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日前,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總經理魯東升一行赴蘭州與甘肅省人民政府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並調研中央財政農業保險獎補試點覆蓋蘋果「保險+期貨」項目開展情況和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
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匯地帶,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正是這種山地型高原地貌的氣候環境使得甘肅成為中國「最甜」蘋果的產區之一,甘肅多地都是國家蘋果的優勢產區,蘋果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如何避免價格波動對產業帶來的風險成為甘肅蘋果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急果農之憂 解行業之困
「一個一個的小蘋果是我們的『致富果』,承載了我們果農的希望」,甘肅通渭縣縣長謝佔武在交流中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面朝黃土背朝天,十年九旱鬧饑荒』的情景不復存在了,農民靠這些蘋果脫了貧」。
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鄭商所於2016年開始蘋果期貨的研究。儘管面臨蘋果產業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國際期貨市場上無鮮果期貨經驗可借鑑等困難,鄭商所按照既方便市場主體參與又嚴格保障市場安全運行的原則,完成了蘋果期貨的研發設計,並於2017年12月22日掛牌上市,蘋果期貨成為全球首個鮮果類期貨品種。經過兩年多的運行,蘋果期貨在服務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期貨業與保險業優勢互補的價格保險產品蘋果「保險+期貨」項目試點也應運而生。
2018年蘋果期貨上市初期,鄭商所就將甘肅納入蘋果「保險+期貨」試點範圍,覆蓋當地8個蘋果主產縣。三年來,投入資金持續增長,試點模式也由單一的分散試點、縣域覆蓋試點向「縣域+分散+農民合作社」結合轉變。2018年以來,鄭商所共開展試點項目12個,累計承保蘋果現貨12.7萬噸覆蓋8.5萬畝蘋果地,總保障金額近10億元,惠及農戶超過2萬戶,其中1.4萬戶(佔比73%)為貧困戶,除2020年尚未結束的6個項目外,已完成項目產生賠付2579.52萬元,戶均賠付2150元,平均賠付率達82%,參與項目的靜寧縣、秦安縣等均為國家級貧困縣,自項目實施以來為當地蘋果種植戶提供了堅實的價格風險保障,助力脫貧攻堅效果顯著。
試點項目穩步推進 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的成功試點,讓參保受益的貧困農戶大受鼓舞。」秦安縣副縣長李虎介紹,「保險+期貨」項目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蘋果產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完善了產業發展的保障服務體系,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扶持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子,不僅得到了廣大農戶的充分肯定,同時也得到了甘肅省委領導的高度讚揚。
李虎介紹,2018年11月初,太平洋保險公司聯合東證、宏源、申銀萬國、渤海、華龍、華泰6家期貨公司共同向秦安縣推廣蘋果「期貨+保險」項目,由政府配套資金、鄭商所補貼、6家期貨公司自籌支付保費,為秦安縣44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880畝蘋果提供保障,總保額超過1億元。2019年初,蘋果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太平洋保險公司甘肅省分公司與各期貨公司積極對接,啟動理賠程序。向秦安縣貧困果農支付賠款421.34萬元,賠付率達到92%,最大程度保障了貧困果農利益。
「2018/19產季凍害導致的減產發生後,當地不少果農一改過去『聽果商報價估摸賣』的做法,轉而主動和果商議價。」靜寧縣副縣長杜曉光告訴記者,2018年靜寧縣率先開展全國第一批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為300戶貧困戶和1家果業合作社投保蘋果3000噸,保險公司為貧困戶理賠39.63萬元、戶均1321元,為合作社理賠49.81萬元,保障了貧困戶和合作社的收益,為在全省推廣「保險+期貨」模式進行了有益嘗試。2019年和2020年,鄭商所聯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連續支持靜寧縣實施蘋果「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項目。2019年為全縣24鄉鎮8713戶貧困戶投保蘋果4.6萬噸,實現了種植蘋果未脫貧戶全覆蓋,項目賠付1676.34萬元、賠付率72.88%,貧困戶每戶獲賠1676.34元;2020年為2140戶「三類戶」(2019年底未脫貧戶、監測戶和邊緣戶)和3個貧困村、10家合作社的3763戶果農投保4.8萬噸,在保費資金來源方面實現農戶自繳保費356萬元,農戶主動參保意識顯著提高。
人保財險甘肅省分公司黨委書記董彥明告訴記者,2020年12月8日,通渭縣農業農村局主動聯繫人保財險、中信期貨、永安期貨共同籤署蘋果「保險+期貨」合作協議。項目資金由縣級政府與期貨公司共同承擔,這是繼鄭商所「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以及中央財政農業保險獎補試點外完全由市場金融機構與政府聯合探索的商業化「保險+期貨」模式,充分體現了政府與社會各界對於「保險+期貨」模式的認可和支持。
中央獎補各方支持 受益農戶喜笑顏開
「鄭商所上市蘋果期貨並實施『保險+期貨』試點,為當地蘋果種植戶提供了堅實的價格風險保障,對穩定果農和銷售企業生產經營起到很大積極作用。『保險+期貨』不僅讓參保受益的貧困戶大受鼓舞,也吸引了未參保的農戶,帶動示範效應顯著,為項目進一步推廣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馬再興介紹。
「鄭商所與甘肅省通力合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成功探索出了這樣一個優秀的模式,縣域全覆蓋項目以及各地分散試點的推廣證明了該模式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性,為省財政資金的介入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可喜的是部分地區合作社、種植大戶主動出資參與投保形成良好示範效應,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積極配合,使得『保險+期貨』的資金難題在甘肅取得重大進展。銀行、農信社、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以『保險+期貨』為基礎,創新開展『保險+期貨+信貸』、『保險+期貨+訂單農業』等模式,在探索中擴展並優化『保險+期貨』的內涵與外延」,馬再興在座談會上談到。
甘肅省原省長、現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在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時多次強調加強農業保險服務的重要性,通過農業保險來有效防控自然和市場「兩個風險」。2019年,中央財政首次在全國開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甘肅省爭取到蘋果中央獎補試點10萬畝,2019年至2020年,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甘肅省財政廳《關於做好中央財政對蘋果和中藥材保險獎補試點工作的通知》《關於擴大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範圍的通知》中明確將蘋果「保險+期貨」納入甘肅省蘋果保險中央財政獎補試點,項目實施區域為設有蘋果交割庫的天水市麥積區、天水市秦安縣、平涼市靜寧縣、慶陽市西峰區,通過『保險+期貨』的模式累計賠付金額近4000萬,惠及農戶超過3.7萬戶。2020年,甘肅省擴大蘋果「保險+期貨」中央獎補試點覆蓋範圍至15萬畝,累計承保蘋果12.3萬畝,項目覆蓋農戶2.95萬戶,其中貧困戶為2.3萬戶。甘肅省將蘋果「保險+期貨」納入中央財政獎補試點,實現了以財政資金為主推動「保險+期貨」項目落地實施的新模式,在財政資金常態化、機制化支持「保險+期貨」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這也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方面的重要探索。
魯東升表示,甘肅蘋果「保險+期貨」項目效果明顯,果農收入得到保障,蘋果產業穩定發展,在甘肅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必將在助力甘肅鄉村振興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甘肅的實踐證明了在證監會領導下,期貨交易所資助「保險+期貨」項目,探索試點業務模式,帶動各級財政投入、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戶自有資金投入,「保險+期貨」試點規模逐步擴大,惠及更多的農戶,這一探索是成功的。
下一步鄭商所將在全國更多地區、更多農產品品種上積極推廣甘肅經驗,爭取更多「保險+期貨」項目納入到財政對農業保險獎補範圍;並將繼續加大自身投入,在規範、提質、增效方面推動完善「保險+期貨」業務模式。此外,鄭商所將持續推進農產品期貨運行質量提升,以有效的價格為「保險+期貨」合同籤訂及承保理賠提供價格依據,以市場更好的深度、厚度、流動性,滿足包括「保險+期貨」業務在內的多種風險管理需求。
順應產業發展需求 積極推進品種研發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馬鈴薯是繼水稻、小麥、玉米後的第四大主糧,其種植區域和全國貧困地區高度重合,相關產業發展既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有效補充,同時在減貧致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甘肅省是我國馬鈴薯的重要產區,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1030萬畝,預計鮮薯產量1550萬噸,種植面積、總產量均位居全國前三。甘肅省馬鈴薯種植區域與省內58個連片貧困地區高度融合,其中全國最大的地市級馬鈴薯產區定西市曾被左宗棠形容為「苦瘠甲於天下」。在過去農業生產水平不高,屢遭災荒的情況下,馬鈴薯作為高產作物、救災作物,在定西市農業生產和農民群眾生活中發揮過不可低估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小土豆變成了大產業,馬鈴薯已經從困難時期解決溫飽的「救命薯」發展為脫貧攻堅的「致富薯」,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為服務馬鈴薯產業發展,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鄭商所大力推進馬鈴薯期貨研發,先後深入甘肅、內蒙古、四川、雲南等7個主產區和北京、天津、江蘇、河南等8個主銷區開展20餘次調研,走訪地方政府、現貨企業、質檢機構、科研院所30餘家,組織座談交流20餘場,開展現貨市場課題合作研究2項,參與了農業農村部馬鈴薯現貨價格指數設計,積極推動內蒙古和蔬菜流通協會成立馬鈴薯委員會。
據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農業農村部馬鈴薯價格預警體系專家介紹,馬鈴薯按照消費方式可分為鮮食、加工、種用和飼用,其中鮮食馬鈴薯產量佔比超過60%,而加工馬鈴薯產量佔比不足10%。鮮食馬鈴薯品種數量高達上百種,主流品種3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更替,炒菜、燉煮、燒烤等食用方式對於馬鈴薯的品種要求不同,地域間的消費偏好和價差也比較複雜,將現貨市場抽象成標準化合約難度較大,上市馬鈴薯期貨面臨不小的挑戰。
本次調研中,魯東升一行赴定西市,走訪了育種企業、貿易企業、澱粉加工企業和國家級馬鈴薯綜合批發市場,深入了解馬鈴薯品種差異、分級標準、檢驗能力、倉儲水平和貿易習慣等情況,並針對馬鈴薯期貨研發開展座談交流。
曾在甘肅農科院工作的萊柯土豆總經理李進福表示,與蘋果產業存在紅富士這一主流品種不同,馬鈴薯品種較多,V7、青薯9號、黃金薯、中加2號、荷蘭15等眾多品種都有市場需求,按照品種劃分將單一品種確定為交割標的難度較大,需要對馬鈴薯主產區的主流品種進行詳細調研才有可能設計好交割標準,但是工作量巨大。此外,現有檢驗機構主要檢驗理化指標,而現貨市場第一要好看、第二要好吃,肉色、外觀、口感等主觀指標才是決定馬鈴薯價格的關鍵因素。
定西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戴超表示,大力支持馬鈴薯期貨上市,加強同鄭商所在馬鈴薯期貨研發上開展合作。
甘肅省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慶松表示,甘肅省金融監管局將積極做好服務,提供相關配套措施,為馬鈴薯期貨早日落地奠定基礎,為甘肅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提供金融保障。
魯東升表示,馬鈴薯期貨研發意義重大,甘肅省、定西市政府,馬鈴薯產業相關企業、農戶熱切期盼推出馬鈴薯期貨,鄭商所將提高政治站位,將馬鈴薯期貨研發作為後期品種研發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總結同為生鮮品種的蘋果期貨研發和監管經驗,努力化解品種繁多、主流品種更替速度快、質檢機構缺失等產業現狀帶來的期貨合約規則設計難題,全力推進馬鈴薯期貨研發,擴大期貨市場服務甘肅發展的覆蓋範圍,為進一步助力鞏固甘肅脫貧攻堅成果,助推甘肅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貢獻期貨力量。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