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北頭有一棵很粗的核桃樹。自我記事起,那棵樹的主幹三個大人合起來都抱不嚴實,枝葉伸展得非常廣闊,能佔五十多平方米地,核桃樹本身生長周期長,長得慢。據村裡的老人回憶,他們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已經有兩個人抱起來那麼粗了。
聽老一輩人說,當年農業社大鍋飯時期,社員們上、下工的鈴鐺就系在核桃樹枝上,後來全村的核桃樹都是由這棵核桃樹培育出來的。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這棵核桃樹是村集體財產,後來,這棵核桃樹分給了村裡一戶人家。
春季核桃樹開出綠色的絮狀花,非常好看,小孩子們會在樹下撿花玩。每年的清明節,農村都有蕩鞦韆的習俗,大人們就用一根特別粗的繩,在核桃樹上做一個或者兩個特別大的鞦韆,大人和小孩都爭先恐後地蕩鞦韆。小孩們無論上學和放學都要坐上去蕩一蕩,甚至為了蕩鞦韆,爭吵、打架的事也常有。也有孩子為了多蕩一會兒鞦韆,上學遲到被老師訓斥罰站。
每年農曆七月中旬,正值暑假,也是打核桃的季節,每次打核桃的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來幫忙打核桃。那場面,可真熱鬧,像過年似的。年輕的小夥子每人手裡拿著一根長竹竿,爬上樹打核桃,老人和小孩就在下邊撿拾核桃,不時有樹上打下的核桃砸到頭上的。婦女們又說又笑,有兩、三個人把裝滿核桃的竹籠往回抬的;有送水的;還有給大夥燒水、做飯的。還有那些想上樹但因樹上人太多,沒有地方待,又不想彎腰撿拾核桃的,就專門當「眼睛」,指手畫腳地給樹上的人喊「那邊還有一個」「你身後還有兩個」。幫助樹上的人,把樹葉下藏著的青皮核桃全部打幹淨。
秋天,樹葉慢慢變黃枯萎,一颳風,樹下就會落上厚厚的一層核桃葉。小夥伴們就會每人拿一個竹耙子,提一個籠,到樹下耬上一大堆幹樹葉,回家燒炕、燒鍋用。有時,樹葉太多了,一籠裝不下,裝滿一籠回家倒了,再來裝一籠。
冬天,樹葉全都落了,光禿禿的。一陣風颳過,許多幹樹枝落下,有人發現了,就會趕快回家取個籠,來樹下撿拾幹樹枝拿回家當柴燒。跑得慢了,怕被別人搶先,自己撲個空。
夜裡,一場大雪後,早晨起來,樹上的雪景成了全村最美的風景。前一天晚上,大自然的畫家們在樹上畫了漂亮的一幅畫。大家就在一起談論,哪裡是老鼠踩過的?哪裡是黃鼠狼跑過的?哪裡是貓頭鷹站立的地方?
如今,隨著農村流動人口外出打工,村裡平日裡都剩下老人小孩,每年打核桃也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原來的三陽公路從村子裡經過,那棵樹剛好就在三陽公路邊。2006年新修的關中環線公路,從村子下邊的田地裡經過,村民們為了上公路方便,就經常抄近道走樹下的羊腸小道。核桃樹就像一位慈善的老人,看著村裡人,你來我往地從樹下經過。
我參加工作後,關中環線公路已經修好,每次上班、回家都會從樹下經過。後來,關中環線通了渭南至厚鎮的班車,每次上班走的時候,在公路上等班車。父母都會站在核桃樹下眺望公路上的我,直到我上了車,他們才肯回去,真的是「兒行千裡母擔憂」啊!
2008年有了村村通硬化工程,村道被硬化成了水泥路面,村民們再也不像以前,下雨天出門兩腳泥了。2018年美麗鄉村亮化工程,村道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民們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摸黑了。
村北頭的那棵樹像一位忠誠衛士,守護著全村人。
村北頭的那棵樹又是一位見證者,見證了全村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也見證了全村人一步步走向美好新生活!
核桃樹(圖片由張亞娟)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