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問:天底下什麼東西最大?宰相的答案僅2字,皇帝滿意點頭

2020-12-23 騰訊網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黃袍加身。史書記載,趙匡胤當時已經喝得醉醺醺了,什麼事兒也不知道,等他醒來的時候就發現自己被架到了士兵們面前,大家齊聲要求他回去當皇帝。趙匡胤不得已接受了,於是宋朝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但這是官方的說法,要說趙匡胤自己事前半點不知,恐怕廣大人民群眾是不會相信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他的弟弟趙光義之外,還有一個人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人就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後來的趙家宰相,趙普,當時他擔任的職位是節度掌書記。

周恭帝柴宗訓退位了,趙匡胤成為新皇帝。在這之後,趙匡胤又做了一件眾所周知的歷史典故:杯酒釋兵權。釋的是高級將領石守信等人的兵權,也就是當初幫他登上皇位的人馬。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趙匡胤做法已經算比較溫和的了,給他出這個主意的人,還是趙普。

那時候趙匡胤剛剛平定了李筠、李重進的叛亂,但他還是憂心忡忡,找來趙普商議,怎麼才能避免落得唐朝一樣藩鎮亂國的結局呢?趙普說這還不簡單?藩鎮勢力太強,皇家就不好掌握,所以皇上您一定要注意削弱他們的軍事權力啊。

公元961年時,趙普再次勸趙匡胤,就算石守信他們自己不惦記皇位,也難保他們手下的人不惦記富貴,再來一場「黃袍加身」的表演。趙匡胤醒悟,於是上演了「杯酒釋兵權」。可以說,在宋太祖穩定天下的過程中,趙普起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而趙普作為宋朝開國宰相,身上的軼事不少。相傳他是「半部論語治天下」,不過從趙普的智謀來看,他讀的恐怕不光是一本儒家典籍,更有法家的專著。又有一回,宋太祖趙匡胤在朝堂集會的時候跟大臣們聊起了天,半開玩笑地問:「天底下什麼東西最大?」

大臣們可不敢當成玩笑,紛紛絞盡腦汁開始思考讓皇帝滿意的答案。這個將軍說皇上的威望最大,那個文臣又說皇上的恩德最大,說來說去,就是在順皇帝的毛。只有趙普站在那不說話,像是神遊去了,趙匡胤於是點了趙普的名,專門問他:「卿以為,天下何物最大?」

趙普心想,這東西肯定不是有形的,也不能提皇上。他眼珠一轉,說道:「臣以為,天下最大之物,應是道理二字。」這個答案讓趙匡胤滿意點頭,他笑道:「好一個道理最大!朕身為皇帝,也要遵守道理,三人抬不過一個理字,你的回答妙極了!」

相關焦點

  • 皇帝問大臣:天下什麼東西最大?大臣回答兩個字,皇帝當場重賞
    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古代,也沒有伴君左右,但是光從電視劇中就能看出來在皇帝身邊無論是大臣還是妃子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活,不知道皇帝什麼時候不高興就可能會要了自己的腦袋,看到這裡真的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現代,至少不會動不動的就丟掉了性命。
  • 皇帝問大臣:天下什麼東西最大?一人回答了兩個字,皇帝大喜有賞
    一次,宋太祖問趙普:「天下什麼東西最大?」趙普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頭腦正在快速地思考著。他想,當然不可能是某種有形的東西了。那麼,應回作父母最大呢,還是皇帝的皇權最大呢?就在趙普還沒考慮好答案的時候,宋太祖又問道:「世界上什麼東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趙普又想了一會兒,回答說:「道理」,「世界上道理最大。」
  • 皇帝問:天底下什麼最大?大臣顫顫巍巍地說了兩字,皇帝連忙稱讚
    對所有的文官來說,宋朝是文人最受尊重的朝代,也正是重文輕武,從皇帝到百姓,宋朝子民都比較懦弱,沒有血性,特別是到了北宋末年,這種懦弱就很明顯了,不過由於「尚文」,宋朝的皇帝都比較儒雅,對文人都很開明。就拿趙普來說吧,趙普原本是個鄉村老師,讀書並不多,不過趙普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對很多事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趙匡胤很是重用他,當年大宋剛建立之時,趙匡胤就曾問過他建國的長久之計,趙普就告訴宋太祖那是因為潘鎮的權力太大,皇帝權力太小,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杯酒釋兵權」。
  • 皇帝問宰相:這個字怎麼讀?宰相起身解答後,群臣再也沒能坐下來
    皇帝問宰相:這個字怎麼讀?宰相起身解答後,群臣再也沒能坐下來·我們在打開一些古代的影視劇的時候,尤其是涉及到皇帝的時候,一些不太嚴謹的影視作品遇到皇帝和群臣談論政事,或者和後宮的嬪妃們交談的時候,都是要跪著的,其實這樣情況肯定是不正確的,在古代一般出現這樣的三種情況,那就是站著、坐著或者是跪著,關於這樣的事情,在他發生改變的時候,還曾經出現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了,下面就和大家好好說一下了
  • 皇帝問什麼東西最大,丞相思索一番回答,皇帝便重賞了他
    在朝為官,如果官至丞相那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丞相擁有很大的權利,是皇帝非常倚重信賴的人,那麼能當上丞相的一般都是非常有才學的人,不說便看群書,那也得學富五車吧。偏偏凡事都有例外,北宋的丞相趙普便是這個特殊的存在,因為他不但沒有學富五車,反而非常的不喜歡看書,雖然他的學問不是很多,但是輔助皇帝治理國家可是有一套的,因此不能因為他沒有學問就小瞧他。
  • 皇帝病重時強撐著寫下遺詔,宰相看完皺眉:寫得不好要重寫
    北宋仁宗皇帝,是被史學家讚美的千古一帝。他恭儉仁恕,締造了繁花似錦的盛世,贏得了美名。然而,這個皇帝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的三個兒子早夭,最終只能將堂兄、濮王趙允讓的兒子趙曙立為繼承人,即宋英宗。再多的財富,再大的權力,沒有健康作保證,又有什麼用處?對於朝臣來說,皇帝的身體健康很重要,但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立一個太子,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避免混亂局面。然而,宋英宗卻並不願意。其實他的兒子很多,不存在後繼無人的問題。原因是宋英宗相當迷信,他認為自己本來雖體弱,但還很年輕,立了儲君,那不就意味著已經老朽了嗎?
  • 皇帝偷偷給宰相的衣服燙了個洞,發現破洞一直在,皇帝:打開國庫
    皇帝偷偷給宰相的衣服燙了個洞,發現破洞一直在,皇帝:打開國庫我國自古以勤儉節約為傳統美德,而有些貪官汙吏卻以貪圖享樂為榮,簡直不知何為羞恥,官員有清廉之風,才能保證百姓安居樂業,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遼聖宗問這位官員:「其他大臣面見我時都帶著奇珍異寶或者當地著名特產,你為何兩手空空而來啊」?官員回答:「我所駐守之地並無什麼特產和珍寶,若陛下非要什麼寶貝,那我就給你推薦一個人,得了此人,比得任何寶貝都強「。遼聖宗愛才心切,一下來了興趣,此人就是張儉。
  • 1000年前,宰相結婚,皇帝送的啥特別禮物?
    宰相結婚,遼代皇帝送的啥特別禮物?無聞中國有北宋,只知契丹即中國。這是許多史學家對於遼國的評價。至今,俄羅斯等國家,依然稱呼中國為「契丹」。唐朝末年興起的契丹民族建立了遼國,比後來建立的北宋的面積幾乎大一倍。這個草原帝國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包括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一國兩制」就是遼國推行的。
  • 皇帝專用的三樣東西,誰碰誰倒黴!專家說:第一個皇帝也不常見
    皇帝專用的三樣東西,誰碰誰倒黴!專家說:第一個皇帝也不常見在中國古代社會,宰相制度的變遷,讓全部人知道,皇帝集權越來越嚴重,到了清朝,更是說一不二的存在,所有人都無法反駁,那麼,古代皇帝是如何一步步攫取權力的呢?
  • 古代的皇帝每天的工作是什麼,輕鬆嗎?這位皇帝做到忍無可忍
    從此,長達兩千多的時間裡,朝代更替,總共誕生了四百多位皇帝。很多人都相當皇帝,那麼當皇帝後,每天要做些什麼呢?首先,皇帝每天的工作是從上朝開始的。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換成北京時間就是凌晨03時至05時,皇帝卯時起床上朝,北京時間早上05時至07時,俗話說皇帝五更上朝。起床後呢,還要去給長輩請安,比如有太上皇,太后。
  • 微信成語猜猜看皇帝答案大全 皇帝題庫答案匯總
    ­  微信成語猜猜看皇帝答案是什麼,相信有不少玩家都比較關心。肯定不少玩家還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了,下面就來一起看下吧。­  微信成語猜猜皇帝答案匯總­  1、天馬行空 2、刻舟求劍 3、盲人摸象 4、七上八下 5、虎虎生風­  6、怒火中燒 7、才子佳人 8、一箭雙鵰 9、家無二主 10、堆積如山
  • 儘管宰相對於皇帝,只能批評匡正,可是這種存在也是彌足珍貴!
    儘管宰相對於皇帝,只能批評匡正,可是這種存在也是彌足珍貴!一個以皇太子身份正常即位的30歲的皇帝,在位二十六年,會跟他的宰相之間發生怎樣的關係呢?首先,最高權力交接的過程中,宰相充當了重要的穩定器,阻止了可能發生的陰謀。
  • 皇帝宴請群臣聊家常,宰相惶惶不安,對兒子們說:國家要忘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藍字「關注」鵬說歷史
  • 皇帝靠造假繼位,宰相用四個字完美填坑,保了一個王朝幾百年
    此後,在宰相佐夫的輔佐下,消除了五代十國留下的許多分離主義政權,統一了全國大部分地區。既然已經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接下來就是帶領人民奔赴小康,而宋太祖卻離奇死亡。據史書記載,公元976年晚,趙光允召見弟弟趙光義,進了宮,一邊喝酒一邊進入了公淑宮。第二天早上,趙匡胤突然去世。為了認識武裝出身的趙允,身體一直很好,對他的死還是個未解之謎,但後世一般都有篡奪者。
  • 古語:宰相帶著石頭滿宮私奔,因為皇帝綁架了他的寶貝女兒
    很多書迷不知道該讀什麼書,不知不覺地陷入了缺書的境地,作為一個老粉絲,小編對此也很同情。小編繼續向粉絲們介紹好看的小說,讓粉絲們朋友們不睡覺就看癮了!如果你喜歡,記得收藏起來,以後就不怕書少了!迅速推開老太太,跑向她,繞著她走,點頭稱讚滿意。「嘖嘖嘖嘖,太美了,這是天上來的仙子嗎?」一個胖胖的老男人抱住她,不滿地對大鴇說:「媽媽,紅樓來了新人怎麼沒跟我提起,難道我會少給銀子嗎?」「就是嘛,媽媽你也太不講交情了,虧我為了做了這麼多事,到頭來還是這麼藏著掖著!」一個腳上長滿麻子的乾癟男人,看著碧娘。
  • 他是皇帝救命恩人,被冤枉獲罪,有人問如何處置,皇帝回答2個字
    在古代,開國皇帝們為了保持江山永固,總是愛在坐穩皇位之後,處理掉曾經為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們。這雖然是歷史的悲劇,但卻折射出人性的陰暗面。後來他當上皇帝之後,對張瓊十分重用,封他做了殿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是一個五品的官職。許多人納悶,為何他對自己的救命恩人,只封了這麼小的官做呢?實際上,殿前都虞候雖然官不大,但權力不小。
  • 皇帝指著一道菜問這菜叫什麼此人機智答三字,皇帝饒你一命
    熟悉這位皇帝的人都知道,他的多疑性格導致了許多開國功臣的慘死,而由於早年悲慘的經歷,也促使他對富豪產生與生俱來的仇視心理,比如其中一位在他建國立業路上幫助很大的富商——沈萬三。 當年沈萬三跟隨他四處徵戰,還出了一大筆錢為朱元璋的軍隊整修軍備,誰知等他坐上皇帝之位後非但不感恩戴德,反而還對沈萬三起了疑心,畢竟「無商不奸」,朱元璋便將他視為一味奪取民脂民膏的奸商
  • 李伯重:皇帝最重要的權力是什麼?
    在理論上,這些權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皇帝要依靠臣下去做各種工作,而要他們做工作就要給他們相應的權力,因此皇帝必須「出讓」一部分權力給臣下。 那麼,皇帝通常會「出讓」哪些權力而自己保留哪些權力呢? 皇帝「出讓」的權力首先是監察權。
  • 皇帝算壽命,算命先生不要命:比我多活一天,皇帝:御林軍何在
    高洋每次碰到算命先生都會問這個問題,但大部分算命先生都是阿諛奉承,說高洋長命百歲,最後被高洋痛罵一頓,因為這個答案他已經聽膩了。後來一位比較有個性的算命先生,想用一個特別的方法來吸引高洋的注意,算命先生見到高洋直接對他說:你活不過兩年。
  • 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宋代皇帝留下兩通御碑,一通在趙縣
    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在古碑中,最尊貴的有兩類,一是皇陵之碑,二是碑文由皇帝親自寫的碑。御碑由於等級和地位至尊至高,往往建有碑亭加以保護。我國究竟有多少的御碑呢?我國歷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撰寫碑文較多的有兩位,他們是清代的康熙和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