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解析

2020-09-05 職教圈APP

一、中職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

中職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性質與任務、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和附錄7部分。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明確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是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課程任務是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職業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方法、數學思想和活動經驗;具備中等職業學校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在繼續學習和未來工作中運用數學知識和經驗發現問題的意識、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創新意識,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

課程標準研製小組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依據,參考《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徵求意見稿),認真分析和研究中職學生應該擁有的數學素養,列舉出中職數學學科的16項數學素養,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從中提煉出中職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最終確定中等職業學校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數學運算、直觀想像、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據分析和數學建模,並從數學學科內涵、學科價值和教育價值三個方面界定了核心素養。依據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確立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目標。

(三)課程結構

確定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由基礎模塊、拓展模塊一和拓展模塊二構成。其中,基礎模塊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必修內容;拓展模塊一或拓展模塊二是限定性選修內容或任意選修內容。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的總學時不低於144學時,8學分。其中,基礎模塊是必修內容,不低於108學時,6學分。拓展模塊一或拓展模塊二可單獨作為限定性選修內容,也可作為任意選修內容,限定性選修內容總學時不低於36學時,2學分,各地區或學校可依據地方資源、學校特色、專業需要及學生實際情況,從拓展模塊一和拓展模塊二的教學內容中自主選擇。

(四)課程內容

中職數學課程標準明確了基礎模塊的課程內容,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一都包括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3條主線內容。

1.基礎性是基礎模塊內容選擇的基本依據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重要工具,數學基礎模塊應是中職學生學習的公共課程。作為基礎內容,要求所有中職學生必須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提升數學核心素養,達到學業水平一的要求。強調數學學科的基本結構,以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為主線,有助於學生記憶知識、理解與把握整個數學學科,有助於學生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有助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2.發展性是拓展模塊一內容選擇的主要依據

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將來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需求,拓展模塊一仍以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為主線,但這些內容是對基礎模塊內容的延伸和拓展。

3.職業性是拓展模塊二內容選擇的主要依據

拓展模塊二的內容包括7個專題:數學文化、數學建模、數學工具、規劃與評估、數學與信息技術、數學與財經商貿、數學與加工製造。另外,還有若干個數學案例:數學與藝術、數學與體育、數學與軍事、數學與天文、數學與風險等。這些內容是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育職業特色的體現,注重學生未來就業所需要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養成及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

(五)學業質量

學業質量是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特色之一,屬於內容標準,是對以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的教學內容的規定和闡述,表達的是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本質上屬於表現標準,是對學生在完成中等職業教育時應具備的基本素養與應達到的具體水平的明確界定和描述。因此,學業質量要求的描述緊扣情境與問題、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表達、交流與反思、地位與作用,突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6個方面。

依據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將學業質量水平劃分為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中職學生畢業應當達到的要求;水平二是中職學生進入高等職業學校學習應達到的要求。數學學科是中職教育的基礎學科,制定科學、嚴謹、規範、有效的數學學業質量水平,有利於提高評價的診斷、激勵、導向、鑑定、監督與調節功能,推進中職數學課程評價標準理論的研究和發展。同時,更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達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的,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

(六)課程實施

中職數學課程標準從教學要求、學業質量水平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地方與學校實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與建議。在教學要求方面強調教學要遵循數學教育規律,圍繞課程目標,發展和提升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按照課程內容確定教學計劃,創設教學情境,完成課程任務;教學要體現職教特色,遵循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規律;教學中要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職業道德修養,提高職業素養。在學業水平評價方面明確了評價原則,改進了評價方式,落實考試與命題並提出了評價結果的運用。在教材編寫方面提出教材內容的規範性、科學性、適用性、職業性、人文性和時代性。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方面強調了文本資源、數位化資源和特色資源的開發。在地方與學校實施課程的要求方面強調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職業教育教研機構和中職學校在落實課程標準實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職數學課程標準的突出特點

(一)課程定位準確

數學課程是文化基礎課,其最大的特點是文化屬性和工具屬性,其立足點是側重文化的育人功能,所以,明確中職數學課程是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課程。

關於中職數學課程的定位看似簡單,其實已經歷過20多年的改革歷程。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中職數學課程是為專業課服務的一門工具課,從1997年的第一版中職數學教學大綱開始,到2009年的第三版中職數學教學大綱在這個認識上達到了頂峰。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中職數學為專業課服務仍未見成效,而應該學的基礎數學內容卻持續萎縮。在對專業課老師的調研中,他們說得最多的話是:「你講好數學,打好基礎,與專業結合,為專業服務這個工作讓我們專業課老師來做。」因此,將中職數學課程定位為一門基礎課程,還原中職數學課程的本質屬性,是本次中職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大突出特點。

(二)模塊設計科學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設置了基礎模塊、拓展模塊一和拓展模塊二。基礎模塊是所有學生的必修內容,面寬內容淺,體現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等特點,發揮數學課程的科學性、抽象性、嚴謹性、邏輯性、應用性、前瞻性等優勢,全面提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所表現出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

拓展模塊一與拓展模塊二則適應學生的不同選擇需求。顯然,拓展模塊一的內容是對基礎模塊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拓展模塊二注重學生未來就業所需要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養成及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實際上也是對基礎模塊內容的延伸和拓展。這樣的模塊設計使課程內容在模塊與模塊之間,以及模塊內部之間成為有機整體,梯次遞進,做到普遍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的有機統一,使課程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更具可操作性,有利於數學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有利於培養目標的實現,也有利於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使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

(三)課程內容適當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圍繞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三條主線設置課程內容,既注重和強化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公共數學基礎,又關注中高職數學知識的銜接,同時注重中等職業教育數學學科的核心知識體系,三條主線貫穿於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一,使教師和學生感受到條理清晰的知識脈絡,並將2009大綱中基礎模塊的10個知識單元調整為8個,部分知識單元降低了難度。少而精的內容與學時安排符合中職學生學習的特點,有效解決了部分中職學校無法完成基礎模塊教學內容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基礎模塊「知識面要寬,教學內容要淺」的原則,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基礎性和發展性。

(四)職教特色突出

中職數學課程標準拓展模塊二設置了7個專題和若干數學案例,課程內容凸顯與專業課內容的聯繫和配合,同時鼓勵中等職業學校結合本校實際,自主開發更多實用、易學、有趣的專題和案例,拓寬了限定性選修內容的覆蓋面,增強了不同專業學生的選擇性,使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更具職教特色。

(五)學業水平合理

中職數學課程標準針對學業質量的內容、標準和實施提出明確指導意見和具體要求,對學業質量水平進行了分類,要求中職學校通過學業質量水平測試對學生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這是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最關鍵的環節。與普通高中的學業水平相比,迴避了在綜合情境中探求數學問題的要求,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中職數學課程標準的研製與頒布是深化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課程標準應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接受檢驗並不斷完善,確保學生在中等職業學校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具備一定的實踐和創新意識,成長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本文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20期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課標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據悉,教育部自2017年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製工作。
  • 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課標
    以新課標引領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改革 2020-01-20 來源:教育部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
  • 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孫競)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
    日前,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您談談《標準》研製的背景。  2009年以來,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等公共基礎課教學大綱,對於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思政如何實施
    文件不僅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各級各類學校實施課程思政提出了要求。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數以億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更要增強實施課程思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筆者認為,課程思政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理念先行,實踐緊隨,知行合一。
  • 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各地、各校要採取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專業標準》學習宣傳活動,幫助廣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師範生準確理解《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專業標準》的內容要求,把《專業標準》作為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專業發展水平的行為準則。要緊密結合實際,抓緊制訂貫徹落實《專業標準》的具體措施。依據《專業標準》調整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方案,科學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
  •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
    請在信封上註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徵求意見」字樣。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專業標準》是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合格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範,是引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則和依據。
  • ...人就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答記者問
    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請介紹一下研製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的背景和意義?  答: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 教育部就頒布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答問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是教師專業發展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明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規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育教學活動,引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嚴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環節,必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制定教師專業標準也符合國際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潮流和趨勢。
  • 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發布 師生比達到1:20
    教育部要求各地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對中等職業學校進行檢查評估,對不達標的中等職業學校要通過加強建設、資源整合、布局調整等措施,限期達標,切實改變部分地方中等職業學校散、小、差的狀況,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建設上規模、上水平。
  • 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
    本報訊(記者李劍平)日前,教育部針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簡稱《專業標準》),把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 教育部印發新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簡稱新設置標準)的通知,要求中職學校專任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數不低於20%,專業教師數應不低於本校專任教師數的50%,其中雙師型教師不低於30%;每個專業至少應配備具有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2人。
  • 教育部出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舉措——教育部出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日前,教育部正式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這是繼去年2月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之後,教育部印發的第四個教師專業標準,是我國教師專業化建設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推進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
  • 專家解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經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教育部頒布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
  • 教育部就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公開徵求意見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29日從教育部獲悉,由教育部研究制訂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    據了解,標準(試行)是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合格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範,是引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則和依據。
  • 突泉縣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公共基礎課序號課程名稱主要教學內容和要求學時1語文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開設,並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3602數學依據《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開設,並與專業實際和行業發展密切結合
  • 宿州保全中等職業學校
    宿州保全中等職業學校,是由保全集團投資興建、中國安保行業唯一一所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依託保全集團,全面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方針,以保全集團的發展理念為辦學思路,以創建全國一流的安保職業學校為宗旨,致力於培養中國安保行業的高新技術
  • 東方市職業技術學校教師作品獲2020年海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技能競賽三等獎
    >155實訓課程教學設計比賽(個人項目)海南城市職業技術學校王徵祥三等獎156實訓課程教學設計比賽(個人項目)海南省工業學校王冠林三等獎157實訓課程教學設計比賽(個人項目)臨高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張桃桃
  • 2020重慶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獎名單
    序號 作品名稱 競賽項目 競賽組別 學校 作者 獲獎等級1 《明德守業修身心,躬行踐履電商人》 公共基礎課程組 思想政治課程組 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 傅鈺涵,蘇妮妮,陳惠,韓文珠 一等獎2 溶液和電解質溶液的配製及應用
  • 中等職業學校實行學分制改革的思考
    實施學分制有利於創建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實施學分制必須轉變思想觀念,簡政放權,制定配套的教務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隨著中等職業學校改革的深入,學分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並在一些中等職業學校開始試行。中等職業學校實行學分制是中等職業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