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忠告:人到五十,餘生不長,換一種活法,心不累,非常有道理

2020-12-13 只管向前史

《易經》中隱藏的智慧和人生道理有很多,深受讀者喜愛,從古至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研究《周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

很多人談到《易經》,會覺得它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其實,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易經》篇幅雖然短小,不到20頁的篇幅。但這20頁文字,卻能通過六十四個卦象無限延展,將宇宙星河萬物都包容在內。

人的一生,富貴榮華,進退浮沉,成敗得失,喜怒哀樂,我們每天都面臨各種情況。

有句話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字。

人到五十,人生已經走完一半,在社會上沉浮,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外有壓力,內有推力。上有老,下有小,前有房貸,後有人情,最不耐花的就是錢。

人到五十,有一千個心累的理由。然而,這是大眾的活法,總有少數漏網之魚,能跳出這個禁錮,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活得明白,豁然開朗。

換一種活法,心不累,只有6個字:看開、放下、求知。

看開:接受現實處境,平凡是所有人的歸宿

有個笑話說,一個人得了鬥雞眼,去看醫生,醫生給他開一條藥方,上面只有兩字:看開。

看開,說得容易,誰能做到?太難了。

人生的所有事情,可大,可小,在乎你的心。

你的心大了,事情就小了;你的心小了,事情就大了。人生大多數的煩惱,能解決的人,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看開了,都不是事;看不開,都是事。

年輕人,缺乏經驗,看不開是青春煩惱。

中年人,閱歷豐富,看不開是自尋煩惱。

我讀高中的時候住校,同寢室有2個非常好的朋友。然而,有一天睡到半夜醒來,居然親耳聽到睡在我上鋪的2個所謂死黨,在小聲地說我的壞話。當時,我感到一陣寒意,從腳底升起,像電流一樣衝上大腦,整個人都懵了,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友誼的背叛和信任的崩塌。我在黑暗中忍耐,假裝自己睡著。第二天起床,我課也不上了,一個人離開學校,坐2個小時的汽車,跑回老家大哭。

這在成年人的眼裡,只是小事。然而,在涉世未深的學生心中,就是大事。我從一個純潔的少年,成為今天沉穩的中年人,天知道自己經歷了什麼。往事不堪回首,餘生不再將就。

人到中年,該經歷的,不該經歷的,你都經歷過了,這些就是經驗和財富。你的心中知道怎麼做,只是缺少一點他人的點撥。

年輕的時候,我們奮鬥,我們流汗,我們披荊斬棘,我們要出人頭地,然而,到頭來,不過是繁花一夢。人生的恩怨是非,愛恨情愁,皆如《紅樓夢》唱的那句:「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他臨終前,只留下兩個字遺言:平凡。

南師一生的大智大慧,凝聚在2個字中:平凡。

我讀南懷瑾老師的書,情到深處,淚流滿面。說出來矯情,感同身受是真情。我自己也經歷很多事,吃過很多苦,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深刻體會到南師說的平凡。

無論你的人生多麼耀眼,或者默默無聞,平凡,是所有人的歸宿。當然,這種覺悟,需要機緣。有些人,一輩子都沉淪在世俗瑣事中,一直到老去,都沒有覺悟。

人到五十,要接受平凡的現實處境。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改變。

這種務實的活法,每天都過得充實,有努力的目標,不會覺得心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才心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細微的改變,只要足夠持久,都會得到蛻變。

放下:洞察人情世故,看破不說破,應物要不迷。

人到五十,要洞察人情世故,看懂人心。

人心有兩面,好的時候,千般好;翻臉的時候,冷若霜。

人心有兩面,你悽慘的時候,同情你;你風光的時候,嫉妒你。

……

反正人心有兩面,你們都懂。人到中年,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人云亦云。不再風吹草動,見風就是雨,需要用辯證的、平衡的心態,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所有事。看破不說破,應物要不迷。

求知:不給自己設限,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人到50歲以後,思維習慣,漸漸地就固定了,形成自己獨特的觀念。

人到中年,想要避免代溝,需要打破固定的思想枷鎖,不給自己設限。別人的觀點和你不一樣,不要著急反駁和批判。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只要不缺德,不犯法,存在就是合理的。年少有為,是大趨勢,不能用年齡去打壓一個人,也不要用年齡去限制自己。

我最近聽到一個勵志的真實故事。

有一個45歲的中年大叔,利用業餘時間學英語,僅用一年時間,就可以給別人當英語翻譯了。這樣的牛人,是真實存在的。

大多數人都說,到了一定年紀,大腦就不靈活。這只是你的觀念,你以為自己不行,事實上,只要你的意志足夠堅定,執行力足夠持久,困難和阻礙,真的只是紙老虎。

有心要做的事,千山萬水都可以到達。

不給自己設限,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人到中年,換一種活法:看開,放下,求知。保持這種狀態,往後餘生,越活越自在。

《易經》是佔卜之書,更是智慧之書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

《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窮究天人之際遇的學問。易經傳承幾千年,有很多的易學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從來也沒有人能全學完的,全部解開易經,但是有些學習易經的人卻更容易成功。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筮佔之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又稱作《周易》。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我經常聽到周圍的朋友抱怨說,文言文內容太過晦澀難懂,今天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

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文言文的內容翻譯成白話文,把書中難懂的內容用圖解的方式就讀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讀的懂,學得會,用得上。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圖解易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通過結合例子給你分析問題,把晦澀難懂的問題,變成人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知識,實在是讓我受益無窮。

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易經》,因為其中的智慧是無窮的,所以我們不妨多多研究一下。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還不懂得向這3個人低頭,你的人生就失敗了
    《易經》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裡,被人誤解為是一本看風水、算命的玄學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脫離現實,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對《易經》重新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認識。可以說《易經》為群經之首,這裡邊的許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時,常引用和擴展。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許多的智慧名言。
  • 易經忠告: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很有道理
    有人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那首選就是《易經》。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易經給後人的忠告: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易經給後人的忠告: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時間永遠不會停止,它一邊在慢慢地流逝著,看似與我們沒有什麼聯繫。
  • 易經: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
    人生起起伏伏、溝溝坎坎,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帆風順,總會遇見一些風風雨雨。得意時,朋友認識了你;落難時,你認識了朋友!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著肚皮!春風得意的時候,看不出誰真假。只有當有一天,你落難的時候,才能真真正正地看清一些人。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
  • 陳果:如果你累了,就換一種活法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在《好的孤獨》中說:「換一種看法,便是換一種活法。」世間的活法有千萬種,總會有一種是適合我們的。人生苦短,如果你覺得累了,不如就換一種活法。就像林清玄說的那樣:「一塵不染不是不再有塵埃,而是塵埃讓它飛揚,我自做我的陽光。」心大了,大事就小了;心小了,小事就大了。生命匆匆,放下了執念負累,淡看世事滄桑,心才能風清月朗,安然無恙。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假如1個人只靠錢日常生活,他就一無是處。假如1個人只靠姓名活著,他就一無是處。錢用盡了,名氣就沒有了。唯一1個人的造就能夠一直留到這一全世界。人在五十歲,如同這些成熟甜蜜的車釐子一般漂亮。
  • 年近50的人,餘生最舒服的活法,是從放下這些東西開始
    年近50的人,餘生最舒服的活法,是從放下這些東西開始。因為,只有放下了,幸福才會湧進來;清零了,自己才能重新出發。放下看不慣的人和事。有人讓你順眼,就會有人讓你刺眼,有些事讓你看得慣,就會有些事讓你覺得不習慣,沒必要太較真。
  • 五十知天命,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文:清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什麼意思呢?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人過五十,便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知天命」,並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明白了人世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 易經忠告:男人到五十歲,這兩種地方不宜久留,儘量避而遠之吧
    #人生的學問,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看透的,每個人的環境不同,所經歷的事情也不一樣,那麼所認識的人生也不盡相同,就好像是「盲人摸象」一般,只能夠大概的知道一些道理,但是對於整個人生的全局,卻不能夠融會貫通,因此就要藉助古人的智慧。
  • 如果你真的累了,那就換種活法
    人活著真不容易,複雜的環境,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責任,經歷不完的坎坷,躲不完的虛偽。到了一定的年齡,才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過是深夜裡的一個好夢罷了。直到天亮了,生活還是要繼續向前。人生路千萬條,倘若痛了,就換一條再走;生活事萬千種,如果累了,不如換一種活法。01一段路,走不通,那就改變方向周有光先生,享年112歲。
  • 易經忠告:人在發財前需要先失去,身上這兩種東西不能留,有道理
    易經中對損卦和益卦有相應的分析:一個人能掙多少錢,實際上取決於您是否能做到這些點易經忠告:人在發財前需要先失去,身上這兩種東西不能留,是有道理的1.丟掉情緒。我們應戒驕戒躁,心平氣和、懂得控制情緒。做到遇事不驕不躁,沉著冷靜,控制好自己情緒,理智處事,有了這幾點素養,才可以守住財富。否則,一旦衝動做事,之前所積累的財富都將竹籃打水一場空。2.擺脫嫉妒。不要羨慕優秀的人,跟上優秀的人,改掉自己的錯誤。《序卦傳》說:「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 易經忠告:人到中年,這3種人到家中做客,就別再讓其久留了
    易經忠告:人到中年,這3種人到家中做客,就別再讓其久留了1、喜歡曖昧的異性《易經》上說:「君子以厚德而載庶物」所謂「坤厚載物」,講的就是女人,為人妻、為人母背後所承載的那份責任。人到五十,家庭的穩定非常重要。如果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沒有守住自己情感的底線,那麼,等待我們的,很有可能就是妻離子散,同時帶給對方的傷害是自己遠遠不能想像的。
  • 快樂其實很容易:如果你覺得2019累了,那麼就在2020換個活法
    活得累的人,通常活得不快樂,而不快樂的原因,又終究是不相同的。來自濟南的王先生在給明一的來信裡這樣傾訴:「34了,一直創業一直失敗,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了,2019一整年沒存下一分錢,2020還能好到哪兒?這樣的人生哪來的快樂?」
  • 易經: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人老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人到五十,我們如果還在異鄉奔波,那麼,我們就算是比較辛苦的一代人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如果我們還在異鄉奔波,這就說明,我們混得還不算是很理想。
  • 人到五十,手中備好這「五樣糧」,餘生才不慌!
    所以,人到五十,一定要給自己備好養老金,或者保障退休後能夠拿到退休金。那麼餘生才不至於為了分文錢到處去借,如此降低尊嚴與失去面子啊。一副十分生氣的樣子。放開水鍋中燙一下即撈出。財運真的非常旺。有延緩衰老。這是一種能夠清除體內氧自由基的物質。不挑人的一款。側重於香氣的飽滿與口感的醇和。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當真的找到了婚外的一份真愛。也需要儘快銷戶。光澤釉晶瑩亮澤。
  • 易經建議: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含義的
    易經忠告: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第一個人:放高利貸的人《易經》:"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說:"不請自來的三位客人到來,對他們恭敬而且熱情地招待,終久獲得吉祥",表明此時儘管處在不適當的地位,但還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記得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記得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1、一條回到老窩的路。人到五十,我們如果還在異鄉奔波,那麼,我們就算是比較辛苦的一代人了。所以,人到五十的人,在我們準備回家前,一定要懂得給自己留下一個窩,即使這個窩,只是普普通通的老屋,或者我們父輩留給我們的祖宅,那我們就好好地修葺一番吧。等自己實在幹不動了,就回來吧,好好地守住自己的老窩,安安靜靜地度過我們的餘生,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啊。
  • 易經忠告:人到了50歲,要懂得給自己留條「後路」,晚年才不遭罪
    很多人到了中年,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明白生活的意義,每天虛度時光,混吃等死,好像自己的人生差不多已經到頭了。其實在我看來,人們到了中年,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這個時候就更應該好好的去盤算一下怎麼去度過以後的日子,爭取在老年的時候,要活得更加精彩。
  • 易經忠告:人善被人欺!男人再老實,也要學會「四種狠」,有道理
    《易經》對於普通人來說,恰恰就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64卦,只要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就能產生不同的人光明棋牌生密碼,每一種都對應著不同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對應不同的人生。這話實在具有相當的道理,在所有的經典之中,似乎《易經》是包括了一切,《易經》就是智慧的結晶。
  • 餘生,只求相處不累
    人這輩子,活著不容易。短的是人生,長的卻是磨難。前半生,懵懵懂懂;後半生,忙忙碌碌。回頭看這一生,百感交集。一輩子不長,過了就沒辦法重來了。餘生很短,最幸福不過有人愛你,最暖心不過有人陪你,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只求相處不累。和相處不累的人在一起,沒有委曲求全,只有順其自然。
  • 易經忠告:人到50歲,這2種人能不來往就不來往,儘量避而遠之
    《易經》中說:「闖入者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當一個人到五十歲,就好像早已完善的大櫻桃,味兒香甜,色調好看。可是這時不可不可以心存僥倖,堅定不移自身的人生規劃與方位,持續保持人保持清醒的大腦,不必被外部人及其事情所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