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五根,五力?

2021-02-19 佛法

什麼叫作五根,什麼叫作五力。何謂五根,何謂五力呢?五根指的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還有慧根;五力就是依止著五根,也就是依止著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所發起的力量,所以五力又稱為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還有慧力。也就是說,信、進、念、定、慧五根,它能夠產生信、進、念、定、慧五種力量,五種修學佛法五種精進的力量,那是因為來自於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還有慧根。

  所以大乘佛子當聞燻佛法的緣故,所以修學十信;這個十信的這個信根,這個十信的信根其實並不是因為修來的,十信的信根是本來就具有的。我們修學十信以後,因為十信滿足而產生信力,因為信力出生的緣故,所以仰信諸佛菩薩的解脫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夠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為能夠修、能夠證而心嚮往之,嚮往諸佛菩薩能夠因為透過修行而證解脫乃至於成佛的這樣子的智慧,所以心嚮往之;這樣子的境界而精進修學,那這樣子的話,就逐漸的與精進根相應了。也就是說,我們透過本來已經具足的信根,那信根為什麼我們說信根本來具足,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沒有辦法信呢?因為就是因為無明遮障住了,所以信根沒有辦法發起,所以信根其實是本來具足的。所以是透過因為信根相應於信力,因為信力生的緣故就跟精進根相應,那就跟精進根相應以後,慢慢的就能夠生起了四正勤的修學,能夠依於四正勤,能夠時時修,恆時修,以時修、恆修而不舍的緣故,所以依著精進根而生起了精進力;那生起了精進力以後,就能夠真實的能夠知道諸法空相,現觀蘊處界空,以觀蘊處界空的緣故,所以能夠了知二乘法乃是依現象界有為法而說空,這個法它並不是究竟的,那慢慢的輾轉的進入了大乘的修學,聞燻諸法實相,也就是說般若空性,因為久修不舍,所以最後終究證了空性如來藏。這個就是因為由於我們從這個信力,一直到生起了跟精進根相應,乃至於生起精進力,慢慢進入真實修行的一個階段。

五根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就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還有慧力。

大乘佛子聞燻佛法的緣故修學十信,因為十信滿足則生信力,但是這個信根,並不是因為修而得,它是本自有之;因為信力生的緣故,所以仰信諸佛菩薩的解脫以及智慧的境界,那信任自己也能夠修證;因為這樣子,心嚮往這個佛菩薩的解脫以及智慧的緣故,所以精進修學,乃至於跟精進根相應。因為跟精進根相應的緣故,所以起了四正勤,而能時時的修,而接著引起了跟精進根相應的起了精進力;那因為精進力生起的緣故,所以就能夠真實的能夠了知諸法的空相,能夠現觀蘊處界空。也就是說,透過前面的修行,透過前面四念處還有四正勤,因為五根、五力、精進力的發起,所以能夠真實的能夠了知諸法的空相;能夠了知諸法這個空相,它是因為來自於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因為因緣和合而成;因為它是因緣和合而成,所以它是無常的,因為它是無常的,所以它是苦,它是空的。所以,因為這樣子的能夠了知諸法空相,因為這樣子的現觀蘊處界空的緣故,所以能夠知道二乘法是依現象界的有為法來說空,它並不是究竟的。

  菩薩因為這樣子的一個修行,他同樣是證五蘊的空相;但是,因為了知這個現象界、這個有為法,說有為法的這個空,它並不是究竟的;因為 佛說蘊處界諸法是依於我們的本際、依於我們的真如而出生的。這個在阿含期的時候,佛處處說本際,處處說如,處處說所知依,這個就是在說,是依於這個一個真實法,才會有蘊處界空的這樣子的法產生,所以菩薩因為這樣子的一個觀察,輾轉而入了大乘。聲聞人他是信受了 佛所說的本際,那僅只停留於這個蘊處界空,因為沒有這個大乘的根器,所以沒有辦法去思惟而親證大乘這樣子的一個般若的一個本體,也就是說沒有辦法去證悟這個如來藏;但是大乘菩薩,因為了知了這樣的空相,而輾轉的入了大乘,聞燻諸法實相。

  那什麼是諸法實相呢?就是這個般若空性。那什麼是般若空性呢?般若空性其實就是,佛在三轉法~輪的時候所說的這個一切種智,諸法所說的這一個阿賴耶識,在諸法所說的這個如來藏。那這個如來藏,其實是在阿含期的時候,佛就已經宣說了。在般若期的時候,是以這個般若心,來說這個諸法的實相,這個般若心又稱為非心心、無心相心;這個是在般若期的時候,佛就已經在般若經處處的宣說這樣子的一個般若空性。

  菩薩證悟的時候,就是要證悟了這個諸法實相的這一個般若空性。因為久修不舍的緣故,因為前面對於蘊處界空法的這樣子的觀行,久修不舍而斷了我見,進而輾轉的入大乘久修不舍,薰習般若空性的一切法;那入了大乘以後逐漸的修行,從信位乃至於初住,從十住位初住、二住乃至於到六住,到六住滿心的時候,因為因緣成熟進入了七住位,所以證悟了空性的如來藏心。菩薩由於親證空性如來藏的緣故,這個精進力所以能夠逐漸的慢慢的與念根相應。

  那什麼是念根呢?念就是,所曾經歷之境能夠憶念不忘;也就是說對於所曾憶念的境界,能夠憶持不忘。菩薩因為證空性,而生般若慧的緣故,所以從此能夠依著諸經諸論,以及善知識所,受學真正佛法;也就是說,菩薩因為證悟了空性以後,能夠依止著經論,也能夠依止著善知識來受學真正的佛法。不但這樣子,而且能夠一一的證驗,那證驗了以後就能夠在念根上面起於念力。因為跟念根相應,再加上能夠一一的證驗,一一證驗以後起於念力,那在這種種諸法的法相上面的證驗境界,能於至心念持不忘,因為這樣子,所以稱為這個是菩薩已得念力。也就是說,透過念根相應了以後,因為精進力跟念根相應,而因為這樣子所以能夠憶持不忘;憶持不忘以後再經過諸方修學,經過受學於經論還有諸善知識,所以一一的證驗,而因於念根起於念力,所以這樣子的念持不忘,這個就是菩薩所得的念力。

  那如何與定根跟定力相應呢?這個念根跟念力,如何的進而與定根跟定力相應呢?菩薩因為念力所持的緣故,所以能在舍壽的時候斷盡有愛住地惑,而不斷之;也就是說,菩薩雖然能夠斷盡分段生死,但是他並不斷它。為什麼呢?為了要利益眾生,所以他就不入無餘涅槃。也就是說,雖然菩薩因為念力所持的緣故,能夠舍壽的時候斷盡有愛住地,不斷,而留這個微細的思惑來利益眾生,這個就是初地菩薩。初地菩薩有能力斷盡思惑,也就是說能夠斷生死,能夠舍壽斷生死而入無餘涅槃,但是祂不取無餘涅槃,就是為了要利益眾生,所以留思惑來潤生,這個叫作留惑潤生,來利益眾生。因為不入涅槃,所以逐漸的慢慢的轉入二地修戒波羅蜜,因為得念力的緣故,所以逐漸的依大乘般若而能知三界九地的境界。三界九地就是,從欲界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地。

  那因為念力的緣故,所以菩薩依大乘般若能夠知三界九地的境界,能夠知道、思欲修證九地的境界。因為以念力而與定相應,因為以念力跟定根相應的緣故,因為依信、進、念力而修禪定,所以以修禪定的緣故,慢慢的漸次修證四禪八定而起定力。那因為三地的菩薩修了四禪八定而生起定力,所以能夠證四無量心的境界,而獲得了廣大的福德,也能夠得到大神通力而得廣大威德,所以能夠滿足三地的境界。滿足了三地的境界以後,因為佛子已具足定力的緣故,也就是說,三地菩薩因為滿足了四禪八定的修學,所以具足了定力的緣故,慢慢的與慧根相應。而且,因為這樣子與慧根相應,所以逐漸的生起于慧力,而能夠得到知他心智,所以這個知他心智就叫作慧力。所以,慧力不是一般我們世俗所說的那些世俗的智慧,這個慧力它是有特別的定義的;這個慧力,大乘菩薩的慧力,最主要就是在指,大乘菩薩在三地滿心四禪八定五神通修足了以後,能夠得知他心智,這個才是慧力。這個知他心智這個慧力,它能夠知道三界九地一切有情眾生他的心所住的境界,這個就叫作知他心智。

  一切外道凡夫跟二乘無學都沒有辦法知道這樣子的道理,那這樣子的道理是依著大乘菩薩來略說五根跟五力;二乘的五根跟五力是僅止於在蘊處界諸法上面,而不是在菩薩的道種智上面用心,所以這個是有深淺的差別的。——《四聖諦》

無數劫來 為求世間貪慾, 虛受身心大苦

苦聖諦---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

跟自己親愛的人總是要分開-

求不得苦最主要的根源

為什麼我會苦呢?因為愛 欲

什麼是四念處?

菩薩要發哪些願呢?

云何修止觀門?

大乘般若「大止觀」的正修

「不依氣息」來修止觀

「不依形色」來修止觀 

別人無理辱罵,你要如何消氣呢?

如何發願才是有智慧的人呢?

假使沒錢, 可當義工作布施--證量越高的菩薩越謙和

初學菩薩如何克服學佛上的障礙?(一)....(二)

相關焦點

  • 「五根」和「五力」
    有了這個五根發起了,就像樹木有了牢固的根,就能夠抵抗狂風暴雨,乃至於有了突破種種困難,而不斷增長的那個力量,就有了「力」,也就是「五力」。「五根」還有「五力」,其實這「五力」跟「五根」,並無不同,只是說五根已經生起了作用力,不為煩惱所破壞,所有就稱為五力。所以說五力還是信、進、念、定、慧,只是說信根進一步增上廣大成為信力……乃至於說慧根進一步增上廣大成為慧力。
  •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是什麼?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是什麼?什麼是五根呢? 就是信根、念根、進根、定根、慧根。信、進、念、定、慧,這五種的根,言其你有信,才會精進,你有信、進、念、定、慧這五種根,就會生出菩提芽。由這五種根,生出來你這個菩提心。你這菩提心生出來,長大了,它就有一種力量,所以也叫「五力」。
  • 五根五力|真正有五根五力,那就有真實的成就
    五根(梵語pañcendriyāṇi)是三十七道品的第四科,與眼、耳、鼻、舌、身等五種色根相對,亦名五無漏根。根有「能生」的意思,因為信、精進、念、定、慧的五種道品,是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依此五根,能令人生起無漏聖道。  第一類是生理機能的眼、耳、鼻、舌、身,名為物質的五種色根。
  • 「五根五力」 在兒童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
    我年輕的時候也搞不懂到底啥叫素質,但是出家後一直吃素,吃的多了慢慢對「素質」這個詞就有點體會了,我覺得從佛法的角度來說呢,最基本的素質就是佛法裡說的「五根五力」,這可以說是最基礎的佛法常識,我們說學佛的目的無非是消除煩惱和證悟實相,圍繞這兩個根本目的「果學」呢,要搞明白佛法的「境學」和「行學」,而「行學」裡面最基礎的內容就是五根五力。
  • 「業務架構」波特的五力分析教程
    五力分析可以幫助公司評估行業吸引力,趨勢如何影響行業競爭,公司應該在哪些行業競爭,以及公司如何定位自己以獲得成功。五力分析是一種戰略工具,旨在提供全局概覽,而不是詳細的業務分析技術。它基於五種關鍵力量,幫助評估市場地位的優勢。因此,五力在觀察整個市場部門時最有效,而不是你自己的業務和一些競爭對手。什麼是五力模型?
  • 領導力提升:領導力五力模型,領導力五要素,領導力包括哪些能力?
    這五種重要的管理能力就組成了領導力五力模型。  領導力五力模型中的五種管理能力對管理者來講都十分關鍵,但這種管理能力並不處在同一層而,在五種領導力中,感染力是最原色的管理能力,一個人要是沒有堅定的信念、高尚的責任感、讓人讚嘆不已的品德修養、充足的熱情、厚道的知識層面、超人的能力和與眾不同的本人彤象,他就只有變成一個管理人員而不可以修練為一個管理者,因此,感染力是處在高層的管理能力;可是,一個管理者不可以只是追求完美自身變成「完人
  • 競爭環境分析的波特五力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麥可•波特提出的一套關於行業競爭的影響因素的理論。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我們可以對許多行業的發展做出分析。
  • 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
    四個「足」(pada,或身,基礎、憑藉)中間的三個是意願、心念和精神力量,在四正勤公式中都提到了。然而在四神足中最應強調之點是它們都與禪定(samadhi,禪定、三昧、三摩地,是思想意識集中貫注一心不亂的一種修練功夫)有關。五根三藏中各處談到的「根」(indriya)數目頗不少。
  • 波特提出的企業戰略「五力分析法」,如今過時了嗎?
    從這段介紹中可以看出波特先生提出的戰略思想(核心即五力分析法)在商業和學術上的價值有多高。但是鑑於這一思想是在將近半個世紀前提出來的,如今的商業領袖們如果還想要繼續使用五力分析法,可能需要考慮「五力」之外的其他因素。
  • 用波特五力模型來看DR行業的必然選擇
    波特五力模型是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它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今天,我們將用五力模型這個工具來分析DR行業未來走向。
  • 用「五力」應對全球疫情下的糧食安全挑戰
    為此,筆者認為,「五力模型」可有力保障中國糧食安全。「五力模型」的核心是處理好五對矛盾關係,即資源支撐力:糧食安全與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力:糧食安全與工業化及三農問題相互驅動;改革創新力:糧食安全與市場改革協調一致;國家調控力:糧食安全與宏觀調控相互支撐;國際競爭力:糧食安全與國際話語權共同提升,「五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並產生協同效應,實現保障糧食安全與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共贏。
  • 經濟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及案例分析
    本文給大家介紹了重要的營銷分析工具之一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它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五種力量分別為同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 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詳解
    波特五力模型主要關注行業的競爭以及市場的吸引力。吸引力在這裡主要提及的是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五力模型中的五力包括一些能夠影響公司服務消費者能力以及公司盈利能力的五種因素,任何一力的變化都需要公司對所處的市場進行重新評估。在同一行業中,影響競爭性環境的五力包括:潛在進入者,消費者討價還價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替代品以及行業內的競爭者。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企業環境的必備工具,幫你做出正確的決策
    什麼是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提出的,是分析企業環境的必備工具,和SWOT分析法經常一起使用,是一對好搭檔。波特五力是指用於分析企業戰略環境的五種力量,分別是:進入壁壘、替代品威脅、買方議價能力、賣方議價能力、現存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力。以京東物流為例,我們分析一下物流產業的環境。
  • 中鋁物流中部陸港開展「五力」大討論助推轉型發展
    原標題:中鋁物流中部陸港開展「五力」大討論助推轉型發展   開展「五力」大討論是引導全員認清形勢,全面對標,轉變觀念,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的重要途徑。
  • 「五力」確保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以下簡稱「五力」),體現了新時代、新情境下,國有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新使命和新目標。
  • 「五力模型」:優秀校長的提升之道
    「我也不看好這個項目,可有什麼辦法呢,孫校根本不聽我們的。」趙老師說。「是啊,孫校最近好像很忙的樣子,聽說是在處理孩子升學的事情。」王老師嘆了口氣。「當領導不容易啊,可他現在這個樣子什麼都做不好……」【案例分析】一個校長要面對來自上、中、下、左、右五個方面的壓力,比如案例中的孫校,對上他要有遠大的目光,發現有潛力的項目;對下要有超強的領導力,能帶動員工一起實現目標;對外要傳遞好的個人形象;對內要具備較強的執行力
  • 家長鬚知 | 學習美術到底有什麼用?——提高孩子的「三心五力」
    學習美術可以提高孩子的「三心」:自信心、耐心、細心;「五力二心:耐心要說什麼事情是很考驗其實,不單單是畫畫,無論做什麼事情,耐心都很重要。讓孩子去想、讓孩子去畫,畫什麼都對。西方老師教人家畫畫的理念是不一定會畫畫的人才能教畫畫的,而是畫畫本身就是開拓想像力。」
  • 童說家五力模型:塑造兒童演說核心素養,各位家長一定要認真看看
    童說家素質研究中心認為,以上問題是孩子表現力、理解力、思辨力、社交力、領導力五種能力缺失的表現,這五種能力之間彼此關聯,相互促進、聯動,形成了兒童的核心競爭力,這五力也正是一個成人在幼年時代就需重點培養的綜合能力
  • 行業競爭格局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會給大家介紹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它是由麥可·波特提出來的,是分析行業競爭格局經常用到的工具。我們還會介紹一些常用的財務報表、研究報告在哪裡下載,怎麼去分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將學會如何用研究報告等數據,更好的分析行業的競爭格局,以及在同個行業,同個階段該如何選擇優勢更加明顯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