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歲至10歲兒童中,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比例高達14.6%。12月5日,《中國18城市兒童生長發育和營養補充消費者認知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京發布。近年來,我國兒童生長發育水平雖然不斷提升,但兒童生長遲緩的現象仍然不在少數。
    白皮書於今年9月至11月在全國18城市範圍內進行「兒童成長發育和營養補充消費者認知」的大規模消費者調研,對中國一二三線城市兒童生長發育落後及相關因素、營養不良、兒童不合理膳食行為、家長認知偏差、營養補充的選擇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度考察,涉及受訪家長近3000人,旨在向公眾介紹中國1歲至10歲兒童生長發育和營養補充現狀,以期為中國兒童營養補充提供更加專業、科學的解決方案,報告由雀巢健康科學小佳膳攜手孩子王、麥肯健康聯合調研發布。
    此次調研顯示,我國1歲至10歲兒童中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比例高達14.6%,生長發育落後兒童所佔的比例,不同城市級別、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之間無顯著性差異。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2018》顯示,全國範圍10歲以內年齡段的兒童數約為1.47億人,以此估算,全國範圍內身高發育及體重發育低於P10的兒童各有1470萬人,數量龐大,值得每位家長關注和警惕,需要對於這些生長發育落後的兒童給予重點關注並及早幹預。
    
    白皮書指出,在多種可能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的因素中,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兒童的營養問題會影響其生長發育,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抵抗力下降、智力發展緩慢、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對其成年後的健康和發展也會產生長遠的不利影響。
    統計分析顯示,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最直接相關的因素包括飲食習慣、營養及外部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其中就餐習慣不好(如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邊玩等)、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營養攝入不足/吸收不良等因素,與兒童生長發育落後的相關性較高,而這些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又普遍存在於受訪的全部兒童中,提示我們應該對這些現象給予必要的重視和幹預,及早發現並幹預這些可逆因素,有助於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及時改善生長發育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長發育落後兒童中,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營養吸收不良、孩子經常生病及精神狀態不佳的現象發生的比例顯著高於正常兒童,而對於有這些現象的兒童來說,進行額外的營養補充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可以選擇富含營養素均衡全面的兒童全營養配方粉。
    此外,在當前12歲以下的兒童中,營養不良和肥胖問題同時並存。在「小胖墩」較多的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孩子存在生長發育遲緩的風險。由於這兩類人群數量都不少,因此這一狀況被稱為「雙峰現象」。如今,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對兒童的肥胖問題比較重視,但是對營養不良、生長發育較為遲緩的兒童,重視程度則不夠。相當多的家長都對生長發育遲緩問題不太了解,或者不能正確認知孩子的生長發育衡量指標。
    就目前的我國兒童營養發育現狀而言,不合理膳食行為比例較高,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普遍存在於受訪兒童中。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身高或者體重不達標時,當務之急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不能夠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孩子,就必須採取科學的手段,藉助專業的力量,為孩子增強體質、促進身高和大腦發育,以及補充營養元素,從而對現狀進行改變。
    在當日的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醫師、知名專家劉莉表示,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兒童的營養問題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抵抗力下降、智力發展緩慢、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對其成年後的健康和發展也會產生長遠的不利影響。目前我國兒童的日常膳食主要依靠家長或撫養人來安排,因此對家長開展科學合理的膳食營養知識宣傳是提高其營養認知水平,保證兒童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健康成長的關鍵。
    同時,專家建議,兒童的定期體檢非常必要,它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監測和發現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早發現、及早幹預,而一些科學易用的評估工具也可以幫助家長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