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授在網上曬出復旦大學某教授工資單,引發很大關注,原來這份工資單中,該教授應發工資在15000多元,但是在扣除了各種費用之後,實發工資只有8272元!
誠然,這個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很多了,所以有人認為這已經非常不錯了,農民一年能賺多少錢?農民工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但是,如果你知道這是復旦大學具有30年教齡的教授,而且該教授還是上海市浦江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大學6級副教授的工資收入,你就不覺著這份工資高了呢?
能夠在復旦大學這樣的一流大學當教授,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工作,最後能實現這個夢想的人,寥寥無幾,因為這樣的人需要從小開始,學習一路開掛,博士畢業,留學歸來,才能實現的夢想,而在這所大學工作30年的教授,才能這些工資,確實和大家的期望,有很大的落差。
我有一個堂兄,幹建築工,給人家鋪地板磚,有一年過年回家,和堂兄聊天,當得知我的工資只有4000多元時,他非常驚訝:你們重點高中老師就那麼點工資嗎?還不如我們村裡的小學老師工資高?我和你嫂子給人家鋪地板磚,一天就差不多能趕上你一個月的工資了。我無話可說,還好,我只是一位高中老師,如果是這位復旦大學的副教授,真的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認識呢?
第一、大學教授,貧富差距巨大
大學教授,有不同的等級,其中正教授正教授是一二三四級,副教授是五六七級,一級教授一般都是學界泰鬥級人物,即院士級別。按照規定,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準,故基本上都是自然科學相關學科。人文社科類教授,一般沒有一級教授,但是個別學校也有校聘的一級教授,比如人大和山大,也可以稱為是人文社科類領域的「院士」。
不同的級別,收入不同!教授雖然頭銜很高,畢竟還屬於教師行列,如果單純靠職稱,收入不會太高,比如中小學高級教師,就相當於大學副教授,最高級是五級,收入和大學五級副教授差不多,而特別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可以評上正高級職稱,相當於大學教授級別了。
不同的學科,收入差距也很大!比如工科和經濟學這類教授,可以有更多講學的機會,可以拿下更多的科研項目,可以到公司掛職,收入較高;而人文社科類教授,很難拿到科研項目,講學的機會也很少,收入較低。
第二、絕大多數大學老師,靠工資生活
有人認為,大學教授的工資只是很少一部分,多數大學教授是不靠工資生活的,因為他們有很多途徑賺外快,對此,很多大學教授表示很委屈,並指出70%以上的大學老師,就是靠工資生活的。
其實,能拿下科研項目的人少之又少,有些二三線城市的學校, 可能二十多年都拿不下一個項目,而且這些項目,可不是進入教授個人腰包的;關於教授外出講課的費用問題, 國家也有相關的規定,比如講課費不能超過2000元,一個教授一年能出去講幾次課?而且很多講課,本身就是公益性活動;至於出書、寫論文賺稿費,可能除了易中天、於丹這些名教授能賺到錢之外,其他多數教授都是要花錢出書、出論文吧?即便能賺到錢,也是少之又少。
那些在公司掛職的教授,畢竟是少數,多數教授都是靠工資生活的。
第三、讀書是否有用,不能以收入作為唯一標準
教授的一月工資,不如某些人一頓飯錢,甚至不如某些農民工收入高,這是否見解證明了讀書時沒有用的呢?
其實,這種結論毫無道理!工作之間本身就沒有貴賤之分,農民工的工資雖然也不低,但是教授也做不來這些工作,雖然教授的工作不高,但是人家的各種保障是非常不錯的,作為農民工,你一天不工作,一天就沒有收入,而教授可以享受較長的寒暑假和周末,退休後的生活,更是有保障。
此外,大學教授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人尊重,對待子女的教育,也有得天獨厚的的條件,收入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生活品質卻不低,這也是一般人達不到的。
當然,作為教授而言,最本職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和科研,如果逼著這些教授都出去賺外快,這對於我們的高等教育,也不是什麼好事,你覺著呢?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