出來應該是有限的。
期待國標推出
據業界人士介紹,發熱內衣在業界屬於專利技術,有的企業甚至設立研究所專門研發。但是,現在市面上打著「發熱內衣」名號的產品比較多,很多產品其實並沒有用發熱纖維等發熱材料,基本上不具有發熱功能。
在FZ/T73036-2010標準中規定,吸溼發熱內衣應由吸溼發熱材料編制而成,並能滿足兩項升溫值指標:一個是最高升溫值不低於4℃,另一個是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不低於3℃。其中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是服裝吸溼發熱性能的綜合評定依據,該值越大,產品吸溼發熱性能越好。專家表示,消費者可依據檢測結果參考選購,對「薄暖」不必期待過高。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在發熱內衣安全指標方面有相應的國家標準,但技術指標方面僅有行業標準,不具備強制性。未來,消費者需求仍不斷升級,科技研發也從未停歇,消費市場亟須相關配套標準跟上消費升級的步伐。
最後,小編提醒大家
買保暖內衣不應盲目追求高價
不要被所謂的高科技噱頭迷惑
購買時請一定選擇正規渠道、正規品牌!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成都市場監管、江蘇市場監管
發布單位:中國工商出版社 新媒體部(數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執法經驗
關注消費維權動態
同護市場公平正義
共觀市場經濟大潮
權威●專業
半月沙龍微信
①複製「微信號或ID」,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會出現「添加朋友」,進入「查找公眾號」,
輸入公眾號「市場監管半月沙龍」,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