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發育早知道:早期幹預是什麼?|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2020-09-05 長和大蘊

早期幹預是什麼?

早期幹預是指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豐富環境的教育動,它用於發展偏離正常或可能偏離正常的5-6歲以前的小兒。通過這種措施,希望使兒童在體格、運動、智力、語言、行為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廣義來說,早期幹預就是針對所有孩子的早期發現,包括: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訓練;

狹義來講,就是針對有高危因素的孩子,重點監測篩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的一系列豐富刺激和康復訓練活動,以達到減少傷殘兒發生、提高兒童健康素質、給予適當家庭的指導,讓他們儘快回歸軌道的目的。


較常見需進行幹預的情況有哪些

☑ 運動發育遲緩

比如到了相應月齡仍不會抬頭、翻身等

☑ 語言發育落後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孩子無目的、無計劃地亂動

☑ 智力低下

也叫精神發育遲緩,即孩子智力發育滯後

☑ 孤獨症

有三個特點,社交障礙,跟人溝通有障礙,眼睛不會注視,跟人親近程度差,跟同齡孩子不會一起玩;其次是語言發育落後;第三是刻板行為,特別專注某一活動,比如不斷原地轉圈等。

談到早期幹預,需要強調的是早期幹預裡面的「幹預」,「幹預」這個詞首先確定了其獨特的醫學背景。

以具有高發育風險的早產兒為例

對他們的早期幹預是以促進早產兒各個功能區的發展並規避其發育風險為首要目的一種療育手段。是從專業角度,根據療育專家對孩子的發育情況進行的全面評估,然後跟據評估結果制定有計劃、有目的的功能區促進方案並實施,最終使早產兒實現追趕性成長。

而且,早期幹預也不等同於現在市面上各大早教、育嬰機構裡面單純的親子教育,早教和育嬰機構更多是從教育的角度讓孩子「生活的更好」,而面對高發育風險的早產兒,是生存和發展並存的,因此在實現生長發育追趕的同時關注孩子其他方面,比如運動能力,心理等。

所以,早期幹預是醫教結合的方法,對促進早產兒各功能區的發展更加有針對性、有目的性。


其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早期幹預另外一個核心,就是「早期」。

「早期」也有兩個層面:

一是儘可能在低年齡段(0-2歲之前)讓早產兒接受早期幹預,因為嬰幼兒在0-2歲中腦部發育是最快的,腦細胞的代償能力也是最強的,所以在這個階段進行早期幹預效果最好。

第二是在孩子還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的情況下,進行早期幹預。很對家長會有疑慮,認為我的孩子現在看起來並沒有任何問題,為什麼要進行早期幹預?

其實,早期幹預也是一種預防的醫學手段,目的是把孩子的發育風險控制到最小化,防範於未然。就像嬰幼兒為什麼要接種疫苗的一樣,主要是預防孩子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如果預防沒有做好,等到孩子真的有了問題,那就不是早期幹預能夠完全解決的了,而且耗時耗力,並且也會對孩子未來的心理髮育留下陰影。所以,儘早進行早期幹預,是每一個寶寶和家長必須完成的功課。

最後,早期幹預是一種無創的,但臨床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預防和降低兒童成長發育風險的方法,而且早期幹預所採用的方法,全靠外界豐富的環境刺激及合理的訓練,不吃藥不打針,按照時下的公益理念,早期幹預方法是一種「綠色」的環保療法。

相關焦點

  • 兒童言語和語言發育異常有哪些信號?|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什麼情況說明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造成兒童言語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很多:聽覺障礙、構音器官的異常、智力發育遲緩、不良語言學習環境、自閉症、心理因素……都會對兒童的發育造成影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和特點,學說話的時間早晚各有差異,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語言發育異常請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檢查和治療。
  • 家長該如何監測孩子發育情況?丨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發育監測對照兒童發育裡程碑,檢測觀察孩子如何隨著時間增長和變化,以及孩子在遊戲,學習,口語,行為和移動方面是否達到發育裡程碑。父母,祖父母,幼兒提供者和其他照料者可以參與發育監控。可以使用裡程碑的簡短清單來查看孩子的成長情況。如果發現孩子沒有達到裡程碑,請與醫生聯繫。
  • 安全型依戀-兒童心理髮育的營養劑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這種兒童實際上並未形成對母親的依戀。如俊俊寶寶就屬於迴避型依戀。母愛與感情依戀是孩子心理髮育的「營養劑」,各種教育環境刺激是心智潛能的「開發劑」。1歲被測定為「安全型」者,追蹤至3.5歲時,自尊、同情和積極性情感較高,消極情感較低、朋友更多。6歲時有適應不良和行為問題的男孩,與1歲時屬「非安全型」相關。兒童早期依戀類型對成年期行為有很大的影響,「非安全型」孩子,往往對人缺乏信賴、缺乏自信、人際關係不良等。建立牢固、積極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培養孩子現代素質的基礎。
  • 寶寶撫觸與體操,手法很重要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出生後接受撫觸訓練的寶寶,情緒較安定,莫名其妙的哭吵少了;撫觸後入睡也很快,睡得較踏實;吃奶的量逐漸增多,體重增加明顯;撫觸的同時還活動了寶寶全身的肌肉,使機體長得更健壯;尤其適合生病的孩子,能減輕疼痛和不適的感覺、縮短治療的過程。撫觸能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緩解腦癱患兒的肌障礙狀況等。
  • 深圳長和大蘊受邀參加特殊兒童綜合發展幹預策略工作坊培訓
    為加強相關醫務人員對特殊兒童的認識,提高康復治療師對特殊兒童的幹預技能,2020年11月7日,由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與心理健康中心主辦的《特殊兒童綜合發展幹預策略工作坊》在深圳舉行。深圳長和大蘊受邀參加了此次培訓活動,為國內相關醫務人員及康復治療師進行培訓學習,為我國特殊兒童康復教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指尖上的樂趣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對於孩子來說,學寫字更是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需要孩子生理和認知能力發育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水到渠成。接下來,小編將重點為大家介紹如何從手部精細動作方面為孩子們做好寫字前的準備。孩子在開始學寫字前需要具備的能力一些大肌肉的協調能力良好的平衡性肩膀的穩定性手指及手腕肌肉的運動和力量的控制雙手協調能力良好的手眼動作協調首先,從兒童成長發育的角度上來說,嬰幼兒時期在粗大運動(臥、爬、坐、站、走)的發展影響了一些身體大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
  • 促進孩子生長發育,我能做些什麼?|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前言父母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平日裡的養育理念,所提供的環境,與孩子的互動方式等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產生影響。促進發育最重要的方式是您要和孩子一起玩,並且為他們創造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而足弓由跟骨、距骨、舟狀骨、楔狀骨及蹠骨所構成,一方面是靠骨骼發育成形,另一方面依賴關節韌帶自然變強變緊而支撐起整個足弓,故幼兒韌帶較松時足弓負重會變扁,年紀增長韌帶變緊而足弓成形。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的發育,無需治療或想辦法加速發育。大多數情況下,扁平足是沒有什麼危害的,但它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在充分的信息輸入基礎上,大腦才能夠持續不斷的進行感覺統合過程,孩子的大腦也會隨之不斷發育成熟,大腦分工越來越好,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會越來越強。7個感覺發育不良好不成熟會影響到每個階段的整合,也最終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原來這位家長的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了,經常咬人,已經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家長投訴很多次了。孩子小時候就有這個問題,家裡一直覺得孩子淘氣長大就好了,但是中班了還是咬人,家長怕繼續下去孩子很有可能被學校勸退。媽媽特別著急,輾轉找到了長和大蘊兒科診所,希望我們能幫到孩子來糾正這個問題。
  • 什麼是跨中線能力弱?「笨」的專業解析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日常生活中,比如穿上襪子,鞋子(特別是綁鞋帶)和腰帶非常困難,用剪刀,用叉子或餐刀切割食物,雙手無法協調完成什麼原因? 他們是精細運動能力項下的一個分支——」跨中線「能力弱。什麼是跨中線?跨中線能力在大腦發育水平和運動發育水平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腦發育水平上,跨中線能力的缺乏可能表明大腦的左右半球沒有進行很好的溝通。左右大腦半球是通過一團叫做胼胝體的組織進行溝通的。因為每個半球執行不同的任務,所以為了協調好學習和運動,通過胼胝體進行左右腦半球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 孩子的無限可能,由一個決定開始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你可能無法想像,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回應有多麼的敏感和急切。他們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海綿,永不疲憊地吸收著營養,然後不知不覺轉化成了自己成長的養料。閱讀便是他們汲取養料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繪本對寶寶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有意識地為培養孩子閱讀繪本,但還是有些人會問,寶寶那麼小,能看得「懂」嗎? 實際上,在寶寶能真正看「懂」前,好的繪本確實是能幫助寶寶更好地學習語言。
  • W坐姿會給孩子帶來的危害難以想像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什麼是W型坐姿?W姿勢是非常不好的長時間,頻繁的W型坐姿,會對小孩的生長發育和成長規律造成不良影響。2容易使得肛部變淺孩子在早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以,左手只能接觸身體左側的物體,右手只能碰右側的,這將影響他的身體協調性的發展;還會使得小孩難以將身體重心和身體重力由一邊轉移到另一邊。
  • 論兒童發展中假裝遊戲的作用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家長千萬不要小看「過家家」,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假裝遊戲絕非是簡單的活動,而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遵守什麼規則,不妨和他們玩一下過家家。
  • 手把手教你,如何給寶寶做撫觸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撫觸的好處嬰兒撫觸是指在科學的指導下,有技巧地對嬰兒全身進行愛撫和觸摸嬰兒撫觸除了可以增加生長激素分泌,促進小兒生長發育,使寶寶肌肉更健康,關節更靈活之外,還能提高小兒抗病能力、促進疾病兒童的康復,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增進寶寶的體重等。
  • 我的孩子什麼時候能走路?|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我的孩子什麼時候會走路?比如腦癱孩子在不同發育階段的能力如何?在達到不同階段發育階段所花的時間?孩子探索自身和環境的意志和積極性?孩子的撫養環境?我們先來談談孩子在身體發育不同階段所能達到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裡程碑。
  • 如何來支持理解和表達能力差的小朋友?|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什麼是視覺支持?肢體動作環境線索(比如吃飯時把餐具食物拿出來)圖片物體(比如讓他玩球,就把球拿出來)書面語言(用文字寫出來)那有沒有具體的方法呢?當然有!日程安排表:列出要做的活動,讓小孩子有心理準備,然後要做哪個活動,就把箭頭推到哪裡,他就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了
  • 早產寶貝,媽媽拿什麼來餵養你?|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是個早產兒從新生兒科出院一星期了遵照醫囑來看兒童保健醫生一方面,早產兒營養儲備先天不足,而出生後又要追趕性生長,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面,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使得供需矛盾突出,強化營養成了部分早產兒不二的選擇。強化營養能保證早產兒良好的生長和神經系統預後,但過度餵養會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的風險,如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把握強化營養時機?
  •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他私底下也什麼道理都懂,但實際要用的時候就會張不開嘴。請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首先,帶孩子進入社交場合前,先預告他/她會見到哪些人,可以怎麼稱呼他們,如果有照片可以和孩子分享,也可以先讓孩子看看他/她會見到的人長什麼樣子。而在孩子開不了口打招呼的時候,強迫孩子打招呼會讓孩子更不自在,避免說「你不要害羞」或「他/她太害羞了」等可能讓孩子感到尷尬的話,可向對方表示孩子還沒有準備好打招呼,並跟孩子說明他/她可以在他/她準備好的時候隨時問候對方。
  • 如何為自閉症兒童選擇合適的玩具及遊戲?|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如何為自閉症兒童挑選合適的玩具和選擇遊戲呢?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玩具購買或使用玩具時,應該考慮孩子的發育年齡玩具太多可能會讓自閉症孩子不知所措和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在自閉症兒童享受一個遊戲或活動之前,可能需要多練習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