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課標

2020-12-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以新課標引領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改革

2020-01-20 來源:教育部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據悉,教育部自2017年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製工作。其間,同步組織研製並於2019年10月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分為必修課程、限定選修課程和任意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物理、化學為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此次發布的是其中5門課程標準,另外5門將於近期陸續發布。

  課標的研製遵循《方案》總體要求,由課程性質與任務、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等6個部分組成。課程性質與任務部分規定了課程性質為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必修課,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部分明確課程學習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課程結構部分規定課程模塊構成和學時安排,模塊一般分為基礎模塊、拓展模塊(職業模塊);課程內容部分明確課程的內容要點,提出相關教學要求;學業質量部分描述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分為畢業和升學兩個水平等級。課程實施部分對教學、考試評價、教材編寫、資源開發等提出要求。

  與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新課標主要呈現五方面特點。一是體現新精神、新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要求,體現新知識、新技術。二是凝練學科核心素養。立足中等職業教育實際,充分挖掘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的獨特育人價值。三是明確學業質量要求。強調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等提供依據。四是體現高中階段共性要求。充分發揮中職公共基礎課育人優勢,夯實中職學生文化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五是彰顯職業教育特色。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聯繫,注重與專業課程相互配合,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根據《方案》要求,各地要指導區域內中等職業學校開齊國家規定的公共基礎課,開足規定學時。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的學時一般佔總學時的1/3,不低於1000學時。原則上每學時按45分鐘計,18學時為1學分。必修課程共計48學分,所有學生必須修滿規定學分。

  圍繞課標的實施,各地將結合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積極組織師資培訓、開展教研活動,準確把握教學要求、做好教學設計,合理運用各類教學資源,推動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進一步加強中職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更好地滿足公共基礎課程教學需求;對接課標中的學業質量要求,豐富評價形式,重點考核學生運用知識分享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責任編輯:曹建)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課標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據悉,教育部自2017年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製工作。
  • 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孫競)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解析
    (三)課程結構確定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由基礎模塊、拓展模塊一和拓展模塊二構成。其中,基礎模塊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必修內容;拓展模塊一或拓展模塊二是限定性選修內容或任意選修內容。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的總學時不低於144學時,8學分。其中,基礎模塊是必修內容,不低於108學時,6學分。
  •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
    日前,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您談談《標準》研製的背景。  2009年以來,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等公共基礎課教學大綱,對於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 以新課標引領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改革
    以新課標引領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改革 2020-01-20 來源:教育部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
  • 中職數理化等5門必修課有了新版課標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按照規定,中職學校有10門公共基礎課為必修課程,除了本次公布的5門,另外5門的課標也將於近期陸續發布。自2017年,教育部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製工作。其間,同步組織研製並於2019年10月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
  •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思政如何實施
    文件不僅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各級各類學校實施課程思政提出了要求。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數以億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更要增強實施課程思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筆者認為,課程思政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理念先行,實踐緊隨,知行合一。
  • ...人就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答記者問
    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請介紹一下研製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的背景和意義?  答: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 教育部關於發布中等職業學校藝術、英語等2門課程標準的公告
    (一)課程模塊英語課程由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三個模塊構成。基礎模塊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旨在構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共 同基礎,按主題組織教學。職業模塊是各專業學生限定選修的學習內容,旨在為學生的專業英語學習與 未來職業發展服務,是構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按主題組織教學。
  • 政策解讀|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版)
    (發布會現場)芥末堆1月16日訊,今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有關情況。鄭富芝在發布會上介紹,教育部組織260多位專家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歷時4年已全部完成,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於2017年底印發,並於2018年秋季開始執行。
  • 教育部頒布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增設72學時歷史課程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期,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增設歷史課程,完善課程設置,優化結構體例,填補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  教育部表示,將依據課程標準統一組織編寫教材,各地要組織開展課程標準培訓,推進中職三科教育教學改革。
  • 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精神,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建設高素質「雙師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 教育部首次頒布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提升教育質量,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 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發布 師生比達到1:20
    中國教育新聞網 日前,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標準規定,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數不低於20%。專業教師數應不低於本校專任教師數的50%,其中雙師型教師不低於30%。每個專業至少應配備具有相關專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2人。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應佔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20%左右。
  •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迎來重大改革!
    中職課程標準迎來重大改革!先給教育部門點個讚!總算整明白一個問題,不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不論是傳授知識還是傳授技能,首先是教育學生好好做人,做個健全的中國人。近日,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
  • ...人就《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答記者問
    近日,教育部發布實施了《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這是我國首次專門為殘疾學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學習標準,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  1.記者:請您談一談盲、聾、培智三類特教學校課程標準發布實施的背景和意義。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答記者問
    對十餘年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系統梳理,總結提煉並繼承已有經驗和成功做法,確保課程改革的連續性。同時,發現並切實面對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修訂完善,在繼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課程體系充滿活力。  3.這次修訂涉及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課程標準,修訂過程中主要開展哪些工作?
  •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詳解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方向
    時任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對2011年版課程標準修訂的意義給予了深度解讀。2020年,又是一個十年。這次修訂,背景是什麼,方向是什麼,要改哪些,又將如何影響上千萬中小學教師和兩億多學生?金秋9月,穿過久違的沸騰的校園,記者來到教育部,如今已是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的鄭富芝,笑容可掬地接待了我們的來訪,言談之中充滿了對基礎教育的深情與遠慮。
  • 教育部就頒布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答問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經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教育部頒布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有關負責人就《標準》的制定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教育部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部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9〕2號   5.堅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地方和學校可根據區域經濟、行業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靈活性。三、招生對象與學制  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以3年為主;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以1年為主。