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人過五十,便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知天命」,並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明白了人世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此時,對於自己喜歡的和追求的,重在努力的是過程,而不是看重努力的結果。也就是說,知天命的年紀,對許多事情的堅持和執著,應該貴在過程,輕看結果。
就像我們這些多年來一起習練瑜伽的好友,俗稱「伽友」。
這些年來,許多人的堅持,都是重在喜歡和鍛鍊,而不是我的瑜伽要做到個什麼級別,達到個什麼標準。
也就是說,人到五十歲以後,在這個年齡段時的一切執著、努力和堅持,並不是像年輕時那樣,有著遠大的目標和追求的成就感。
可以說,這個年齡,不但放下了名和利。而且,面對那些所謂的名和利,錢和權等,看得宛如浮雲般,很輕、很淡。
此時,生活的目標和餘生的嚮往,皆以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的生活和健康為根本,不再把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和拼命賺錢,視為生活的最終意義。
面對一切如意和不如意,都會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視一切開心的或是不開心的,都能坦然面對,泰然處之。
此時,許多人都會嚮往那種平淡悠然的生活。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看紅塵事,浮觀人情薄。這樣的人生境界,美好又愜意。
當真正悟出,「五十知天命」這句話中「知」的真正含義時,就會從歷經風雨兼程的前半生中,悟出許多道理,看透許多事情。
對於過去曾經糾結的、不能釋懷的,當真的悟出「知」的深層含義後,就會讓人豁然開朗,充分理解人生的不易。
不論是悲歡離合,還是酸甜苦辣。不論成功還是失敗,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凡事最好以這樣的心態去面對。
那就是,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在經歷了人生百態與世間冷暖之後,會漸漸懂得。人活著,活得就是一種心態。
此時,再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那就是,活得健康、活得舒心、活得自在,這才是最渴望的幸福。
是的,餘生安好,才是最好的好。
查看往期更多內容:
女人最好的活法,不外乎這幾點
瞞著妻子每月給父母一千塊錢,對嗎?
劉媛媛力懟黑粉,思想匱乏連罵人都毫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