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孩子的健康成長發育一直以來是社會和家長們非常關心的話題。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春期性發育、身高和心理等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梅州市人民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溫志園表示,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應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發育,及時診斷和幹預兒童生長發育遲緩,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如何判斷孩子發育是否遲緩?
「很多有生長障礙的孩子在幼年與正常孩子無異,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溫志園說。目前臨床上,一般用標準差法或百分位法來判斷孩子發育是否遲緩。最明顯的就是身材矮小,即兒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同種族正常兒童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3個百分位,就可診斷為矮小症,如果比同齡孩子個頭矮5-10釐米,家長就應該引起注意。此外,如果孩子生長速率高於正常值,也應警惕性早熟問題,當孩子身高驟增且出現常常頭痛、嘔吐等情況,需要及時排查腦垂體病的可能。
溫志園告訴記者,導致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因素的存在,也跟後天生長環境、營養攝入吸收有關。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遺傳因素兒童生長發育的特徵,體質,潛力,限度等都受父母的遺傳因素所制約。比如,身高、皮膚、面部特徵等等。
◆內分泌因素人體的生長主要是由各種激素所調節的,生長激素和性激素尤為重要。最常見有垂體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會出現身材矮小;性激素可使骨骼較早融合,影響生長發育。還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同樣也會導致孩子生長發育遲緩。
◆營養攝取不足有些寶寶挑食、 厭食,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或不均衡,導致孩子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正常的生長變異如家族性矮身材、體質性發育延遲以及低出生體重性矮小等。
◆病理性原因如染色體異常、代謝性疾病、骨骼疾病(骨軟骨發育不全)、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生長遲緩。
不同年齡段孩子生長速度有差別
生長發育遲緩往往是兒童疾病的早期信號之一。正常兒童不同年齡段生長速度不同。一般正常的足月新生兒身長50釐米左右,出生後第一年生長最快,身長可增加25-30釐米。出生第二年身長增加10-12釐米。2歲以後至青春發育期前(即女孩10歲,男孩12歲前)每年身高增長5-7釐米。
此外,青春發育期(即女孩10-18歲,男孩12-20歲)生長可再次加速,女孩平均每年增長8-9釐米,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可增長20-25釐米;男孩平均每年增長9-10釐米,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可增長25-30釐米。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身高增長與上述規律不符,就應引起注意,及時到醫院就醫尋找原因。
對於孩子生長發育和長高問題,社會和家長存在很多誤區,使孩子錯過了最佳的幹預治療時機。溫志園表示,超過半數家長沒有科學測量兒童身高的習慣;部分家長誤認為只要營養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趕上;甚至有些家長缺乏足夠的了解,在發現孩子矮小後固守「晚長」等錯誤觀念盲目等待。
市人民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們應每3個月定期檢測孩子身高,有條件的可通過生長發育曲線圖進行有效評估。如果發現孩子矮小或偏矮,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確診,對孩子身高進行科學有效的幹預。(江波)
相關連結
梅州市人民醫院兒內科為梅州市醫學重點專科。科室診療範圍:兒童呼吸道疾病,並開展了難治性兒童腎病、兒童生長發育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研究。率先開展了兒童腎穿刺活檢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術、性早熟、矮小症的診治等新技術。 科室相關檢查設備齊全,能實行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性激素激發試驗、骨齡評估、甲狀腺功能、性激素水平、微量元素、染色體核型分析及垂體CT或者MRI等檢查。
本期健康護航使者:
溫志園:梅州市人民醫院生長發育專科醫師,副主任醫師
擅長:兒童性早熟、矮小症疾病的診治。從事兒科工作十餘年,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有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