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父母的三觀越正,教育的孩子就越優秀?

2020-09-24 怪味胡豆之胡豆

生活在一個三觀極正的家庭裡是一個怎樣的體驗?

有個粉絲告訴我說:他的父母就是那種三觀特別正的人,說實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他感覺特別壓抑,從小到大父母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點錯,教育他對任何人都要有禮貌。寧願自己難受也要為他人著想。要懂事要謙讓,對別人的好要加倍償還。做錯事情永遠先檢討自己,不要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

按理來說這樣的父母應該是所有父母效仿的對象。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應該是很優秀的,擁有這種三觀的父母的孩子應該是幸福的。可為什麼真正生活在三觀極正的家庭裡的孩子卻只感覺到了壓抑?

三觀極正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的人格特徵有以下幾種,看你是否踩到雷區?

1、總是無條件的為他人著想

過分強調孩子為他人著想,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很容易以委屈自己為代價來換取別人的滿意。這樣教育的孩子沒有自我意識,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並且很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臉皮太薄,愛面子,做事情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很難做自己,也很難有自己的個性。

2、過分善良和謙讓,總想著吃虧是福,遇事處處忍讓委曲求全

三觀正的父母一般都很善良忠厚,一直秉承的是吃虧是福的觀念,凡事都是處處忍讓,委屈求全。並且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應該這樣,繼承他們的優良傳統。

這樣的教育,孩子一般懦弱自卑,遇到事情容易退縮,遇到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和事也沒有能力變的強勢,不能主動的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只想著吃虧是福。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如果你過分善良,只會成為被人利用的籌碼,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被別人無情的擄走。這就是為什麼剛從學校畢業的孩子很難適應社會的原因。

3、過分自責,本來不是自己的錯,卻一個人扛下所有

有的人犯了錯,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錯誤都是別人的。三觀太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即使這件事不是他的錯,由於他從小到大的思維模式和三觀,他每天都活在痛苦的自責中而鬱鬱寡歡。生活中這兩種極端人格都會嚴重阻礙自身的發展。

4、和父母關係緊張,家庭氣氛沉悶,性格壓抑,情感得不到宣洩

三觀極正的父母教育孩子總是高高在上,認為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的路還要多,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對的,孩子必須服從聽話,不容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最後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父母交流,只會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隱藏起來。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孩子在心理上離你越來越遠,真正的交流也會變的越來越少,在父母面前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快樂也會逐漸消失。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真正的陪伴不是你和孩子待在一起就夠了,真正的陪伴是交心和理解。

END

父母的三觀確實很重要,正確的三觀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但如果父母的三觀過正,就屬於偏執。這個社會本身就渾濁不堪,三觀太正只會讓孩子無法適從。

父母在教會孩子善良的同時也應該教給孩子鋒芒。教會孩子理解他人為他人考慮的同時也應該教給孩子怎樣和自己和解怎樣去愛自己。教會孩子謙卑忍讓的同時,也應該教給孩子怎樣主動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中國大部分的父母只教給孩子前者,後者卻被忽視。這兩者就像天平的兩端,一旦失去平衡,都意味著教育的失敗。

親子教育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父母不斷的學習和改進,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任何一個父母都不是天生的教育家,不能以父母比孩子年長為理由,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而不去學習和提升自己。

每一位父母都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自認為正確無疑的教育方法或許根本就不適合你的孩子。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知道跳出自己思想的桎梏反思自己,那對孩子來說將是一輩子的不幸。父母一輩子的心血也可能因此付諸東流!

相關焦點

  • 父母越捨得給孩子花錢,孩子就越優秀嗎?
    現在的家長們,都很捨得在教育孩子上下血本。買昂貴的學區房、報各類興趣班、送孩子上精英輔導課等等,只要是對孩子教育有幫助的事情,父母們砸鍋賣鐵也要做。但這些,大多是外在形式的捨得。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不僅要重視物質的投入,更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培育。
  • 是不是孩子學歷越高,父母的教育越成功?
    近期由於疫情影響,父母、孩子在家相處的時間比較長。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的焦慮明顯上升。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不好好學習,將來考不上大學。孩子沒有高學歷,將來怎麼立足社會,怎麼成家立業? 是不是孩子學歷越高,父母的教育越成功?答案是否定的。
  • 「自私」教育:父母「使絆子」,孩子越磨礪越優秀
    孩子終將成長,父母總要放手。然縱觀現實,在中國式親子家庭裡,愛過滿,成為束縛,反羈絆了孩子前行的路。父母以為自己用「無私奉獻」成就了孩子,卻其實,家長自以為轟烈烈的犧牲,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與負擔。事實上,「自私」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 別拿孩子不夠努力說教,越成功的父母,越不會這樣教育孩子
    這句話一出便引來了各界人士的解讀,認為她女兒即便再普通,也一定比普通家庭加倍努力的孩子要優秀,因為她所享受是清華附屬學校的教育資源,是很多普通家庭再怎麼努力都夠不著的。 其實在生活中,孩子考不上好大學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只會責備孩子不夠努力,認為孩子在學校沒有好好學。不然別人能夠考好的成績,為什麼自家孩子就不能。越是告訴孩子努力就會成功的父母,越無用。反而那些自身就很成功的父母,他們越不會這樣教育孩子。 △ 為什麼普通父母都喜歡拿孩子不夠努力說教?
  • 班主任提醒: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
    紀錄片《鏡子》裡曾有一句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面對生下來純潔如白紙的孩子,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父母必須明白: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
  • 父母越能「忍」,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李嘉誠說:父母事業再大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子女教育上的失敗。教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絕對是我們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作為父母,最可貴的就是時常反思,不以錯誤的方式埋沒了孩子的成長成才。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不同心態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天差地別。
  • 認真陪孩子玩的父母,會讓孩子「越玩越優秀」
    但是,究竟應該陪孩子玩些什麼遊戲呢?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玩對了」遊戲,還可以讓你的孩子「越玩越優秀」?最近,我發現了一本超實用的書——《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 書中以戲劇學校裡訓練演員的系統學習方法為基礎,結合孩子的成長和認知發展特點,總結出了適合3—12歲孩子的100種遊戲,簡直就是一本專門寫給「不會玩遊戲」家長的「實用寶典」。
  • 3分鐘教育短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自負,孩子越不幸!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黃金殿堂」 … 被線拴住了手腳的艾倫,被精準地控制著進展著每一步,機械地向殿堂頂端走去。 而在另一端,艾倫的父母正提著線,看著順從的孩子,臉上露出滿意而欣慰的微笑。
  • 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有些家長也許會覺得自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上學了,而且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那樣孩子一定能成才。
  • 渭小父母學堂——這樣的爸媽,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這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家長和2萬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給後面的學習階段帶來難以預估的消極影響。調查顯示,與孩子的成績優秀呈正相關的不是買禮物、給零花錢這些物質獎勵,而是父母雙親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親子溝通模式以及家人間良好的情緒理解與反饋。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只有愛與教育並行,孩子才能越來越出色。但現實往往是,父母越愛孩子,教育就越是寸步難行。父母無底線無原則的疼愛,導致孩子成長受阻,更容易毀掉孩子一生。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當我問她同樣問題時,她給我細數了自己育兒的經歷:作為擁有高學歷教育背景的父母,她和愛人都認為教育孩子從小抓起,她也一直致力於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的習慣,培養祖國的花朵,從小娃娃做起,身體力行的陪伴孩子。
  •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知道的道理:利用"馬太效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如今的網絡時代誘惑多了,不少孩子也難守本心,容易沉迷遊戲。很多父母恨鐵不成鋼,沒事就數落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知恥而後勇,奮發向上。然後他們無奈地發現,孩子越說越叛逆,越說越差。如果父母長期忽視或者是貶低自己的孩子,會讓他們變得缺乏自尊,或自尊心受損,自暴自棄,上進心減弱並且不想改變,越不改變就變得越差,然後陷進一個死循環。
  • 人人都想做一個優秀的父母,但有幾個知道優秀父母的標準是什麼?
    無論是以前「小皇帝」似的教育,還是現在帶著孩子去旅行的教育方式,我們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儘管父母們採取的方法不同,但是這個目標是不會變的。對於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正因如此,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教法。但是,培養一個優秀孩子,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就是父母。
  • 《狼王夢》優秀的父母為什麼沒有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缺成長機會
    《狼王夢》優秀的父母為什麼沒有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缺成長機會故事中很好的詮釋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這樣優秀的父母,為什麼沒有教育出優秀的子女呢?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子女沒有成長的機會,父母太優秀,全都代辦了。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好的父母嘴上應該有一個拉鏈,不對孩子隨心所欲的說話。以下的說話方式或者說溝通方式是不是很熟悉。以前在新聞當中聽說過一個北大的才子把父母拉黑6年的事情,就是因為父母的控制欲太強,總是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嘴裡時時刻刻的說不許這樣的話,才會讓孩子奔潰。
  • 想讓孩子自律,這3件事父母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孩子越優秀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不同的國家因為國情不同,因此在教育上的理念也是完全不同的,隨著國內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理念也在不斷的進步,教育上的理念也越來越講究科學,而傳統式的中國式教育中很多弊端也被父母們發現。
  • 父母優秀是孩子優秀的前提
    這本書是他寫給孩子的信,我剛讀了個開頭,就覺得人家很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拿他孩子不想練鋼琴這一件事來說,他就可以從好幾個方面舉例子,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心悅誠服的去繼續堅持學習。這不正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所欠缺的嗎?這個世界上很多職業和工作都是需要合格證的,唯有父母沒有什麼證件,直接上崗了。
  • 家長越管孩子越反抗?了解「禁果效應」,正確教育孩子
    劉先生有的時候也特別的懊惱,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減少反抗的想法呢?其實現如今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的訓斥的時候,都會選擇反抗和不聽話,其實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我們最應該思考的就是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不對呢?而且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況時,我們就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沒有合理的利用禁果效應呢?
  • 這四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對孩子的教育,不光依靠學校和老師。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那麼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肯定就是言傳身教,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模仿能力一定大於他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小孩子是靠模仿我們大人來進行學習的,那麼家長們教育孩子就必須要有時間,要有充足的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